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在重生的日子里 >

第16章

在重生的日子里-第16章

小说: 在重生的日子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当时就想拉着宽哥儿去找娘亲告状,后来想想,自己的哥哥也有这么大年纪了,说不定是五舅舅拉着他们搞现代那种告别单身的仪式呢。算了,自己的哥哥,自己是相信的,连个通房都没有的哥哥,一定不会就这么就被腐化了。

想罢,她就驱赶宽哥儿,“走吧,走吧,去找我哥哥去,一天到晚往内院跑,也不怕羞。”

宽哥儿委委屈屈地走了,临走时,还来个幽怨的秋波。被锦姐儿赏了个大大的白眼。

丫鬟九春年纪还小,一时忍不住笑出声来,又怕锦姐儿责备,讪讪说“宽少爷对小姐可真好。”

锦姐儿蹙眉说,“牛皮糖一样,真是烦人。”

九春嘴巴翕动了下,想说什么,又忍了下去。

晚饭的时候,锦姐儿知道苏夫人要去楚侯府,她就不禁嘀咕了一句,“娘亲,你要告诉三舅母,宽哥哥老往咱们这边跑,多影响他的学业,再说我哥哥们很忙的。”

瑾哥儿、瑜哥儿在家的时候,经常有同学朋友邀约出门聚会,今天他们也是各自都有邀约,并不在家。苏老爷在外院也有客人,因此只有苏夫人、玉姐儿、锦姐儿、庆哥儿一起吃晚饭。

苏夫人笑眯眯地应了。玉姐儿和锦姐儿都很奇怪,往日娘亲去楚侯府都会主动带上她们,怎么这次都不提呢?不过玉姐儿最近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也没有多想。倒是锦姐儿狐疑地看了看自己的娘亲,不过她也不是特别想去楚侯府,像这种正式拜访,最是无趣,都是听听大人们说话,最多可以跟楚侯府的小姐们逛逛后花园,总体来说不如在自己家里自在。再说宽哥儿那个受宠的嫡孙,到时候一定又像牛皮糖一样跟着,锦姐儿觉得自己现在都有宽哥儿恐惧症了。想着明天娘亲去楚侯府,宽哥儿说不定就不能出门了。自己在家里也不用担心了。

晚饭后,苏夫人又叮嘱了三个孩子一番,无非是明天要好好在家里各自用功的话。然后才让他们散了。

锦姐儿牵着玉姐儿的手,走在抄手游廊上,好奇地问姐姐,“娘亲明天去外公家,怎么不带上我们呢?”

玉姐儿在跟自家妹妹在一起的时候,会活泼些,她歪着脑袋看锦姐儿,“妹妹想去,刚才怎么不说呢?”

“我才不是想去呢。”锦姐儿赶紧反驳,“我只是觉得奇怪。”

玉姐儿想了想,“可能是娘亲去外公家有正事要办吧,带上我们倒不方便了。”

锦姐儿觉得也是,“对,肯定是娘亲有事去找外婆或者舅母。”

接着两姐妹就开始猜测是什么事情,一边说这话一边回自己的院子休息了。

第二十四章 喜事一

第二十四章 喜事一

进入十月,苏府上上下下都变得异常忙碌,为了准备大少爷的婚事,苏夫人甚至放出风声,顺利办完婚事后,人人有赏。因此就算平时比较清闲的婆子们,也争先要差事,力求得个好表现,拿多一点赏钱。

然而在这个时节,苏夫人依然在半个月内去了三趟楚侯府,回来又跑去苏老夫人那里密谈半天。玉姐儿基本不理事,只窝在房中。锦姐儿,虽然好奇,但是娘亲的口风很密。锦姐儿忍不住猜测,会不会是为了大哥哥的婚事,外公家需要做点啥惊喜吧。但是在古代,这个惊喜的可能性真的很小呀。锦姐儿怎么也猜不到自己的婚事已经被娘亲和祖母惦记上了。

踏入十月前,苏家二爷和姑奶奶们都有女眷或者管事到苏府参加婚礼,并送上贺礼。苏夫人把女眷们都安排住在内院中。苏二夫人和苏家两位姑奶奶都来了。

苏二夫人,锦姐儿见过,苏二老爷三年回京述职一次,每次回京虽然不是住在苏府,而是住在京城中自己购买的房子中,但是每次都会过府给两位老人家请安。苏二夫人带着自己的一对嫡生儿女并一对庶出的儿女来京城,由于苏二老爷的嫡长子来年就要到京城读书了,而这次苏二夫人是顺便回来主持京城的房子整修工作的。很难得的,因此这次二房的人住进了苏府。两个女儿跟着苏二夫人一起被安排在后花园的鸣翠苑住下。两个儿子被安排在外院的问棋院住下。

