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抗战悍将 >

第68章

重生之抗战悍将-第68章

小说: 重生之抗战悍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说得很对,九江是必须坚决守卫的。九江在不在我军的手里,对于我们的会战,意义是远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必须在九江拖住敌人。向华兄,九江那里是你的第二兵团负责的防守区域。你看,守住九江有问题吗?”陈诚说着,一边示意刘建业坐下,一边把眼光转向了坐在身边的一名同样佩戴三颗金星领章的四十岁左右的将军。
    “只要我军各部将士用命,守住九江,还是可以的。”这名将军一说话就是满口难懂的广东口音。
    “那好,九江方面的防守任务,就交给向华兄了。拜托了。”陈诚对着这位将军诚恳地说着。
    “我张发奎,此次作战,必定发扬北伐精神,和鬼子血战到底,不辱没了我北伐时候打下的铁军的声名。”这位将军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一边大声说着,一边还用手拍着桌面。
    “向华兄既然有如此雄心壮志,我们就可以放心了。”陈诚笑着说道。
    在座的各位将军们,自然一起鼓掌,对张发奎表示赞许。
    散会以后,刘建业跟在张发奎身后,等到走到了司令长官部的院子里,刘建业忙疾步走到张发奎身前,立正敬礼,说道:“张将军,请留步,卑职对将军有几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张发奎丝毫没有不高兴,爽朗的说道:“不要有那么多顾虑,有什么话尽管说。”
    刘建业前世的时候,看过有关张发奎这位北伐名将的文章,知道这位张发奎张向华,性格刚烈,嫉恶如仇,曾三次反蒋一直不为蒋介石重用;为人豪侠仗义,待人宽厚,叶挺、贺龙、叶剑英等曾是其生死战友;GMD在大陆的最后时光里,他还曾经想要发动兵变,扣押蒋介石的。所以,既然这位张将军如此说了,刘建业也就放开了讲了:“此次作战,我军的重型装备能力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不如日军,而且从时间上面来看,战前准备不足,部队仓促应战,阵地构筑仓促。这些都是相当不利的。我军要想守住九江,就必须从战斗部署上想办法,如果我军还像以前的历次作战那样,兵力部署线式拉开,缺乏纵深和反击配备,一旦某个或某些防御点遭到突破,整个防线便迅速崩溃。这一点必须要注意到的。还有,这一次作战,将军部下的各部队,来源各异,派系复杂,军纪情况各有不同,难免有的部队军纪败坏,引起地方的不满。各部队之间的互相策应协同作战,恐怕也会有很大的难度。不少部队都是一路从前方战场上退下来的,恐怕从部队长官到士兵的士气都存在问题,甚至会有精神涣散的。张将军对此都必须要加以注意,尽量尽快解决。否则,九江的作战前景不容乐观。”
    张发奎听到刘建业的一番话,思量了一会说道:“你观察事情很透,说话也不隐讳,很好。你的这些话,说得都很对,我会尽量解决的。多谢了,小朋友。”
    刘建业自从来到这个时空,还从来没有被人称为小朋友过。不过,对于张发奎这位国军老资格的将领这样称呼他,他倒也没有什么不高兴。张发奎对他这么讲话,显然是没有把他当作外人,没有什么顾忌。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打鬼子。我就不继续打扰张将军了。再见。”刘建业对着张发奎立正敬礼,一等张发奎回过礼,就转身去找黄峰一起回军部。
    “这个小朋友,真得很有意思。回去要督促一下镇瀛了。”看着刘建业远去的身影,张发奎微笑着小声说到。(镇瀛是张发奎的侄子张德能的字)
    第一部 第六十八章 武汉会战(一)
     更新时间:2009…3…16 20:07:30 本章字数:6462
