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

第110章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110章

小说: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处做了简单地体检后确认没有什么传染型疾病和重病症后便带领着两个孩子向最初的补习班走去。在这里他们俩将从拼音开始学习各种知识。
    晚上,当女人领着孩子回到窝棚时男人已经做好了一餐简单的饭菜,同其他人一样,那十六斤粮食被男人看护着。在没有更好的居住地前,这些最宝贵的财产将一直有人看护着。不过让他们放心的是,在这里,偷盗抢劫很少,前几天几个持强凌弱地混混想夺取他人的财物和粮食时被赶来的治安警察给抓走,其中的两人已经是第二次被抓。而就在昨天这两个人便被当着众人的面执行了枪决,严厉的刑罚让其他人有心动歪念头的人断绝了想法。当第一天被安置在这里时所有的人就被告知:在这里,凭借自己的努力去生存去劳作地人都会受到保护,而想用着非常手段来获取他人劳动果实的人将予以严惩。所有的人不要动什么歪念头,一旦被抓住等待着地将是极度严酷的惩罚,那两具尸体也让所有的人知道了在本地人口中这种惩罚有多重,那就是死。
    一家人围坐在用废砖木板拼建起来的床上,用着简单的餐具分享着食物,由于两个孩子已经在学校里吃过了晚餐。孩子们更多的是讲述着在学校里吃的是白米饭大肥肉还有蔬菜的口感,简单的晚餐后,两个孩子从学校发地书包中翻出了上午得到的礼物…………那两颗糖。
    母亲小心的剥开被孩子紧紧攥握而紧紧贴在糖果上的糖衣。并将这些已经有些破烂的糖纸放到嘴里去品尝着那一丝淡淡的甜味。再将其中的一颗小心地给分成了四份,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中将最大的两块分给了两个孩子,而将剩下地两块中较大的一块递给了一旁的男人。
    “甜,真甜。”孩子们和男人用舌头品味着糖果的滋味,女人也在口齿口腔中体会着这难得的香甜。从孩子们的解说中女人得知这是广西南方的糖厂生产出来的糖果,这种糖果自己只是在出嫁时得以品尝过一次,现在再次品尝到了这种香甜,女人不禁向往着未来的日子也能有这么甜。
    西南现在要面对地另一个问题就是涌向西南各省地难民潮,短短的几个月。从各个方向、各个省份涌进上百万地难民,如何妥善安置他们也成为了西南民政部门面对的大难题。
    好在这些人潮中大多数都是青壮劳力,在吸收掉部分符合条件的青年进入军队后,剩余的人就使得西南凭空得到了大量的劳动力,可是这些劳动力绝大多数都是缺乏文化还是生产技能的劳动力,他们很难在西南的高技术工厂中所获得高收入,但是西南正在扩张的下游企业却可以吸收这些人员,简单单一的技术要求也能很快地让众多劳动力得到适当的安排。
    这些下游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建立起来,速度之快让人咋舌。也让段国学回想起后世中的深圳特区中的那些劳动密集型工厂;这些工厂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依靠着先期建设的完善水电交通基础设施,这些工厂能迅速地投入生产,将原料迅速地加工成各种基础零件,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零件同时也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虽然这种企业在管理、还有待遇上和以前的工厂有着巨大差异,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收入低,管理严格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工厂也是解决巨大劳动力就业问题和这些劳动力素质低下问题的最好办法。
    这些难民缺乏文化甚至根本就是文盲。总不能让这些文盲去操纵那些需要一定知识才能开动的机器,总不能让只能写出自己名字的人去看图纸或者是生产手册吧;这种不需要什么文化的单一生产模式配合上西南原先培养出来的各种人才就爆发出极大的生产效率。大量的初级成品也刺激了上游企业的生产量。
    人工成本在投资商的压榨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而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二个小时以上也得到了默许,从离开岗位上厕所不许超过三分钟的规定让人都是跑着去厕所这种野蛮的条例规定使得劳动强度放大数倍,而恶劣的工作环境虽然损害着这些低级工人的身心健康但也被刻意地忽视。
    段国学也无法去阻止这种现象,因为正如后世中国改革开发当初一样,有着巨大的初级人力资源需要得到有效的缓解释放,这些下游劳动密集型工厂企业正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不需要什么文化,不需要什么知识,只要是手脚健全有眼睛有耳朵的就可以上岗就业,在这种工厂里,生产速度和效率是他们收入高低的唯一指标。而段国学自己能做的就是用着法律手段让这些没有特长的工人收入低的不是那么的离谱。