两位姑奶奶也各自带着儿女来京,估计除了参加婚礼外,主要还是为了认亲。大姑奶奶带着女儿们住在后花园的碧颐水榭;二姑奶奶带着女儿们住在锦姐儿院子旁边的听水阁住下。她们的儿子们则一起住在了外院的赏松院。

一时间,苏府突然变得到处都很热闹,每个院子都住满了人,丫鬟婆子的数量激增,比过年还像过年。锦姐儿是第一次见两位姑姑的女儿们,大家年龄相当,倒也玩得很开心。由于玉姐儿深居简出,几位小姐们倒大多数时候挤在玉姐儿的房中,吱吱喳喳,说着各自家里的八卦。

不过苏夫人想着要开始重点培养自己这个小女儿,就把锦姐儿拉到身边,分派不少事务给她管理。因此锦姐儿忙得脚不沾地,反倒是玉姐儿很幸福地在表姐表妹堂姐堂妹的陪伴中讨论绣花样子等等。

苏夫人把厨房和内院的日常管理一股脑给了锦姐儿管理。锦姐儿拿了大大的宣纸,把所有工作都列出来,然后分门别类。厨房的工作分为食材采买、碗碟饭桌等管理、菜式与炒菜、分配及送饭菜的四类。上面设了一个妈妈,总管四类工作,每类工作又有一个管事妈妈各自分管。内院的工作也有一个妈妈总管着所有工作,底下有四个妈妈分管这四类工作,每个院的人事管理、草木管理、各院家私财物管理、巡院安全管理。每个院子也分工分明,各自有丫鬟或者妈妈对四类工作的妈妈汇报。

锦姐儿把所有工作都梳理好,并且做了人事安排,然后拿着几张纸去找苏夫人。苏夫人看了,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又指点做了几个人事的调动,然后就给了对牌,放手让锦姐儿折腾去了。

锦姐儿便召集了所有厨房的丫鬟婆子妈妈一起,锦姐儿坐在厅堂里,五个管事妈妈立在一旁,其他人站在院子中。锦姐儿给五个妈妈做了工作分配,然后让四个妈妈,轮流挑选人手,食材采买的挑选了2个丫鬟1个婆子;餐具桌椅的挑选了4个丫鬟2个婆子;厨房里面工作的挑选了3个妈妈2个丫鬟2个婆子;分配及送饭的挑选了2个丫鬟2个婆子。整个厨房的人手是10个丫鬟、7个婆子、3个妈妈。

内院的工作人手基本没有变化,只是每个人的职责更加分明了,只要出了差错,一查,就知道是谁的责任了。

然后锦姐儿又开始准备婚宴的工作。婚宴那时候上菜的丫鬟,锦姐儿另外定了一个名单,从各院都抽调丫鬟,准备每桌配一个丫鬟或小厮全程现场跟,每桌送菜丫鬟或小厮配2个,婚宴分中午宴和下午宴,中午宴以苏老爷同僚为主,下午宴以苏家亲戚挚友为主,到时候最多的时候,内院和外院同时各开10桌,这样算下来就需要足足60个丫鬟或小厮。除了合适的小厮们,每个院子的三等丫鬟和部分二等丫鬟都得上阵了。锦姐儿不禁感慨,怪不得古代的宅院都养着这么多丫鬟,看来就是养兵千日用军一时呀。

锦姐儿这边忙得如火如荼,苏夫人那边也不轻松,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大婚。苏夫人带着自己的亲信对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是确认了再确认,没几天,苏夫人和锦姐儿就瘦了下来。还是锦姐儿发了命令,每天下午酉时后,是休息时间,各管事有事请示都需要酉时前来处理,而且规定今日事必须今日终。这样,锦姐儿和苏夫人就在酉时后尽量放松,并且争取早睡早起。如此调整下来,两人的精力越来越好了。苏老爷等人看见了,都称赞了锦姐儿一句,“好会过日子的姐儿。”

---------------------

写了多少就发多少吧。不然一直囤积着,也不是办法。先写,之后有时间再修改。

第二十五章 喜事二

第二十五章 喜事二

其实苏瑾和曹三娘婚前是见过面的。苏瑾自10岁起就一直在边关榆林,跟着舅舅和师父历练。曹三娘的外公家就在榆林,曹三娘的外公是有胡人血统的,世代经商,是榆林当地的地头蛇,豪爽好客,与当地的军队关系很好。

曹三娘跟娘亲去外公家做客的时候,由表哥表姐们领着在榆林出外游玩。边关的女子,自由很多。表哥表姐们认识苏瑾,一来二往,曹三娘也与苏瑾遇上了。

曹三娘有异族血统,偏偏不是边关常见的明艳类女子,相反她整个人看上去十分柔美,特别是琥珀色的眼睛,温顺极了。乍一看见如此美丽大方又不失温婉秀雅的曹三娘,苏瑾想起了京城的母亲和妹妹们。

