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64章

大明官商-第164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番率队的是台湾都督府参议林炫。两人多日不见,有的是话说。聊起辽北血战、京师政争,林炫满脸的神往,直说当初该当追随冯虞北上,便不致少了这许多的历练。冯虞则细细追问这一年福建与台湾情形。据林炫言说,这一年福建方面倒是风平浪静。朱潜与杨万荣将诸般事务把控得井井有条。夏日里冯老夫人与两位夫人搬往寿山山庄居住,如今想是回到府城了。福州诸般产业一帆风顺,日进斗金。尤其是寿山石,市面上可说是千金难求。
    至于南洋都督府,已平定南台湾,北部沿岸地带也多在都督府掌控之下,收编汉民、熟番及布防动作连续跟进。布农一战震动全台,番民各部族皆不敢明目张胆挑战官军。不过,北部依然有些部族不愿受都督府管制,软磨硬顶,只是还未到刀兵相向的地步。都督府倒也不急于一时,占住一处便稳固一处,求得是稳扎稳打。现下都督府麾下海陆军皆已完成换装。都督府又在台中竹筏穴开台中港、布袋嘴开布袋港,又在台北开鸡笼此三港皆为良港,水陆运货运兵,便利非常。
    至于经略南洋,这一年收获尤大。吕宋驻军三战三捷,乱民大部已遭围歼,余众溃散,岛上多数部族则投效总督府,全岛已无有力抵抗。此外,南洋都督府已与满剌加土王订立合约,建城、驻军、开港,助其抵御北虏。此外。都督府又派一军成功登陆旧港,攻略苏门答剌,战事方酣。至林炫离台,远征军连战连捷,伤亡微乎其微,可说是进展顺利。
    这些情形,冯虞之前通过书信、密报多已知悉,不过今日听林炫详尽讲述,对其间头尾便多了几分掌握。朱潜、杨风一干人能效之高可说是出乎冯虞当初预想。尤其是杨风,在南洋都督府任上呼风唤雨。举重若轻。如今往来南洋商船,无不挂南洋都督府批验旗,执都督府船引。尽此一项,都督府岁入便达两百万两以上。单这一项,都督府自明年起便无需大陆接济。
    此外,通商本是杨家家传,都督府直辖船队的生意同样是做得风生水起。每年船队两次往返长崎与漳、台之间,往日本贩运军辎、生丝、纱罗织布、铜钱、黑白砂糖、药材、瓷器、陶器、纸笔、脂粉、果品之类货物,运回大量金银及倭刀、漆器、折扇等获利更丰。至于南洋商路,都督府船队更是来往不绝,苏木、胡椒、象牙、犀角等奢侈之物,一到中原便卖得天价。至于硝石、硫磺、精铁等都督府军资所需,亦全靠海贸。都督府还借助杨家,开始在福建沿海广设丝织棉纺作坊,雇工动辄数百上千。
    如今看来,南洋局面已近瓜熟蒂落,冯虞自然欣喜。不过,南洋动静如此之大。迟早要给朝廷知晓,到时候如何圆场?手上局面大了。都督府难保无人私心滋长,野心勃发,又该如何控驭?京师遥制,未免鞭长莫及。这一路,冯虞为此也没少伤脑筋。请旨开疆、人员更迭、权柄分割乃至于三权分立等等招数、对策都冒了出来,不过一时还理不出个头绪。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一条。手上可用的人才还是太少。
    未等冯虞厘清思路,船队已至闽江口。冯虞等人换乘接官江船。逆流而上,行至福州府城外河口码头。远远的。便看见码头上旌旗招展,鼓乐喧天,黑压压的人群望不到边。饶是冯虞见多识广,也给吓了一跳。不至于吧,迎钦差也就是这个架势立在船舷处还没迈腿,只见下头“哗啦”围过来一大群。冯虞笑着冲众人一拱手,缓步下。甫一落地,码头上以三使司为首的官民人等跪倒了一大片,齐呼“恭迎大人”。站立着的,只有冯母领着的一大家子人。
    冯虞赶忙搀起身前的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招呼众人起身。福建左布政使华廷冕拱手说道:“大人为我八闽翘楚国之股肱,闻知大人返乡,福州数万子民特来恭迎。”
    冯虞连连摆手。“当不起!当不起!”
