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抗战悍将 >

第239章

重生之抗战悍将-第239章

小说: 重生之抗战悍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高统帅上次谈话中表露出的作战热情明显减弱了,虽然他仍谈到了向日军发动攻势,争取夺回仰光,但强调的重点却集中在“谨慎”二字上。他认为,英国人很可能会逃跑,如果把大批中国军队贸然投入第一线,可能会招致重大损失。史迪威建议,趁日军立足未稳,迅速集中兵力发起反攻。最高统帅却不以为然,他主张采取“纵深防御”战术,先建立起稳固的基地;如果日军没有新的增援,西线英军能守住阵脚,那时再发动攻势。
    促使最高统帅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当然有他的传统战术,但同时也是出于对英国人的怀疑和不满。他怒气冲冲地对史迪威说:“那些狗娘养的英国人,他们撤出了仰光,却没有通知我们的联络官。我决不会服从他们的命令。我要给罗斯福总统发电报,让他转告丘吉尔,必须由你来担任缅甸盟军的指挥官,否则我就要把入缅部队全部撤回来。”
    史迪威心情十分矛盾。他不喜欢英国人,但也不相信最高统帅的决心和力量。缅甸毕竟是英国人的地盘,在作战区域上属于韦威尔将军领导的西南太平洋战区。缅甸作战所需要的武器、弹药运输、给养等后勤供应,都要靠英国人保障。英军装甲旅的150辆坦克,也是抵抗日军进攻的一支重要力量。美国需要中国人作战,同时也需要英国人作战,他不想成为最高统帅对付英国人的筹码。史迪威十分策略地对最高统帅说:“我们在缅甸的利益比英国人要多,英国人需要的只是在印度前面筑起一道屏障,而我们则需要仰光这个港口来保证物资供应。如果我们积极作战,或许英国人也会坚持战斗,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获利。”
    但是,最高统帅丝毫也不为之所动。史迪威这才更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是那么仇视英国佬,而我真是一个大傻瓜。”他觉得自己成了同盟国复杂矛盾中的“夹心面包”,“这是我有生以来所承担的最棘手的工作”。
    最高统帅果真在当天就给罗斯福发去一封电报。他在电报中说:“仰光昨午已被敌占领,今后缅甸作战不得不重订计划,尤其中英两军必须统一指挥,方能收效。英军在缅兵力只有残余两师,而我派赴缅甸各军,其数超过英军4倍以上。中国在缅军队,已命史迪威担任指挥;在缅英军,宜应由史迪威统一指挥。希即转商丘吉尔首相,酌予照办。”但是,丘吉尔坚持不肯接受,罗斯福也不愿就此问题与英国人争辩,最高统帅的这一计划终未实现。
    史迪威根据最高统帅的授权,准备立即赶赴缅甸,指挥第5军和第6军作战,并与英军商谈作战协同问题。
    刘建业此次奉命前来,就是和这件事情有关。
    “我知道你,刘中将。”史迪威将军直截了当的对刘建业说。
    “不可能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应该是首次见面才是。”对于史迪威将军的话,刘建业感到很纳闷。在刘建业的记忆里,虽然这位史迪威将军曾经长期担任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武官,但是,在武汉会战结束后不久他就被调回了美国。就算在史迪威担任驻华武官期间,他也没有到过刘建业所在的部队。无论怎么算,刘建业都应该和这位美国来的老头,没有进行过接触。
    “我在刚刚接受任命的时候,就从陆军部调看了历年以来我们的驻华武官发回国内的报告。到重庆以后的这几天时间,我也查阅了所有的武官会议的纪录。我在里面发现两个很让我感兴趣的事情。”史迪威将军说道。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将军对我这个军队里的小字辈发生了兴趣?”史迪威将军的话,让刘建业也不禁产生了兴趣。
    “第一,你自从你们的抗战开始以来,几乎就一直在前线和日本人作战,这几年以来,你可以说从来没有打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败仗。这一点是很难有人可以做到的。”史迪威将军说。
