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贾宝玉新传 >

第152章

贾宝玉新传-第152章

小说: 贾宝玉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这城下肯定没有十万人……我冲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感受到被打伏击时的那种压力!”从龚鼎孽的话里得到启发,刚刚逃过一劫的山海关统领叫了起来:“若是当时被伏击时是这种情况,我三万人马不仅不会有失,打他个反包围也并非不可能!”

关于这一点,山海关统领倒确实不是空谈。其实按王燃的计划,八万人打三万人的埋伏,敌人对己方的完全不了解加上突袭的效果,全歼对手应该是情理中事。但满清的作战力确实厉害,遇警不乱、抵抗有序,几个回合下来,竟带着明军的防御阵线集体向前移动了十几里地,最终还是被清军最精锐的五千骑兵从防御最严密的正面撕开了一个口子突围而去,并且给明军也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当这股突围出来的清军冲到北京城下时,把王燃也吓了一跳。

“我说这几天明军怎么只动嘴皮子……原本他们根本就没有实力攻城!”鳌拜也在一旁恍然道:“妈的,这群狡猾的南蛮子!……早知道我就点齐所有兵马冲出城去,准保砍他个落花流水!生擒那贾宝玉!剐了他祭奠我大清勇士!”

鳌拜说的倒是挺痛快,但可惜世上没有“早知道”这一说。

“那现在呢?明军会不会攻城?”曾对事态作出过一定正确判断的文官乙在底下悄声问同伴,声音透着强烈的颤抖:“他们这次可是实实在在的十万人马,我们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一万五千人……而且山西的援军起码还要二十天才能到……”

“慌什么!我们两万勇士还守不住一个北京城?”上方传来多尔衮的声音:“山海关之事我们也并非一无所获,最少我们弄清楚了敌人的实际情况……同一个招数用一次也就没戏了,他们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山西援军赶到之时就是那贾宝玉、死无葬身之地一刻!”

“况且,按计划昨天豫亲王与左梦庚就已经开始发动对明廷的攻击”,多尔衮再次祭出自己的护身符:“这个消息过两天就会传到贾宝玉那里,到时我倒要看看他是回撤,还是继续啃京城!……军心、民心乱成一片,我看他怎么再打这一仗!”

京城之战已经进行了五天。这五天里,明军的骂阵已经完全被隆隆的炮火所代替,他们分成几组轮班,在战车的掩护下向京城发动了不间断的攻击。

说实话,这也就是北京城,为保护皇亲贵胄所作的防御可谓是不遗余力,墙高城固、战士勇猛,况且还配备了为数不少的红衣大炮……清军红衣大炮的威力虽然比采用新型火药的明军战车高不了多少,但其口径带来的射程却并非明军的战车所能相比,再加上明军虽有数倍于敌的人数却并没有利用人海优势,只是小股小股地与城内拼消耗,所以五天下来还勉强保持住了双方的均势。

但这种均势在明眼人看来显然只是一种假相,明军的实力几乎未损,虽然没有发动最后的攻势,但却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京城的城墙再高再厚也架不住这无休无止的轰击,明军的心眼确实不好,人员装备轮换着上,攻击点虽然不固定,但炮击点却比较固定,现在城内的几处城墙都已经有出现了明显的坍塌征兆,而本来宽阔的护城河也被填了将近一半,清军士兵更是心神俱惫,站在墙头坚守岗位的,往往一不留神就被炮弹炸死炸残,而如果全部撤下来隐蔽,却又害怕防不住对手突如其来的冲击。

“这群汉人太阴险了!只会仗着人多!有本事跟我一对一的单挑!”鳌拜灰头土脸地跳着脚,作为城防总管,鳌拜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每天都坚守在第一线。

“王爷。照这样下去,恐怕等不到山西来援,我们的弹药就得耗尽……贾宝玉打地恐怕就是这个主意!”龚鼎孽虽然不是学军事出身,但却一眼看出了问题……北京城在弹药方面的储备再充足,也架不住这么没日没夜的消耗,可是对方一开打。你不还手也不行,这些小股小股发起攻击的明军就像赶不走的蚊子一样讨厌……现在不仅炮弹的消耗速度快地惊人。像火铳、箭矢这样的远程武器都即将面临着匮乏地局面。而这种远程武器一旦耗完,对手的战车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推进到城下,对攻城部队予以掩护,到时对方恐怕就不会是小股部队的侵扰了。

