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皇后 >

第107章

大皇后-第107章

小说: 大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妃很想理智的拒绝,虽然知道拒绝未必能成事,心中的窃喜却是叫嚣着,让她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眼中闪耀着渴望的光彩。

凌霄笑了,“月裳!”

月裳闻言掀开帘子走了进来,怀中抱着一个襁褓,凑到曾妃怀里的时候,那个孩子睡的正香,轻轻的将脸凑到孩子的鼻息前,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儿充斥在鼻尖,曾妃笑了。

月裳低声道,“曾妃娘娘,这孩子是个苦命的,身上的伤还没好透。”

曾妃闻言七手八脚的拆开那襁褓,就瞧见那孩子身上的伤痕还没消除,眼泪水禁不住的就掉了下来,凌霄抿抿嘴,转身出去了。

屋子里,曾妃轻轻的抚着孩子身上的伤,低声道,“咱们娘两儿都是苦命的,你没娘疼,我却是好好的孩子没了,日后咱们相依为命呀!”

说完突然想到屋子里还有人,抬起头才发现凌霄已是不见了,只有月裳在一边瞧着她,用手擦了擦脸,“倒是让月裳姑娘瞧笑话了!”月裳递过手绢道,“什么笑话?娘娘莫要折杀奴婢了。皇后娘娘一直担心将三公主所托非人,一直没寻到合适的人选才将三公主留在宫中,三公主有些爱哭,奴婢瞧着也是心疼,皇后娘娘替三公主找的那奶娘会过来呆几天,有什么事儿,娘娘都可以问她,过几日娘娘身子好了,再换个人使。”

曾妃点点头,月裳又道,“娘娘切忌再哭,这产妇若是流眼泪,年纪大了眼睛便不好使,娘娘还要瞧着三公主长成人呢。皇后娘娘拖奴婢与娘娘带句话,娘娘安心在这宫里住着,过几日便名正言顺了。”

 破茧成蝶

第181章

凌霄离开后宫,问清宫人皇帝在哪儿,径自去了,刚到御书房,就瞧见两个宫人被骂了出来,不消说,皇帝正在发脾气,凌霄拦住那宫人低声问道,“什么事?”

那宫人苦笑道,“昨夜又有两位大人被刺,一位还是兵部的侍郎,皇上很是难过,责令尽快抓到刺客。娘娘还是去劝劝皇上吧,这几日皇上都吃不下什么东西。”

凌霄闻言推门进去,皇帝正在桌前看奏折,听见又有人进来,不耐的道,“不是让你们别进来打扰朕了么?”

凌霄低低的唤了一声,“皇上,是臣妾。”

自从搬回凤藻宫,凌霄到这御书房的次数是越来越少,近一年更是根本没有来过,两人见面要么就是皇帝有空才到凤藻宫一座,要么便是在御花园里偶遇,说来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

见到是凌霄来,皇帝的心情倒是好了些许,笑着放下奏折道,“是皇后,怎么得空过来?”

凌霄笑了笑,“臣妾是来求皇上一件事的,倒是遇上皇上有烦心事,发生什么事了?皇上可否说与臣妾听听?”说着在小几旁坐了下来。

皇帝无奈的叹息了一声道,“想必你也听说了,前后不过半个月,上京城被刺的官员最高三品,上下共计三十二人,皆是朕得力的人儿,国之栋梁啊!偏生刺客抓不住,抓住了又死了,再这么继续下去,怕是不出半年,朕身边就再无可用之人了。皇后找朕有何要事?”

凌霄道,“臣妾是来替曾妃讨个封号的。如今曾妃的用度皆是按照贤妃的用度,宫中上下流言纷纷,她又刚失了孩子。臣妾瞧着心疼,便寻思着与她讨个封号。”

皇帝闻言皱眉,曾妃在宫中算得上难得的性子,不为自家谋利,也不干涉朝政,说话做事虽少了些分寸,却是无私心。与之相处偶尔会觉得难堪。事后想来却是难能可贵,毕竟这般没有私心的人儿在朝中已是少见。何况还是一名深陷宫闱地女子,颇有几分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

此次曾妃这个孩子流掉的不太是时候,不消查证,必然背后有人使了手段,皇帝心中还是有谱地。

三年的打磨。皇帝此刻已经不再是那个眼中只有黑白的少年,考虑的更多的还是朝中势力的平衡,不过终究还是埋没不了善良的天性,略有些不忍地道,“朕知道她受苦了,不过朕实在没什么时间,哎……”

