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宋 >

第324章

医宋-第324章

小说: 医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姑娘赶紧说道:“那二十文也行,真的
    廖贵兵上前,微笑着对雪靠儿说道:“二夫人,你若是想吃,各种果子都少买些尝尝,全部买下一来是吃不完,二来您帮了这个小姑娘一天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小姑娘急了:“这位好心的姐姐,求您全部都买了吧,大不了,,大不了,我卖给您十五文就好。”
    一旁另外一个卖果子的人也都凑上前来,争着让雪靠儿买自己的果子。
    卑贵兵见状,大声说道:“乡亲们,这样吧。你们一共是六个人,每个人框里的果子我都要了,一个,筐子给你们二十文钱你们看行不行啊?。
    大家一听顿时高兴了起来,廖贵兵掏出一串铜钱,庞雨琴见了,道: “廖大人,不用您来破费,反正我们几个都喜欢吃,我看你家也不富裕,你买回去也没有什么用,怜儿,给他们几个每个人三十文钱,这些野果子我们要了
    廖贵兵赶紧说道:“夫人千万不要这样,不过就是几筐果子。您要和我争,那就是看不起在下了
    杜文浩: “琴儿,算了,既然廖大人坚持,那我们就笑纳就是
    廖贵兵笑着将钱递给那小姑娘,小姑娘感激地朝廖贵兵点了点头,然后将钱一一分给大家。
    张天宁:“好了,好了,今天你们是碰到好心人了,就不要在这里站着了,赶紧回去给家里人做饭见 ”
    几个人正要走,杜文浩突然喊住他们,道:“你们家里的田地为何都不种了啊?。
    几个人闷声不语,杜文浩走到那小姑娘面前,亲切地问道:“妹妹,你们家几口人啊?。
    小姑娘嗫嚅着: “七口人。”
    杜文浩再问:“家里的田地再种吗?”
    小姑娘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廖贵兵则上前来说道:“大人问你话,你不要总是摇头,为什么不种告诉大人。”
    杜文浩指着廖贵兵对那小姑娘说道:“认识他吗?”
    小姑娘看了看廖贵兵正微笑着看着自己,摇摇头:“不认得。”
    杜文浩:“那你知道你们静江府的知府是谁吗?”
    小姑娘天真地笑了笑:“不知道,我为啥要知道?是你吗。刚才这个人叫你大人呢
    杜文浩笑了:“如果是我,你觉得我好不好?。
    小姑娘也笑了:“我听我爹说,我们知府大人是个大好人呢。”
    杜文浩看了看廖贵兵,廖贵兵有些不好意思了,杜文浩:“我看也是,好吧,你们回去吧。”
    小姑娘给杜文浩鞠了一躬,背着背篓跟着大家一起走了。
    廖贵兵对张天宁说道:“张大人,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对待自己的百姓怎么可以用这样的态度,他们总要生活,你这也限制,那也不许的,你让他们怎么过日子呢?”
    张天宁汗颜道: “廖大人批评的是,卑职以后一定改。”
    廖贵兵再说:“为人父母者,该处处为他们多一些考虑。”
    张天宁连连点头说是,汗水都从额头上冒了出来。
    “杨堤烟雨”果然是名不虚传,因为这个地方也算是静江府的一个,观光圣地,在此游览的人很多,所以这里也修建了不少的客栈。
第361章 宰相师爷
    二卜的杨堤更别有种景致。从乐坪具吃讨午饭出来 每欢在席间要喝些小酒的杜文浩却一改习惯,只是简单地吃了一些饭菜,说是有些累了,廖贵兵和张天宁自然也不敢劝,吃过饭后杜文浩建议先是步行一段,再乘坐竹筏上路。
    知县张天宁以为杜文浩不满意中午简单的安排,便决定先行一步,到杨堤去做安排。杜文浩当即同意了,还让廖贵兵跟着一起去。
    廖贵兵有些不太情愿,但这是提刑大人的指示。他也不好多说什么。留了几个差役给陪同杜文浩保护他们,然后告辞带着张天宁他们先走了。
    杜文浩一行人等不急不慢地跟着两个差役往西走,天气很凉爽,河风吹着很是惬意?
    杜文浩见怜儿一个,人在后面走着,也不说话,像是有心事的样子,便刻意地走慢了一些等着她:“怜儿,你一个人走在后面想什么呢?”
    怜儿似乎被吓了一跳,张皇地支吾道:“没”没有想什么啊,老爷。”
    杜文浩:“我见你好像闷闷不乐的样子,怎么了?”
