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为黄金而战 >

第3章

为黄金而战-第3章

小说: 为黄金而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大功告成,姚广孝等人将《永乐大典》进呈朱棣。《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内容包罗了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戏剧、小说、技艺诸项。此前的类书,如唐代的《艺文类聚》只有100卷,北宋的《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都各有1000卷。《永乐永乐刻本大典》的规模之大,确实是历史上无与伦比。《永乐大典》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照录原文,未作删改。这种做法保持了书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永乐朝《永乐大典》只有一部正本,存放在南京的文渊阁,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运到北京。朱棣曾经打算将《永乐大典》付印,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实在是艰难之至,不得已放弃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皇宫三大殿失火,幸运的是由于抢救及时,《永乐大典》竟然奇迹般的幸免于难。有了这样的教训,世宗意识到光有一部正本太危险了,遂命108个书生抄写大典。这些人每日人抄3页,历时6年之久,才抄成一部副本,藏于皇史。只可惜正本在明末不知去向,多半是毁于兵火。副本到了乾隆时期只有9000余册,少了近3000册。后来被儒臣们私自盗去了不少,剩下的在清末时不是被烧了就是被掠往国外,至今偶尔会在一些拍卖会上发现《永乐大典》的踪影。据估计,存世的《永乐大典》约800册,只是原来的3%左右。建国以后,中华书局曾将《永乐大典》存世残本予以影印出版。
    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回族,本姓马,小名三保(一作三宝),人称三宝(保)太监。他在洪武年间成为明军俘虏,入燕王藩邸为宦官,成为朱棣的亲信。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六年(1431),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其中有六次是在永乐朝。郑和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也是西方公认的〃世界十大航海家〃中惟一的中国人。
    朱棣为何让郑和六下西洋呢?按照《明史》中的说法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目的有二:一是寻找建文帝踪迹;二是向海外诸国显示大明王朝的繁荣富强。
    朱棣君临天下之后,尊儒纳士,编纂了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迁都北京,疏通了大运河,派遣郑和六下西洋……这些成就,足以令成祖傲视古今。
    三千文兽大典。永乐元年(1403)七月,朱棣下诏编纂一部类书。他雄心勃勃,想要永乐大典
    将中国古代典籍尽量收集齐全,特命大才子解缙负责,要求〃毋厌浩繁〃,尽量收罗。第二年十一月,解缙将编纂好的图书进呈天子。朱棣很高兴,赐名《文献大成》,赏赐解缙等147位有功人员。
    然而不久,朱棣发现这与他的要求相差很大,主要是还有许多典籍未能收录。于是朱棣决定重新编修,并任命靖难功臣姚广孝以及刑部侍郎刘季篪(chí)和解缙总其事,前后参与者近3000人,可谓人才荟萃、人文盛事。朱棣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命在文渊阁开馆修书,由光禄寺供给朝夕膳食。他看到文渊阁中的书籍尚不完备,命礼部选派通晓典籍的官吏四出购求典籍,〃书籍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正是在朱棣的关注和支持下,3年之间,大典得以编纂完成。