    华廷冕媚笑道:“大人如何当不得?论职位,大人为杨荣杨阁老之后,近百年间跻身中枢重臣之八闽第一人。论功绩,大人灭逆党,逐北虏,平海寇,功高盖世!论名望,大人名动天下,八闽百姓无不引以为豪。论……”
    “华大人过誉了。本官无论在外如何。万万不敢在家乡父老面前托大。诸位心意。本官心领。不过今日实是过了些。”
    说罢。冯虞又回身站上踏板。向着码头上地军民一揖到地。朗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今日虞返乡探母。蒙各位来迎。不胜感激。在此谢过。虞出身不过寻常人家。自小喝闽江水长大。多蒙众乡邻关照。方能有今日风光。不瞒各位。虞身在京师。念念不忘地。便是家乡水、家乡菜。家乡地乡邻乡音。”
    看到一众百姓纷纷点头称:“这些年。虞不过为国家立下些尺寸微功。却屡受朝廷厚赏。每每心生惭愧。不过。若说最令虞惭愧地。便是未曾回报桑梓。此番回来。虞正要补上这心底之憾。虞将倾家资。于八闽各州府。各修一桥一亭一义学。福州为生养之地。每县增建义学一所。四乡寒门子弟可免费入学。以倡我八闽文风。此外。阖省七十以上高寿老者。各奉银十两供养。”
    冯虞这番话。令周遭百姓纷纷叫好。这可是实打实大出血了。华廷冕搀着冯虞走下踏板。赞道:“大人不忘桑梓情。着实令下官感佩不
    “哪里哪里。冯虞虽有心。不过毕竟分身无术。数月后还得回京师。方才所说之事便劳烦华大人代为费心了。所需用度。过几日本官便差人送往布政司。”
    “下官明白。为大人效此犬马之劳为下官之幸。”
    “如此便有劳了。”
    与拥在身前的一众文武官员打过招呼,冯虞方才来到母亲与两位夫人面前。“依妈!”看着母亲那熟悉的面容,冯虞眼圈一红,双膝一软,跪倒在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伦之乐
     更新时间:2009…9…15 16:09:56 本章字数:3639
    母看着面前的儿子,伸出略略有些发颤的双方,摩挲)'庞,嘴里念着:“瘦了,黑了,却也晓事了。这一路风尘,必是累着了。赶快起来,回家再细细说道。”
    “是。
    ”冯虞应了一声,立起身来。此时,采妍与杨云各抱着个粉妆玉琢般的孩儿挨了过来。“两位夫人,这一年,全靠着你们操持这一大家子,还得带着孩儿。委屈你们了。”
    冯虞这么一说,采妍、杨云的眼圈都红了。采妍深吸一口气,说道:“夫君在外尽忠报国,我们姊妹在家里担待本是该当的。只是这一年,真个是担惊受怕……如今夫君已回,满天云彩尽散。妾身只觉满心欢喜。”杨云不说话,却将怀中的二郎抱到冯虞胸前。
    冯虞会意,右手接过儿子,抱在怀中,左手又从采妍怀里抱过晴晴,左右开弓,在两个孩儿脸上各自狠狠亲了一口。给亲了这一记,二郎嘻嘻乱笑,“呀呀”叫着一把揪住了冯虞的耳朵。晴晴却是一愣,紧接着小嘴一扁,“哇”得哭了出来,含糊叫着“依妈”,小脚乱蹬。反应如此不同,让冯虞看着好笑,赶忙悄声安慰女儿,却不管用。
    采妍无法,又将晴晴抱了回去,一番安慰才止住悲声。采妍回头道:“一年没见阿爸的面,怕生。”
    冯虞尴尬一笑。,“却是我的不是。此番回来,必要多陪陪孩儿。嗯?”冯虞突然想起一事,喜道:“咱家晴晴方才叫依妈,她会说话了?”
    “是。晴晴已会说些话。,却爬不利索。二郎正相反,还不会开口说话,却爬得飞快。一个不留神,便不知爬到哪个犄角里去了。”
    冯虞听罢。大笑。“哈哈,好啊,一个伶俐一个健壮。哦,母亲,咱们这就回家吧。这许多乡亲已等候了许久了。”
    冯母点头。冯虞搀着母亲。走过人群,一路向前来迎接的军民点头致意。身后船上军兵开始卸载行李。回到家中,拜过先祖、亡父,冯虞吩咐下人将正德所赐手书一家子便在前厅中落座叙话。冯虞将别后这大半年工夫经历细细说了一番。虽说之前家书不断,但冯虞怕家人担惊受怕,许多惊心动魄处皆隐去不提。如今已平安回家,自然不必再瞒着,便如说书般细细道来,听得冯母与两位夫人听得一惊一乍,唏嘘不已。尤其是听到大凌河之战明军勇士怀抱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一节,三人都是泪光莹莹,不住叹息。只有晴晴、二郎两个,腻在冯虞怀中依旧打闹嬉戏。一路回来,晴晴已经是没那么认生了。
    只听冯母说道:“哎,都。是父母生养,回去不得哭死,苦啊!你说,这两国好好的过日子不成吗,何苦得如此打打杀杀,哪边死人不是死?”
