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玩唐 >

第469章

玩唐-第469章

小说: 玩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财物倒也罢了,看着这些来自唐朝各地最精税的工匠,王画无语。象这样和三四次亲事,吐蕃想不强大都难。

然后李显又带着文武百官,亲自送行,銮驾浩浩荡荡行了三天,到了始平(陕西兴平县)才扎下帐蓬停了下来。

李显将吐蕃使者喊来,看着抽泣的金城公主,对吐蕃使者再次说:“朕爱女将要远行,朕的心肝都要裂开了。”

说完后泪流满面。

吐蕃使者也跪地谢恩,说两国友好的话。

然后摆下盛大的酒宴,并且下旨,将始平县改为金城县”,免了一年的赋税,甚至还决定从此之后把洒酒饯别的地方称作“怆别里”。让大臣赋诗,首先点名的是马怀素,这个大臣是左台监察御史,但文才很好。职位不高不低,这是李显让他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的。

马怀素想了一会儿吟道:帝子今何去,重姻适异方。离情怆宸掖,别路绕关梁。望绝园中柳,悲缠陌上桑。空馀愿黄鹤,东顾忆回翔。

用了出嫁乌孙的细君公主与金城做比较,写得也不错,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随着到了崔日用,吟道:圣后经纶远,谋臣计画多。受降追汉策,筑馆计戎和。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

这是拍李显马屁的,说李显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民族争端。但写得也工整,精通文学的李显不知是因为听得舒服还是诗本身勉强说得过去,额首了一下。

又到了徐彦伯,他写道:凤扆怜箫曲,鸾闺念掌珍。羌庭遥筑馆,庙策重和亲。星转银河夕,花移玉树春。圣心凄远送,留跸望征尘。

这是写李显对金城公主眷恋之情的。

韦元旦却写了送嫁雄壮的场面:柔远安夷俗,和亲重汉年。军容旌节送,国命锦车传。琴曲悲千里,箫声恋九天。唯应西海月,来就掌珠圆。

另一个马屁精郑愔写的是: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一共是二十多首诗,可基本上都是认为个人恩怨事小,和戎事大,应割亲舍爱,就连张说也写了: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春野开离宴,云天起别词。空弹马上曲,讵减凤楼思。

表示了赞成。

只有一个人,沈佺期,他说,金榜扶丹掖,银河属紫阍。那堪将凤女,还以嫁乌孙!玉就歌中怨,珠辞掌上恩。西戎非我匹,明主至公存。意思是小小的吐蕃有什么资格迎娶我大唐公主?

李显也不责怪,于是到了崔湜,现在他的小日子很难过,不知犯了那一门子邪,是想哗众取宠,还是所有题材被这些墨客大臣用完了,他居然在诗中写到,“顾乏谋臣用,仍劳圣主忧。”说朝堂之上缺乏能献策征服吐蕃的谋士良臣,最后只能将金城公主送上不归之路,引得圣主伤悲不已。

王画揉了揉太阳穴,也就是小崔同志这首诗最对他的口味,但为什么出自小崔的手中?

最后李显才看着王画。

最后一个出场的永远是大佬,王画有才名,又是出嫁使者,但年龄还不够。这是李显表示对王画宠爱的。

王画想都没有想,就吟道:“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吟完了,哑场了。

王画吟完了,也不顾其他人的想法,对金城公主说道:“公主殿下,这个帐内乌烟瘴气,不要再呆了,跟我出去走走。lou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能多看一眼家乡,就多看一眼吧。”

李显本来不悦,可王画后面一句说完后,他再次号淘大哭起来。

王画说得很过份,居然指责他将国家安危寄托在一个无辜的妇人手上,让玉貌给胡人糟蹋。可也知道王画的护犊。自己这个养女喜欢文墨,也因此与王画走得很近,为了出嫁,他还说过如果金城到了吐蕃受了委屈,一定要替金城讨公道的话。

现在王画就是作为大使,心中也十分恶劣。

原谅了。

确实,他皇帝做得很窝囊,但是一个老好人。这是王画出兵失败,如果胜利,挟持着这个老好人,和平天子,是能够给唐朝提前带来强大的变化。拘换了别的皇帝,那就不行了。

王画带着金城来到一个小溪边,盘腿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拿出来一根笛子。本来笛子声很美妙的,却偏偏让他吹出了浓烈的肃杀之心。