    好在现在的老百姓对生存的需求远远大于对其他的需求,能有一口饭吃有地方住已经是谢天谢地的好事了,至于劳动强度这些东西,普通工人也可以看到和请人算出自己一天劳动下来按计件形式工作后的劳动收入,多干多得的这种生存本能也促使着这些没有文化的工人加快手中的速度和延长自己工作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生存所需。
    生存大于一切的需求让这种隐性的矛盾被这个混乱时代的社会需求给冲淡了很多,段国学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仅仅只是强调了劳动收入不要太低这一条,要收获肯定需要付出,这些难民不同于西南的本地原住民,本地原住民特别是广西已经在多年的培养下得到了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但是这个数字还是太小,相比世界列强们还是少的可怜,因此段国学只能依靠这些难民潮所带来的巨大低级劳动力来辅助自己梦想的建立。
    如果说是依靠更不如说是牺牲,牺牲掉这些低级工业劳动力的利益和身心健康,段国学也深知十多年后这些人所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各种职业病或者是隐性疾病,但是他只能牺牲。不牺牲掉这些人的这些利益段国学就要面对这些难民潮所带来的更大矛盾,如果简单的分置土地种田势必会在土地上埋下这些人与本地原住民之间未来的矛盾,这不是段国学所想要的。
    既然这些人已经失去了原本在家乡的土地,那么自己必须利用起他们加入到西南工业发展的脚步中去,扩大产业工人的数量。中国人对土地的渴望导致中国工业产业的进度异常的缓慢,段国学不需要这些难民成为新的农民和新的地主,他需要这些难民成为西南工业发展中的强大助力。
第一百四十四章 战争血液
    一艘悬挂着美国国旗的油轮正缓缓地靠向码头,这艘命名为“月亮”号的一万六千吨大型油轮从1930年起就被西南设在美国的公司所收购,从美国或者是从澳大利亚运送着石油来到西南的钦州港进行卸载。
    船长威尔是一位年过五旬的老船长,当初因为大萧条时自己所购买的股票将自己下半生养老的钱全赔进去了,眼看着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化成了乌有让这个风里来浪里去大半生的老人几乎崩溃。不过好在现在的这个公司在自己决定准备自杀了却残生时找到了自己,自己也重新地走上了工作岗位,经过几年的航行,船长又找回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
    加入新公司的老船长驾驶着油轮往返与几个港口,从美国或者是澳大利亚的某个港口处装满原油,再驶往中国的北部湾的某个港口进行卸载。这艘满载排水量一万六千吨的月亮号油轮是1929年初才下水的新船,只是刚刚完成了几次航行后便遇上了金融大萧条时期,各行业都极具地萎缩,航运业也是如此,大量的航运公司由于没有足够的收入而破产,月亮号的船主也因为两年前对市场的美好前景而蒙蔽,贷款建造了这艘油轮,只是没想到连成本都没收回来就只能低价转卖了出去。
    老船长知道,现在很多的船只虽然还是悬挂着美国的国旗和在一些美国公司的名义下在太平洋上航行着,但从这些船只上出现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身影中老船长已经感觉到这些船只的真正东家绝对不是美国人。
    不过不管东家是不是美国人,这并不妨碍老船长从他们手中领取和以前一样的薪水,至于发薪水到底是谁,老船长已经感觉无所谓了,关键是这些人能让自己渡过目前的危机和看到未来的希望。
    “韦,等会靠岸后你负责油料的转卸,我到岸上去走走,几个月没来,我感觉我自己的胃又开始怀念岸上聚福楼的美味了。”老船长向自己地二副说着。这几年这艘船上来了不少的中国人,老船长从刚开始的轻视再到接触后的认同逐渐转变了一些态度,不过不管态度是不是真心的转变,但他自己却诚恳地承认自己的胃已经爱上了中国餐馆里地美食。
    “好的船长。”二副的皮肤被海上的阳光晒的有些黝黑,但乌黑的眼睛闪烁出自信的光芒。
    当输油管被套上管口,压力泵开始向码头后面半埋式油库输送着石油时。几个西南海关人员走上月亮号油轮。
    “辛苦了,你们这一来可缓解了我们现在油库的紧张。”来到驾驶室,一个海关人员微笑着向二副伸出了自己的手。“不客气,现在国内很缺油吗?”与来客相互握手时二副有些惊异地问到。
    “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码头的油库基本上都是空的。你也知道前段时间和日本人打仗,很多船只为了避免受到损失就中止了前来送货和送油,现在码头上地仓库还有堆放原料的场地全空了,更不用说那些暂存油库了,这些地方的东西早就被里面的工厂给拉空。”
    “原来如此。这次我们还是运来了一万五千吨的石油,这些我想可以缓解部分压力。”
    “恩。一万五千吨。是够缓解很大压力了。不过你们过来时没遇到什么麻烦吗?”
