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指间欢颜 >

第4章

指间欢颜-第4章

小说: 指间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班的兵在操场打架,三连其它各班的兵都出来看热闹。见黄庆祥打得精彩,纷纷叫好。 
  喧哗声音惊动了李连长,闻讯出来一看,黄庆祥将班长和其他四个兵打在地上趴起。新兵打了老兵,坏了规矩,要不惩治一下;这个新兵,今后也会不把我这个连长放在眼里。李连长想教训黄庆祥这个新兵,便沉着脸,指着黄庆祥对其它老兵说道:“把他给老子绑起来。” 
  听到连长吩咐,其它老兵不敢迨慢,便一拥而上。黄庆祥在连长面前不敢反抗,被一拥而上的几个老兵将双手反扭过来,押到李连长面前。然后,又找来绳子把黄庆祥五花大绑起来。李连长立即叫值班排长吹哨子集合,要当众责罚黄庆祥。 
  在众兵将黄庆祥五花大绑的时候,唐朝带着万顺发办事回来,一见此种状况,连忙问其它兵是怎么回事。得知情况后,立即跑步到营部将营长请来了。李连长刚集合好队伍,见营长来了,只得上前向营长敬礼。 
  营长叫陈树清,是乐山人。在李连长敬完礼后,指着在队列面前,被五花大绑的黄庆祥问李连长:“这个兵是怎么回事?” 
  “这个新兵,把他班长和班里几个老兵全打了。” 
  陈营长问黄庆祥:“是这样的吗?” 
  黄庆祥见唐朝站在营长和连长后面,跟他递眼色,便明白了几分。挺着胸回答说:“报告营长,是他们五个一起先打我的。” 
  “你能打赢五个老兵不简单,有种。”陈营长用手握成拳头,在黄庆祥胸前敲了一下,然后转过身来,对李连长说:“一个顶五个,这样的兵是好兵。打就打了,不要处罚他。回头让唐排长带他到营部领一支七九式步枪,算是我的奖励。” 
  营长这样讲,李连长无可奈何地让唐朝将捆绑黄庆祥的绳子解开,对黄庆祥讲:“还不谢过营长。” 
  黄庆祥向陈营长敬个军礼。 
  陈营长只是点点头,对黄庆祥嘱咐道:“今后好好地跟着你们连长和排长干。回队列去吧。” 
  黄庆祥回到队列后,陈营长用宏亮的声音,对队列里的官兵们训话:“弟兄们,现在是国难当头之际,我们官兵之间要团结,要将枪口和拳头对准侵略我们国家的敌人。只有我们团结一心,才能将侵略我们国家的敌人赶出去。今后,一营不准出现老兵殴打新兵,随意欺负新兵的现象,更不准随意处罚士兵。” 
  陈营长讲了好多道理,让黄庆祥及队列里的许多兵很感动。队列解散后,陈营长又到李连长屋子里去坐了一会才离开。 
  唐朝从营部将七九式步枪领回来交给黄庆祥,要黄庆祥爱惜好这支枪。然后拿出四块钱,让黄庆祥和万顺发到外面去买酒和肉,晚饭请连长和二班的兵喝酒。   
  第二节 出川抗战(4)   
  黄庆祥感激地对唐朝说:“排长,我闯了祸,要不是排长请营长出面,今天不知会怎样?还要让排长出买酒和肉的钱,这怎么好!” 
  “这件事不怪你,二班长和几个老兵是连长拜过把子的袍哥兄弟,经常干这种坏事。今天他们被你揍了,对全连其他老兵也是个教训,只是让连长觉得没有面子。晚上喝酒时,尽量多敬连长几杯酒。” 
  酒和肉买回来以后,唐朝让万顺发将二班长和其他几个兵一起叫来,自己去请连长、副连长和其他几个排长到自己的屋子里喝酒。 
  喝酒时,李连长对二班长和几个老兵说道:“今天的事就过去了,你们几个不准再找他俩的麻烦。要不然,不要怪老子不客气。”然后对着黄庆祥说道:“你娃娃胆子大,功夫好。能把他们五个全打趴了,老子当兵十几年,还是第一次瞧见。在哪里学的功夫?” 
  黄庆祥连忙站起身来,按唐朝先前的交待,端起酒碗对李连长说道:“连长,我初来乍到不懂规矩,请连长包涵。我敬连长一碗酒!” 
