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凤舞兰陵 >

第28章

凤舞兰陵-第28章

小说: 凤舞兰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欢点了点头。

华皎与韩子高的交情那是不用说的,史书记载,韩子高被诬谋反,遭陈琐迅速诛杀后,华皎大怒,居然向周国借兵,公然反叛朝廷,为韩子高复仇。这样深厚的情意,竟至叛国谋逆的地步,实属罕见。可无论如何,他也没能保住韩子高,这才是最让顾欢担心的,却又无法说出来。至少从目前形势来看,韩子高有华皎这位知交好友鼎力相助,是完全能够自保的。她无话可说,只能在心里叹气。

高长恭握着她的手,温暖而有力,将信心传送过去,努力给她以慰藉。顾欢转过头去看着他,心里渐渐安定下来。

不管怎么样,她来到了这个世界,韩子高就不再是孤军。无论前面会遇到什么情况,她和高长恭都一定会站在他这边,用所有的力量去支持他。

他们现在已经是一家人了。

回去后,秋燕已经在春喜的帮助下,将高长恭与顾欢的东西收拾好,分门别类地放进箱笼包裹中,高明和高亮则安排好了舟车事宜。

高长恭听高明与高亮禀报,顾欢则检查了一下行李,都没什么问题,便让他们全都去睡,明日一早起来,准备上路。

顾欢自己却是离情别绪涌上心头,种种忧虑萦绕不去,实在难以入睡,这一夜翻来覆去,很不安稳。高长恭自然明白她的心情,一直搂着她,不时拍抚,轻声哄劝,终于让她在凌晨时分沉沉睡去。

高长恭看着窗纱外隐现微白的曙色,轻轻地叹了口气。

江南烟雨是美景之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听着都美不胜收。顾欢与高长恭离别建康之时,便遇上细语霏霏,更衬托着离愁万千。

韩子高一早上朝,午时前回来,陪他们用过午膳,便送他们往江边码头。

他已换下官服,身穿素净长衫,高挑的身段和绝世的容颜更显飘逸出尘,幸好他们乘坐马车,遮住了路人的目光,不然定会引来无数惊艳的目光。

高长恭已被顾欢如过去般将相貌改变了些,没那么倾城倾国,只是普通的清秀。韩子高见了,不由得微笑:“看来,我以后也得这么弄一下才好。”

“好啊。”顾欢兴致勃勃地道,“大哥,下次我来看你,帮你易容改扮,这样我们一起出去玩的话,就没那么引人注目了。”

“行。”韩子高笑着点头,“我等你再来。”

马车没有到城内的江边码头,而是出了建康城,驰到燕子矶附近。

这里比较清静,码头边虽然是白帆点点,却没有城里人来人往,要好得多。

高明、高亮事先已雇好船家等在这里,看到高长恭和顾欢下了马车,他们便上岸,迎了过来。

韩子高送他们到了跳板前,这才温柔地说:“一路顺风,多多保重。”

顾欢再也忍不住,猛地扑到他怀里,哽咽着道:“大哥,我舍不得你。”

高长恭的眼睛也有些发热,哑着嗓子说:“大哥,你要当心,陈琐居心叵测,野心不小。”

“我知道,”韩子高搂着顾欢,轻轻地道,“这是个权臣当道的时代,周国有宇文护,齐国有和士开,我国有陈琐。我会当心的,你们也要小心。二弟,你名闻天下,只怕会为人所忌,特别要谨慎。”

“我明白。”高长恭的神情有些黯然,“大哥,你我处境大致相同,不过你要更危险一些。如果有什么变故,务必送信过来。我把高明、高亮都留下,方便在你我之间传递音信。”

韩子高转头看了一下一向都很沉默的两个年轻人,微微点了点头:“那也好。”

他们这么说了几句,顾欢的眼泪慢慢止了,这才抬起头来,对韩子高说:“大哥,我们结拜的时候,可是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你一定要保重,如果见势不妙,万不可束手待毙,打得赢就打,打不嬴就撤。高明、高亮可以护着你过江来找我们。只要一过长江,你就安全了,那陈琐再是嚣张,谅他也不敢贸然进犯我齐国边境。”

“对。”高长恭立刻点头,“大哥,如果朝中发生什么变故,危及你的安全,千万先保全自己,徐图后计。”

韩子高含笑听完,只温柔地说了一个字:“好。”然后用袖子替顾欢擦掉脸上的泪水。

顾欢环抱着他的腰,一声声地叫着:“大哥,大哥。”脸上是万分的不舍。

韩子高柔声道:“欢儿,大哥有了二弟和你,心里很开心。你也不要难过了,以后有的是机会再见,好吗?”

