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227章

逼上梁山-第227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素是不是受了其师尊李民的指令来为姻亲造势,勾结内宫。
    蔡京更是详细关注青州的一举一动。意图寻找到慕容彦达与李民联手的证据,好坐实李民勾结内宫慕容娘娘,阴谋赵佶皇家夺嫡之人伦惨剧。
    在蔡京地用心下,就是没缝地鸡蛋,那也能找出茬口来,何况慕容彦达自认把青州经营的铁桶一般,又有着妹妹慕容娘娘,以及妹夫国师李民罩着,肆无忌惮,青州那个不知他慕容彦达乃是国师李民一系地人。
    蔡京自然很容易就把一份份关于慕容彦达营私舞弊的罪证,透过他人,交到了赵佶的手上。
    初始,赵佶只看到那慕容彦达只是贪污,看其乃是慕容娘娘兄长的份上,并没打算管。毕竟老赵家的传统,对于贪官就不怎么在意,圣祖训有言:贪官不过祸一地,武将则祸一国。而且,以赵佶看来,天子富有四海。整个天下也都是他们老赵家的,贪官贪污,也不过是在贪污他老赵家的钱财。赵佶文人清高,花钱随意惯了,确是不怎么在意钱财,觉得只要这个贪官有用,就当额外赏赐他了。就像他一直对待的蔡京、梁师成、高俅等人一样。
    赵佶不是不知道,只是不追究。没当一回事。而这个慕容彦达,虽然赵佶对他没有什么感官。可他妹妹慕容娘娘,却是赵佶前两年崇信之人,更给他赵佶生了一个十王子赵晟。自然,赵佶也就对慕容彦达这么一个外戚,有所纵容了。反正不过就是贪污么。
    可是,随着慕容彦达的弹劾越来越多,更逐渐从贪污转到了结党营私。把持军政。赵佶就有些难以容忍了。尤其是赵佶发现这慕容彦达结党的对象,正是在青州二龙山清福宫隐世修炼的李民,这就更让赵佶难以容忍了。
    尤其是此事再配上前些日子林灵素给赵佶在心中种下的那根刺。
    赵佶就越发的猜疑了。
    赵佶重情,更加难以容忍情义的背叛。
    只不过,如今还没有直接针对李民的。而李民更是在给赵佶卖命平灭方腊之时,赵佶还只是猜疑。
    可黄潜善这封奏折,却是直接针对李民的。尤其是,前些日子,李民刚刚上书朝廷,言及兴国军被童贯调走七万大军,只剩三万军马平叛。
    赵佶就是将信将疑。毕竟那童贯也是赵佶最信任的人之一。否则赵佶也不会让童贯领这么多的兵马。老赵家可是从来不相信外人领兵的。也就是那童贯乃是太监无后,这才能如此取信赵佶。
    而李民这封信,却偏偏涉及到了童贯,赵佶自然将信将疑。而此时,蔡京早已与梁师成修好。童贯乃是蔡京的同盟,梁师成自然帮腔童贯道:“童贯素来忠义。想不敢蒙蔽官家。再说,我大宋堂堂八十万的禁军,出征何必另掉地方军马?咱家虽不知国师如何做此言。恐不是小人从中作祟,就是国师有侵吞军兵数量之嫌,以之或是夸大军功战果,或是减少军兵损伤。此事,军情不明,咱家不敢苟断。只需看日后战报传来既知。若是国师以极少胜极多。想来就是此理。”
    赵佶对这梁师成也是极为信任的,其信任程度,甚至还在高俅之上。赵佶当下也被梁师成说的将信将疑。可巧的很,随后就传来了李民九千之众,大破十五万贼军之壮举。
    梁师成当即呲笑道:“官家,那话到了。九千正面攻破十五万,降俘十万,历代军神未有之功。国师就是神通广大,也不至如此。若真如此,我大宋军兵,岂不够国师一人打的。”
    赵佶听完,心中再次生根。不管是李民骗他,还是李民实力强大到如此,都是赵佶所不能容忍的。梁师成对此火候,却是把握的极致。
    而就这是黄潜善的奏折到了。   
 ⒈⒈第十四回 疏漏
    “啪!”赵佶狠狠的把奏折率在了地上,拍案而起,怒喝道:“该杀!该杀!”