  李连长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黄庆祥又分别敬了其他几个军官的酒,李连长见黄庆祥酒量大,对黄庆祥说:“敬你班长一碗酒。” 
  二班长喝完酒后对黄庆祥说道:“小老弟,老哥当兵快二十年了,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没像今天这样栽得惨。你可把老哥的面子全给扫了。不过,老哥认栽。你有这身功夫,今后好好地跟着连长干,有一天发达了,可不要忘了老哥。”说完又端起酒来同黄庆祥干了一碗。 
  李连长又问黄庆祥:“你都会什么功夫?” 
  黄庆祥只得老实地回答:“什么都会一点。” 
  万顺发补充说:“我表弟特别会使棍子。” 
  众人趁着酒兴,要黄庆祥到外面表演一番。 
  黄庆祥推辞不过,只得找来平时训练用的那根长木棍,趁着酒兴,在操场上向众人表演了一套猴棍。 
  黄庆祥将一根木棍,飞舞的上下翻滚,唬唬生风,直让人眼花缭乱,众人不停地叫好。黄庆祥舞得兴起,突然甩掉木棍,对着操场边一棵碗口粗的杨柳树的树枝,飞起一掌斜辟下去,只听得“嚓”的一声,将树枝从主干上齐唰唰地辟了下来。 
  观赏的众官兵不由的为黄庆祥喝采起来。 
  这以后,李连长经常要黄庆祥带着哪支汉阳造的七九式步枪,跟着他出入赌场、妓院、烟馆、饭馆和茶馆去收保护费。有时城里一些大户人家办喜事,要花钱请几个当兵的去看场或者站岗,撑撑门面,也让黄庆祥和万顺发去。最赚钱的活,是李连长带着他们跟重庆有名的恒昌贸易行押货,走一趟要分好几块钱。 
  当兵近二个月,黄庆祥和万顺发各自节攒了二十几块钱。这在当时,对于来自山乡的青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虽然近二个月从来就没有领过军饷。但感觉当兵,还是比以前在酒坊打工强,不用干强度很大的体力活,挣钱比打工还来的快,来的容易。这么好的事,黄庆祥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保安队要采取硬抓壮丁的办法呢?要招兵贴过告示,把当兵的好处告诉所有的人。在农村有的是想当兵的人,根本用不着到处去乱抓?还有为什么不先整编,裁完那些不合格的兵后,再招兵呢?很多事让黄庆祥想不明白。 
  平时,很少训练,没事的时候,黄庆祥就带着哪支步枪同万顺发常到江边的茶馆去坐,听人聊天。刚当兵时的哪种恐惧感,早就消失了。 
  万顺发没有枪,有时出去应差,就借黄庆祥的哪支步枪的刺刀使。后来黄庆祥和万顺发就合用这支步枪,俩人谁要出公差,谁就使用这支枪。 
  唐朝向黄庆祥和万顺发介绍七九式步枪的性能时说道:“汉阳造的七九式步枪又叫中正式步枪。因该枪使用口径为七点九毫米的子弹,所以就叫七九式步枪; 该枪枪长一点一米;加刺刀后有一点五米;容弹量为五发;最大射程八百米;对三百米以内的目标有杀伤力;枪重四公斤;是目前中国军队性能最好的步枪。”   
  第二节 出川抗战(5)   
  黄庆祥爱枪如命,去哪里都把枪带着,唯恐损坏。 
  日子久了,万顺发找黄庆祥商量,对黄庆祥说:“我们被抓出来快二个月了,是否跟家里写封信回去,告诉家里现在的情况?要不然,父母、老婆会担心的。” 
  万顺发毕竟比黄庆祥要长一岁,而且也成家了,考虑事情相对要周全一点。万顺发这样讲,黄庆祥也觉得有道理,便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排长答应让我们先干三个月。我想等三个月到了,要是决定留下的时候,再给家里去信。要是不留下来,我们就回去,就用不着给家里写信了。” 
  “要留下来,也要先给家里商量。我家就我一个儿子,要是遇着打仗怎么办?还是先给家里去封信吧。” 
  万顺发想当兵,又怕遇着打仗,坚持要给家里去信,告诉父母和妻子,自己在重庆当兵的事。黄庆祥觉得也有道理,便没有反对。 
  黄庆祥长这么大,还从没出过远门。说实话,出来这么久也很想家。但又觉得外面的世界比家乡山区要好,家乡虽然山青水秀,但同重庆这样的大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况且,在重庆当兵比在酒坊打工要强。 
  自从来到重庆这样的大城市,虽说重庆是山城,整天爬坡上坎,同大山没有多少区别,还是让山区里出来的小伙子感到惊奇。 
