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淡扫娥眉 >

第366章

淡扫娥眉-第366章

小说: 淡扫娥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元元只是简单地死于难产罢了。她像所有伟大的母亲一样,把死留给自己,而把生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孩子。

总而言之,元元死了。她的死成为疑案,永远找不到答案了。至于说到和她死亡密切相关的巴蜀事变,以及政变背后存在欧阳怜光和陆子周合作的怀疑,事实上,大多数研究者都倾向于元元死亡之后的一刻,陆子周和欧阳怜光才真正达成了默契。在元元死亡的混乱一刻,他们有一个很短暂的机会,可以单独说两句话。那也是欧阳怜光在巴蜀前后几个月唯一的一次他们单独谈话的机会。

当时,元元一咽气,罗小乙、沈文秀这一班亲信大将立即就飞奔而出。元元死了,他们很悲痛,但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控制军队,然后才谈得到其他。素何元彭那边也是一样,他得先和素何平会合,抢先夺取王权,占据中枢。所以,他不仅自己急着走,还从陆子周手里抢走了刚出生的孩子——他抢得理直气壮,他才是元元的夫君,所以才是这孩子的父亲。陆子周没有反抗,径直将婴儿交到了素何元彭手上。素何元彭有一些诧异,但他什么都没有说,就带着婴儿离开了。时间对于他来说太宝贵了,不能浪费在陆子周身上。这样,产房里只就剩下陆子周,女官长,大夫、侍卫仆从,以及暂时被夺权者们遗忘了的欧阳怜光

侍卫将所有的大夫产婆带走关押,女官长领着一群人在床前忙碌,为元元整理遗容。陆子周最后看了一眼元元死去时彻底放松了的神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他转过身,向欧阳怜光做出一个送客的姿态。于是,欧阳怜光和陆子周一起走出产房。

从产房到外室还有几层帏帐要经过,陆子周和欧阳怜光的谈话就在这时候。谈话极其精炼。对于一场旷世合作而言,从开始谈判到达成共识,它简短到让人惊愕的地步。

先开口的是欧阳怜光。她说:“我可以帮一点儿忙。”

“现在还不需要,”陆子周说,“你还是尽快离开吧,这里很不安全。”

“那么将来呢?”欧阳怜光问。

“你的死亡已经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了。”陆子周回答。

“我很担心你的私人感情会影响你的判断,对政治家而言,你未免太有良心了。”

“你应该明白,信任比什么都重要。信任我就是信任你自己。”

“你明知道我不信任你也没办法了。那么,期待与你再见的日子。但愿我们疏途同归。”

陆子周轻轻点了一下头。伸手掀开帏帐走出去。

“小成,”陆子周伸手招呼满脸都是眼泪的青年将军,吩咐道:“你送欧阳大人一程,务必使她安全离开巴蜀。”

小成答应一声,背过身体用衣袖抹掉眼泪,一只手握了腰中宝剑,道:“欧阳大人,请跟我来”

“我会再来。”欧阳怜光看向陆子周,说。

陆子周抬眼间,注意到小成带着的几个少年将军,其中一个眉清目秀,身材高大的,赫然就是他从小养大的迷糊。于是陆子周立即指了指迷糊,匆匆对欧阳怜光说道:“请把这个孩子一并带走。”

……

乙酉年,实在是一个不详的年份。死亡从年头笼罩到到年尾,无数光芒万丈的伟大人物折戟沉沙,就此陨落。狄桂华、薛玉京、曹秋何、傅铁衣、越鹰澜、卢文谣、元元,这些支撑了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都死了。他们之外,乙酉年,还有一个伟大的人物死了。和其他轰轰烈烈的非正常死亡不同,那是一起正场死亡。

乙酉年十一月十一日,谢十七逝世。他的死,比三个多月之后金陵城的陷落更能昭示一个时代的终结。他死以后,士族黄金时代辉煌绚烂的文化传承就在精神上死亡了。

谢十七公子死前,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当然,无论有没有遗言,都不影响谢氏家族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加以杜撰。谢老夫人抚摸着自己的凤头拐杖,坐在谢十七的遗体旁整整一夜,最终决定了死去儿子的遗言。“遗言”有两条,后来以谢十七的语气宣布出来:

第一,我死以后,葬在长安;

第二,我所有的画作、收藏与物品,焚毁于我少时所居之东篱台。

这就奇也怪哉了。怎么说呢,杜撰出这两条遗言,如果不是为了自找麻烦,那就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谢老夫人老糊涂了?