    在杜文浩看来,五个女人中,最是没有性格和主见的人就是怜儿了。大概一直生活在宫廷里,什么都是主子说了算,已经成了习惯,嫁给自己以后,也是什么都是老爷和夫人说了算,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都是好的,可以,行,一行都是轻言细语和颜悦色,就连最是难伺候的柯尧都挑不出她的毛病来,今天这个女人有些反常。
    恰儿勉强一笑,见庞雨琴正回头看着自己,便轻声说道:“多谢老爷关心,妾没有什么事情,真的。”
    雪靠儿听见他们的谈话,道:“哥,你要想从她嘴里问出个话来,除非将她灌醉了。”
    大家大笑。
    柯尧嘴里嚼着之前廖贵兵给她们买的野果子,嘟囔道:“既然是这样。今天晚上我们就把恰儿姐姐给灌醉了,我倒是很想听听她的肺脂之言呢。”
    恰儿见大家七嘴八舌地讲着自己,俏脸红得火烧云一般,低着头道:“我…”我真的没想什么
    林青黛笑道:“你们别为难她了。她不肯说,就算喝醉了也不会说的。”
    杜文浩笑道:“这话对,怜儿有事总喜欢藏在心里。让我猜猜看,一  你是担心你们娘娘了吧?”
    怜儿听到杜文浩猜出了她的心思,脸上闪过一抹感激,轻轻点点头。
    杜文浩轻叹道:“怜儿自小跟着她们娘娘,情同姐妹,担忧是应该的。”
    怜儿神情忧伤:“是,以前娘娘曾带我陪同皇上去巡游,见到山水秀美之处,便会想起娘娘的欢笑,只是,她现在眼睛也瞎了一只眼,脸也花了,又身染重病,也不知道她”
    说到后面。怜儿话语哽咽,说不下去了。
    庞雨琴道:“没事的,别担心,走之前相公不是已经给你们娘娘开药了吗,又送她回老家了,有家人照料,应该没事的。”
    恰儿忙眨了眨眼睛,把眼泪逼了回去,勉力一笑,转开话题:“对了。听廖知府先前对吴知县说,要到前面给我们安排一些有特色的野味呢。
    柯尧马上说道:“那好啊,我最喜欢吃好吃的了。”
    雪靠儿冷冷道:“这里的老百姓连粥都喝不起了。他们还带我们吃什么野味,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怜儿道:“他们”他们也是为了照顾好老爷我们啊。”
    “拜托!多花点心思在百姓身上好不好?这一路上你们没注意到吗?千倾良田都荒芜着,田里都是青草!何曾见过一颗水稻?这一年颗粒无收,老百姓吃什么?不是个。大灾之年才怪了!不卖儿卖女卖良田又能怎么办?”
    杜文浩站住了,遥望一片片荒芜的水田,长叹一声:“是啊,我想游览漓江不仅仅是欣赏美景,更主要的,就是看看灾情到底波及多大,沿江而下这一路上,见到的都是荒芜的良田,除了野草,就没见到庄稼!唉!大灾啊!”
    庞雨琴勉强笑了笑,对杜文浩道:“相公你也别太着急了,廖知府他们应该已经报请朝廷拨赈灾钱谷,不会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的。”
    雪靠儿插话道:“雨琴姐,你是从四品诰命夫人,朝廷那些官做事你不会不知道吧?等他们把钱谷拨下来。等多久暂且不说,能不能到百姓饥民手里还不一定呢!”
    柯尧也道:“是啊,刚才在吃饭的时候,我看见小巷里有几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子蹲在墙角,我趁着廖大人和张大人不注意,让英子给他们端了一些饭菜出去,后来英子进来给我说,那些孩子吃的都翻白眼了,英子让他们不要着急慢慢吃,但是他们说若是让官府的人见了定然将他们活活给打死。”
    英子道:“是啊,那些孩子见到那米饭的眼神你们是没见到,瞪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也不知道多少天没吃饭了。抱着饭碗就跑,连谢都来不及说。就怕会被抓着。”
    柯尧道:“衙门不是有青苗贷吗,可以从衙门贷钱谷,来年有了收成再还啊。”
    杜文浩叹了口气:“青苗贷不是救济粮,是救急不救穷,是耍看收成的,要确保能还上才能放贷,而且还要五家联”一到四分利呢!可是你们看,众地里颗粒丹收,秋收亦不上的,青苗贷收不回来,官吏是要撤职查办的!所以衙门谁敢放贷给这些灾民?”
