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抗战悍将 >

第60章

重生之抗战悍将-第60章

小说: 重生之抗战悍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以后,刘建业转身走出了办公室,对着屋外夜色中的九里山,楚汉相争时候的古战场,想到了垓下的项羽,不知道他在乌江边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
    5月15日,中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随后,军事委员会正式向第五战区下达了突围命令。
    5月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
    5月17日,战区下令所属各部按序列,部署开始逐次突围,令汤恩伯军团向西突围,猛烈冲击日军;又令孙连仲、张自忠、庞炳勋、刘建业部在运河设防,凭险固守,以掩护大军撤退。
    接到了命令,刘建业立刻率领在徐州郊区驻扎的新编十四师,北上到徐州以北的运河和微山湖一带,与张自忠的59军部队会合。
    各路奉命撤退的军队,且战且退,阵形不乱,按部就班地向西、向南撤退。日军阻一处,中国军队冲一处,无所不破,大军向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集结,各路都相继冲出重围。为避免与优势之敌作消耗战,当各路敌军向徐州步步合围时,李宗仁令所部各路守军,作稍事抵抗后,即相机撤向山区、湖沼地区,进行“化整为零”的游击战,与敌人纠缠了月余。
    5月18日黄昏,李宗仁与长官部官兵一应人员700余人,乘夜色经宿县、蒙城,越过敌之包围圈移驻潢川。
    留守徐州城的刘汝明部在萧县一带伏击日军第9师团,对日军造成重大伤亡。日军见中国军队大部已走,企图于徐州城围歼刘汝明部。刘汝明部佯作死守状,及见各路大军撤尽,便弃城撤退,于19日离开徐州。敌军不但没有击溃刘汝明部,甚至连一个上尉也没有捉到。
    5月下旬,各路大军按命令的路线,全部安全撤抵皖西、豫南地区。
    日军的华中派遣军的13师团一路杀来,于5月底扑到徐州城下,发现李宗仁唱了一出空城计,又令一心想争功的华北方面军大感挫折,日军伤亡了万余人的代价,得到了一座空城。
    会战结束后,桥本群少将带着大本营派遣班的高参们,垂头丧气地回到东京,向天皇和杉山元陆相报告:
    “我军虽以主力自徐州以西切断了中国军队的退路,将徐州地区铁桶般地包围起来。但总计约50个师的中国军队,于5月中旬突然从西南方向跳出我军重围。战果之微出乎意料!”
    由于张自忠的59军和刘建业的新编十四师,是奉命为全军部队殿后掩护的,所以,在17日晚,他们一起送别了和自己坚守运河防线的孙连仲和庞炳勋的部队。第二天,两人才命令各自的部队放弃掩护阵地,开始撤退。这个时候,张自忠和刘建业又发生了争执,原因是在分配任务的时候,两人都争着要自己的部队做殿后的部队,掩护对方撤退。
    “张军长,你们59军连续作战,现在的情况很不好,人员不齐整,武器装备也不好。如果路上遇到了鬼子,你们会吃亏的。所以,殿后掩护的任务,还是交给我们新编十四师来做吧。我们人员要充足一些,也休整的比较好,装备也比你们好,即使遇到鬼子,也不会吃多大的亏。”刘建业在向张自忠说着。
    “刘师长,你这么说话就不对了。当年在喜峰口,我们的部队装备也很差,就是靠和鬼子拼大刀,打败了他们。前面在临沂,我们不也是打败了第五师团?我们的武器是差了一些,可是我们的部队,没有一个是怕死的。再说了,我们部队和鬼子的作战经验多,知道怎么打鬼子有效,所以,还是我们来殿后掩护,比较合适。”张自忠相反在试图说服刘建业部要和自己抢殿后任务。
    “张军长,张大哥,部队不打仗,尤其是不打硬仗,怎么能积累经验?再讲了,我的部队里面,中下级军官不少都是参加过罗店争夺战的,和鬼子的作战经验,也不比贵部少。所以,还是交给我们来殿后,你们就放心的走在前面就行了。”刘建业可不想放弃。
    “刘师长,刘老弟,李长官交待过,你是辅助我,所以,你应该听我的。你们走前面,我们来殿后。”看到软得不行,张自忠又换了一种语气。
    “正是因为我是辅助你,所以,我们部队才要殿后,这样才能保证后卫部队的主官的安全,确保部队的指挥。”刘建业对命令自然有和张自忠不同的理解。
    两人身旁站着的那些师旅长和参谋长们,看着两人为了让自己部队殿后,掩护对方撤退,争得语气越来越高,脸色越来越红,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做出让步,不免有一些感动。正在两人争的僵持不下的时候,还是刘建业的老副手张建站了出来,说道:“二位长官,这样争来争去也不好决定。不如这样吧,两支部队轮流为对方殿后一天,这样,谁都不吃亏,你们看呢?”