一曲吹完,一个人转了出来。

正是雍王李守礼。

他看着自己的亲生女儿,是亲生的,但不敢认,只能暗垂了几滴眼泪。

然后向王画深施一礼。

那么多的大臣墨客,也只有王画为金城说了公道话。

王画看着他离开,对金城公主说道:“殿下,我们回去吧。”

虽然心中反对,可他却没有能力阻止这件亲事。

其实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为了两国和平多少做了一些努力,史书中也记载了金城公主向李隆基写的几篇奏表。可是因为吐蕃坐大,对唐朝轻视,她的影响力不及文成公主。自己可能因为感到委屈,在四十岁刚出头,就死了。

金城公主望着天上渐渐开始缺起来的明月,没有走,忽然说道:“二郎,请记住我的名字,我叫李奴奴。”

也十岁了,如果按虚岁的说法都十一岁了,怎能不知道王画在诗宴上吟出这首诗的含义?

但王画不知道金城公主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当然他也不敢往邪处上想,难不成家人不顾,将金城拐跑不成?

因为王画这一首诗,使这最后一天的气氛产生了变化。

第二天李显起驾回京,与金城公主再三叮咛,流泪而别。本来还想关照王画的,可看着王画,李显特心虚,硬是一句没有说。

其实不用他叮嘱,王画也会顺利地护送金城公主到吐蕃的。

而且他这次之行,可不是护送金城公主那么简单。为什么征服不了吐蕃,是高原反应。就是唐朝与吐蕃多次战斗,也是在青海甘肃川西展开的,没有一支军到达吐蕃深处。王画要看一行人的反应,另外还悄悄地购买大量的红景天,让下人在他们到达河曲之前,必须要送到。当然,这还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他回来后准备做的事。

大队浩浩荡荡地离西而行,想快也快不了,带的辎重太多了,而且有许多文弱的婢女与仆役。

过了马崽坡,王画站在坡顶上迟疑了一下。当然,所有人不知道王画为什么听到这个坡名后,迟疑的原因。然后才向武功进发,这一次所行的道路,依然还是文成公主入藏的那条道路。

没有到武功,天就黑了,不得不再次扎营。王画伏在帐蓬里作画,小姑娘很喜欢他的字画,可因为现在他名声日重,也没有暧昧的关系,不好象李裹儿与李持盈那样,向王画大肆讨要。

这一次入藏后,还不知以后能不能有见面的机会。王画只能专门替她作一幅画表达善意。

这是一幅《怆别里送金城公主入蕃图》,王画采用的是唐伯虎细长劲秀的皴法。唐伯虎画技取法于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与李唐,不过将他们的斧劈皴改成了细长皴,这种皴法画人物花鸟时,能使景物温雅有致。

恰恰好唐伯虎也有一幅《送别图》。不过那幅图是一卷纵轴图,王画这一幅作品是一幅长轴,长达十米开外,人物重多,场面浩大。不但画上有李显率领群臣送金城公主的场面,还有昨天晚上大臣们作的二十几首送别诗。反正这一路行去,没有两三个月时也到不了逻些城,有的是时间。

正在这时候,外面的侍卫拿来了个帖子,上面有四个字,张松拜见。

如果是他人还以为是一个叫张松的人求见王画。毕竟这时候《三国演义》还没有出现,有人会对三国历史关注,可很少有人知道一个送地图给刘备的张松。

但王画怎么能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含义。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个巧合。他立即让侍卫将这个人带过来,不象史书上所说那个相貌猥琐的张松,长得一般,脸色白净,清清瘦瘦的,有一股读书人的味道。

进入大帐后,向四下里环视了一眼,王画会意,让帐内的人退下去。

这个人才拱手说道:“在下温安,是韦家的幕僚。”

既然他叫温安,却在拜贴上写着张松拜见,其意已明。

王画欣喜地说道:“原来是温先生,请上坐。”年。

第九十二章 九年前的秘密(上)

二月的河曲,如同个仙午风姿绰约六漫天的黄草纤长妩媚,更有一朵朵野芦花,摇曳着一片片黄白裙,引来无数鸟儿在上面飞翔逗留,不肯离开。

一条条山溪从远处的雪山而来,象一条条闪着金光的银带,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游动。贫达延看着远处的王画。

王画的详细事迹吐蕃士兵不一定知道。但他知道许多。

但王画的勇力让他感到还是有些诧异的,就是他自己,也不可能用王画手中的那把横刀,一下子削掉战马的脑袋,即使是宝刀也不行。

可这是军队,个人的勇力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王画本事再大,还能靠一己之力击溃自己两千精兵?况且他还要不要保护他的手下?至于王画带来的一千唐朝羽林军,连考虑一下都没有考虑,不看到这些士兵一个个面如土色么?

