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419章

逼上梁山-第419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此,除非他李民疯傻了,亲代是骗他徐知常的。否则只要徐知常有着一线的希望,哪怕就是自己骗自己,徐知常也是不会反的。反倒是那个林灵素真是一个笨蛋。到如今什么都没练出来,日子久了,灰了心,却是不好保证其忠心。不过,短时间却也不要紧。有徐知常这么一个例子在面前,那林灵素是亲眼看徐知常一步步练出来的。这信心,却也不是那么好丧失的。
    如今,李民想通透了蔡京对他李民的暗害,也有了对付蔡京办法。却是想到召回徐知常和林灵素的根本目的上。虽说,李民现在已确定徐知常和林灵素没有不受控制的迹象。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丧失忠心。可规矩早点立,却也是当务之急。这不仅关系到徐知常和林灵素,更关系到他李民今后聚拢人心,整合力量抗击金国入侵。
    故此,李民沉思了一会儿,逐正色向徐知常问道:“我出京时,你等搞的神宵教。如今却是何等规模了?”   
 ⒈⒈第十八回 政教合一的误会
    回师尊。弟子苦练神通。教务却是操心的少了。此弟负责。师尊若要知道个清楚。可把师弟唤来。一问便知。”
    徐知常所说的师弟,自然指的不是旁人,就是那林灵素了。可见,徐知常还是很照顾林灵素这个师弟。这个时候,还记得让林灵素也能够有机会表现表现功劳。要不然,虽说徐知常确实没怎么操心神宵教的事,将之都交给了林灵素搭理。可此时李民又不是详细询问神宵教的收入之处,人员安排,只是个大概的话,终日和林灵素在一起的徐知常,却也是无论如何,也能说上几句的。
    李民听后,明白徐知常的想法。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徐知常去把林灵素喊来。
    不多时。林灵素就随着徐知常进来了。向李民行礼后,随即垂手站立在李民身前问道:“不知师尊想唤。那旁使用?”
    李民微微一笑,随手一摆说道:“坐吧。此处无有外人,却是不需如此拘礼。”
    徐知常和林灵素谢过,分左右,坐在了李民左右两旁的方椅上。却与坐在中央的李民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型。
    待林灵素坐定。李民这才说道:“听闻你师兄说,近些时日来,神宵派的筹建,都是你一人忙;碌。却是苦了你了。”
    林灵素连忙;欠身说道:“谢师尊关爱。为师尊尽力,弟子不觉得苦。”
    李民暗笑:这个林灵素却也会说话。
    不过,李民不知道的是。这林灵素还真没说假话,他确实没觉得苦。正所谓:好者为乐不为怨。这林灵素虽然现在也被李民重新点燃了向道之心。可他毕竟是外道起家。自身地条件,不论是资质,定力,还是悟性,却都是比不得修炼左道有大成的徐知常。无论是李民传授的大日心经,还是李民反馈回来的御雷心经。林灵素玩命了多时,却都是毫无寸进。反倒是忽悠赵,筹建神宵教。却给了林灵素苦心修道之余,来了几许调剂。而成名之后,张德等人的依附,更让他感到了些许权力的乐趣。这林灵素。自然就更感不到苦了。若不是林灵素的修道信念,乃是自小在心中立下的宏志。被李民重新点燃后,更是越发坚定了。恐怕林灵素此时早已乐在其中,沉迷进去了。
    李民虽然不知道这些。可却也看得出来,林灵素确实真的没有怨言。这也让李民很欣慰。
    李民随即进入正题说道:“你且说说,如今这神宵教,却以操办地如何了?”
