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凤鸣宫阙 >

第326章

凤鸣宫阙-第326章

小说: 凤鸣宫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卷 第469章 蹊跷

面对陶君兰巴巴的眼神,李邺最后只模棱两可的言道:“这么做不过是为了出口恶气罢了。若不是太子如今在宫中,否则……”

这话是不假的。若不是当时太子在宫中,他着实不好在太子身上动手脚,他也不会选择这么迂回的方式。不过,却是没想到收到了这样意外的效果。

李邺心想,这就是天意。

李邺除了安慰陶君兰之外,倒是也没再做更多的事情。两人在这静夜里,悄悄的说了好一阵子的话。直到天边都蒙蒙亮了,陶君兰这才反应过来,忙道:“你什么时候走?”

李邺心里清楚自己的确也是该走了——不然叫人发现他在这里,倒是会引起许多麻烦。当下他只能不舍道:“的确是该走了。”

“那你快走罢,我也困了,想睡一阵子。”陶君兰这么说,完全就是为了让李邺安心的走。当然,她也的确是疲倦了。毕竟,她病了这么久身子早就虚了。因为不舍一直都强打着精神,这会子自然早就有些困倦了。

想了想,她又嘱咐道:“以后也别再这样进来了。横竖再过些日子我也就好了。”

李邺应了一声,不过却是并未往心里去。他的计划却是隔几日就来看看陶君兰才好。事实上,他是被这次的情况给吓坏了。他怕陶君兰再有什么瞒着他的,他怕再出现什么状况。

比如,皇后知道陶君兰开始逐渐恢复了,心情又会是如何?可还会再做出什么事情来?

陶君兰待到李邺走后,便是扬声唤道:“春卉!”

春卉闻声进来,问道:“侧妃有什么吩咐?”

“王爷是怎么进来的?”陶君兰微微眯了眼睛问春卉。“你为什么不拦着他?反倒是放了他进来?”上一回李邺过来,好歹还是只站在窗外。这次倒是好,直接就进来了。固然里头有已经研制出方子的缘故,可是这和看守的人也有关系才是。

春卉果然露出了心虚的摸样来,甚至忙跪下了:“侧妃息怒。奴婢……”

“你之前是王爷的人,听他的话也是应该的。但是你也该分清楚一个轻重缓急。他胡闹,你不能不劝阻反而跟着胡闹。如今是不必再怕染上瘟疫。可是总也要顾忌几分。”陶君兰到底是没将话说得太严重了:“你既以后要留在我身边服侍,那就多和红螺碧蕉学学。”

春卉点点头,“是。”

“王爷是从正门进来的?”陶君兰想起这档子事儿,便是又问了一句。

“是从正门进来的。”春卉看了一眼陶君兰,这才答道。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摇摇头不再说话了。这些人,怎么都跟着李邺胡闹。

“我还有事儿问你。”陶君兰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便是又问起来。

春卉忙到:“侧妃只管问,奴婢知晓的必然是言无不尽。”

“你先起来回话;

。”见春卉还跪在地上就开始表忠心,陶君兰倒是忍不住笑起来,又指了指凳子:“搬个凳子过来做下听我说。”

春卉知道这是陶君兰体恤自己,当下忙谢过,这才按照陶君兰吩咐的话做了。

“你是王爷安排在王妃跟前的?”陶君兰想问的是这个事儿。

春卉犹豫了片刻,心道李邺对陶君兰这般宠溺,必然是早就说了的。当下也就爽快的承认了:“的确是王爷将我安排去王妃身边的。”

陶君兰没再继续问李邺将春卉安排在刘氏身边到底是做什么。这话纵然要问,也该去问李邺,而不是问春卉。她想问的是:“那我问你,你既是大丫头,想来也是一直在王妃身边服侍的。怎么的竟是都不曾发现王妃的异样?她到底怎么得的瘟疫,你难道就半点不知?”

春卉一听这话,吓得顿时都不敢坐了,又怕陶君兰怀疑自己,便是连忙解释道:“虽说是领着大丫头的月钱,不过实际上贴身服侍的只有轻云。我偶尔才帮把手。王妃心里并不相信我。所以凡事都瞒着我。这次王妃发病的时候,轻云只说是旧疾发作,王妃又不许请太医,每日只吃丸药。就是皇后娘娘派人赏下来的丸药。”

