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道果 >

第521章

道果-第521章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说来,确实是有心了,难怪孟六公子你说,是为了人道教化。”燕永杰听了这些,忍不住生出一点佩服之意。
    “哪里,”孟不凡摇了摇头,“家祖曾经说过,胡人凶残,就是因为没受过教化,所以才有此举,借助地利,可时常将书册和货物一同交易给胡人,潜移默化的教化,可惜进境缓慢,终究是没有人主持大局,若这城中能有大贤立下一座书院,想必定可事半功倍……”
    说着说着,几人来到一扇红漆大门前,门匾写着“孟府”两字。
    随行的马车,早在半途就变向,只有邱言等人被引来此处。
    “嘎吱”一声,大门缓缓开启,就有神色威严的中年男子迈着方步迎了上来。
    “见过邱修撰……”(未完待续。。)
    ps:  感谢“lobo”、“放你去飞、“跨下死了人”投出的月票!
    感谢“玩下下拉”、“佚名无名”、“fiywithhire”的打赏!

第七百五十四章 不明邱何念,众生心茫茫
    “诸位,请满饮此杯。”
    是夜,孟府大摆宴席,代州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无不到场,为北归而来的兵家宗师接风洗尘。
    兵家宗师,文成典籍,指的就是邱言。
    这兵家宗师的叫法,不是孟府所倡,而是几名赴宴的兵家将领叫出来的,这些人平时对官员和读书的儒生多有敌意,但在邱言面前,却是毕恭毕敬,看的旁人啧啧称奇。
    至于那孟家出面的,除了小一辈的孟不凡等人之外,连孟家的家主孟青彦都列席作陪,体现出对邱言的重视。
    跟着,就是杯筹交错、载歌载舞,宾主尽欢。
    未过多久,与会众人就忙着攀起交情、联络人脉,这种场合本就是次机会,城中商贾,那是削尖了脑袋的想要往里面挤,这其中的缘由,倒不全是因为邱言的名声,还为了能接触更多的人。
    不过,在他们来到宴会之后,看到了孟家对待邱言的态度,自是看出端倪,又纷纷忙着想要与邱言攀些交情。
    对于旁人的善意,邱言笑颜相对,他的身上没有官员的架子,但举手投足间,有股淡淡的威严散发出来,被旁人看成是宗师气度,到底不是寻常人能长久承受的,往往是和他说不了几句,就有汗水缓缓滴落,最终找借口离开。
    只是,如此景象,却没有让邱言显得孤高,反而让这参与宴会的人,对他越发敬重,心中生出敬畏。
    “燕壮士的事,我已经听孟挺说过了,这事确实不能怨他,况且又是修撰你出面,这个面子,我孟家肯定是要给的。”
    酒宴的间隙。孟青彦与邱言谈起了路上之事,燕永杰也在旁边,这位燕地大汉,在酒宴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放不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豪爽的性子渐渐占了上风,没过多久,就和众人打成一片,而那些人隐约知道他与邱言的关系,也是曲意逢迎。
    酒过三巡。燕永杰依旧没有半点醉意,听到邱言和孟家家主谈起自己的事,就顺势靠了上来。
    邱言出面帮他求情,燕永杰当然不会不领情,也知道自己是时候表态,就端着一碗酒,道:“孟当家,蒙你大人有大量,燕某谨记在心。某家是个粗人,以此酒致谢,日后有用得上的地方,也不会推辞。”说完。一言而尽。
    “燕壮士真是海量,在下不胜酒力,只能略作表示。”孟青彦不说话的时候,不怒自威。但与人攀起交情,也是驾轻就熟,这时端起一个小酒杯。也是一饮而尽。
    他这个孟家家主,和孟青宾、孟青骆是同一辈分,却是长房一支,地位承袭自父辈,自身也有才干,孟青宾等人在朝中为官,他在家中主持诸多事宜和产业,这一内一外,配合的颇为默契,让孟家有了大兴的征兆,这一次孟青宾做出决定,要结交邱言,他本来还有迟疑,但等草原上的消息接连传来,立刻就变了态度,比孟青宾还要积极。
    这也难怪,孟家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对草原的消息更加敏感,而草原上的风吹草动,也关系着孟家产业,哪里会不上心?
