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贾宝玉新传 >

第112章

贾宝玉新传-第112章

小说: 贾宝玉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恐怕也是自称果敢勇毅的日本天皇难以忍受的主要原因。这样推算起来,这个时空的后水尾天皇和光明天皇较之王燃时空的好些天皇有骨气多了。

而正是由于光明天皇做出了类似汉献帝给刘皇叔传血衣诏的动作,这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想学曹圣干脆来个慕权也就可以理解了了。

另一方面虽然全国大名各自保持割据状态,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自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起,便完全由德川幕府掌握。

德川幕府在政治、径济、军事上占据着绝对优势。政治上不用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还有废除天皇的权力。在经济上,德川幕府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租米,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垄断了金银矿山开采和货币铸造,并控制江户、京都、大肢、长崎等大城市的工商税金,掌握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至于全国军事指挥权自然也走由幕府军直接掌握。

而其余二百七十个左右的诸候中,最大的一藩在租米方面也只能达到幕府的七分之一,至于军事力量则更为可怜,还不足德川幕府的四十分之一。

即便是这些与幕府相比徽不足道的利益各大名也并非一定能拿到。德川幕府为强化武家统制,更是颁布了《武家诸法度》,对不听从自己号令者处以禁闭、“改易”(减封、转封、除封,没收家禄和城邑,贬为平民),甚至赐死的严刑。更明定大名“参照交代”的制度,大名必须隔年到江户遇见将军,一年值勤幕府,一年驻守领地,妻子留江户作人质。同时派遣特务于各藩侦察地方动静,加强对大名的控制。

同时,德川幕府还将这些大名按照与幕府的亲疏关系又被分为三类,即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亲藩大名与德川家族具有血缘关系,谱代大名是在“关原之战”之前臣服德川家族的大名,此战是德川家族获得全国政权的关键之役,而外样大名则是在其后臣服德川家族的大名。

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大多配置在重要地区,前者给予较高的名誉,但没有实权,后者领地虽然较少,但可以担任重要幕府职务,而外样大名虽然领地较大,但不仅被置于偏远地区,周边还有谱代大名对其进行监视,而且也不能参与幕政。

而为更有效地控制各藩,德川幕府还使各藩领地交错,以收互相牵制之效……既然是互相牵制,自然谈不上互相救援,彼此提防还来不及呢……这便是王燃等人断定九州各大名不可能联合的深层次原因。

更让王燃等人敢于兵分九路进行练兵的还有一个原因,说起来还要再感谢一下德川幕府……,他们为防各大名叛乱,颁布了“一国一城令”,即一个藩只能修建一座城堡,供大名居住和处理政务,其余的城堡一律拆毁……这无疑对王燃所部练习此次的重点科目,也就是登岛后的奔袭攻坚战提供了绝佳的教练场地。

实际上,海陆协同的枪滩登陆、长途奔袭与攻坚、再加上准备放到本州岛练习的城市防守战,就走王燃选择用兵东瀛最重要的原因……,到哪儿去找既能培养部队作战感觉、又不会造成部队太大损伤,还能掩人耳目、有效防止泄漏军事机密的地方?而王燃的这次练兵之所以要掩人耳目,一方面是不想过早的暴露自己的战略意图,而另一方面则不愿意被敌人探知自己的军事实力。

因为这次装备张煌言所部东海舰队和庄子固十万陆军中,使用了可称之为“杀手锏”的秘密武器。这次的练兵正担负着依据这些新式武器演练相应战术战法的伎命。这也是王燃坚持亲自跟到东瀛的原因,掌握这一手材料可以使自己更明确作战升划。

第六卷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第二章 杀手之锏

“诸君不要担心,汉人的船虽然厉害,但它的炮射程再远,却也打不到长崎城……他们的陆军能上岸,他们的火炮却上不了岸……已经获得准确消息,并没有发现对方的炮车……”长崎城上一名高级东瀛军官大声鼓舞着士气,用手指着城下的中华志愿军:“瞧!他们手里只有火枪!跟我们玩火枪,他们岂是对手?”