    林灵素也不多想。随口说道:“回师尊。如今的神宵教。却已筹建的差不多了。前些时日,当今官家就已经把玉清和阳宫赐给弟子,并改为玉清神宵宫。作为我神宵教立教根基。在弟子离京前。又依弟子所请,下诏自封为神宵教教主。自册为:教主道尊皇帝。以为教内通传。并奉师尊为神宵教副教主。封师兄为视中大夫,通真显圣元法先生,封弟子为:视中奉大夫。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均封为教内大祭祀。如今弟子正在筹思请官家于各路修建神宵教道观。广招道徒,大兴我神宵教。”
    *!李民万万没想到林灵素的工程这么大,现在都已经准备在全天下修建道观了。这工程要是实施了。那可比蔡京搞地什么山工程,不在以下。那绝对是劳民伤财的玩意。
    不过,若是不搞那些形式主义,弄什么奢华的道观的话,这在全天下设立教派分支,却是一个聚拢天下民心地好办法。想那大贤良师张角,不就是全天下的传道,大设三十六方,各以渠帅、祭酒统领么。
    想到这里,李民突发灵感:如今这赵都被忽悠的当上了这个神宵教的教主。若是让全天下人入教,奉他为教主。如此,子民是他地,教徒也是他的。政教合一,大大减少其他人的造反信念,他必然高兴。也必然支持。而我,也正好借机统合人心与力量,等那金国入侵时,有全天下地教徒出力,就算不如那大贤良师,可拖延一下金兵入侵地步伐,调兵回护京师,避免靖康耻地发生,总是没问题的。
    此想,终让李民一直思考地问题,再次有了方向,却比他原先
    二龙山成立一支队伍,又要好的多。至于政教合一力会不会更加庞大,更加压迫以后的社会进化,李民暂时却没有去想。毕竟李民不是什么社会学家,李民一个小组长,能忽悠到这地位,想到这步,这已经是他的超长发挥了。其他的,却还需要他今后经历更多的人生阅历,进一步的成长以后,才有可能。这就像那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圣人也不是一天就修炼出来的一样。
    故此,李民想到这一步,略一盘算,觉得有发展的可能,随即说了出来,与徐知常和林灵素二人商议道:“我看大兴道观就不必了,如此太劳民伤财了。不过,于全天下兴建神宵教分支。招收天下百姓入教。却是不错。如此,官家即为帝王,又为教主。民入教,精神所托,即为当今官家,却是有利于天下安定。你二人,却可将此完善,说与当今官家知。”
    李民说的很平淡,然而,徐知常和林灵素一听之下,当即就全都大吃一惊。随即,一个淡然无所谓,一个大为惊喜激动。却都是误会了。
    要知道,无论是徐知常,还是林灵素,那都是道教达人。李民能想到大贤良师。这两人如何能想不到?
    何况,有大志者兴于世者,又多假借宗教兴事。如今李民一补充,不仅去了虚华的道观,而且还把重点放到了招收道徒上,这不是在借着当今官家的名义聚拢百姓,那又是什么?
    那官家为教主,打从一开始,就是作为神宵教行事的傀儡而存在的。实际上的教主,那就是李民。那赵一个皇帝,就算是被称作了教主,他又怎么可能放下国家事,一心搭理教内事务?何况那赵连国事都不怎么管。只想着长生,女人,书画。又怎么可能操心教派的琐事。那教内事务,还不是交给徐知常和林灵素搭理。如此,岂不与交给李民一样?那神宵教招收的教民,岂不就成了李民的子民?
    这徐知常和林灵素,不是傻子,实在是精明的太过头了。李民还没想的事情。他们却都给完善了。再加上李民以前表现的金口玉言,以及忧心天下之志。这两人如何能不误会?