这两条“遗言”,都不大好办。不管是把谢十七的灵柩运回去安葬还是把他的那点儿家伙什运到东篱台烧掉,都得回长安。长安现在可是在叶十一手里,南北又是个交战的状态,恐怕一时间都办不下来。除非南北一统,天下太平。当然,两件事比起来,后一桩又比前一桩容易。因为谢十七的东西可以悄悄的偷运回长安,谢十七的尸体却不可能偷偷摸摸地偷渡回长安挖坑埋了。连谢十七的尸体都不能风光大葬?谢氏丢不起这个人!

这样,事情就很明显了。谢老夫人既不想等南北之战结束,也不想丢人。于是派遣族弟谢奕为首,秘密运送谢十七遗物至长安谢氏旧邸,于东篱台上焚毁,是为投石问路。

十一月份的时候,叶十一正好在长安。因为新立了一个皇帝的缘故,九月份河北之乱平定之后,他就返回长安了。回到长安之后,先是补废除皇帝的仪式,然后再补立新皇帝的仪式。无论废还是立,仪式都潦草而简陋,态度很不端正。不过,既然这玩意补儿都行了,态度端正与否也就没什么可计较的了。这之后,叶十一就留在了长安。如果在金陵陷落和成都献城之前不打算亲征的话,他大约会在大明宫一直待到天下一统的日子。

十二月初的一个夜晚,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紫宸殿外的广场上雪积了半寸,在晦暗的天色中反照出茫茫一片白光。殿下执戈的卫士,三五步一人站立,脸冻得通红,鼻孔中喷出白色的气。飞鱼卫指挥使高雁远远地从广场走过来。先是绕到一侧距主殿百余尺的值房,将佩刀等物事交给当值的郎将,出来后才向紫宸殿走去。经过卫士层层守卫的行列,到在紫宸殿外,侍卫统领卫伯贞迎下了玉阶。

“我不陪你进去了,你自己小心。”卫伯贞嘱咐道,“主上的心情很不好。”

“嗯。”高雁点了一下头,越过卫伯贞,拾阶而上。

低着头进了殿。殿里阴霾霾的。高雁跪倒行礼,于是便听见叶十一的声音问:“谢家的府邸现在有什么动静?”

高雁连忙答道:“入夜时分,有十几人偷偷运了几箱东西进去,现下在东篱台。已经查明,为首之人乃是谢氏宗老谢奕。臣已命飞鱼卫将府邸团团围住。”

“那就全部捉了!”叶十一的声音陡然变冷。然后就是“咚”地一声。高雁暗中抬了抬眼皮,发现是一个漆木的小盒子被砸在地上,盒和盖分开来,露出一角白绢。高雁不动声色地应了一声:“是,”随即退出殿外。刚走下台阶没几步,听得身后一声:“且慢。”高雁回过头,发现是内常侍唐青亲自追了出来。

唐青走到近前,漫声吩咐道:“且慢动手。先遣飞鱼卫沿途宿卫,主上晚些时候将亲自驾临东篱台。”

高雁看了看天色,迟疑道:“已经宵禁,不知主上可有旨意,开哪道城门?”

唐青却已经拔腿要回去了,只不耐烦地道:“一会儿自会传下令符与你。”

烧纸

谢氏府邸群坐落于长安内城第一坊。由朝阳门出大明宫,沿朝阳街疾驰,出了朱雀门向右就是。府邸占地极广,飞檐画栋层层叠叠延绵开去。宣华年间,这里曾是长安内城最繁华煊赫的地方。华灯高挑,歌舞升平,宴会通宵达旦。而今,灯火辉煌不再,黑压压的一片只有寥寥几点灯火,孤星一般的时隐时现。高耸的亭台楼阁,宛若蹲踞在黑夜里吞噬光明的恐怖巨兽。

乙酉年十二月深夜,由于宵禁而空寂无人的朱雀大街一阵得得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不大会工夫,便有十几骑到在谢府前下了马。为首一人锦带紫貂,掀开兜帽,容光灿若星辰,正是叶十一。府门已经被打开了,一队披着黑色斗篷的飞鱼卫挎着腰刀列于府门两侧。高雁上前一步,打了个手势,飞鱼卫就悄无声息地隐于门后的黑暗中。叶十一抬头看一眼门楣之上硕大的牌匾,拾级而上。

一行人进了谢府,前堂直通通一条大道走到尽头,侧面转向,七转八拐之下,便拐进了曾经名声遐迩的谢氏园林。院里杂草横生,黑黝黝地看不清道路。唐青挑一盏灯笼,躬着腰在前引路。亭台楼阁都成了黑幕中的一抹黑色。唯有远处东篱台上火光点点,与灯笼摇曳的微光遥相呼应。