    刘建业所忧虑发生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当然,刘建业也知道,有不少的问题,使国军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痼疾,过去就有了,只是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并不仅在九江防守作战中存在,在之后的会战中仍会反复出现。在九江战事之后,张发奎向蒋介石所提交作战失利原因分析报告中,刘建业所预先提醒他的那些问题,几乎一个不拉的,全部都点了出来,甚至还提到:“高级将领间缺乏自信心,中下级干部多无力掌握部下”、“师长以上各将领晤谈每多借口新兵过多、防区太广或武器不足、战斗力弱,动摇必胜信念影响作战士气;益以中下级干部掌握不力,精神涣散故每逢敌机袭击,多数清散甚有未见敌人溃不成军者”等等。这让刘建业的心里充满了一种无力感,在自己的职位上,所能做到的,几乎全都做到了,可是还是无法阻止前线部队如此的溃败。既然自己在这个时代里几乎毫无办法影响这个时代,那么自己还有必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第一次,刘建业第一次怀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必要性。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九江作战失利大为恼火,除严厉申斥有关指挥人员之外,并将作战不力的预备第11师、第128师两个师的番号撤消。
    九江失守以后,武汉会战的南线战场,现在攻守双方的焦点,都集中到了瑞昌这个点上。
    瑞昌地处九江附近的长江南岸,北面就是长江水道,东面就是九江,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日军如果占领瑞昌,可以继续西进攻击大冶,直指武汉,或者攻击咸宁,威逼岳阳,对武汉形成侧翼迂回。不论日军如何选择路线,我军的处境都会相当艰难和被动。
    日军对于在瑞昌地区的作战,其基本作战构想是,波田支队以一部确保丁家山(瑞昌东)附近要地,以主力在8月20日左右从九江附近出发,首先进入瑞昌以北地区,然后沿江岸准备下一步的作战;第九师团在九江附近登陆后,首先在该地东南地区集结兵力,以先头梯队在8月某日左右从九江出发,进入瑞昌附近。在准备向阳新方面前进的同时,勿失良机以一部配合第一百零六师团方面的作战,令其向瑞昌——德安大道方面前进获得据点,其余的主力陆续向瑞昌附近推进,准备以后的作战。
    在判断出南线日军的下一步动向以后,作为应对,根据第9战区长官部的命令,孙桐萱任总司令的第3集团军担任该地区的固守任务。这个集团军,就是原先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部下。在韩复榘于武汉被处决以后,整个集团军上上下下,无不深受震动。在台儿庄战役和接下来的徐州突围作战里,第3集团军都拼死和鬼子作战,虽然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部队伤亡也很大,但是还是多少迟滞和消耗了敌人。在转移到武汉外围地区以后,第3集团军被转调到了新成立的第九战区。
    8月9日,日军水面舰只开始扫雷作业,并以空军向守军阵地实施准备性轰炸。战斗即将爆发,第9战区也作了相应的增援性调动。10日,日军波田支队在官湖强行登陆。两军争夺十分激烈,阵地反复移手,日军在后续兵力的不断投入下,于当晚占领了望夫山、平顶山一线阵地。此后几天的战斗,双方互有损伤。期间,中国空军也出动飞机对停泊于湖口、九江一带的日军军舰实施轰炸,并取得了一定战果。
    8月16日,第11军下达了关于攻占瑞昌的“吕集作命第26号”,命令说,“波田支队应尽快击败丁家山前面之敌,攻占瑞昌附近,并进入该地以西地区”。
    第三集团军的武器装备比起日本人来说,差得不知一点半点。而且,现在的第三集团军实际上也不象在山东时候那样管辖三个军的部队,下属只有一个第12军,总共三个师的部队,在徐州会战期间就已经损失很大,还没有来得及让部队有时间得到补充休整。对手波田支队是日本陆军的加强旅团,战斗能力相当强劲,如果不是人员里面有不少的台湾人,部队也许早就扩编成一线师团了,而且还有飞机和军舰火力的支援。第三集团军的那些山东汉子,面对这样的对手,也没有任何地退缩,上下一心要和鬼子杀个痛快,以赎整个部队在韩总司令率领下,不战而丢失山东的罪责。在瑞昌周围的阵地上,经常是日本人刚刚夺占了我军的阵地,第三集团军的部队就顶着敌人疯狂的拦截火力,以整连整营的部队,丝毫不顾伤亡的向敌人反复发起反冲锋。许多的部队在一次冲锋不利退下来以后,就剩不下几个还能自己站着的人了。有的部队虽然番号依旧存在,可是实际上已经连部队长在内,全员阵亡殉国。靠着这种精神,第三集团军一直把波田支队死死的顶在了瑞昌城外,任凭对手使用了各种常规的招数,都无济于事。