    一旁侍立的梁师成,虽然面上不动声色,可心中着实欢喜。他身为大内密探的总首领,如今又与蔡京重修就好。自是知道黄潜善这封密奏的内容。暗自高兴:国师啊国师,如今你可知小看我梁师成,独力独行的坏处了吧。嘿嘿,如今连官家都恼了,喊出了该杀二字。国师啊国师,你的风光可到头了。
    不过,梁师成心中得意,脸上却没有半分带出,轻步上前,躬身劝道:“官家息怒。气大可伤身子。这是哪个狗官有惹了官家生气。官家说一声,咱家拿了,与官家出气。”
    赵佶怒气未消得骂道:“还能是哪个?还不是那个九江知府黄潜善!他竟然敢诬告国师私放十万战俘,乃是要买人心,有施惠于民,意图聚众谋反之心。更诬告国师强抢九江水军兵权,挟兵自重。这不是血口喷人么!且不说国师与朕兄弟一般,更同为天上天主,早晚要各自回转天界,相守永恒。如何能某图这下界的一时皇权,坏了万年的兄弟之情。就单是就事论事。十万降俘,杀俘不详,必遭天劫。休说国师这等的修仙有道之士,不可能杀之,就是仁德之人,也断然不能杀之。既不能杀,十万俘虏又占用军资后勤,用今正是对东南用兵之时,救兵如救火。妻客被十万降俘,束缚住了手脚?如此,不放了。又能如何?莫说是国师了,就是朕领军,也是要晓以教化。尽数放了的。而至于那强夺九江水军军权,更是胡闹。国师若有十万大军,岂是五十艘就可尽数装下的。若是五十艘大船可以尽数装下,岂不是说国师只有不到万余兵马。前言属实。如此,国师以少胜多,为了保全兵力,直击南贼贼首,又有何错?”
    梁师成脑子顿时嗡了一下。梁师成万万没想到这么一封径直针对李民的奏折,竟然帮了李民,还加深了赵佶对李民地信任。
    确实,赵佶虽然不是什么优秀的政治家,更不是什么好皇帝。更好色、好名。好大喜功,耳软心活。可赵佶书画双绝,诗词便利,吹啦弹唱。踢球打蛋等等诸般风流玩耍无一不精。这说明赵佶虽然不是个好皇帝,但却绝对的不愚笨,相反还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全都用在了他的个人喜好上,而没用在他的责任上。
    故此,连蔡京都疏漏地一个细节,却被赵佶用作了佐证。很简单的一个数学问题,就算一条大船能乘五百人,五十条大船,才不过装下两万五千人。十万大军,那是万万装不开的。何况。行军打仗。也是不能光装人的,武器盔甲。粮草辎重,马匹器械,那样不占地方。五十艘大船,能乘一万大军,已经是极限。如此,却是佐证了李民前番战报中只用了八九千人,就正面击溃了叛匪的事实。
    而这个事实,更让赵佶对自家原先竟有些怀疑李民感到自愧,这才愈发的动怒。
    当然,黄潜善也是不想的。黄潜善原本也不知道蔡京和梁师成能在李民领军数量做文章,自然也不会注意到此等疏露,对他来说,没在奏折提及人民军马人数,已经是淡化李民的功绩了。可却没想到,正是他这特意的淡化,没蒙蔽了赵佶,却让蔡京和梁师成看露了眼。
    当然,这也跟这是第一封直接针对李民地弹劾有关,蔡京和梁师成,也是有意借这么一个外人来试探一下他们这些时间来下地功夫如何。若是用自己人,不成之下,被李民发觉,那岂不是要受到李民的反扑,那蔡京如今的下场,那可就是前车之鉴。蔡京有失败了一次,可是不想再冒失了。
    只是,蔡京和梁师成光顾得上惊喜了,却是喜得看露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
    功亏一篑啊!