凌霄道,“皇上当与曾妃一个封号,在宫中三年。曾妃地人品有目共睹。臣妾也实在少一个能帮衬的人儿,论名分。曾妃比不上淑妃,若是有新人上来,臣妾却是一时拿捏不准其秉性,若用曾妃,却是让新人脸上抹黑。淑妃虽好,终究是个淡漠人儿,否则,臣妾也不会如此求皇上。”

皇帝起身来,凌霄连忙站了起来,皇帝走到凌霄身边拉着她地手道,“朕知道你的心思,不过,如今这局势,却是有些难办……”

皇帝能这般与凌霄说话不得不归功于这些年来两人的交流,皇帝并没有将凌霄看做一个妃嫔或者皇后,而是瞧做一个知己,凌霄何尝不知,“皇上有难处,臣妾又怎忍心让皇上为难?臣妾只是以为,这件事与最近发生的不少的事都是有些瓜葛地,皇上可愿听臣妾一言?”

皇帝摆摆手道,“说罢,后宫你比朕清楚,后宫的事儿又牵扯到朝堂,有些蛛丝马迹朕倒是无力去瞧的明白,你且分析一下,这乱局该如何来解开。”

凌霄笑,“臣妾哪儿来的那般能耐?不过皇上既然要臣妾说,臣妾便抛砖引玉,皇上结合着如今的形势瞧瞧,没准能瞧出什么来。”

“夜宴上程嫔的事儿皇上拖了拖,宫中不少人是知道为什么的,只是这局面还未定论,便没有如此说法,不过,对曾妃,皇上心中也是有安排的,臣妾瞧得出来,许多人也是瞧得出来的,曾太傅这些年为朝堂募集了多少军费?劳苦功高。曾妃在宫中也是力图做到最好,这一切所有人皆是有目共睹。”

“宫中这些年怀孕地妃嫔不少,皇家本是有希望开枝散叶地,总是会出现那么两个不识抬举的,皇上与臣妾皆是防不胜防。好容易曾妃怀了皇子,皇家再不是大皇子一根独苗,偏生又出了这么件事儿。臣妾前些日子所做地事,便付诸东流了。”

“这些日子皇上身边遇刺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官员?若是整日吃喝玩乐,国家的蛀虫,皇上怕是除了有些惊慌以外不会这般窝火吧?有人想要破坏我大周的基业呢!必是有人瞧着咱们大周一日一日的好起来,再不动手便没有机会了。”

“再说岚公主,从太庙行宫回来,不曾入宫,只是在一个别院住着,这是为何?这些发生的事,皇上略想一想,便该知道必然有些牵连的。”

“皇上要改制,朝中上下皆在反对,就在这一片闹哄哄之中,有些人的真实想法被掩盖起来,众人瞧见的皆是表面上的矛盾,掩盖在事情表面之下的真相却是难以预测了。臣妾断言,正是有些人瞧着这个机会,想要做些什么,皇上当是明白的。”

一番话东拉西扯,若是少年的皇帝必然听不出其中的意味,再深究起来,这些事背后都隐隐约约的牵涉到一个人,一个家族,那就是佟家。程嫔的事是太后一手促成,程嫔的进位必然要踩下一个人来,宫中的妃子怀了龙子,牵涉到的是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大皇子的利益在如今看来,也和程嫔有些干系,顺带的,也和皇太后有些干系,自然也就和佟家有些干系了。

再说那些官员,凌霄说的轻松,而那些官员位份算来此刻还不算高,多半都是皇帝才培养起来的新生势力,所谓能干事,能办大事的,短时间内还瞧不出对大周的影响,却是让宁不凡、皇帝等人接近三年的努力一半付诸东流。

最后说岚公主,岚公主的归来必然不是偶然,想必是有人说到佟家如今的局面,岚公主与佟家虽然有些纠葛,终究不忍心让佟家人就此被打压的不能翻身,岚公主该是回来护着佟家的,期望皇帝能对佟家留一手,就是这样的绝境,佟家还是没有收手,表面上的弱势,一半是事实,一半却是刻意营造,为的便是这拼死一搏。

至于改制,被伤到利益的是上京城附近的权贵,蠢蠢欲动的众人倒是为佟家做了一番掩饰。

皇帝也曾想到这些,本以为是佟家与权贵们被逼急了才会出的下策,如今瞧来,却是早有预谋,想来就有些心冷。

对佟家,经历了这么多事,皇帝已经不是当日的不爱便恨,而是掺杂了许多复杂的感情在里面,除了感激,愤怒,心冷还有些愧疚,还有些汝沐之情,剪不断理还乱的几分亲情。

作为皇帝,他始终还是太心软了一些,很多事,如今都是交给萧太师去做,见不得光的事,需要痛下杀手的事,他会放手,隐隐的猜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还是任由其发生,只是,当事情摆在面前的时候,他不得不犹豫,特别是一直护着他成长的太后与佟家。

凌霄自认为比较了解皇帝了,看见皇帝这样的表情,不由得抿抿嘴,低声道,“皇上,臣妾分析的错了么?”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曾妃的事,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吧。你没有错,是朕太心软了。”

凌霄道,“皇上心底善良,是仁君。”

皇帝嗤笑,“仁君?宁大学士说,仁君只适合生在太平盛世,乱世之中唯有心狠手辣,刚毅果决才能成大事!”