    旁边的人听到以后,也一致点头。目前情况下,这恐怕也是唯一的办法了。
    张自忠和刘建业争了好一阵,听到这句话,也正好为自己找到了下坡的台阶。
    “好吧,也只有这么办了。”刘建业无奈的点头。
    “也可以,就这么办。今天,我们59军先来殿后,掩护友军。”张自忠以不容商量的语气,为争执画下了句号。
    这一天的白天基本上平安无事,新编14师在前,59军在稍后一段距离。两支部队都散开了搜索和掩护部队,力求保证大队行军的安全。
    将近黄昏时分,新编14师的特务营营长岭幕理,急匆匆的从部队前方赶了回来,找到了师长刘建业。
    “报告师长,前面发现情况。”岭幕理喘着粗气向刘建业说。
    “快说,什么情况?”刘建业不想在这里耽搁太久,眼看天色就要黑下去,再走一段,部队就要宿营了。
    “前面大路北侧,有一个村庄。有部队发现,那个村子已经被鬼子占据了。几只友军部队,不知道对面敌人的虚实,不敢动了,都停在那里。你看,师长,我们应该怎么办?”岭幕理询问着刘建业。
    “那些家伙都被鬼子吓得不像男人样子了。他们不敢动,我可不信这个邪。走,到前面去看看。”刘建业一听就生了气。不知道鬼子的虚实,你不会火力侦察一下,或者试探性进攻一下?哪里是不知道对面敌人的虚实,分明就是畏敌如鼠。
    刘建业带着岭幕理,到了前面。一看,好几个长官模样的人,都聚集在大路南面,讨论着什么。
    “诸位对前面的情况,有什么可以赐教的?”刘建业听了一会他们的讨论,才明白这几只部队的长官都搞不清对面的鬼子有多少实力,而且互不统属,大家都差不多,分属21、27、139师三个部队,群龙无首。谁都不愿意先行动,被敌人阻击,可是呢,谁都又不愿意为别人殿后,生怕鬼子拿自己的部队开刀。
    刘建业看着这些人,实在是无可奈何,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简直就是军人的耻辱。刘建业心头火起,冲着他们大声高喊:“你们不来,我们来。岭幕理,你回去叫新52旅的段旅长,带着队伍,到这里来,给我把部队展开,监视对面的这些小鬼子。只要他们敢冒头,就狠狠地揍他们。要不是老子急着赶路,不想在这里耽搁,这些鬼子,我全都收拾了。”
    转过头来,刘建业对着那些部队长官们,用着带有一些嘲讽的语调,说道:“各位,既然你们都不愿意为别人殿后,那就只好由我们来干了,走的时候请注意秩序,别让鬼子以为这里过去的是一群野鸭子。祝愿你们一路走的顺风顺水,晚上睡觉连梦都做得香。”
    各位军头们羞的脸红,纷纷对着刘建业抱拳行礼,说道:“兄弟有老了,多谢。”然后带着自己的人,赶回部队,准备过去。
    段金锁带着部队上来,立刻指挥部队散开,枪口瞄准,密切监视对面的敌人。
    其他各部队,趁着有新14师为自己做掩护,纷纷排队依照商量过的秩序,从大路过去。鬼子看到中国军队开始要过去了,原本准备出击,趁中国军队撤退混乱之机发动袭击,打乱中国军队的队形,从而可以掩杀。可是,他们刚冲出村子,就发现离着他们不远处,有支为数不少的中国军队,正严阵以待,黑黑的枪口,朝着自己的方向,显然随时准备向自己发动进攻。鬼子一见,知道时机已经丧失了,只好缩回到村子里,眼睁睁的看着大量的中国军队从自己的面前过去。
    第一部 第六十一章 全军后卫(二)
     更新时间:2009…3…16 20:07:23 本章字数:6942
    刘建业和张军长,带着部队,向着濉河的主要渡口所在的濉溪口前进。距离濉溪口不远的地方,59军的前卫部队派人前来汇报,前方的道路上,许多的部队拥堵在一起,部队已经无法前进,请示应该如何行动。