应该承认,东瀛在其战国初期,于火器尤其走火镜(东瀛称之为铁炮,相当于明朝同时期的火绳枪)的制造与使用方面相当有一套。著名的丰臣秀吉火枪队采用的三段击战术,在当时火绳枪精度低、射速慢等性能较低的情况就曾大败过对手的骑兵部队。

在王燃时空有一种说法,明朝的鸟嘴统,就是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战斗中,根据缴获的火绳枪,加以研究改进而研制出来的。

不过东瀛人显然太容易自满,在学习到这项技术后便坐井观天,停步不前,并在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一开始,第一个便与当初的老师葡萄牙人断绝了关系。而在经历了德川幕府三代将军的“和平安定”生活后,一度昌威的铁炮枝术更是直接急剧衰落。

此游彼长,明朝自然走后来者居上,不谈王燃来到这个时空后从体制角度引发的革新,单是赵世赖研制的鲁密鸟统、毕憋康研制的缝发式自生火统便已然与火绳枪拉开了档次。

可不管怎么说,在那名高级东瀛军官说完后,被中华志愿军从岸边驱逐回长崎城的东瀛军人们纷纷扳奋起了精神。

“刚刚地失利只是一个意外,现在到了长崎城下正走我们报仇雪恨的好机会!……他们有火统。我们有骑兵!长崎城聚集了我九州最精税的重装骑兵!……”东涌军官脸上透一满意之色,继续说道:“诸君请想,这些汉人能有丰臣秀吉将军的勇敢与智慧吗?不可能!……我以我小泉纯狼的武士名誉保征,我们的重装骑兵只需要几个冲锋便可以冲散他们……”

这位叫小泉纯狼地东瀛武士并没有完全说谎,长崎的确集中了几乎九洲全岛地骑兵,虽然数目不多。只有两千铁骑。

但当这两千重装骑兵排着整齐的队伍呐喊着冲出城来的时候,却也让王燃和庄子固等吓了一跳……东瀛人的思路果然与众不同。这个时候“先固守城池以消耗对手实力、抓住机时再放骑兵冲击……”地战术好象更加合理吧。

其实说到对付骑兵,不管是轻装的,还是重装地,王燃与庄子固等人比起丰臣秀吉更有经验。在对付满清以及诸如陈德、刘泽清等其他势力过程中。他们早就大量实践了利用三排轮换射击方式抗击骑兵的方式。在保征一定人数比的情况下,性能较火绳枪更高的“康祯造”再配上火炮攻击。陆军在野战对抗中基本上便能应付住一般骑兵的攻势。

在王燃等人看来,面前冲出来的这股骑兵虽然气蜗嚣张,但比起满清八旗的善于骑射,顶多也就是“一般“的水平。

时间并不允许王燃等人多想。庄子固号今声下,几十辆造型稍显古怪的战车分开阵形迎了上去,同时阵前地步军也开始收缩.分小队聚某在战车附近……如果可以点数就可以算出,此该双方阵欠的总人数比近似为一比一,东瀛骑兵两千人。庄子固陆军不算那五十辆战车,亦为两千人。

“哈哈哈哈……这是什么东西?现在居然还有人用这种古代的战车?!“……想用它对付我们的骑兵吗?真是太可笑了……”城楼上小泉纯狼包合嘲笑的声音响起:“我再次以我的名誉保证,我们的重骑兵只要一个冲锋便可以将他们全部冲散……”

事实证明,狼,不管是纯的,还是杂的,都没什么信誊可言。

一个冲锋后,长崎这股总数在两千左方的重装骑兵全部被歼灭,一个活人也没能冲进中华义勇军战车前的一百米……这是东瀛火绳枪的有效射程,至于这些重装骑兵的倭刀根本就没机会拔出来。

说实话,这两千东瀛骑兵就是换成善于骑射的满清骑兵,先意外地承受了五十门火炮的密集轰炸,再面对一百挺连珠统与两千康祯造也只能是一个“死”字……武器性能的差距不是完全靠勇气能弥补的。

火绳枪比起“康赖造”已然差了几个等级与戴仓父子的“连珠统”更不可同日而语……丰臣秀吉的三段击据称可达的极限速度是每分钟至八次,而连珠统则达到每分钟至少二十八次,射击速度提升了近四倍,简直就是天然的四段击……