    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大功告成,姚广孝等人将《永乐大典》进呈朱棣。《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内容包罗了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戏剧、小说、技艺诸项。此前的类书,如唐代的《艺文类聚》只有100卷,北宋的《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都各有1000卷。《永乐永乐刻本大典》的规模之大,确实是历史上无与伦比。《永乐大典》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照录原文,未作删改。这种做法保持了书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永乐朝《永乐大典》只有一部正本,存放在南京的文渊阁,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运到北京。朱棣曾经打算将《永乐大典》付印,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实在是艰难之至,不得已放弃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皇宫三大殿失火,幸运的是由于抢救及时,《永乐大典》竟然奇迹般的幸免于难。有了这样的教训,世宗意识到光有一部正本太危险了,遂命108个书生抄写大典。这些人每日人抄3页,历时6年之久,才抄成一部副本,藏于皇史。只可惜正本在明末不知去向,多半是毁于兵火。副本到了乾隆时期只有9000余册,少了近3000册。后来被儒臣们私自盗去了不少,剩下的在清末时不是被烧了就是被掠往国外,至今偶尔会在一些拍卖会上发现《永乐大典》的踪影。据估计,存世的《永乐大典》约800册,只是原来的3%左右。建国以后,中华书局曾将《永乐大典》存世残本予以影印出版。
    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回族,本姓马,小名三保(一作三宝),人称三宝(保)太监。他在洪武年间成为明军俘虏,入燕王藩邸为宦官,成为朱棣的亲信。从永乐三年(1405)开始南京郑和府后花园遗址,到宣德六年(1431),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其中有六次是在永乐朝。郑和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也是西方公认的〃世界十大航海家〃中惟一的中国人。
    朱棣为何让郑和六下西洋呢?按照《明史》中的说法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目的有二:一是寻找建文帝踪迹;二是向海外诸国显示大明王朝的繁荣富强。
    朱棣五次对蒙古用兵,目的在保证边境的安宁,国内的安定。然而在第五次亲征的归途中,朱棣身体不适。到了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朱棣突然病逝,享年65岁。朱棣是一位马上天子,他的江山得于马上,也死在了行军的途中。但是同时,他又是一位重视文化的皇帝,其功绩不逊于历代名君,因而死后被谥为〃文皇帝〃。
公告
       谢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和鼓励,浮云亮每天早上会更新,期盼多多送花和收藏,浮云亮谢谢大家了。
……(本卷结束) ……
第一卷 金光灿烂
引子
        引子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了,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皇位,为惠帝,也称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以后,在一些大臣们的建议下,进行“削藩”。燕王朱棣于1399年7月以“清君侧”名义起兵与建文帝争夺皇位,战争历时三年,1402年朱棣的北军攻入了南京,占领南京之后,没有马上进攻皇宫,而是包围皇宫,企图让建文帝自行禅位,或者自杀,免予弑帝之名,然而皇宫中燃起大火,之后建文帝下落不明,宫中好多财宝也不知去向。燕王朱棣称帝,为永乐皇帝,史称“靖难之变。”
    朱棣率领的北军包围皇宫已经是深夜了,夜色下的皇宫飞檐卷翘,层层叠叠,彩色的琉璃华瓦在月光下依然粼粼耀目,身披盔甲的兵士密集的团围着,冷森森的透出萧杀之气,皇宫里是一片寂静,无声无息。
    皇宫正门外,是朱棣麾下左龙卫松海标的兵士守侯着,松海标统徐达亿年方二十,面如冠玉,白皙的脸上深嵌着一对坚毅的目光,脸上始终挂着微笑,骑在白骏马之上依然可以看出他魁伟的身躯,镇定而有力的手持红缨长枪,从军七年已是身经百战。