    “没有。我想是因为我们地船只悬挂地是美国地国旗吧。毕竟虽然这艘船是公司地。但注册国籍还是美国地。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这一趟我们是从澳大利亚那边过来地。到南海后我就感觉有些怪怪地。好像总有什么在跟着我们。”
    “哦。我想应该是潜艇。我们自己地潜艇在帮你们护航呢。”
    “是这样啊。如果可以。请你转告他们。我们谢谢他们地护航。”
    “不客气,我会向海军部门转告你的感谢的,请在这上面签字。”海关人员递过来一份入关清单。“好的。”二副在看过清单上的内容后在确认栏中签下了自己地名字。
    而在西南的四川盆地,几台刚修建好的油井正开始不断地上下起伏地从地下抽取着黑色宝藏,在这几口油井的旁边,有着更多的钻机正将钻杆突入地表中去,它们要再一次钻透到黑色粘液才能停止它们的探寻。
    离钻机不远的简易工棚里。几个满身油污的人正换班回到了自己的简陋地蜗居里,而在蜗居简易地墙壁上,悬挂着一条“大干快干巧干,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油田建设!”地横幅。
    “老王,你们吃过饭了没有,后勤处的人送来了半头猪,食堂今天可是加了菜。”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探头说到。
    “等会再去,这不身上又是油又是汗的,不洗个澡哪有心情吃啊!”炎热的天气又在太阳底下露天工作一整天。再加上穿着厚实的工作服。每个人身上都粘乎乎地难受,而且还散发着一股汗酸味。
    几个人端着脸盆来到工地上的水管边。脱下衣服就穿着条短裤开始相互用着胶皮管向身体上浇水,反正施工队里没女人,几个老爷们也不怕自己走*光。
    “哎,你们说今天的加菜,食堂的老王会怎么**这半头猪?”一个年轻人贪婪地用着胶皮管给自己淋着水降温。
    “我想吃红烧肉,最好是特别肥的那种。”另一个年轻人说的时候不自觉地伸出舌头舔了下嘴唇,只可惜他舔到了嘴唇外面的香皂泡沫,尝到异味的他急忙又吐了几口唾沫。
    “我觉得老王做扣肉比较好,以前在桂林那边的时候配上那里的荔浦芋头,那叫一个香。”
    “但是现在这里没荔浦芋头,我觉得粉蒸肉更好吃,而且更下饭,你说呢老王。”
    “我看只要是有肉吃就已经很不错了,你们这帮小子,不知道我们以前搞野外作业的时候连吃青菜都困难。更别说肉了,能抓到耗子都让人兴奋。”几个人中头发有些花白的中年人笑骂着几个年轻人。
    可就在几人正讨论着今天的加菜会被食堂地老王做成红烧肉呢还是粉蒸肉时,从钻井台那里传出了不正常的轰鸣声,同时凄厉的哨子声也随之响起,几个人一听到声音脸色都变了。
    “CAO!!!出事了,操家伙!!”
    几个人扔下脸盆连衣服也不穿就这么穿着短裤跑了过去。甚至连身上的香皂泡沫都没有冲掉。
    冲到施工工地上,现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