凌霄摇摇头,“臣妾不这么以为。”

皇帝挑眉,凌霄道,“皇上心系天下,即便是乱世也心怀仁慈。如今大周朝不也一样很好么?”

皇帝失笑,“朕这是有两位能臣!”

凌霄笑,“皇上知人善用,便是尽了国君的本分,谁说做皇帝要凡事亲历亲为了?就算是太祖皇帝,身边也是要有人协助的,让能臣得以有用武之地,善纳谏,不妒贤,才是治世之君。”皇帝有些尴尬的望着凌霄,“皇后是说朕除了会使唤人,便半点能耐都没有了么?”

凌霄低下头,低呼道,“皇上,臣妾以为皇上该明白臣妾的意思,臣妾巴不得皇上能吃好睡好玩好,便有人能替皇上将国家治理的仅仅有条。”

皇帝摆摆手,“罢了罢了,皇后还不知道朕的心么?不过与皇后戏言几句,倒是让你也低了头,朕还真怀念当年朕把刀架在你脖子上,你也不皱一下眉头的样子。”

凌霄闻言笑了,看着如今的皇帝,青涩之气尽褪,虽然还是没有多大的能耐,却是在尽心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凌霄心中竟然有一种不一般的成就感。对比起当年发生的事,再瞧瞧今日,即便大周如今依旧如同风中残烛,她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可以做的更好呢?

她还年轻,才二十岁,还有的是日子可以去看大周未来的发展,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凌霄的心在飞扬。

 破茧成蝶

第182章

曾妃在半月之后,被册封为曾贤妃,同时程嫔连升三级,被封为程德妃,大周的后宫妃嫔以贵贤淑德为名,名义上是四妃位份一样,在后宫众人的心目中却是知道,这四妃的位份还是有个前后的,便是以排名分居的宫殿也能瞧出端倪。

本以为是十拿九稳的贤妃之位最终还是落到了曾妃手上,皇帝随即又下令将大皇子养在程德妃名下,却是依旧由宁淑妃抚养,这个结果虽不能让众人皆满意,也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封妃之后,新近的秀女也接到各自的封号,正式开始她们在后宫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内,也许是加强戒备的缘故,上京城的刺杀案稍有好转,皇帝则是像不太满意稍稍安定的局面,再次抛出改制的言论,引得朝堂上下又是一番鸡飞狗跳。

数日的争吵,皇帝力排众议,命宁不凡为钦命大臣,主持大周朝第一次的改制一事,文武百官无法反驳皇帝,只能消极应对,这时候倒是程家人跳出来支持这次改制。

总的说来,这次改制的目的便是集中皇权,制约朝廷重臣以及世家权贵的权力,并在减免税赋的面具下,将权贵的利益让利于民。

宁不凡初一上任,便雷厉风行,第一刀,便是在上京城的一个世家杀鸡儆猴,本以为宁不凡一个文官,奈何不得这些拥有家勇的世家贵族,偏生便是刘祭亲自领了兵马杀上门去,拿了人在东门开刀,那人头悬挂在东门城门上,双目暴睁,仿佛死也还不明白刘祭与宁不凡为何有这般大的胆子。

萧仲纥对此事却是沉默,对于萧仲纥这样的人,走到今天,依旧还能是大周朝朝堂上跺跺脚上京城也要抖三抖的人物。众人自然是关心他的态度的,这般的暧昧不明,却是让人琢磨不透。宁不凡也不向萧家下手,实际上,如今萧党的人已经很少了。除了休戚相关地几个朝廷重臣,怎么走都摆脱不了萧党这两个字的阴影的人以外,其余众人都是各自做劳燕分飞状。即便是动了这些人,与萧党也无关。对萧仲纥来说根本没有半分干系。

宁不凡不动萧党地人,自然有种种的留言传出,萧仲纥不承认,不否则,只是专注的做着自己要做地事。老神在在,八风吹不动,这样的情况却是让流言之外又多了一种推测。

比较起朝堂上的或者激烈反对,或者持中立态度,清流可谓是奔走相告,欢天喜地之态,积极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