    徐达亿左右两边是他的手下旗总顾烈和葛虎,他俩是徐达亿得力的老部下了。跟随徐达亿多年转战蒙古沙漠,现在又一起打到了南京。
    他们凝望着华丽而暗沉的皇宫,很久皇宫里传出了什么声音。
    只见皇宫中微微的亮起了一丝红光,慢慢的,慢慢的变大,轻轻的传来噼噼叭叭的声音,清脆又沉闷,“起火了,起火了!”围宫的兵士开始涌动起来,熊熊的烈火在皇宫中燃烧起来,黄灿灿,红闪闪的火焰在彩瓦朱壁上乱窜,夜空变得亮透一片,突然一道火龙冲天而上。
    随之传来如疾风,如骤雨,如惊雷般的琴声,琴声中有一女声凄婉的唱道:
    天变城陷,明月晚。
    烈焰难抵风寒。
    玉镜戚戚楼尽空,
    圣明沧浪云间。
    天涯海角,千山万水,
    再执君手续旧念。
    冰雪肝胆,
    狂澜里朝霞重现。
    徐达亿听得。想道:大火之中还有如此女子这等雅兴,弹词说唱,真奇人也。煌煌大明天子皇宫到底和漠北沙漠里的鞑子不一样。
第一章下江口剿匪(一)
          时辰已近中午,徐达亿睡醒了,在这古朴,宽阔的楼阁里,比北方沙漠中的营帐好得多了,此宅名紫岚轩,本是建文帝吏部大臣的府邸,因其参加了建文帝削藩和战事,又拒不投降,硬骨头,被斩了满门,真是“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
    徐达亿的松海标现编为水军,卫所驻地就在这府邸,大小房子近十几间,家用物什也都在,紫岚轩楼上是徐达亿卧室,书房等,顾烈和葛虎带兵丁住在底楼及各房屋内,底楼客厅做卫所公堂,门口架一门大炮。
    院内虽没有小桥流水,飞泉碧湖,但也树木葱茏,青砖幽径,奇秀静美,有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翠竹等各种花卉,盈风吐香,欣欣向荣,住的固然舒服,但惯于疆场征战,转战千里的徐达亿也别有滋味在心头,总觉得无聊和烦闷。
    徐达亿在楼阁上随意踱步,在走廊尽处有一座很精致的房间,大概是的妻妾或小姐的闺房,这闺房分里外两间,用花梨木雕翠竹屏风隔开,里间是卧房,有个铺着红色帷帐的床榻,外间有香几,紫檀刻画木椅,古瓷花瓶,屋内还隐隐约约的有一股香味。
    蒙古沙漠的景象依稀在他的脑海之中,风沙漫漫,残敌远遁,又从北京一路打到了此地,微风轻拂,杨柳袅袅,固然是要比北方好的多,但贯于在沙场征战的徐达亿来说,这日子过的并不舒畅,他最喜欢的还是挺起他的红缨长枪,奋力拼杀,敌人在他飞舞的红缨中或是扑地,或是投降,他喜欢追击敌人,看着敌人在他的红缨枪下,狂奔乱窜,如丧家之犬。
    暖风吹的人醉,忘忧草动,却也见得落寞。
    风沙惊起,号角嘹亮。红樱枪下,美丽动人如花。
    小作歌舞,豪饮几杯酒。
    看敌酋熊样,比杨柳依依意更浓。
    徐达亿走到卫所公堂,顾烈也在,忽听到门外吵闹声,“什么事啊?”徐达亿问,顾烈答道:“是来告状的!”徐达亿皱了一下双眉说道:“这里是军卫所,不是衙门,告状应到衙门去的!”
    顾烈答道:“这些人都是长江之上打鱼为生的船民,近来水匪猖獗,他们受害颇深,有的被夺了财物,有的妻子女儿被抢走,知道本所为水师官府,所以来求本所讨公道。”
    草民只知是官府,朝廷衙门是政府部门,军卫所是军区的部队,不一样的,这些草民啊,应该到衙门里的信访办去。
    徐达亿说道:“早就听说了这些事,你先拿些银子去,劝慰一番,待我奏报朝廷,得兵部令,即日出兵!让他们散了吧!”
    顾烈拿了银子到门口去了,吵闹声渐渐安静了下来。顾烈回来后,徐达亿问顾烈和葛虎:“长江水面经常闹水匪,杀人害命,抢夺财产,掳掠妇女,衙门一直要我带兵出剿,可是我们来江南时间不长,情报不明,这水匪犯案是匪,平日里是民,难以甄别,剿错了可会引来非议噢,如何操办呢,两位有什么法子,说来听听?”
    顾烈说道:“这等水匪毛贼不堪一击,难在于甄别,宜派探骑出巡,摸清其活动状况,然后出击,这不是和打仗一样嘛!”
    徐达亿说:“那你就派探骑出巡,我时刻等候消息,我最近是有点闷气,很想动动刀枪!”
    次日清晨,即有探骑前来禀报,在下江口有水匪抢劫,为首的绰号叫大胖子。此匪近半年来一直在下江口一带活动,已经杀人好多,衙门接水匪的案子已有数十起。
    徐达亿立刻让葛虎召集三十兵丁带了持枪上船,直奔下江口,江面上雾气已经散去,天气晴朗,日色若金,映在江面上像一条巨大无比的金龙在舞动,不远处有几艘船,探骑指了那条贼船,徐达亿杨帆飞驶而去。
    靠近还有两丈处,徐达亿就飞跃上了贼船,船上盗匪才知道来的是官军,想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四五条汉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