    邱言本身的宗师气相,已经足够他出面结交,而今在草原上隐隐也建立起了影响力,那就更不能放过了。
    是以这说话的时候,他明显将身段放低许多。
    说着说着,孟青彦想到一事,遂道:“对了,被修撰抓住的那名贼人,已经和官府的通缉比对过了,正是天罡地煞贼中的求蛊老人。”
    “还真是此人!”燕永杰眉头皱了起来,“那天罡地煞的名头我早有耳闻,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却是来者不拒,不管什么人都会收容,可谓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大奸大恶之徒,可一旦上山落草,立刻摇身一变,成了为民请命的豪杰。”
    听着两人对话,邱言问道:“这个求蛊老人,可有什么事迹?”他已经听出来,那老人似乎不是修行界的修士,而是武林江湖人士。
    这一点,在那林中交手的时候,邱言就有所察觉,当时那求蛊老人的手段,多数体现在蛊术和遁术上面,自身神通反而并不如何,要说起来,更像是沼人中的巫者。
    “修撰,你不知此人也是正常,”孟青彦闻言,并不奇怪,“此人年轻时乃一江洋大盗,犯下无数命案,被官府通缉之后,销声匿迹了几十年,后再次出现的时候,就修了一身诡异凶险的巫蛊之术,兴风作浪,在几个镇子引发了不小风波,最后被官兵围剿,走投无路之下,就投奔了那天罡地煞,这才保住了性命,没想到这次他不识好歹,想要埋伏修撰,直接被拿下来了。”
    “原来如此。”邱言点了点头,没有说破孟青彦的心思,其实这次那求蛊老人的目标,十有**,还是孟府众人。
    对面,孟青彦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邱言眼神微动,遂道:“孟员外,有话不妨直说。”
    “也好,”孟青彦深吸一气,就道:“依我看,先生不妨将求蛊老人交给官府,让朝廷处置,不必留在身边,实不相瞒,那天罡地煞的势力着实不小,就算是官府也有几分顾忌,若是让他们知道了,难免引来麻烦,先生纵然不惧,却不胜其烦。”
    这话说的就比较委婉了,其实就是说,招惹了天罡地煞,会有后患。
    邱言点头道:“员外的好意,邱某心中明白,我也不瞒你,我与那天罡地煞,本就有些过节,有没有那求蛊老人都是一样,倒是无须顾忌太多。”
    孟青彦闻言就知其意,遂不多言。
    同一时间,又有其他人过来与邱言相见,其中不乏一些游学代州的学子、士子,一副求教的模样。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负责迎接邱言的孟不凡,正是孟青彦的儿子,这次酒宴,孟家的小一辈,但凡还在代州的,都参加了这次宴会,但毫无疑问,孟不凡才是小一辈的中心。
    而今,围在孟不凡身边的,除了孟家小辈之外,更有几名气态不俗的青年学子,正在和孟不凡交谈,他们这话中提及的,却是和邱言有关。
    “孟兄,你已经与修撰接触过了,对其印象如何?”
    “是啊,这次孟府召集我等过来,说是修撰会在此讲学,真希望真能学些东西。”
    “朝廷状元,文成典籍,学问定然是一等一的,只是有时候自身学问高深,但未必愿意传授出来,毕竟咱们又不是他的门人弟子……”
    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谈的却是明天的讲学之事,话里话外,显露出了心中忧虑。
    不过,他们所担心的事情,并非是空穴来风。
    孟府这次的安排,在城中早就人尽皆知了,让宗师一级的人物讲学,这可不是小事,可很多学子的兴致却不高,他们倒不是怀疑邱言的才学,而是担心邱言不愿把心得感悟传授出来,如此一来,两天的讲学,很可能白白浪费时间。
    更有甚者,若邱言有心使坏,做出一副倾力传授的样子,却教些错误的道理,无形中就会给他们造成不小的隐患,当然,这种可能性极小,毕竟无冤无仇的,犯不着害人。
    “我看你们多虑了,”对此,孟不凡却不以为然,“你们可知,这次去河北道接修撰的人是谁?”