    刘建业和张军长带着各自警卫骑马赶到前面察看情况。到了以后,两人看了一会,转头相视,无奈的苦笑。濉溪口的情况的确很不乐观。由于从徐州撤退出来的时候,各部队自有的工兵部队,为了能够保证行军速度,都没有带上架桥设备,淮河又涨水,加上日本人的飞机不时在部队的头上转悠,无法架设浮桥,所以,到达濉溪口的部队,都只能依靠临时找来的一些渡船不停的在濉河的来回的摆渡。但是,这样的渡河速度实在缓慢,到达濉溪口的部队数量又数以万计,简直就是杯水车薪。部队的后面有日本人追击部队的前锋部队,象闻到了臭味的苍蝇,不时地向部队靠近过来。虽然这些部队的规模不大,威胁也有限,可是十分得令人讨厌,怎么摆脱也甩不掉。天上还有日本飞机不时地来扫射和投下几颗炸弹,引起地面上等待渡河的中国军队的一阵骚乱,人喊马嘶,搅成一片。有的部队甚至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失去了控制,军官找不到自己的士兵,士兵找不到自己的带队军官。事情还坏在,这里的部队番号众多,互不统属,当场又没有可以统一协调指挥各部队渡河行动的人,所以,渡河的现场一片混乱。渡船一到岸边,各部队几乎毫无秩序的争抢渡船,都想着先上船过河,把后面的鬼子甩给别人。
    “张军长,我看首先我们要解决的就是避免部队在这种情况下发生混乱。部队如果发生混乱,鬼子再攻上来,那就麻烦了,几乎毫无抵抗可能的。你看呢?”刘建业对张军长说出自己的想法。
    “刘师长,你说得很对,这种情况下必须保持部队的有效控制,最好是能把自己的部队和别的部队区分开,不至于搅在一起。”张军长也认同刘建业的看法。
    “我的部队还好说。这里的部队里,只有我们是穿着黄绿色军服,戴德国钢盔的,一看就能看得出来,绝对不会混淆的。倒是张军长的部队可能有一些麻烦。这里的部队大多都是原先西北军的部队,不说军服了,就连背后大多都背着大刀和斗笠,要想分得清楚,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刘建业为张军长的部队担心。
    “这个问题,我也发现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的确很难分辨清楚。不过,我已经有了办法。”张军长对着刘建业说道。
    “我倒是很想看看张军长有什么好办法,也好多学两手。这种学习前辈经验的好机会,我怎么能轻易放过?”刘建业对张军长的方法很好奇。
    张军长叫来自己的副官,对着他低声地说了几句,然后,副官就跑了下去,朝着部队的方向跑去。
    过了大约20分钟,59军和新14师部队陆续开到濉溪口渡口附近。刘建业先看了看自己的部队,情况还不错,至少在这里,除了自己的部队,没有别的部队是有德国制造的钢盔的,再加上一身的黄绿色咔叽布军服,一眼就知道是新14师的,绝对错不了。再看一看59军的部队,还是一身的灰布军装,打着绑腿,背后背着大刀片和斗笠。不对,的确有不一样的地方,全部的人员头顶上面的军帽,都是反戴着的,与众不同。
    “张军长,我可是知道了你的办法了,的确不错,与众不同。办法虽然简单,确实很有效果。前辈的治军经验和临机应变的本领,的确很值得学习。本人对张军长,实在是佩服得很。”刘建业对张军长说。
    “刘师长不要这么客气,这只是一些经验罢了,时间久了,见识多了,就会慢慢积累的,没什么的。”张军长面对刘建业的赞誉之辞,十分谦虚。
    59军和新14师部队开到了濉溪口,立即占领渡口周围的有利地形,构建起简单的防御工事,对着鬼子可能的追击方向展开部队,进行警戒,保护正在渡河部队的安全。
    等到其它部队都渡过了濉河,59军和新14师部队也开始了自己的渡河。刘建业和张军长,谁也不愿意先上船,最后,等到部队都已顺路过河,两人乘着最后的一条渡船,一起过了濉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