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生化大宋 >

第38章

生化大宋-第38章

小说: 生化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居正却是一副笑脸,道:“下官不才,对琴道略懂一二,适才听闻宋国公琴音,虽然曲调与《凤求凰》相符,但其中却并无爱慕之意,想来宋国公对长公主并无冒犯之心。但长公主听了之后,却是一脸的局促,进而慌张的离去,这么明了的事,难道宋国公还看不出来吗?”
    “你的意思是?”李灵似乎隐约悟出了一点门道。
    “长公主如此举止,自然是心中对宋国公有意,否则大可堂堂正正训斥,或是干脆装作不知,宋国公,你马上就要成为驸马了,故而下官方才才会口称‘恭喜’。”
    晕!
    看来这个薛居正不单单史书写得好,还是块当媒婆的好料,这等结果,李灵自恃聪明却也推断不出,倒是被他一个局外人轻易看透。
    果然是个不简单的人!
第六十六章 请战
    他原本就有求娶长公主为妻的计划,只不过耐于长公主之性情冷漠,行事狠辣,实不敢妄然有所作为,如今听薛居正一言,又联想到近日长公主对待自己的态度有别于旁人,才知她有意于己,如果是这样的话,事情就好办多了。WWw。
    不过他却不敢显露欣喜,反而是轻声一叹,道:“长公主殿下乃陛下之至亲至爱,我何德何能,怎么配得上长她!”
    “宋国公此言差矣,”薛居正宽慰道:“宋国公俊朗儒雅,才智卓绝,为大周立下奇功,天下闻名,如今又身居殿前副都点检,宋国公之位,又得陛下信任,实乃当朝第一的才俊,如此身份,与长公主殿下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呀,宋国公又何必如此自谦呢!”
    听他这么一说,李灵倒也真觉是是那么一回事,遂道:“如公所言,似乎还有些许希望?”
    薛居正一笑,道:“看来宋国公心中也对长公主殿下有意呀,呵呵——”
    李灵也是微微一笑,道:“这嘛……长公主乃女中豪杰,风姿飒爽,谁家儿郎不是仰慕之至呢!薛大人,你既然知我心意,那就恳请你帮我出出主意,如何才能成全了这桩好事?”
    “其实,这件事说难也难,所容易也容易。”
    “怎么个容易法,怎么个难法?”
    “来,宋国公,咱们坐下慢慢说,小江子,再端两杯茶来。”
    二人坐了下来,不多时方才那个小书童又从内室出来,搁下了两杯茶便又匆匆而去。
    薛居正浅饮一口,放下茶杯,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先说这容易的,方才宋国公的那些好处下官已都列举过了,只要陛下点头,便美事可成,依宋国公目下的身份,陛下多半是不会拒绝的。”
    这一点李灵先前也曾想到,自易州以来,周主对他可谓信任之至,如若提亲,基本上不会拒绝,只不过周主的这个妹妹可不同于别家公主,依她性情,若是不愿意,便是周主下旨也是没用,这才是他真正担心所在。
    李灵点了点头以示同意,道:“那你所说的难法呢?”
    “当初陛下曾为长公主挑选了几位驸马的人选,但长公主却言非文武双全之才不嫁,所以这几年来一直未有合适的人选。下官实话实说,宋国公你文韬虽胜,但在武略方面却略微逊色一些,长公主殿下虽有意于你,但她性情执着,只怕会重于誓言,狠心割舍也说不定的。”
    薛居正说的没错,他李灵并非科班出身,出谋划策,所谓的文韬免强还行,至于治军打仗的武略却是一窍不通,自问与“文武双全”这两个字还差得很远。
    他眉头一皱,道:“薛大人一言切中要害,如此说来,这件事还真是有点难办了。”
    “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李灵眼睛一亮,道:“薛大人可有良策吗?”