顾欢连连点头,双手却仍然紧紧抱着他,久久不肯放开。

不远处也有人在送别亲人,一阵阵哭泣声隐隐传来,有女孩子轻轻地唱着:“郁郁陌上桑,盈盈道旁女。送君上河梁,拭泪不能语……郁郁陌上桑,袅袅机头丝。君行亦宜返,今夕是何时。”

细雨绵绵,伴着忧伤的歌声飞扬,更引人伤感。

过了很久,韩子高疼爱地抬手轻抚顾欢的头颈,温柔地安慰道:“欢儿,明年吧,待朝中局势稳定,我便向皇上告假,过来看你和二弟,好吗?”

顾欢点头,心里却更是担忧。如果等到明年,韩子高还平安无事,那就好了,情势只怕未必有那么乐观。

不过,再是忧急,她也明白,即使韩子高出事,也不是旦夕之间,而她自己的假期已满,必须回去复职,不然便授人以柄,不但可以拿来攻击高长恭,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抨击自己的父亲和义父,那是很麻烦的事情。

终于,她放开韩子高,一步三回头地跟着高长恭走上跳板,上了那条不小的木船。

第39章

韩子高挺立在码头上,神情平静,看着他们。

顾欢和高长恭都向他挥手作别,韩子高的脸上带着一抹笑意,也向他们摆了摆手。

高明尽职尽责地撑着伞,替韩子高遮挡着飘飞的雨丝。高亮站在侧后,随时注意着周围的动静,以保护他的安全。韩福与韩府几个家人站在后面,对这两个“顾公子的护卫”印象深刻。

木船扬起风帆,乘着东南风起,向北而去。

顾欢看着愈来愈小的韩子高的身影,不由得泪眼模糊。忽然,她对后面站着的郑怀英说:“我想弹奏一曲。”

郑怀英身边的僮子飞快地把背着的琴取下,从袋中拿出,双手递上。

秋燕飞快地从船舱里送上坐垫。

顾欢盘膝坐在船头,凝注全部心神,弹奏起来。

悠扬空灵的琴音立刻在江面上传扬开去,随风飘荡,正是脍炙人口的《高山流水》。

滔滔而去的大江之上,一叶扁舟在烟雨中悠悠荡漾,充满难舍难离情感的琴音飞散在风中,渐渐随着小舟远去,这一幕看在别人眼里,实是如诗如画,难以忘怀,而在韩子高心里,更是无比感动,一生都不会忘记。

顾欢将这一曲高山流水弹了两遍,江岸已经远离,渐渐消失在迷离的雨雾中。她这才停下,有些难过地看着江面。

高长恭一直站在她身旁,替她撑着油纸伞,过了好一会儿,才伸出另一只手去搀她,轻柔地说:“欢儿,你的心意,大哥都已知晓。此刻雨势渐急,咱们还是回舱里避一避吧。”

顾欢也不再固执,借着他的力道站起身来,将琴递给郑怀英的小僮。

众人一起进了船舱,秋燕已用红泥小炉煮好了水,沏好茶,逐一端到他们面前,放在当中的小桌上。

在座诸人都知道顾欢与高长恭的关系,她也就不再遮掩,倚在高长恭怀里,神情间依然很伤心。

郑怀英从僮儿身上拿过琴来,放于膝上,十指轻扬,弹了一曲《静夜思》。

乐声轻扬,勾划出月光如水、夜色如梦的情景,能使人定心宁神。顾欢一夜未能安眠,情绪大起大伏,着实疲倦,渐渐的便在琴声中睡着了。

秋燕立刻从行李中抽出一张薄毯递过去,高长恭将顾欢裹住,抱在怀中,脸上浮现出一丝怜惜与疼爱。

直到船到对岸停泊,顾欢也没醒来。高长恭将她抱上岸去,乘上已在此守候的马车,便向北而去。

顾欢醒来后,表面上已经恢复了平静,坚持要满脸倦意的高长恭躺下睡觉。为了不挤着他,顾欢等他睡着后,便坐到外面的车辕上,欣赏沿途风景。

由于销假之日已到,从第二日起,他们便弃车骑马,一路疾行,直奔青州的治所益都。

其实顾欢依然情绪低落,但不想让高长恭为自己而烦心,便强行控制着,努力表现出比较正常的状态。高长恭果然没有察觉,以为她的心情已然平复,心里颇为高兴。

一行人冲进城中,高长恭便直接去了刺史衙门,与等着卸任,好去别地赴任的前刺史进行了形式上的交接。其实双方的幕僚早已经把什么事都办得妥妥帖帖了,但两个主官却必须当面移交印信,这才算是完成了交接事宜。