及至后来婚事尘埃落定,苏瑾才长长吁了口气。与其娶江南美女,不如娶同样在西北长大的女子,即使外表柔弱,内在也会坚韧,最适合他自己这种军人身份了。

话说苏瑾和苏玉却是第一次看见自己大嫂的真面目。在场的所有人都在掀开盖头的那一霎那看呆了,不是没有见过比曹三娘更美的,京城卧虎藏龙,美女如云。只是曹三娘的皮肤特别白皙,眼睛如小鹿一般纯净,却是京城美女没有的。

曹三娘虽然脸色酡红,有点羞涩,但是还是大大方方地与众人对眼一圈,把在场所有人都看呆了。苏瑾傻乎乎笑了一阵,又被请出去继续敬酒。苏锦很想多看几眼美貌大嫂,但是事情太多了,不敢放松片刻,只好先跟着哥哥出去监督酒宴场合。苏玉则留下与大嫂沟通感情。

刚走出新房,六欢就上前小声告诉她,“小姐,大少奶奶的陪嫁有两匹小马驹和一匹高头大马。”

苏锦眼睛一亮,这个嫂嫂有意思,以后她可以央求哥哥嫂嫂带着她一起骑马了。苏锦自小就学会骑马,虽然没有什么机会纵马狂奔,但是也坚持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家里的练武场跑马一下。这次哥哥嫂嫂婚后应该会在家里住一段时间,要趁着大哥大嫂都在京城的时候多多偷师。

喜宴一直热闹到宵禁前夕,最后一拨客人才被送走。苏锦留着丫鬟婆子清点现场,由六欢陪着走回院子,一路上大红灯笼将道路照的通明,抬头看看天空,即使是如此璀璨的灯光也无法掩盖的星辰璀璨,苏锦不禁深深呼吸,这就是托生古代的福利呀,大自然灵气十足。

回到院子,苏锦草草洗脸洗澡,就倒在床上深睡了,连四喜帮她放下帐帘都毫无知觉。四喜留了炭火温着的热水在桌上,帮苏锦掩好门,才到东次间歇下。苏锦有着穿越女的通病,就是不喜欢有人在自己房间附近留宿,所以留守的丫鬟都是歇在东次间。

第二天起来,神清气爽,先去了爹娘的正房,等着哥哥带嫂嫂来请安,然后再一起去了祖父祖母那里,今天的认亲就在祖父祖母院子中进行。

除了住在家里的二房和两位姑奶奶家里人外,还有从老家赶来的叔祖父等远方亲戚,由于苏锦祖父这一脉长期住在京城,不宜做宗族族长,所以苏家宗族的族长是叔祖父那脉,现任族长虽然没有空来京参加婚礼,但是宗妇倒是来了。苏锦也趁着这个机会认识了自己本家的一些亲戚。看起来自家的这些亲戚还都挺靠谱,出手也大方,说话也能凑趣。苏锦越看越放心,要知道在古代这种很讲究宗族的社会,宗族好就是大家好呀。

认亲后就是午饭,开始有远房亲戚陆续告辞,到了婚礼三天后,嫂嫂回门那天,两位姑姑也带着儿女们住到了夫家在京城的宅子,她们都打算趁着这次机会在京城住上一段时间,这两栋宅子都是这几天收拾干净,然后住进去。

曹三娘三朝回门那天,苏瑾一大早陪着她回到了曹家在京城的宅子。由于曹家极少到京城,这处宅子也是他们亲事说成后,曹家拜托了在京城的亲戚好友帮忙买的。

宅子就在万良胡同里面,附近多是武将的家业,胡同修得很宽大,宅子三进,不是很大,但是曹家极少住京城,也只是这次嫁女,才派了曹三娘的大哥曹廉、二哥曹铮送嫁。因此这次回门,是曹廉主持大局。

曹铮在一旁陪同。

虽然出嫁只有短短三天,但是见到娘家人,曹三娘还是忍不住掉起眼泪来。曹家武将出身,曹家兄弟姐妹一向亲厚,看见自己平时最疼爱的妹妹这副样子,曹廉还能撑住,曹铮直接眼睛一瞪,“是不是你这小子欺负我妹子了?”苏瑾在边关也见过曹廉、曹铮几回,算是熟人,看见新婚妻子情绪激动,不由得嘿嘿笑,也不作辩解。倒是曹三娘展颜一笑,“二哥还是这副急性子,我是看见哥哥高兴的。”

看见妹妹又哭又笑的,曹廉拍拍苏瑾的肩膀,“我们把妹妹交给你了。”苏瑾笑道,“我一定会好好对待三娘的。我已经与爹爹、娘亲商量好了,我们在京城住一年就回榆林去,到时候你们想见三娘,也方便很多。”曹家兄弟听闻这个消息,很是诧异,“不用留下妹妹服侍公公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