至于那些所谓的重装,在采用新火药的弹药面前,不过是皇帝的新装而巳。

“这新式战车的确可称的上是‘杀手锏’,我还头一次看到战车不用拒马枪却让骑兵根本近不了身……周围的散兵几乎都不需要采取轮放战术……”一旁与王燃一同观看此次实验的夏允彝喃喃地说道:“配上火炮和连珠统的战车简单就是骑兵的克星……真可惜了那么多好马……拿来拉东西也好啊”

战车确实就是王燃的‘杀手铜’之一。当然,让赤秋时期威行一时的战车旧貌换新颜的主张并不是王燃到了这里才提出来的。

明朝与历史上的汉族政权一样,都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对于这种威胁,明朝的战争思想却与历朝历代大不一样。虽然明朝同样重视养马,但是却不是用来以骑克骑,随着火器的发展,以车克骑的思想流行起来。

在戚继光、俞大散、孙承宗等众多明朝名将看来,明代战车是有屏蔽的车和威力很强的火炮的结合物,众多战车组成的车营,是有足之城、不袜之马、移动的火炮,能攻、能守、能移动,用以平原作战对付敌骑兵完全可以弥补自己的缺点。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戚继光在防范北部游牧民族时,用于克敌制胜的最重要法宝便是其创立的车骑营。用车载运火器,便于机动,车又屏蔽敌人的矢石,保护火器,从而能充分发挥火器的威力,较好地解决了重型火器机动作战与车、步、骑合成协同作战问题。

在这种用火器加战车思想的影响之下,诸多明朝名将在战车上装备了更多、更先进的火器,提出了许多新的战术、战法。

可以说,当时明朝的作战模式已径向着热兵器时代过渡,戚继光、俞大献创立的偏厢车和正厢车两种战车使得明朝的骑兵作用进一步的降低,而以步克骑和以车克骑成为了明朝战略思想的主流。

可惜清朝入关继而夺得天下却打断了这一进程,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冷兵器的时代,从这一点来说,清朝是大大的退步了……再鄙视一下清朝君主的短视……但话又说回来,谁叫人家满清靠着冷兵器打败了使用先进武器的明朝呢?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有皇帝造成的,有体制造成的,有本身运用武器不当造成的……与当时的战车本身有缺点也是分不开的。

用戚继光的话来说,战车“所恃全在火器,火器若废,车何能御……“,而俞大散也指出:“车必藉火器以败贼,火器必藉车以才拒马,二器之用实相须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战车的性能取决于火器的威力,而大威力的火器无疑就会影响战车的机动牲和灵活性,而且想要对付骑兵,光靠火炮也不行,必须附加很多的其它武器。

象魏学设计改进的战车,车上载佛朗机炮2门,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2辆中设柜马枪1架,填塞间隙,每架拒马枪上树长轮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从这里就足以看出战车的复杂。

而战车到了王燃这里就简单的多了。新型火药的诞生使得原本的中、小型佛郎机就可以发挥甚至超越大型红夷大炮的威力,标准化的推行更促进了弹药据带和使用的方便,同时也快速了炮弹的击发速度。具备超凡连发性能的连珠统,更简化了战车的配备。

目前,王燃的新式战车上最核心的配备就是一门佛朗机炮,两挺连珠统。不论是从作战威力,还是从机动性而言都大大超过了前面。

可以说,王燃的新式战式,从设计理念到运用方式都具备了现在战车的特点。

“诸君不要慌……”城墙上又传来了小泉纯狼的叫声。

“诸君,敌人虽然有战车,但我们有城堡!……这可是我们绝对的强项!……”第一个从目瞪口呆中恢复过来的小泉纯狼再次高叫着:“想当年在朝鲜战场,要不是我们断了补给,不得不主动撒军,就凭他们哪能攻得进我们驻守的城堡?……

小泉纯狼说的还是有点根据的,东瀛人在修建城堡并据此运用火枪的能力的确不俗。这一点可从在明朝后期著名的“抗日援朝”之战中可见一般。

根据王燃原本时空中的记载,小泉纯狼口中所说的朝鲜战场,是明朝万历年间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也是中、日、朝三国首次大规模的冲突。中国称之为万历朝鲜战争,朝鲜称之为壬辰卫国战争,而日本史书则把这次战争分为两次,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

这场战争历时七年,日军虽然最后败逃,但也让大明朝是“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共计消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