    只是,徐知常自认为李民乃是圣人的门下,前几世连天帝都做过,如今想做一个皇帝,却也没什么。皇上再好,却也是好不过神仙。若是师尊今世达不了大道,做个皇上也无所谓。只要师尊能记得他,能把他度入师门就行。
    这徐知常*着惑心**自我催眠激发的潜能,开得天眼,原本就坚定的道心,如今更是除了大道,**,什么都无所谓了,简直比老子的无为。还要厉害。连造反谋逆,都没放在心上。
    而那林灵素,却又不然。那林灵素道心虽然也算坚定,却还是比不得徐知常的。而且,林灵素又通过徐知常的例子,也同样坚信李民有大神通,若是教徒积聚的多了。改朝换代,却也等闲。如此,他林灵素就是开国的元勋。而这个神宵教,又多是他林灵素在搭理,师兄也不爱管事。那政教合一。李民这个教主师尊传位,弄不好就有他林灵素一份。那可就是一带祖师,一代皇帝啊。
    只是如此想,就已经让林灵素心动不已。何况,如今林灵素神通大道,全都没有修成。还想着李民再指点指点他林灵素。好让他林灵素也精进一把。就算赶不上师兄徐知常,那也别差的太远,让后面两个师弟追上不是。
    故此,徐知常和林灵素虽然都误会了,可却全都心有灵犀一般的没说。而是来了一个心照不宣。认真的配合李民研究起来。
    林灵素当即说道:“师尊所想大善。当今官家必然大悦。只是,招收教众,却还要斟酌一番。普通百姓,不解大道,却是不会轻易信教的。以弟子见,当以神通惑之,利益诱之。方可揽得天下百姓入教。”
    此时,李民却还没意识到已经被这两人误会了,还觉得林灵素说的不错呢,当即说道:“有理!且再说的详细些。”   
 ⒈⒈第十七回 君主立宪
    下,臣有异议。”李纲一听李民的口谕,当即就的反对道。
    李民一看,心中暗乐:这关头,估计也就你这李纲有胆子说有异议了。
    不过,李民虽然知道李纲要反对的是什么,可中间的过程却是不能省,当即不动声色的应道:“讲。”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初立大宝。理应坐镇朝纲。待百官朝拜。今吐番犯我中原,虽可恨,可只是慕容将军,已是滞脚步。单有一大将挥军增援,已是足矣。何需陛下御驾亲征。如今举国上下,百废待兴,不知有多少军政大事等待陛下处理。陛下领军出征,这等军政大事何人决断,且我国初立,各地军心尚不稳妥,陛下不坐镇龙庭,若有人心生侥幸,岂不天下刚刚安定,又起波澜。陛下切不可因小失大。”
    李纲对李民,那真是掏心窝子的。似这等话,一般的大臣,就是敢说,也必然会婉转一些,万万不会如此直。更不会直白的说刚立国,你不在,天下容易反。
    可奈何,李民意:亲自出征,除了是因为他自身有神通,他带队去,容易速战速决,快速解决吐番入侵之外,李民更是为了新政体的确立,要给李纲机会。
    只是,李纲这番表现,明显没理解李民心意。不过,这也正常,自己要臣下架空自己的想法,实在是太有人之常情了。而且李纲对李民中心耿耿不说,更是接受传统忠义教育起来的,虽然跟李民存了一心要建设共和之国的远大理想,可实际~作上,还是要受许多惯性思维的束缚。而这,也正是李民要破除的。只要李民在这中央机一天,那些对他几乎都建立个人崇拜的将领们,也就万万不会有听从李民之外其他机构的想法。皇权不用李民集中,那也跑不了的要集中在李民身上,哪怕就是李民采取放羊地管理政策,那也是如此。二龙山多年的管理验证,就是如此。李民完全放权给了李纲和郑鹏等人,可最后的决策人,却依然是李民一人拍板。
    故此,李民闻李纲言论之后,也不解释,肃穆说道:“我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本尊出征之后,国事由内阁总领。李纲,公孙胜随本尊入宫叙话,余等臣工退朝。
    ”
    李民皇气加身,威严无比,且不说朝班中的众多大臣,多是李民身边的老人,早已树立了对李民地个人崇拜,万不会违逆李民,就单单是这皇气的意念影响,等闲意志不是那么坚定的,也绝对不会说个不字。
    里面。也就李纲地刚正。还能保持本心地抗衡一些李民地皇气。不过。李民已经说了要留李纲叙话。李纲也就做了等会再劝说李民地打算。毕竟李民如今是正格八景地皇帝。李纲也要主意保持李民地威仪。
    当下。百官拜退。纲和公孙胜随李民来到皇宫内院地小。
    而今。李住了皇宫。老太监米有才也算是回归故里了。而且还荣升为大内总管。
    此等任命。倒是无可争议。毕竟这米有才可是自打李民上二龙山。那就是跟着李民地。这都好几年了。李民身边地太监。也就这一个米有才地可信度最高。何况米有才地功夫。那也是不白给地。原本就是大内四大武监供奉之一。跟了李民之后。也修了李民完善地神宵筑基功。虽然没能一次性开发出强大异能来。可也开始了能量经脉地构筑。那武功地造诣。却是除了米有才自身。谁也不知道这老太监究竟到了一地步了。
    而米有才得此任命。自是感恩不已。大内管这职位。那原本就是他们太监地人生最高目标。米有才一上任。就恢复了两处机构。一个是大内武监地重建。一个是内侍护卫制度。
    只是。大内武监地重建。得到了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