    “这个不好讲,可能我是比别人的运气好上那么一点吧。”刘建业连忙谦虚地表示。
    “第二,在一份1939年的武官会议记录上,我看到过你对日本的战略发展趋势的预测,甚至还有日本人可能会采取偷袭手段攻击我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的预测,甚至连使用什么方式进行攻击的预测都与现实非常吻合。”史迪威将军继续说道。
    “这只是我当时的一个突发奇想罢了,算不得什么的。”刘建业继续表示谦虚。
    “但是,我不这么想。如果你不是在这方面有天才,就是你的运气实在太好。而现在,无论你是有天才,还是有好运,对我们来说,这都是急需的。”史迪威坚定地说。
    “将军的意思是?”刘建业对史迪威将军说这番话的意图已经有了一些轮廓,但是,具体是什么,他现在还不清楚。
    “仲良,你看看这个。”陈长官递过来一份文件袋,示意刘建业打开看。
    “委任状?”刚刚见到文件的页首,刘建业就疑惑了起来。
    “继续看。”陈长官示意刘建业继续,最高统帅也微笑着点头。
    “委任陆军中将刘建业兼任中国远征军副参谋长。”刘建业一边看着文件,一边小声的读着。
    “这是在史迪威将军的极力推荐下,校长才同意破格提拔任用的。”陈长官对刘建业解释着。
    “学生有几个问题,想请问史迪威将军,不知当讲不当讲?”刘建业提出自己的问题。
    “有什么问题就尽管提出来好了。”最高统帅用奉化口音说道。
    “对,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出来好了。”史迪威将军用带着北京口音的英语说道。
    “第一个问题,我想请问,这一次我军出国作战,准备投入的部队总数是多少?”刘建业问道。
    “在缅甸方向投入的部队有三个军,分别是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计划还有另一个方向就是在越南方向上,也要准备投入相同数目的部队,但是目前还不确定派出那些部队。”史迪威将军答道。
    “那么,第二个问题,根据情报,日军在缅甸方向的作战,将会投入多少部队?”刘建业继续追问。
    “根据我方的情报和预计,日军很可能会派遣占领泰国的第15军部队进攻缅甸。日军第15军原有两个一线师团,就是第33师团和第55师团。我们预计敌人进攻缅甸的主力,应该就是这两个师团。”史迪威将军很快就做出了回答。
    “第三个问题,请问将军,照目前的情况,你认为在缅甸地区作战,最可能出现的战场形态是什么?”刘建业继续问着。
    “应该是丛林战和山地战。”史迪威将军不假思索的回答。
    “第四个问题,不知道将军对丛林战的了解有多少?”刘建业追问者。
    “知道得不多,我们美国军队从来没有打过丛林战,山地战的经验也不多。”这一点上,史迪威将军倒也非常诚实。
    “第五个问题,不知道将军对目前在缅甸的英国军队的战斗能力有什么认识?”刘建业连续追问。
    “他们的装备应该不错,而且训练也还可以。”史迪威将军的回答也算中规中矩。
    “最后一个问题,不知道将军对缅甸的国内局势有多少了解?”刘建业越问,心里越有问号。
    “了解不多,我也只是在来重庆之前刚刚路过那里。”史迪威将军回答。
    “我的问题问完了,谢谢将军的回答。”刘建业说完,向史迪威将军点头致谢。然后,刘建业转过头来,向最高统帅说道:“校长,学生有一个请求不知道能否答应。”
    “我说过了,但说无妨。”最高统帅微笑着答道。
    “学生想请求校长取消这次行动,不要派出远征军了。”刘建业直截了当地说道。
    “仲良,你要知道你刚刚说的话意味着什么。说话之前要先掂量掂量,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被刘建业的话吓到了的陈长官对刘建业训斥道。
    “学生这么说,自然是已经考虑过的。我是要为了三个军的将士们负责,为了我国的军队和抗战负责。”虽然陈长官刚刚训斥了自己,但是刘建业似乎并不打算收回自己说过的话。
    “让他说完。”最高统帅的脸上已经有一些不高兴了。
    “学生既然这么说,当然是有我的考虑的,绝对不是随便放空话,更不是被日本人的气焰吓倒。我在战场上自认为还从来没有怕过日本人。”刘建业坚持自己的观点。