  在重庆的朝天门码头,看见长江和嘉陵江里,有许多大轮船在航行。街面上有坐汽车的、抬滑杆坐轿子的、拉黄包车的,各色各样的人和事,很是热闹和新鲜。重庆这个大城市还有许多新花样,如电影院、戏院是山村里根本没有的;街上有许多姑娘,长得很漂亮,穿得也好,打扮的花枝招展,很招人喜欢。黄庆祥有时想,要是自己当官有钱了,也在重庆找个漂亮姑娘做老婆,再不回家乡哪穷山沟了。 
  想到娶老婆,让黄庆祥想起连队营房外有一个做衣服的裁缝铺。这家人姓张,家里有一个十五岁的姑娘,叫张慧倩。姑娘长得很清秀,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很是好看,加上白里透红的皮肤,很招人喜欢。黄庆祥每次从营房进出时,常看见这个姑娘在裁缝铺里协助父母缝衣服。那时的居民大部分都很贫穷,去她家缝衣服的人不多,生意很清淡,加上其母亲有病,一家人的日子过的较艰难。姑娘明亮的大眼睛里,时常透彻着一种忧郁的眼神,让人怜爱。 
  这个姑娘每天下午要去营房边的水井担水,经常在营房外的墙坎边采摘一种叫血皮菜的野菜(注:血皮菜又叫紫背天葵或紫背菜),这种野菜四川各地都有,适合在潮湿的地方生长,一年四季都生长的很茂盛。黄庆祥家乡也有这种野菜,哪是贫苦人家食的菜。有钱人家一般是不会食用这种菜的。 
  有一次,天刚下过雨,姑娘到水井边担水,不慎跌跤。黄庆祥见状连忙跑过去将这姑娘扶起来送回家中。姑娘和她的父母非常感谢黄庆祥,知道黄庆祥是刚来不久的新兵,便邀黄庆祥有空常去他家中坐,这一来二去黄庆祥同他们家很熟悉了。知道这个姑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在重庆一间工厂做工,平时很少回来;姐姐已经出嫁了,家里只剩下姑娘和父母。 
  黄庆祥见姑娘每天担水做重活很吃力,以姑娘柔弱的身躯和年龄,哪能承受如此重的生活压力。自己也是穷人出身,知道穷人的难处,很想去帮助姑娘做点什么事。帮姑娘担水吧,又怕连队哪些老兵看见嘲笑,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这时黄庆祥想到自己若是当官的就好,就没人敢嘲笑自己,就可以为慧倩姑娘做事了。 
  今后如若发达了,能娶慧倩这样心地善良的姑娘做妻子,那该有多好! 
  可是要当官有多难,自己是被抓壮丁出来当兵的,和上面那些当官的,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三不是结义兄弟;没有什么门路可攀。 
  黄庆祥想到在连队只有唐排长和李连长对自己不错。唐排长能文能武,很有才干,把自己和万顺发当朋友看待。今后若是继续当兵,一定要跟着唐排长闯天下。   
  第二节 出川抗战(6)   
  李连长好义气,上次打架哪件事以后,连长更看重自己了。虽不是拜把子兄弟,对自己的关照可比那些拜把子兄弟还要好许多。 
  同万顺发怕遇上打仗不同,黄庆祥想如果今后遇上打仗,自己勇敢一点不怕死,也许凭战功能弄过一官半职的。常言道:“富贵险中求”说不定还能弄过大官来做,现在川军的许多大官都是农民出生的。 
  黄庆祥从小就在小说书里,看那些凭战功出将入相的人,很是带劲。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出将入相,过荣华富贵的好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做升官发财的梦了。 
  万顺发给家里写信后不久,正在为万顺发和黄庆祥下落不明而担忧的两家人,获悉万顺发和黄庆祥被抓在重庆当兵,两家商量后,决定由黄庆祥的父亲黄青山和万顺发的父亲万有福赶到重庆,接俩人回来。 
  二人为了万无一失,还请酒坊的赵掌柜出面,去县城请赵掌柜在县政府做事的亲戚,写了一封公函带上,搭船来到重庆,按地址找到万顺发和黄庆祥。 
  有二个多月未能见到父亲了,对黄庆祥和万顺发来讲,当然是很高兴的事了。黄青山和万有福各自告诉自己的儿子:“你俩被抓来作壮丁,是因县保安队的队长,为了贪污征兵款,就将下面乡镇许多进城的老百姓以各种名义,随意抓去充数。赵掌柜见你俩几天没回去,派人到县城打听才知道是这回事。这不赵掌柜花钱请县政府写了公函,让长官放你俩回去。” 
  黄青山和万有福要黄庆祥和万顺发回去,这时的黄庆祥和万顺发这对表兄弟,对回酒坊打工不感兴趣了。便请父亲和姨父到江边的茶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