“不要担心。”多尔衮语气中透着强烈的自信:“我们是守、他们是攻,又是远来之师。弹药能多到哪儿去?别看他们现在打得欢,说不定明天就没东西可打了……”

多尔衮地分析是有道理的,象王燃这样发动远程攻击就要命地就是补给问题,携行的弹药和粮食再多也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

“贾宝玉不是想跟我拼消耗吗?我就将计就计。跟他拼!这样我还能省下不少人马……”多尔衮狞笑着说道:“他的弹药一旦耗完,手上地火炮、火铳.还比不一根烧火棍……到时候用不着山西的援军,单我城内这万余勇士也足以荡平他们!”

“跟我拼消耗?多尔衮还真的很有演喜剧的天分……”城下的王燃用手敲在地图上标明的漫长海岸线上,轻笑地说道:“他不会以为控制了山东地陆、水两路我就没戏了吧……咱可有一条钢铁般的补给线!”

王燃没有吹牛,江浙到山东半岛再到天津再到北京,这一条线在张煌言东海舰队及其陆战队的保护下。确如钢铁一般,源源不断地为王燃的远征军提供着补给。

当然这件事不能怪多尔衮不懂装懂,他再聪明也得受生活时代所限,打惯了陆战的他一时转不过这个弯也是情有可原。

“就算是他的弹药充足,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的弹药即便照这个用法,也还可以再支撑个二十多天”,多尔衮嘴角的狠厉不变:“十几天里能干的事儿多了……山西的援军足以赶到、河南豫亲王也能打到南京边上……贾宝玉总共就这么点兵力,北京城下有十万、山东又被洪承畴牵制了十万……自己的金陵大本营眼看着就要完蛋,我看他还打不打北京城!”

“到时候他想不打、想撤军回援金陵都不行!”多尔衮显见得对王燃非常恼火,一副恨不能食其肉的表情。

王燃充分满足了多尔衮的愿望,在接下来的三四天里,攻击越来越频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原本中间还留有一个一日三餐外带下午茶及宵夜的时间,现在这些福利一概取消,只剩下火炮声和明军攻城部队的呐喊声。

北京城内的局势日趋紧张了起来,弹药消耗再次提速,负责供给的官员已经几次提出了预警,而红衣大炮的反击也由开始的积极应战、一齐开火,调整为分批次、看情况应战。这倒也不全是弹药的问题,连续几天的炮战,已使得近三分之一的红衣大炮出现了无法修复或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修复的情况,而剩下大炮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不间断的使用造成了火炮寿命的急剧下降。当然话又说回来,炮少了不是一件好事,不过这倒也对缓解弹药不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王爷,照这样下去,炮弹倒还能盯上个十天左右”,负责库存的官员一脸的苦笑:“但红衣大炮恐怕就剩不下几架了……”

多尔衮的脸色显然不好……没有了红衣大炮,清军就失去了压制明军进攻最犀利的武器,这两天明军也似乎发现了这一点,战车的活动范围整体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不仅是火器,箭矢的数量也不多了……”负责库存的官员继续说道:“便是檑木滚石……”

这也怪不得守城的清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受到袭扰,尤其到了晚上,就着点火把的光能看多远?那肯定是见着点动静就是一片箭雨过去……也正是由于这种作战的不间断,清军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城下回收这些本可以重复利用的武器。而更可气的是,这种消耗是完全的不对等,清军无偿地向明军提供着诸多冷兵器,但明军却毫不领情,他们根本就不用弓箭,只是用火炮、火铳辅助进攻,这叫清军怎么重复利用?