    波田支队在和第三集团军部队连天血战以后,也是伤兵损将,无力继续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可是让他们向上级第十一军直说他们无力进攻,这又是在日军内部极为忌讳的事情,会被别的部队认为是懦夫,胆小鬼,洗后整个部队在别的部队面前都会抬不起头,更何况是由着不少台湾籍士兵混杂在内的波田支队了,下场即使用脚趾头都能想的明白。无奈,波田支队只好向第十一军发了一封羞羞答答的电报,请求上级给予部队以作战指导。
    接到电报的第十一军司令官岗村宁次,虽然十分恼火波田支队这支所谓的劲旅居然会在第三集团军这支支那军队里的杂牌军面前迟迟不能打开局面,可是要他换上其他部队来打,他还只能使更不放心。第十一军属下的各师团,不是兵员来自于日本的北部地区,就是作为关东军一部分长期驻扎在中国东北,在干燥寒冷气候下作战,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一旦遇到像现在的中国南方这样的高温湿热天气,那些官兵们就十分的不适应,行军不久就一身大汗,体力流失很快。还有许多的士兵患上了严重的足癣,还有血吸虫病,痢疾等当地的流行病,使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军部才特别调动了驻守在台湾的波田支队参加武汉会战,希望由这支适应亚热带气候条件的部队来为整个十一军充当先锋,打开局面。当然,除了这支部队,日本当时也实在没有多少部队可以调动了。驻扎朝鲜的朝鲜军兵力绝对不能少于一个师团,关东军要面对苏联红军远东部队的压力,日本本土也就只剩下一个近卫师团,这可是禁卫天皇皇宫的部队,除非不要保护天皇了,否则,这支部队也是不能动的。所以,岗村宁次虽然很不情愿,也只好给波田支队派遣了新锐兵力支援,并且下令波田支队重新调整进攻部署,还特别给他们运去了大量的“特种弹”,作为突破中国军队阵地的杀手锏武器使用。
    8月21日,得到了增援的日军波田支队在重新调整部署之后,向我军阵地展开了全线进攻。当面的国军部队,依托既有阵地顽强抵抗,多次与冲上来的日军进行血腥的白刃格斗,使日军伤亡甚重。恼羞成怒的日军,无奈之下使用了他们一向以来深为看重的对付中国军队的法宝,特种弹。在不断飘起的黄绿色浓雾过后,戴着防毒面具的日军士兵端着刺刀冲上了由中国军队据守的阵地,对着由于毒气的杀伤,毫无反抗能力的国军残余官兵,一一的补枪或者刺杀。由于国军的防化学战装备实在有限,即使装备少数中央军精锐部队都不够用,更何况是第三集团军这样的地方杂牌部队。所以,猝不及防的守军遭受了严重损失,阵地不断丢失。尝到了甜头的日军,不断的使用毒气弹对国军进行攻击。国军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只能步步后退。23日之后,日军加大攻击的强度,波田支队主力进入瑞昌北面及东北面附近地区。至24日午后,日军攻占瑞昌。
    日军在长江南岸对九江地区实施进攻的同时,在江北地区以第6师团为主力于7月24日,由潜山向太湖方向展开进攻。激战三日之后,日军占领太湖。与此同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小池口附近登陆,与日本陆军协同作战。中日两军随后在太湖以西、大别山以东地区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此地几成焦土。
    国民党第31军、第68军等部队在逐次抵抗之后渐居下风,分别于8月2日弃守宿松城、8月4日弃守黄梅。这是湖北自抗战爆发以来沦落日寇之手的第一个县城。
    日军第二军进攻主力也因伤亡甚大,后勤补给出现困难,在占领黄梅后也暂时停止了进攻,转入临时休整补充。
    8月24日起,为呼应江南地区对日军的防御作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以第5战区为主发起黄广战役,主要目标是重新夺回黄梅等地。特别是8月28、29两日,第68军和84军向黄梅县城及其以东地区发起大规模反攻作战,但因“敌据险顽抗”终未果,“唯予敌以重创”。该方向战局最终拉锯相持了半个多月。
    通过前线传来的战报,刘建业一直在密切的跟踪着会战的总体进程。地图上,日军的兵锋距离武汉越来越近。国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