    “可以用田地抵押啊,有抵押就能借贷的,我听说。”
    杜文浩苦笑:“田地抵押能接到粮食,没错,地里绝收,肯定还不了借贷,那时田地都折抵青苗贷了,还种什么地?农民没地还吃什么?再说了,没地的佃农怎么办?用什么抵押?而且青苗贷借贷是有上限的,能贷到的钱谷,一家五口再怎么省着吃都支持不了三个月,可这一灾便是一年,青苗贷吃光了又吃什么?”
    柯尧傻眼了:“那”那这一府百姓不是”不是死定了吗?”
    杜文浩长叹一声,背着手望着绝收的良田,心情十分沉重。
    整个静江府地界一带的良田都绝收了,受灾百姓人数众多,单靠朝廷赈灾钱谷,不说逐层克扣问题,就算全部到位。也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坚持多久的。现在才秋季。便已经出现粮荒,百姓已经不得不卖儿卖女卖田地维持生计,到来年有收成的时候,还有漫长的一年时间,百姓如何度过?
    眼看着就要入冬了,房子都卖了,在哪里遮风挡雨抵御严寒?这漫长的冬日如果熬过去?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赈灾措施,只怕饥民饿死,倒闭尸横遍野的景象已经不远了。
    可是,自己的身份现在只是提刑官和御医,只管刑狱和巡医,管不着赈灾放粮救济,如何能帮这些可怜的百姓呢?
    众女见杜文浩望着绝收的良田长吁短叹,都不敢说话了。
    杨堤两岸风景秀美,可是连着成片水田空空荡荡的惨景,给人的却是一种凄美。
    来到杨堤,知县张天宁安排杜文浩他们下榻了一农家风格竹楼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可杜文浩已经没心情看风景了?
    他把廖知府和张知县叫来,问道:“两位大人,本官来到静江府,眼见这人间天堂景色当真迷人,只是田里庄稼绝收,对这件事,两位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这个”廖知府和张知县互看了一眼,一时沉吟不语。
    杜文浩自嘲地笑了笑:“抱歉,这赈灾放粮之事,本不在本官职责范围,只是看见了随口一问,若有不便,两位大人也不必作答就是。”
    廖知府急忙拱手道:“大人言重了。大人心系百姓,垂问赈灾之事,卑职哪有不答之理?鄙府天灾,始于去冬今春,去年冬天是个暖冬,雨雪很少,开春之后,更是一直烈日当空,田地都龟裂了,连秧田都干裂了,没有水,种子种下去都长不出苗。请神祈雨一概不灵。时有愚民风传,这天灾概因变法之故,只有变法废止,始降甘露。愚民之言本不足信,偏偏前些日朝廷停止新法实施。就大雨如注,连下了半个月!可惜时节已过,误了农事,真是人误地一春,地误人一年啊!”
    张知县也捋着胡须一脸黯然:“本来还有些住在河边的农户日夜辛苦挑水浇地,勉强把河边田地的秧苗种下了。也都开始抽稳了,可那半个月暴雨,引山洪,将这些河边看着有些收成的良田又都冲毁了,唉!不仅鄙县如此,静江府下辖七县,无一幸免啊!知府大人心系百姓,与诸县同僚多次商议如何赈灾救民,知府大人常说,他一想到鄙府数万百姓的在天灾下的苦难,就寝食难安。”
    杜文浩赞许地瞧着廖知府点点头。
    廖知府拱手道:“这是柬职份内之事,卑职已经连番几次上书朝廷,陈述灾情,请朝廷下拨赈灾钱谷。户部已经回文说,皇上御笔亲批的赈灾钱谷不日便将运抵鄙府地界。尽管是大灾之年,但上有皇恩浩荡,下有诸位同僚其心协力,卑职有信心率全府官民,共度难关。卑职与诸位同僚已经盟誓,就算我等啃树皮吃草根,也不能让治下百姓一人饿死冻死!”
    杜文浩击节赞道:“说得好!静江百姓有廖知府这样爱民若子的好官,真是百姓之福啊!”
    廖知府连连摆手:“惭愧惭愧,百姓水生火热,何福之有啊!唉!”
    “天灾嘛,只怪老天爷不长眼,看不见百姓的苦,正如你所说,上有皇恩,下有你们这些为民着想的好官,一定能度过难关的?”
    廖知府黯然道:“今年开春大旱,举国诸府县,十有四五都受了灾,需要抚恤赈灾的地方太多了,只怕能分到鄙府的钱谷,远远不够赈济灾民的啊。”
    张知县一脸哀叹,拱手道:“所以知府大人倡导节衣缩食,节省衙门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