陶君兰是记得的确皇后赏下来一些丸药的。正是那一次,绿柳导致了京城中这个几个王府都隔离了好长一段时间。庄王更是因此病了。

那丸药她碰也没碰,便是叫人收了起来。

“那从皇后赐药开始,王妃那儿便是没有旁人再去过了罢?”陶君兰还是十分纳闷的。毕竟刘氏院子里虽不说铁桶一般,可是要说随便什么人都能过去,那也不可能。

刘氏院子里若是有旁人去过,她必然会立刻知道消息。

春卉点点头:“没有旁人去过了。”

这下陶君兰更加纳闷:“既没有旁人去过,那王妃到底是怎么染上瘟疫的。”

春卉想了想,倒是回忆起了一个细节来;“王妃那一匣子药,少说也有二十颗。可是待到王妃发病后,我有一回看见王妃服药,那匣子里却是只有三四颗了。只怕服用有些时日了。”

陶君兰仔细算了算时间,心中也是一动:“你的意思是,王妃的瘟疫,就出现在了那药上。”这么一说的确也是行得通。刘氏是在第一次没有人染上瘟疫之后开始行动的,若从那时候吃起,时间倒是也正好对的上。

“那药可还有剩的?”既然是有所怀疑,陶君兰自然是想要仔细的研究研究了。

不过春卉却是摇摇头:“王妃吃完了。匣子都让轻云烧了。”

陶君兰闻言皱眉:装药的匣子何必烧了?只从这个看,就能看出来怕里头是有什么猫腻了。

“轻云也染上了瘟疫?”陶君兰又问。

春卉点点头:“的确是染上了瘟疫。情况也是十分严重。据说恐怕是熬不过来。”

陶君兰微微挑眉:若是轻云熬不过来,那么线索就彻底的断了;。谁也再查不出皇后到底做了什么手脚。不行,必须想法子将轻云保住才是。

“你再仔细想想,可还有什么可疑之处。”陶君兰吩咐春卉了这么一句,然后又道:“我也饿了,索性用过早膳再睡。你去吩咐厨房传膳罢。”

待到用过了早饭,陶君兰也就睡下了。

这一觉足足睡到了下午才算是醒来。她这头刚醒来,就听见红螺和碧蕉在旁边说话,也不知商量什么事儿。

见她醒来,两人忙住了口,服侍她洗漱用药,又吃了一些东西才算是折腾完了。

“方才你们说什么呢?”陶君兰歪在软枕上,一面看着碧蕉用美人拳给自己捶腿,一面问道。

红螺摇摇头:“不过是府里的额一些琐事儿,说说闲话罢了。也没什么要紧的。”

陶君兰见红螺不肯说,也就不再多问,只点点头:“姜侧妃那边怎么样了?”姜玉莲的情况比她严重些,即便是有药,却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熬过去。若熬不过去,丧事且不提,以后慎儿的归属又是个问题了。

凭心而论,她是不希望姜玉莲熬不过去的。毕竟若姜玉莲没了,李邺必然是要再添女人进府的。就算他不愿意,太后和皇帝也不会同意。与其进来一个家世好的不知道品行如何的,倒不如还是姜玉莲得好。至少姜玉莲不会再折腾了。若进个新人,少不得还要折腾一些时日。没得麻烦。

“姜侧妃情况很不好,今儿早上还吐血了。”红螺叹了一口气,显然是很不看好姜玉莲:“怕是熬不过。”

陶君兰听了这话,顿时也是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若真熬不过也没有办法,都是命罢了。

“叫人送些好补药过去。碧霄丹也送些。”陶君兰如此吩咐一句,“尽人事,听天命罢。”顿了顿又叹了一口气:“若真就这样没了,慎儿连她最后一面也见不着。”

若慎儿再大些,她倒是敢做主冒险让姜玉莲再见见儿子。可是慎儿如今实在是太小,她纵然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

红螺倒是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儿:“今儿早上,王妃那边送出去了一个折子。是王妃的遗言折子。”

陶君兰闻言也是一怔:“王妃还留了遗言折子?”按照规矩来说,身有诰命的女子是可以上遗言折子的。就像是那些老臣,临终之前也可以给皇帝上遗言折子。一般这个时候,都是有什么所求的。而这个时候皇帝多数也会满足。毕竟是老臣子,替朝廷卖命了一辈子,总不好连人最后一点心愿都不满足。

而女子的遗言折子,是给皇后的。当然给太后也可以。

只是不知道刘氏的遗言折子里,到底留下了什么话?她到底又有什么所求的?要说不好奇那是假的,事实上陶君兰好奇得要命。

不过既然折子已经递出去了,她自然也是无从知晓了。再怎么好奇,也不过是暗自揣测一番也就作罢了。

如今她更担心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李邺娶新王妃的事情,到底会什么时候提上日程。;