他将传令兵喊来,传令兵退下去。一会儿号角吹了起来,随着号角的响起。

两千吐蕃精兵象两只利箭,向两边分开,成了一个大大的“。”正好将唐朝和亲队伍松散地合围起来。

贫达延之所以这样做,现在他还没有伤害王画的意思。吐蕃需要这次和亲,他也不能将这次和亲破坏了。

但这是给唐朝人放出一个讯号,我们吐蕃很强大,不再是以前低人一等的吐蕃了。这是一个下马威,将这群前来的士兵与工匠奴婢吓得尿裤子。唐朝真追究起来,大不了说是吐蕃的礼节。谁叫你们说我们是不开化的蕃子?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小吐蕃大臣都象忿达延的想法。

比如巴桑巴,他就是吐蕃中主张对唐朝政策温和一派的大臣。在历史上,也正因为他这种态度,与金城公主走得很近。

不过他的想法,王画并不知道。王画只知道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吐蕃却狠狠地在唐朝伤口上洒了一把盐。严重的内忧外患,使这个庞大的帝国一天比一天变得虚弱。黄巢的杀菊,终于使唐朝走向了覆灭的命运。

他看着巴桑巴,声音更冷:“这就是你们吐蕃迎亲的态度?。

巴桑巴心里面更虚。如果杨矩倒也罢了,也不会发生砍马头的事,导致结果恶化。吓一吓,不会妨碍和亲的。但换成了王画,那就不好说了。而且巴桑巴特地在长安研究过王画。

说王画行事肆无忌惮,那是假象。看看王画肆无忌惮的结果吧,一度将唐朝所有大势力得罪光了,可是王画本人呢?在唐朝安如泰山。这说明了什么?人家进行过周密的安排。

就象那一次,一个人到了默啜四万大军面前,熊胆豹子胆,也没有他胆子大。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那是吃准了默啜。才一人前去的。

既然他砍了自己国家士兵的马头,现在又将唐朝公主驼在马上,准备回去,一点也不怕自己居于弱势地位。天知道他有没有后手?

他隐隐地预感到将有一件大事发生。

而且他正好抬头,看到王画眺望西北方向。

看到王画这个眼神时,他的心忽然沉到了谷底。

西北方向,正是部南地区,因为血字营驻军在哪里,吐蕃人一直不对向那片区域善自行动。当然。如果一点好处都没有,也许让李显早将这支军队打散了。

离这里不算太近,最近的地方离这里也有两百多里,就是清一色的骑军,也要三个时辰才能赶到,还是战马精良,否则时间更晚。这时候赶来是来不及的。但这一行的首领是王画,他一度是血字营的营督,在血字营中威望很高。而且他还有惊人的预判能力,天知道他有没有提前做了预防准备?

与巴桑巴忐忑不安的心理相比,杨矩同样也是忐忑不安。

他还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吐蕃士兵,一个个长得剩悍无比,脸膛给高原的风吹得十分黝黑,手上拿着兵器,露出狰狞的模样,嘴里还发出古怪的吆喝声。一个个就是翻版的黑脸版战场上的王画。没有动手,一股肃杀的气氛就开始洋溢起来。

王画为什么要多事?

杨矩吓得两腿骑在马上”柔慑发抖。心里一个劲地骂王画的爹娘。

可是王画依然若无其事,也没有再为难巴桑巴,只是骑在马上,冷漠在看着这些吐蕃士兵将形成形,然后夹着唐朝的使者团骑马来回奔跑,做着耀武扬威的各种姿态。

金城公主也有些害怕了,在他后面说道:“王侍郎,我们怎么办?。

连她都没有想到吐蕃人如此无礼,可现在让人家包围起来,逃回到唐朝也难了。

她想得很好,想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