    冯虞苦笑:“北国贫寒。鞑靼。权贵也想过好日子。又不会自产。怎么办?一个字。抢!反正不用他们自己去玩命。”
    杨云恨声道:“当大官。地便是如此。只知作威福。没个好东西。”边上采妍赶忙咳嗽一声。冯虞尴尬一笑:“也不尽然。总有为国为民地。如前朝岳武穆。本朝于少保。”
    冯母笑道:“阿云虽说得过头。依虞现下也算不脱本色。但这话却得记在心上。做官、做人。咱们得对得起祖宗清名。对得起天地良心。”
    “孩儿谨遵母亲教诲。”
    “你是为将地。古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依虞。你须记得。你再本事。仗也不是你一个人打下来。手下兵将需得照应好了。那些阵亡地孩儿。家中也不能无人搭理。没个后顾之忧。才能一心帮你打仗。这个你比我懂。只是要放在心上。还有啊。咱们能不打仗还是莫打仗。方才你也说地。再大地胜仗。总难免要折损些弟兄地。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呐。”
    “孩儿也是这个主意。国家之事。同咱们与街坊一般。亲睦相处是上策。若是不得。便君子之交淡如水。再不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若是给人逼到台边上。那便说不得要大打出手了。要打。便要打狠打痛。打得那般贼子长记性了。咱们才有安稳日子过。”
    冯母点点头,也不知是否听得明白。“依虞,这国家大事,老身也弄不明白,你自己有个定见就好。咱们一家子许久不见了。不说这煞风景的。对了,此番回家,能呆多久啊?”
    “噢,这回孩儿与皇上说定的是年后进京。不过,皇上可也没把话说死。若是朝中有大事,说不定便要急召我回京。”
    采妍插话道:“夫君这话说的,皇上身边能人无数
    偏离你不得,还跟两口子似的难舍难分了?”
    冯虞笑道:“皇上的玩笑可不是乱开的。这话呢,得这么说。这两年,夫君我忠君报国,也实实地做了些事,皇上是看在眼里的。加上年岁相近,夫君我又不似朝中那些个士大夫,古板得很,与皇上说得来话。不过呢,现下咱们不说京城之事。这回回来,除了些通商事务,我就安心在家,多陪陪母亲与你们两个。”
    杨云撇撇嘴,嬉笑道:“稀罕呢。”
    冯虞淡淡一笑:“路上我想过,回来头几天,除拜会本地父母之外,先拜访亲朋、查看产业。待台风季过去,打算领着你们往台湾去逛一逛。”
    话音未落,杨云便欢呼起来:“好啊好啊,许久不曾见过大哥面了。他在信中将台湾说得花团锦簇一般,也不知是真事还是大吹法螺。”看母亲如此开心,二郎也跟着嘻嘻哈哈起来,口中叽里哇啦不知在说些什么。
    冯虞俯身亲了。二郎一口,说道:“可不是吹法螺呢。台湾虽说是化外之地,却是大洋要冲,沟通四海,秋冬不寒,海鱼、果品是极多的。哦,台湾产的米也好吃呢。当地熟番慷慨好客,民风淳朴,与我汉人习俗迥异。咱们此行……”
    正说着,只觉着衣襟发。紧。低头一看,晴晴正伸手拽自己的衣衫,将小脸侧着仰起。冯虞一愣,随即恍然大悟,方才亲了二郎一口,没亲丫头,这是讨公道呢。
    冯虞赶忙。狠狠亲了晴晴两口,柔声说道:“晴晴,回头跟爹去台湾耍,给你抓花鸟鸟玩,好么?”晴晴大睁着眼,满脸是笑,不停点头。
    安抚了女儿,冯虞又说道。:“母亲,夫人,这回皇上又赏赐了不少东西,我在京师也带了些好玩的回来。一道来看看。”
    说着,冯虞招呼门外守候。的亲兵,大箱小箱的流水价抬了进来。冯虞起身将孩儿交给两位夫人,上前将御赐之物一一取出。“母亲,此番奖孩儿平逆党有功,皇上赐母亲二品诰命,这是敕书、凤冠霞帔,孩儿已代为谢恩了。这是御赐如意、福寿金银馃子、凤头沉香木寿仗、沉香狮子、青瓷枕、寿字金线牡丹绣、玉辟邪、御用斗彩茶具。至于一般金帛,直送入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