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执能者 >

第11章

执能者-第11章

小说: 执能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的,只是在获取胜利时不要以兵力逞强,不要随意地使用兵力杀人。相反,对于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要真心表示哀伤痛心,并且以丧礼妥善安置死者。
    '评析'
    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祸,这是人所共知的。任继愈认为《道德经》“也是反对战争的”。因为在这一章里,老子说“夫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这里显然没有主战用兵的意思。但是,老子同时又说,对于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这表明老子在咒诅战争的同时,也还是承认了在“不得已”时还是要采用的。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争是普遍的,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争规模日益扩大,动辄数万、数十万的兵力投入战争之中,伤亡极其惨重,而在战争期间受危害最大的,则是普通老百姓。每逢战争,人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四处逃亡,严重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也造成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战争的确是带来灾难的东西。所谓君子迫不得已而使用战争的手段,这是为了除暴救民,舍此别无其它目的,即使如此,用兵者也应当“恬淡为止”,战胜了也不要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否则就是喜欢用武杀人。这句话是对那些喜欢穷兵黩武的人们的警告。所以,我们认为《道德经》不是兵书,不是研究战争问题的,尤其不是为用兵者出谋划策的。老子谈论战争问题,目的在于反对战争。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原文'
    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⑦。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⑧。
    '译文'
    “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注释'
    1、无名、朴:这是指“道”的特征。
    2、小:用以形容“道”是隐而不可见的。
    3、莫能臣:臣,使之服从。这里是说没有人能臣服它。
    4、自宾:宾,服从。自将宾服于“道”。
    5、自均:自然均匀。
    6、始制有名: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名,即名分,即官职的等级名称。
    7、可以不殆:不殆,没有危险。
    8、犹川谷之于江海:之于,流入;一说正文应为“道之在天下,譬犹江海之与川谷”。
    '引语'
    这一章讲了“无名”、“有名”、“知止”,“无名”、“有名”不是第一章中以“无”名、以“有”名的“无”和“有”的概念。“无名”指完全作到了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所以称之为“朴”。所以,本章表达了老子的“无为”的政治思想,认为侯王若能依照“道”的法则治天下,顺应自然,那样,百姓们将会自动地服从于他。老子用“朴”来形容“道”的原始“无名”的状态,这种原始质朴的“道”,向下落实使万物兴作,于是各种名称就产生了。立制度、定名分、设官职,不可过分,要适可而止,这样就不会纷扰多事。老子认为,“名”是人类社会引争端的重要根源。
    '评析'
    任继愈认为“老子的哲学,无论在世界观方面或在辩证法方面,都具有这种素朴的、直观的特点,老子的书中也是用直观来说明自然现象的普遍联系的。老子对世界的本原,说‘无以名之,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又把道叫做‘朴’(通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有时把道叫做‘无名’(一章,“无名,天下之始”。三十二章,“道常无名”。三十七章,“……镇之以无名之朴”。四十一章,“道隐无名”)。从这些例子可以证明老子书中的道,实在是混然一体‘无’名或‘朴’。把老子的道看做纯精神的客观实在为绝对理念,与老子的原意不合。”(引自《老子哲学讨论集》,第20页)我们知道,《道德经》里所讲的“道”,就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道”是永恒的,既如无名之朴,是极幽微的;而且还适用于新旧转化运动的客观规律。张松如说,老子的所谓“道”,只是由思维形式表述的一些东西,并不直接适用于对待客观现实的事物和现象。但是从另一方面看,“道”又是具有最大共性的“无名、朴”,并且还适用于新旧转化的客观规律,在整个“大、逝、远、反”的进程中,它的存在是具有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以及动静、因果等等关系性的辩证范畴。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①。知足者富,强行②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③者寿。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注释'
    1、强:刚强、果决。
    2、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
    '引语'
    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系列观点。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本章与第九章、十章、十五章、二十章的写法比较类似,侧重于探讨人生哲理。老子在本章,全部用的正面直言的文字,与前面几章不同。十章用问话的形式出现,二十章以反话形式表达。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满饱的精神风貌。