“贾宝玉、这个混蛋,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大本营正在被攻击吗?”多尔衮恨恨地一拍桌子。

“我当然知道你们正在打金陵”,城下的王燃淡淡地说道:“但想让我放弃原本的计划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事实上,在满清多铎和左梦庚两部人马开始发动攻击的第三天,王燃就得到了这个消息。说实话,这个消息确实让王燃等人吃了一大惊。

根据王燃等人的估计,多铎部有李自成牵制着,再加上李岩的暗中协助,怎么着也能再支撑个把月,而左梦庚没有别人配合,也肯定不敢在短时间内兴兵犯难。

可这一切随着牛金星的反水而得以提前发生。当然这里面也有王燃不小的责任,他与黄得功之间的双簧不仅骗过了多尔衮,也骗过了其它人……正如多尔衮与龚鼎孽当初分析的那样,正是这个双簧给天下人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让那些本就处于墙头草阶层的“中间分子”对抵抗清军失去了信心,而后虽然王燃以事实说清楚了双簧的含义,但左梦庚、牛金星等人却已是骑虎难下。

幸亏王燃在决定北伐这前对这一变故有了一定的准备,黄得功十万人马不动,继续防范左梦庚,而李岩所部八万人也是一个人都没有抽调,保持着对清军的时刻警惕。

但不管王燃怎么调拨,手上可用的筹码就那么多,再增强,黄得功、李岩两人也要面对数倍于己敌人的攻击。

黄得功的面前是拥兵八十万的左梦庚,左梦庚部队的战斗力虽然较差,但胜在人多,正所谓蚁多咬死象,黄得功一方面要分兵对付左梦庚,另一方面还承担着拱卫金陵的责任,自顾尚且不暇,根本没有力量他顾。

而李岩面前则是刚得到李自成主力补充而实力爆长的多铎部,近五十万的兵力虽然在人数上还少于左梦庚,但实力却强之好几个层次,即便李岩部手下全都是特种大队的人马,想要守住河南也非易事,更何况他手下还有不少刚招不久的新兵。

所有人心里都明白,单靠李岩的八万人想要守住河南根本是不可能,而河南一旦失守,面临两路夹击的金陵也将随之崩溃,王燃能坐视这一切发生吗?

“命令山西,加快进京的速度!同时命令豫亲王和左梦庚,不要管京城之事,加大对明廷大本营的攻击!”多尔衮嘴角的冷笑不断:“我倒要看看贾宝玉能撑多久!”

第七卷 满江红 第六章 围魏救赵

据后世的军事学家分析,战局发展到这个时候,已经无从判断双方的胜率。

多尔衮手握重兵,摒除被王燃废了的三万八旗军,还有京城守军一万余人、陕西河南界多铎部近五十万人马、山西界吴三桂部十万人马、山东洪承畴部五万人马、湖北左梦庚部八十万人马、还有关外沈阳大本营近五万人马,合计一百五十余万。

虽然多尔衮手下一百五十万的人马中,满、蒙、汉八旗加起来不过二十万,余者全都是各地招纳的降军,队伍可说是参差不齐。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多尔衮政令的权威与通达,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别看这些降军当初对上清军时个个像是软脚虾,但对上明军、农民军或是地方武装时,就是换了个人,表现的却是相当神勇积极。一旦归附,便立刻主动请为先锋,替清军再去招纳更多的人。如此滚雪球一般,一年不到,便使得清军从刚入关的二十万发展到今天的一百五十万。

而王燃所部的主力军满打满算也不过四十万,山东阎应元部十万、南京黄得功部十万、河南李岩部八万、徐州守军两万、庄子固部近十万。从可用的筹码来看,多尔衮是王燃的四倍不到,优势明显。

当然,多尔衮部下的战斗力相差较大,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具备满清八旗那样强横的冲击力。

从大面上讲,最具战斗力的自然是那二十万八旗子弟,它的战斗力与武器配备最先进地庄子固部相当。这个“相当”的含义是说,如果是十万对十万。双方硬碰硬的打,拼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亡。

在清军中战斗力排第二的应当是新近投诚的原李自成部义军及吴三桂部原明廷山海关守军,这部分部队地战斗力与黄得功部的战斗力相当,较阎应元部及李岩部地实力也只差一点。

在王燃的部队里,应当说是庄子固部的战斗力最强,这倒不是庄子固部的人员素质高。主要是因为庄子固部地配备好……时间与材料都有限,王燃手下的兵工厂能保障住庄子固地十万人就相当不错了。象战车、连珠铳等刚从实验室出来的高端武器,也只有庄子固的部下能够配备。

排在清军实力最末的便是左梦庚部及其它投降部队。这种排序对左梦庚不太公平,由于拥兵八十万也未能突破黄得功十万人地防守,左梦庚部的战斗力一直被人们所看轻。但实际上。左梦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