这片园子真是落寞了。

叶十一还记得自己初到长安那年,第一次进入这片园林时候所看到的繁华景象。这里有一座楼台,在那里他几乎要拔剑刺向那个男人;这里有一座亭阁,曾经他与赵瑟在此相拥而眠。一楼一阁,承载着并不十分愉悦的回忆。而今荒草蔓藜,人去台空,依旧是并不令人十分愉悦的。

随行的飞鱼卫渐次散开,隐匿于黑暗之中。“沙沙”的脚步声愈来愈少,终于渐渐止于无。“主上,东篱台到了。”唐青小心翼翼地说道。

“唔……”叶十一从沉思中醒来。这个时候,他的身边除了飞鱼卫指挥使高雁,没有潜伏的卫士还有几十名。于是他侧目看一眼高雁,吩咐道,“你们留在这。”然后取过高雁献上的宝剑拿在手里,仍只由唐青在前打着灯笼,踏上东篱台。

高雁心中着实松了口气,打着手势命令手下将东篱台严密地保护起来,远远地——这个距离很重要。只要不是蠢到不可救药,没有哪个傻瓜希望密切参与到主君的隐密中去。那虽然荣耀却往往需要用自己的性命以奉献忠诚。高雁只是个特务头子而已,他既没有成为欧阳怜光式文臣的伟大追求,也没有成为宇文翰式武将的豪迈情怀,他对自己目前的地位与待遇还尚算满意,所以更愿意将自己的忠诚奉献在其他地方……

东篱台上空荡荡。器物摆设都盖了白布,只有巨大的箱笼横七竖八从游廊一直摆到露台。露台中央点一盆燎火,两名仆童跪在火旁,一面抹眼泪,一面从翻开盖子的木箱中取出一些画卷珍玩填进火里。那些希世之宝便在火苗的辟啪声中渐次成了飞灰……迷人眼,然后如烟散去。稍远一些,一名矮胖的中年男子迎风站立,背着手发出轻声的叹息。

叶十一走到火旁,怔怔地发了一会儿呆。而后,他向唐青伸出了手。唐青忙捧出一个尺长的匣子来。叶十一将匣子拿在手里,摆弄片刻,终于打来了来。里面是一卷泛黄的白帛,抖开来,一名双手舞剑的少女跃然而出,随风舞动。

此时,背立的中年男子早已听到动静,踏着优雅的步子走来。他姿态优雅地下拜,操着如沐春风的口吻作一自我介绍:“臣谢氏子奕,祝殿下安泰。”叶十一不理会他,他也能孤芳自赏,优雅地再拜而后起,高贵得一塌糊涂,以至于能够让人忽略他的小短腿。

叶十一木然松开手指,少女随着白帛飘然坠于火上,火苗腾起一卷,音容笑貌,便都没有了。

谢奕站起身,陪着叶十一看那图化为灰烬,半是唏嘘,半是欣慰道:“十七去时,检点生平珍爱,唯一所缺者,便是这公孙大娘舞剑器图,而今终于无所撼了。”他说着深深地注视了一番叶十一的容颜,感慨道:“见到殿下,仿若见到当年的十七。您和他长得真像。”

这一番既高贵又亲切,既崇敬又熟稔的告白算是把叶十一彻底激怒了。心头留存在记忆里亲生母亲微薄的印象而来的淡淡忧伤席卷而空,只余愤慨与不甘也无可奈何的烈焰空烧心肺。

“长得像那种败类究竟有什么好光彩的?”叶十一的目光向剑一样射向自己血缘上父亲的舅舅,大加指责与鞭挞,“如果你们费了这么大的力气要见我,就是为了和我说这些的话,那你现在可以滚了!”

谢弈不为所惧,当然更不可能滚。如谢氏这种传承千年的古老家族,无论出击,对峙还是屈膝投降,都是有其深厚底蕴的。没有比高贵者更高贵,比无耻者更不要脸的水平,那是不可能被派出来作代表的。现在,这个作为代表的各中翘首,就是谢奕。他躬了躬身,纠正道:“不是的,殿下,请您不要动怒。我们只是向您奉献忠诚而已。”

“忠诚?”叶十一瞥向谢奕,诧异地反问道,“那有什么用?我现在还需要我你们的忠诚吗?”

“有的,殿下。”谢奕再一次深深施礼。

“在金陵即将被攻破前的一刻,而不是我的大将军在金陵城外身死之前?”叶十一不无讽刺地道。

“那是个意外,殿下。”谢奕如实的陈述道。

叶十一点点头,似乎他也由衷的希望是这样,但他还是如实地道:“军队不会相信的,就算相信是意外也没用了……”听起来,那更像是自言自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