    '评析'
    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在本章里,老子提出精神修养的问题。任继愈说,这一章“宣传了一系列消极、保守、反省的精神修养观点”,“还宣传精神胜利法,说什么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任继愈《老子新译》)对于这种观点,有学者表示不同意,例如张松如认为,老子所说的这种观点“为什么是唯心主义呢,难道‘死而不亡’是‘有鬼论’吗?”他认为,这是见仁见智,人各有心。他认为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老子极力宣传“死而不亡”,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主张,体现“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清末民初对《道德经》也有研究的著名学者梁启超,他曾说,人的**寿命不过区区数十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人的精神则可以永垂不朽,因为他的**虽然消失了,而他的学说、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却会长期影响当代及后代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梁启超的这种观点,应该讲主要所受的不是佛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
    正文 第一章 虎落平阳被犬欺
     更新时间:2009…9…17 14:28:17 本章字数:3231
    “赵警官,这些人好象都是冲着你来的,你可要小心点啊。”开心餐馆的老板李国泰一边说着,一边探出头去,看了看外面的动静,那张满是麻子的脸上,已经满是汗水。
    赵北鸣悠然地吐出一个烟圈,笑道:“你紧张什么,怕他们砸了你的饭店?放心吧,渣滓街虽然乱了点,但我还镇得住这帮孙子,他们不敢造反的。”
    夏日的阳光透过玻璃门照进来,将赵北鸣那俊秀的脸庞、挺直的鼻梁、坚毅的嘴唇印成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这个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眼神十分自信,仿佛这世间没有什么事能让他惧怕。
    “那就好,那就好。”老李见赵北鸣胸有成竹的样子,也不禁松了口气,但转念一想,还是从厨房里取出两把菜刀,放在餐桌上,说道,“你们派出所也真是的,明知你得罪了黑社会,还不肯给你配枪,这不是把你往火坑里推么?你刚才宣布了收保护费的事儿,肯定把他们惹毛了。一会如果真动起手来,你就用这两把刀防身吧,他们敢乱来的话,你就剁了这帮渣滓。”
    “你这是干什么?”赵北鸣失笑道,“一个警察提着两把菜刀出去巡逻,这象什么话?好了,我该走了,你该干嘛就干嘛去吧。”
    说罢,赵北鸣整了整身上的短袖警服,推开玻璃门,大步向外走去。
    老李透过玻璃门看到,几个叼着烟的混混,正远远地尾随着赵北鸣。赵北鸣走了一段路,忽然停住,霍然转过身来,眼里透出凌厉的杀气。那几个混混一愣,随即转身散去,但又有几个叼着牙签的青年,迎着赵北鸣的目光走上前去。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啊,看来赵警官有大麻烦了。”老李一边嘀咕,一边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说道:“110吗?渣滓街有一批混混,在和一个警察打架,那警察快被打死了,你们赶快过来救人吧……对,是渣滓街,就在富豪大厦附近!”
    挂断电话,老李提心吊胆地往外看去,见那几个青年正并排着走上前去,已经走到了离赵北鸣三米远的地方。赵北鸣嘴角挂着一丝冷笑,静静地看着他们。
    终于靠近了!一个青年斜了斜身子,似乎要避让开去,却随即正过身子,用肩膀狠狠地撞了赵北鸣一下。青年当即吐掉口中的牙签,斜着眼破口大骂:“草,你瞎了眼啊,警察就了不起……”
    话还没说完,赵北鸣一拳挥出,狠狠地砸在那青年的鼻梁上,打得他鼻血长流。那青年捂着脸蹲在地上,含糊不清地叫道:“警察行凶打人了!”
    另几个青年脸色一变。随即围了上去。拳脚交加。要把赵北鸣放倒。
    赵北鸣冷笑一声。飞起一腿。踢中一个青年地胸膛。把他踹飞出去。随即蹲身一个肘击。狠狠地顶在另一个青年地腹部。把他打得弯下腰来。但与此同时。赵北鸣地后背也挨了一脚。他在地上一个翻滚。站起身来。正要回击。却见四面八方都有人奔来。把他围在了中间。
    “弄死这条子!”
    “打死他。打死他!为老大报仇!”
    “妈地。你们挡住我了。让我进去。我还没过瘾呢!”
    喊叫声此起彼伏。二十多个混混奋不顾身地冲上前来。联手将赵北鸣放倒在地上。拳头和皮鞋象雨点般地落下。
    “妈的,警车怎么还不到?不是承诺过,接到报警后三分钟内出警的吗?”开心餐馆内,老李急得直跳脚。
    群殴还在继续,就在老李几乎陷入绝望之时,刺耳的警笛声终于响起,两辆警车呼啸而来。那二十多个混混立即作鸟兽散,沿着大街小巷狂奔而去。
    一个四十多岁的老警察从警车里钻了出来,一把扶起在地上蜷缩成一团的赵北鸣,沉声说道:“小赵,你没事吧?”
    赵北鸣被打得鼻青脸肿,身上的警服满是鞋印,但还保持着一些清醒,他艰难地笑了一笑,说道:“马所长,我没事,这帮孙子是来报复我的,但总算还没动刀子,我算拣了条命。”
    那老警察是S省K市公安局北区分局通元派出所的所长马毅,他皱了皱眉,骂道:“奶奶的,竟敢当街殴打警察,真是无法无天!这帮渣滓,早晚我要把他们都收拾干净。”
    “给我配把枪吧!马所长,只要有枪,我一个人就能搞定这帮孙子!”赵北鸣喘了口粗气,忽然紧紧地抓住马所长的手,热切地说道,“没有枪,我就象只没牙的老虎,谁都敢来动我。”
    马所长扭开头去,含糊不清地说道:“先治伤吧……枪的事,以后再说。”
    赵北鸣的眼神立即黯淡了下来。
    “小赵啊,你还是第一天来所里上班,就差点丢了性命。这帮人,你惹不起还躲得起嘛。”通元派出所的政委霍平安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说道,“罗马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