前刺史对这位鼎鼎大名的兰陵王相当景仰,此次调任别职又是升迁,自然心里高兴,便在府中大摆宴席,为他接风洗尘,同时介绍本地的各位官吏与他认识。大家觥筹交错,一团和气,纷纷对高长恭说着仰慕之类的客套话,并纷纷表示,一定为他马首是瞻,勤勉政事,请他放心。高长恭自然也万般谦逊,并感谢各位大人的爱戴。上司与下属其乐融融,全部大醉而归。

第二日一早,原来的刺史便离开益都,去新的地方赴任。

高长恭从宿醉中醒来,捧着头出了半天神,才发现自己是一个人睡在卧房里,顾欢不在。

被内院婢女侍候着洗漱好,他便匆匆出门,打算去找人。刚到院里,便看见自己娶进门的王妃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他只好停住脚步。

郑妃身着绣有凤凰起舞的粉色紧身襦衫,勾勒出窈窕身段,袖口却很宽大,垂在曳地的百鸟多折裥裙旁,随着她的步履轻轻摇摆。她头上戴着惟有朝廷命妇方能使用的蔽髻,其上层层叠叠地插着只有王妃才能佩戴的饰物,充分显示出身分的尊贵。她的额间涂成黄色,即“鸦黄”,左边颧骨上贴着用银箔剪裁成的蝴蝶形花钿,闪闪发光,脸上薄施傅粉,唇间一点朱红。这是时下贵妇们最流行的妆饰。郑妃相貌普通,这样装扮起来,倒也有了几分颜色,颇为醒目。

高长恭看惯了顾欢的素面朝天,忽然见到盛装而来的女子,不免略有些不适,但还是相当有风度地拱手为礼,和蔼地问道:“王妃不在兰陵,因何来了青州?”

郑妃优雅地走到他面前,福了一福,柔声道:“妾妃得知夫君即将在青州任职,理应前来陪伴,为夫君管好内堂,以便夫君全力操心国事,无后顾之忧。”

“多谢王妃。”高长恭温文尔雅地笑道,“兰陵郡乃我之封邑,也就是我的根本之地,对我来说十分重要,烦请王妃仍旧回归兰陵郡王府,妥善管理那边的诸般事务,为我分忧,可好?”

郑妃仪态万方,温文尔雅地说:“夫君不必与妾妇客气,你我夫妇一体,做这些许小事,都是妾妃应当的。兰陵郡的事,妾妃不甚了了,怕贸然插手,适得其反,有损夫君的封邑。妾妃询问过,过去夫君在外怔战或为官之时,都是总管在那边管着,并无可虑之处。妾妃觉着,还是让总管继续管着比较好,便过来照顾夫君。妾妃才能微薄,只能做好这件事情,还请夫君见谅。”

她这一席话柔婉转折,却说明白了不打算再回兰陵郡,要一直跟在高长恭身边。她脸上的神情依然温柔妩媚,眼中却忽闪坚定的光芒。

第40章

高长恭看着她,一时也不止该说什么才好,只得淡淡地道:“既如此,王妃便留下吧。咱们还如在司州时一般,分院而居,两不相扰。王妃需要什么,吩咐管家便是。我这就要去衙门了,王妃请自便。”

郑妃仰头看着他,无比贤淑地道:“妾妃为夫君熬了燕窝粥,还做了些小菜,请夫君用完之后再去衙门吧。”

她的话音刚落,身后跟着的陪嫁丫鬟翠儿便转身摆了一下手。立刻,几个婢女端着托盘鱼贯进入,将粥碗菜碟一一放在院子里的圆形石桌上。

高长恭不愿郑妃太难堪,只得过去坐下,默默地吃起来。

郑妃坐到他旁边的一张圆凳上,温柔地问:“怎么样?还合夫君的口味吗?”

“哦,挺好的,多谢王妃。”高长恭对她笑了笑,“不过,府里有厨子,让他们做就行了,王妃金枝玉叶,就不必做这些粗活了。”

“夫君别这么说,”郑妃温婉地道,“妾妃已嫁入君家,理应洗手做羹汤,这是为人妻子应尽的本份。”

她每句话似乎都表达出自己是正妻的意思,这让高长恭有些郁闷。他一边喝着粥一边自我反省,或许是顾欢的缘故,他有些敏感,误解了郑妃之意,因此便没有吭声,以免在言语间有什么不慎,伤着她的自尊。

无论如何,这个女子的终身算是被他给误了,那么,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容忍一点,也是应该的吧。

一碗粥很快见底,翠儿手疾眼快,赶紧拿过碗来,替他添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