    “请说出你的理由。”史迪威将军盯着刘建业的眼睛,高声地问道。史迪威是能征善战的将军,不是长于外交辞令的外交官,他讲话直率,有时甚至显得有一些粗鲁。
    “既然,将军想知道我这么说的理由,那么我就告诉你。如果我军没有进入缅甸作战的话,那么日军很可能只用两个师团的部队就足以横扫整个缅甸了。想必将军在缅甸的时候,对于英国部队的士气,应该是了解的吧。说实话,我认为他们那些英国人现在最想的并不是坚守缅甸,对于他们来说缅甸最多只是作为保护英属印度的一个屏障,整个英属印度才是他们需要守卫的,如果日本人的攻势不够迅猛的话,英国人可能还会认真的抵抗一下;如果日本人的进攻速度很快,他们感觉到要守住缅甸,难度比较大,那么就会毫不犹豫的放弃缅甸,从缅甸撤出去。这应该是没有错的吧?况且,他们在东南亚地区的两个主要指挥官,韦维尔上将和亚历山大将军他们在欧洲战场上,一个是因为组织了敦刻尔科大撤退而闻名,一个是因为打败了入侵埃及的意大利军队而出名的,实际上他们两人一个只擅长组织撤退,另一个只会捡软柿子捏(相信我说二战时的意大利军队是软柿子,没有多少人会反对吧),他们在强硬的德国军队面前都是一败涂地。两人的战术风格都很保守。而且,我认为在缅甸的英国军队现在最渴望的不是如何打败日本人,而是顺利地从缅甸撤出去。相信这一点,史迪威将军应该没有多少不同意见吧?”刘建业面对面地盯着史迪威将军,问道。
    “对于这一点,我没有不同意见。”史迪威将军点头说到。
    “相信以日本在东亚地区的情报网络的能力,他们早就知道我国军队出兵缅甸的消息了。所以,为了顺利攻占缅甸,及早的切断我国的国际大通道,他们肯定会从其他地方抽调出部队来加入缅甸战局的。况且,现在整个英属马来亚和新加坡都已经被日军占领了,日军南方军完全可以从这些地方抽调出部队来加入战局的。实在不够的话,他们还可以从中国的南方特别是海南岛抽调出部队来参战的。而且,这些部队肯定是擅长丛林作战的。我在桂南地区作战的时候,就遇上过一只很擅长丛林作战的日军部队,日军的第18师团。根据情报,这个师团长期以来一直在海南岛进行热带雨林的作战训练。缅甸正好是遍布热带雨林的国家。这样的战场环境正可以让他们施展开手脚。相反的,我军的部队在丛林战方面几乎是完全空白,可以说从来没有接受过相对应的训练。这就很显然会吃亏的。”
    “由于英国人在缅甸长期实行的殖民政策,缅甸国内的主体民族缅人早就对英国人的统治充满了仇恨,他们急于寻找机会来推翻英国人的统治。日本的首相东条英机此前不久在讲话里把日本侵略东南亚的战争打扮成亚洲人推翻白种人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个调调正符合他们的希望。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缅甸的缅人独立势力的首脑昂山应该早就和日本人站到一个战壕里了。有了缅人独立势力的帮助和引导,日军在缅甸的行动将不会是盲目的。而我军如果得不到当地人的支持,在那里的行动就会像被蒙上了眼罩一样。”刘建业越讲越激动。
    “综合以上的结论,我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军既是进入缅甸作战,结果也不会好,最多也就是被英国人用来掩护他们从缅甸撤退,做他们的炮灰。”刘建业做出了自己的结论。
    刘建业说完以后,整个房间都进入了沉默。
    “你说得不错,但是,丢失了缅甸,也许对英国人不算什么,但是对我国来说,却是很难承受的。”沉默了良久,最高统帅终于打破了沉默。
    “委座说得很对,丢失缅甸对于我国来说,实在是不能承受的损失。”陈长官的语气也很压抑。
    刘建业此时已经明白了,无论如何,他是无法拒绝任命了。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为了确保滇缅路,中国必须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一旦中国丢失了滇缅公路,那么想要继续维持抗战,就只能依靠漫长而充满了危险的驼峰航线了。哪怕,最后只剩下缅北地区能够控制在中国远征军的手里,那至少还可以把中国境内的公路通过缅北地区的密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