    薛居正又饮了一口茶水,四周环顾了一番,低声说道:“下官听说陛下有取荆湖之意,此乃天赐之良机也!如果宋国公向陛下请战,统率大军扫平荆湖,如此一来,既为大周再立功勋,又向长公主显示了宋国公的武略之才,岂非一箭双雕?到那时再向陛下提亲,长公主再无所顾及,自然是会倾心答应了。”
    “这……”李灵面有犹豫,道:“计虽是好计,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带兵征战,确实不是我的长处,万一有误,岂非误了军国大事。”
    薛居正抚须而笑,道:“宋国公此言差矣,这带兵打仗与处理政务,看似毫不相关,其实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关键但在于‘用人’二字上,如安营扎寨、修筑工事、排兵列阵等事,皆可委以帐下之将便可,宋国公要做的,只不过是遵徇大的战略方针,知人善用罢了,所谓武略,不过如此。”
    经他这么一说,李灵却是有所觉悟,心道:“我虽然得到柴荣信任,地位如日中天,但到底不是武将出身,在军中根基不深,不似张永德、赵匡胤他们,身经百战,军中亲信遍布,若是为长远着想,却还真的需要以将帅的身份打几仗。如他所言,我虽然武略不足,却也未必不可领兵打仗,只需用人得当,消灭荆湖的那些弱小的军阀应该没什么难度。”
    只不过李灵还有些奇怪,这薛居正与他素未谋面,初次相逢便似故交一般为自己出谋划策,难道说他是想投靠自己这个大树么?
    古之史官,向来以清廉自好,独善其身为为官之本,攀龙附凤,讨好奉承历来为史官们所不耻,如今这薛居正如此作为,却令李灵对他先前的崇敬之感少了许多。
    其实,自古以来,一个人的成就高低与他的品德优劣并无多大关系,倒是与其才华基本成正比,当然,贪污、惑君、乱国也算是一种“才华”,只不过这种“才华”所得的“成就”却是荣一人,而损天下人。
    身陷宦海,各种各样的关系网庞大而繁杂,要想在此生存发展,攀龙附凤,投山靠树,谁又能避免呢!
    所以说,但凡尽职守法便可称得上是好官,至于其他自然不能太这苛刻。
    他李灵虽身居高位,又兼聪慧过人,便毕竟是为官年浅,经验不足,处事看人之时难免会有些许天真。
    虽如此,如果这薛居正若真的想投靠于己,却也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他自然是不会拒之门外,遂起身躬身施了一礼,正色说道:“薛大人金玉良言,李灵今日一闻,方才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李灵在此谢过薛大人。”
    薛居正受宠若惊,忙起身还礼,道:“宋国公言重了,下官愧不敢当。”
    李灵道:“薛大人,不知这听风阁可酒菜否?我还有许多事要向薛大人讨教,若能把酒畅谈,岂不快哉!”
    “佳肴美酒虽无,薄酒小菜倒也有一些,”薛居正笑答,随即便着那小书童端上几样清淡小菜,另有一壶竹叶青酒,二人甚是投机,遂各舒胸议,彻夜长谈,直至第二日天光放晓之时,方才尽兴。
    ————
    李灵回府之后,换上官服便匆匆上朝,他心中有事,虽一夜未眠却也不觉得困,散朝之后便直接去了崇文殿见周主,口称愿率军南下攻灭荆湖。
    周主不想他会主动请战,却是颇为惊讶,周主自然是不放心由他统军去攻荆湖,遂道:“无疾,朕知你忠心为国,你虽然智谋过人,但终究没有带兵的经验,此战关乎我大周用兵方略,非同一般,说实话,朕怕你难以胜任呀!”
    李灵料到周主会这么说,神色却也不变,道:“臣自易州跟随陛下北伐,体察陛下之用兵方略,多有收获,且为帅者,决谋之事更需听从下属意见,若是陛下能拨几员智勇之将随臣南下,攻灭荆湖当不在话下。”
    周主听他言语诚恳,且不乏道理,沉思良久,却道:“无疾,朕想听你说一句实话,此番请战,果真是你的本意吗?”