第一卷 第470章 新王妃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纵然好好调养着,可是拴儿和明珠都跟着静灵回来了,陶君兰却还没养好呢。

好在那会子瘦得只剩下骨头的样子是不见了,否则她还得担心是不是会吓到一双儿女。

算算时日,拴儿和明珠离开也快三个月了。拴儿还好,毕竟已经认得人了。可明珠却是完全已经忘了自家爹娘到底长什么样子了。面对陶君兰还好,许是母女连心到底没那么生疏。可面对李邺的时候,却是连抱都不肯让李邺抱了。

想着太后那头也是十分想念拴儿和明珠,陶君兰让明珠适应了几日,便是带着他们兄妹两个进宫去了。这也是她病愈之后第一次进宫去给太后请安。

而且陶君兰打算顺带将慎儿接回来——这是姜玉莲的要求。这些日子,姜玉莲想念慎儿已是想念得茶饭不思了。再不给领回来,只怕姜玉莲又该闹腾了。

当然,她也不是真没有半点私心:作为拴儿的母亲,她是不乐意看见慎儿也被太后记挂被太后宠爱的。她是打心眼的希望拴儿独占鳌头。

说起来姜玉莲的运气也是的确十分好的。当时情况都那般了,最后没想到到底还是熬了过来。虽说留下了些后遗症,日后冬日里容易犯咳疾,可是到底是捡回来一条命不是么?

府里情况和姜玉莲差不多的,也只有姜玉莲是熬过来了。就是轻云,陶君兰花费了那么多功夫,到底没将其救回来。

一路进了宫去,陶君兰自然还是直奔太后居住的寿康宫。

太后刚耍完五禽戏,张嬷嬷正帮着太后擦汗呢。就听见外头禀告说是陶侧妃来了。

太后闻言挑了挑眉,笑着让张嬷嬷出去迎:“必是栓儿回来了,你快去看看。”这些日子没见,栓儿也不知道还记得不记得自己这个曾祖母?

张嬷嬷见太后这幅样子,倒是微微松了一口气,忙笑着应道:“是是是。太后您可别急。栓儿一准儿在外头呢,老奴这就去将拴儿带进来。”

一面说话,一面张嬷嬷却是在心头暗道:之前还担心太后因了陶侧妃的关系连带着拴儿也不待见起来,如今看来却是多虑了。说不得看在拴儿的面子上,还要给陶侧妃几分脸面呢。

张嬷嬷出了屋子,果然看见陶君兰领着两个奶娘和两个丫头在门外守着。两个孩子一个被牵着一个被抱着,都跟玉团子似的玲珑可爱,叫人看着心都化开了。

张嬷嬷心道:也不怪太后偏心拴儿,拴儿瞧着就比慎儿好。而且,陶侧妃也的确是个会养孩子的。就是比慎儿小的明珠,也是养得比慎儿更招人稀罕。这不哭不闹的,笑嘻嘻的样子哪里叫人不疼?

一时进了屋子,还不等陶君兰带着孩子们行礼,太后就已经冲着拴儿招手了:“来,拴儿快来,来我跟前来。”

拴儿倒是还记得太后,当下驾轻就熟的将奶娘的手一甩,满脸笑的就凑了上去,一面小跑一面还大声唤道:“曾祖母!”

当即便是喜得太后连声应了,又夸道:“拴儿真乖。这些日子不见,说话倒是比之前更清楚了。听这声音就知道,拴儿肯定又壮实了。”

陶君兰在一旁抿唇一笑:可不是,出了一趟门,拴儿的性子又皮实野性了几分,就连嗓门也是大了许多;。前两日哭闹起来,险些没将屋顶给掀翻了。

不过,这样却也更加有些小子的样子了。

一面说着话,太后一面又将手边上的芙蓉卷拿了一个给拴儿:“拿去吃罢。”

拴儿也不客气,接过来就抓在手里。正要凑在手边上咬一口,忽然又看见了明珠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他,便是忙又拿开来,遥遥递过去:“给妹妹。”

太后顿时更加意外,笑容也越发的慈爱了:“拴儿还知道友爱妹妹了。真是懂事了。”

不过明珠还小,陶君兰可不敢给明珠吃,便是柔声对拴儿道:“拴儿自己吃罢。这个不是糖球,不能给妹妹吃。”

拴儿这才点点头自己凑到嘴边咬了一口。大约是觉得好吃,眼睛都笑眯起来了。

太后看着,只觉得怎么都爱不释手,搂着拴儿恨不得再不放开。

最后还是张嬷嬷提醒太后:“是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