    梁师成也不是笨蛋,赵佶都说地这么明白了,如何还能不明白这个关键所在。暗自在心中附庸风雅的拽文一句。随即熟练的引祸道:“啊!国师竟然真能凭借八九千人,就正面击溃十万大军。此人若有异心。我大宋危矣!咱家为国,虽死无悔,甘冒死策:官家虽仁厚,却也不可不防!纵国师忠义,难保宵小盘龙,黄袍加身啊。”
    梁师成果然不愧是最了解赵佶地人之一,只是一句貌似披肝沥胆表忠心的话,就再次触动了赵佶心中那根刺。而他这句话,却也是无意中离事实最近的一句话。
    李民确实不想坏了与赵佶的情义,尤其是在李民如今有妻有儿,有钱有房,要什么有什么,完全实现,甚至超越了他在现代小市民梦想生活的现在,李民最多也就是想完善一下中国未来的体制,来一场不流血的变革。甚至连和平演变的君主立宪,都不想有自己地手完成。
    可奈何,李民当初还没有达到如今这一步时,为了自保,确是以无尽地遐想,忽悠了不少的人,没办法,李民那时要什么没什么,不忽悠,不画张大饼,随来跟他,可如今这些人也都是李民地老人以及核心手下。李民也是要脸要面的人,自然不好反悔。更不好抛去一切的与众人坦诚,这才有了如今这般两头瞒的尴尬。
    而对于赵佶来说,赵佶虽然重情,更信李民。但皇权寡道,连自家骨肉,都要严防。赵佶当初没有继承皇权的资格,就彻底投入了纨绔子弟的角色以避嫌,虽说赵佶如此也是一种重情的体现,全了骨肉情义,可却也不得不承认,赵佶是深刻了解皇权争夺的残酷。
    尤其是梁师成现在一句话,更不仅是说了李民,而且更引深到了李民身边人的范围。即使赵佶能深信李民,却也不可能对李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深信。尤其是现在那个林灵素,那就极端的让赵佶怀疑,慕容彦达,更是赵佶眼中一个祸乱的因苗。
    他老赵家就是黄袍加身起来的,自是更怕他人黄袍加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防的就是这一手。
    故此,老赵家的祖训那就是要对臣下一定要好,与士大夫共治国。免得臣下有造反叛乱之心。同时,如果有臣下的实力真的到了某一种程度,却是一定要打击的。即使是把他供起来养,也绝对不会给他实权。
    故此,梁师成小小的伎俩,却是再次成功。这真是奸计不怕烂,有效就成。越烂的奸计,用的人越多,却也正说明了其价值与可操作性。
    赵佶原本盛怒的脸,当即阴沉了下去。显然已经把心思从那个黄潜善身上,再次转移到了李民身上。
    不过,此次却是他老赵家的帝王心术在作怪,赵佶虽烦,却不怨李民,反而自身有愧,与李民一般,自身在经受情义与皇权的考验。
    故此,赵佶只是压抑的嘶吼了一声:“闭嘴!退下!”随即双目紧闭。默不作声。
    但是!熟知赵佶的梁师成,却是知道他的诡计得逞了。表面不动声色,暗下得意的推了出去。并在第一时间,把此事通知了蔡京,向蔡京显摆自家的急智。
    要知道,梁师成虽然学问不高,却有附庸风雅,好为人师的癖好。而蔡京,虽然是一个权臣,却是实打实一步步从基层靠才干,一步步升上来的,先后得过王安石,司马光两派不同政见者的看重,更是当今的书法大家,字体刚正霍达,无疑却是一个真有学问与才干的人。梁师成平时可是没有什么在蔡京面前卖弄的机会,如今,难得蔡京也有看漏眼的时候,他梁师成更是凭借对赵佶的熟悉与急智,小扳回一成。自然是要好好的卖弄一把,过足瘾头。
    蔡京虽然对与梁师成这种近乎爆发户般显弄的嘴脸,极为的鄙视,可蔡京却也是知道梁师成喜好的人,即使是蔡京权倾朝野的巅峰之时,蔡京也不会因此得罪梁师成,何况如今蔡京更是有用到梁师成地方,蔡京的城府,却是不会在意这些小事的。
    当然,若是蔡京无需对此人容忍,那就又是一般。
    故此,当下蔡京不仅没有给梁师成脸色,而且还好好的称赞了梁师成一番,只把梁师成舒服的上了天。蔡京这才说道:“黄潜善的奏折虽然无功,却也无妨。无风不起浪。集小儿成多。说的多了,官家终究会信的。何况,仙师已经出关了。正自受老夫恳请赶来。待仙师一到,大事可定。”   
 ⒈⒈第十五回 燕地风云变
    仙师!
    大宋能被蔡京称作仙师的,屈指可数。梁师成虽然才能不高,可脑子还真算得上是反应一流,所以他才能这这比官场更混乱龌龊的皇宫中,崛起并屹立不倒。梁师成自然是闻声而知雅意。知道蔡京说的是谁。顿时佩服蔡京的大手笔,竟然能请的动此人。心中也是充满了期待。
    然而,此时的蔡京和梁师成,却不知他们的同盟者之一的童贯,却是出现了问题。
    童贯,那也是被人骂做京中六贼之一的人物。但童贯统军多年,功绩累累。有征西夏,收青唐之功。虽说有冒领他人功劳之说。可两国交战多年,有胜有败,而大宋这面却在童贯这个西北边军最高统帅的指挥下,收复四洲,更降服了羌人首领臧征扑哥。侥幸可一不可二。军队体系,那可不全是凭借着小手段,就能彻底站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