    果然是柴荣,还是瞒不过他。
    李灵当即跪下,叩首言道:“臣罪该万死,臣不敢隐瞒陛下,此番请战,臣确实是有些私心。”
    周主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却也没有责怪他,手一挥,道:“说说看,你的私心是什么?朕很想知道。”
    李灵故作扭捏,顿了片刻才道:“臣实话实说,其实是因为臣对长公主殿下万分仰慕,却是生了非份之想。臣听说长公主曾立下誓言,所招驸马必当文武双全不可,朕自思文韬不足,武略更逊,本当绝了此念,但无论臣如何努力,心中总是无法放下对长公主殿下的惦念之情,故而才心下一横,想请战南下,攻灭荆湖以建武略功勋,如此一来,或许还有一点点希望。臣以私废公,罪该万死,请陛下责罚。”
    他一言一字,俱是极尽恳切,说到后来,连他自己都沉浸其中,以为那便是他本来的心声。
    周主听罢,却是轻声一叹,道:“无疾,你起来吧。”
    李灵这才站起身来,低头垂首,不敢正视周主。
第六十七章 真相
    周主站起来走到他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男子汉,大丈夫,便是儿女私情也当慷慨言之,无疾你又何必如此自责,儿女情长乃是人之本能,朕又怎么会责怪你。wWw;其实,你和英儿的事,朕也略有知晓,凭朕的直觉判断,英儿怕是多半也对你有意。”
    周主深处皇宫之中,却连这等事情也能探知,李灵心下胆寒,不由打了个冷战,表面上却是一脸的惊讶,道:“这……臣实在是不知。”
    周主笑道:“朕的妹妹,自然只有朕才会了解,英儿她性格刚烈,颇有男儿风范,平素最好武事,对那些文弱书生最是厌烦,但自从幽州归来之后,她对你的态度倒是不同往日,所以朕猜测,多半是她对你动了心的缘故,无疾,你聪明过人,怎会连这点都看不出来呢?”
    李灵只好装傻,道:“臣只不过略有些小聪明罢了,怎及得上陛下慧眼识人,臣确实没有看出来。”
    周主又道:“这么多年来,朕也为英儿选过不少才俊之士,她却都一口回绝,如今她既然对你有意,这桩好事,朕倒也乐得成全。”
    李灵一听,忙道:“臣多谢陛下成全。”
    周主忽而不语,沉思片刻,道:“好,无疾,朕就准你所请,命你率大军南下攻灭荆湖。”
    李灵大喜,忙拜伏于地,道:“臣谢陛下,臣定不负陛下重托,不日攻灭荆湖,以扬大周神威。”
    周主点了点头,道:“免礼吧,无疾,此战需得有几员得力的大将跟随你左右,你心中可以合适的人选吗?”
    李灵略一思索,道:“启禀陛下,臣想要殿前副都指挥使慕容延钊,殿前都虞侯石守信,铁骑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殿前司控鹤军都指挥使韩重赟,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高怀德,安军节度使韩令坤,宣徽北院使张美,宣徽南院使吴延祚,侍卫都虞侯韩通为将随征。”
    李灵所言的这些人,倒有一半是宋朝开国元勋的主力,但此时他并不想过早的暴露目的,故而还点了张永德和李重进的人,如此一来也算平衡了各个派系,不至于引起任何一方的怀疑。
    周主听罢这些人选,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卿果然眼光不凡,这些将领俱是我大周军中杰出之辈,卿率他们南征,必然攻无不克。”
    李灵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却道:“陛下,臣还想让大理寺判寺赵普也随同出征。”
    周主却是不解,道:“赵普乃是一员文官,卿为何会选中他?”
    “用兵不但需要武将之才,更需谋定之士,臣想那赵普足智而多谋,参赞军机,出谋划策,对臣必然会有不小的帮助,故而臣想选他一同南征。”
    从周主的表情来看,似乎愈加满意李灵的点将之法,道:“卿言之有理,说起这赵普,果真如你所言,是一名智谋之士,据说他只用了三日的时间便查出了‘夹竹桃毒’之事,真正令朕大感意外啊!”
    李灵也是一喜,道:“果真如此!臣愿闻其详。”
    “朕已经宣他来崇文殿了,卿稍留片刻,也来参详一番,看看这赵普所查结果是否属实。”
    正谈论间,那冯青宝却是入内奏道:“启禀陛下,大理寺判寺赵普求见。”
    周主一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嗯,让他进来吧。”
    “是。”
    冯青宝出去之后,过不多时,走入了一位面相老持稳重的中年男子,上前跪拜行礼,道:“臣赵普拜见陛下。”
    “平身吧。”
    “谢陛下。”
    赵普站起身来,又向李灵躬身施了一礼,道:“下官见过宋国公。”
    李灵忙还之一礼,道:“赵大人好。”
    那赵普虽说是由一名下级幕僚破格升为了朝臣,但言行举止间却是非常的大方得体,并无半点慌张局促之态,在历史上能成为一代名相,果然是有一番胆识。
    周主道:“赵普,朕听说你已查明了皇后中毒一事,朕此次宣你来,便是想听一下你调查的结果。”
    赵普显然是早有准备,当即答道:“根据臣的调查,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