    “不就是孟威威老四。”有个和孟府相熟的儒生立刻就回答出来。
    今天能够到场的儒生,其背景都不简单,放到代州府境内、甚至周边的州县里面,都能数的上名号。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富贵之家出身,最差的也是书香门第,从小到大为学的时候,都有老师指引和教导,而在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很是看重这个,所以碰上邱言的这样的机会,明知道可能性不大,也半自愿、半被迫的参与进来。
    “既然知道是六哥出面,那你们也应该知道六哥的志向,他在这路上,可就向修撰请教了不少,也都一一得到了回应,收获颇丰,若是不信的话……”孟不凡看着面前几人,笑了笑,“你们大可等到酒宴之后,亲自去问他。”
    “果真如此?”旁人听了将信将疑,却还是生出一点希冀,孟威乃是孟家的家生子,但自幼不甘平凡,很是好学,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不久前孟家有一场风波,有人过来文比,最后还是孟威挺身而出,一举败敌,可谓一鸣惊人。
    不过,无论如何,奴籍摆在那里,在众人看来,若是邱言连奴仆都愿意指点,那么自己等人应该也有机会。
    说着聊着,时间渐渐溜走,夜色渐深,酒宴终于散去,邱言也回到了自己的厢房休息。
    这本来热闹的厅堂中,立时冷清下来,只有三三两两的小厮在收拾,其中却有一人,一边收拾,一边暗暗思量着。
    “若真像六少爷说的那样,修撰大人有教无类,那我是不是也有机会?我若能抓住这次机会的话……”
    念着念着,小厮的心中很快就只剩下了一句话——
    “修撰大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未完待续。。)
    ps:  感谢“稼谷”、“二十月”投出的月票!

第七百五十五章 欲闻道,世家寒门暗战
    翌日,学子齐聚一处。
    讲学,是在孟府别院中举行的。
    这处院落占地不小,明显经过修整,庭院中一片空旷,摆放着一排排的桌椅,依稀还能看到假山、石台被铲除后的痕迹——
    毫无疑问,为了这次的讲学,孟府着实是大动干戈,耗费不小。
    邱言的座位,则位于院落最里面,坐落阶上,有屋檐遮挡,从这个位置,可以将整个院落尽收眼底。
    大清早,孟府仆从就忙碌开来,一名名学子的到来,就让这座别院里充满了人气文思。
    不过,文思的跳动,不是在思索文章、典籍,而是谈论与邱言有关的消息。
    和其他的大儒不同,邱言的出世颇为传奇,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响,做下的事越来越多,与他有关的消息,也就逐渐流传开来。
    这名声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旁人对他的看法。
    最初的时候,他在青昌县稍有名声,是因为赈灾施粥,跟着则是马阳对他有所指点,这个时期的邱言,本身的学问名声并不如何,旁人提起他来,总是因为其他事情。
    紧接着,他受邀前往武信城中,经历种种,在文会风波之后,终于初露锋芒,将剑南有名的才子方子延、顾言之都比了下去,更和城中风云人物沼人王子葛洛兰有了冲突,却没有吃亏,这件事情,令城中将领后裔齐鑫等人,对他生出了兴趣,这是人脉之始。
    经历了这个阶段,邱言的文名算是有所兴起,却局限在一定范围,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文会上的一首悯农,让他在农人中渐有名声。与沼人的冲突也和军方有所联系,而文会上抄录的诗作,同样让他书法造诣的名气流传出去。
    在这个时候,邱言只是个有潜力的才子,能让人称奇、在意,却不会被人真当一回事,多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种局面,在乡试后才有了改变,他的一纸兵策,不仅将自己推上了解元之位。也让名声直达天听,连带着还有诸多余波,真正登堂入室,不过,这名声还只是局限在剑南一道,纵然有人谈论,也多是剑南之人,出了这个范围,就几乎无人知晓了。
    想要传名。本就需要乘风而行,若是势不够,就要用时间来沉淀。
    只是,邱言却是亲手开辟了其势。
    北上东都、文轩阁书文。耕读林中、九幅画言古,无疑又将其名声向上推了一个层次,只要给他一定时间,名声随着人流流传。假以时日,未必没有贺书长、祁九联之流的声势。
    但是,不等事情进一步发酵。邱言就西去京城,用会试把名声积累大大提前,从此京城闻名,更有了文魁之号,之后的殿试和论道九韵,更将他的名声提升到了一个高峰,若非根基浅薄、年龄不大,大儒、宗师的名号早就被人叫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