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风华再现 >

第12章

风华再现-第12章

小说: 风华再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霜华虽一直是月华的跟屁虫,但打心眼里她是瞧不起月华的,不过是个没脑子的蠢货,把她卖了都要给人数钱的。因而月华真切的关心,她听在耳朵里却不是滋味,那不过是你的外祖,同我有什么干系?

吸了吸鼻子,怯怯道:“有二姐姐在,我不怕的。”

“嗯,我和大姐姐都会照顾你的。”月华得了信任,很是高兴,还不忘把风华拉上。

风华冷眼瞧着,有心不去管这些,但又确实怕月华被霜华带坏了。手轻轻敲了木质的座位,发出厚重的木头声,霜华不解的看过来,风华才笑着道:“你若是觉着去我外祖家这般委屈,就不要去了,何苦人还没到就做出这么个可怜相?不知情的,还以为是我和二妹妹欺负了你。”

霜华撇撇嘴,险些委屈地哭了起来。

只是手里被纠紧的帕子却泄露了她的心思,她也不想去,可她又不敢违抗祖母的命令。低着头,掩去了眼里的愤恨,原以为大姐姐在柳州一待十来年,又没了母亲教养,定然也是个蠢的,没料到不仅不蠢,还处处给自己气受。

倒是月华听了风华的话,细想了一下子,也有些不高兴了,“三妹妹,大姐姐不过说了你一句,你干什么做出要哭的样子来?我都说了会照顾你的了,你要是真不想去,我去和袁嬷嬷说一声,现在送你回去。”

月华之前虽然很是照顾霜华,但风华回来了,到底想着她们才更亲些,不仅是亲姐妹,还是姨姐妹。加上大姐姐的脾气又很干脆利落,有什么也不藏在心里,便越发的和风华亲近。听了风华的话,想着这毕竟是去外祖父家里,若霜华总这样,到底是不好看。

见向来帮着自己的月华也发话了,霜华忙收了委屈的样子,但仍旧声音小小的,“没,我没有。我就是有点担心,毕竟我只是个庶女,外祖家我也从没去过,所以才……二姐姐我错了,你不要生气。”

月华扬着小脸笑了,“没事,我没怪你,只是你去了见到舅母和外祖母可万不能再这样了。”

霜华忙点头应了。

周氏因为那日的事情惦记着风华,早早就等在了门口,待马车停稳,从车上刷刷下来三个姑娘时,周氏愣住了。不是说只有风华过来的吗,怎的月华和陶家的庶女也来了?到底是人都倒家门口了,周氏也不能赶人,便一张笑脸迎了上去。

袁嬷嬷快步上前,跟周氏解释道:“我家老夫人见大小姐二小姐都来了,未免三小姐一个人在家太孤单,便叫一起过来了。这般叨扰您,夫人很是过意不去,还望舅太太能原谅,待夫人身子好些了,定上来道谢。”

几句话就将责任推给了陶老太太,周氏也知道陶老太太就是个浑人,自然是不放在心上,况且不过是个小丫头罢了。笑着道:“叫妹妹无需在意,几个孩子来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风华和月华见了周氏,都乖巧的上前行礼,叫了声舅母,霜华跟在后头,待二人叫完了人,才怯怯地上前,也跟着叫了声舅母。

周氏见了她一副小家子气的样子就是不喜,但面上却不做表情,拉了风华和月华的手道:“可把你们姐三给盼来了,你们外祖母可都是望穿秋水了,来来来,你们表姐今儿出去做客还没回来,你们先赶紧随我去临渭阁见见你外祖母去。”

进了大门,是一条长长的鹅卵石主干道,旁边树木郁郁葱葱,树脚下是各式鲜花盆栽。霜华是第一次来侯府,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看的,美轮美奂的长廊凉亭,争奇斗艳的百花绽放,怪不得姨娘总叫她多跟二姐姐待一块,原来二姐姐的外祖家这般富庶。霜华想起薛家有个小少爷,不禁想着,这要是可以嫁到薛家来,那好日子可是数也数不尽。

到了临渭阁,姐妹三个给薛老太太行了礼,风华就拿出包袱,双手递了过去,“外祖母,天儿热了,孙女给您和外祖父做了单鞋,还有里衣,晚间睡觉也能解点暑气。”

薛老太太打开包袱,看见针脚细密的单鞋和丝绸的里衣,登时眼眶就红了,“你这孩子,跟你娘一样孝顺,就连这女红手艺,都像是得了你娘的真传。”

当年薛玉璃小的时候,薛老太太曾给女儿请了苏杭最出名的刺绣师傅教女红,如今外孙女这一手的针线活,跟当年女儿给自己做的衣服一样。想起乖巧孝顺的女儿,年纪轻轻就那么去了,薛老太太忍不住的心酸。

风华拉了薛老太太的衣袖,“外祖母莫要难过,若是叫母亲知道了,该伤心了。如今虽然母亲不能孝顺外祖母了,但母亲派了我来,往后外祖母的衣裳我全包了。”

薛老太太被外孙女豪爽的样子逗笑了,抱着风华点点她的额头,“你这小丫头,这性子可半点不像你母亲,没你母亲稳重。”

风华笑着躲了,心里觉得无比温暖,这是亲人之间的温暖,只有在真正疼爱你的人身上才能看到。

月华从袁嬷嬷手里接了食盒,笑着上前一步道:“外祖母,这是我给您做的点心,我没姐姐手巧会做衣裳,只会捣鼓些吃的,您得空尝尝看可还喜欢。”

风华帮着揭了盖子,从里面的碟子里拿出一块玫瑰果,送到薛老太太嘴边,撒娇道:“妹妹做的果子可好吃了,又软又香,外祖母您快尝尝。”

薛老太太咬了一口,看着月华,淡淡道:“很是不错,你也是个乖巧的,叫你舅母带着你和妹妹先下去歇一会,一路上坐马车也累了,待晚上过来吃饭,也见见你外祖父。”

月华乖巧的应了,和霜华一道跟着周氏出了屋。

待屋里只有祖孙两人了,薛老太太才冷了脸色,骂道:“你这丫头,出了那么大的事情,怎得也不叫我知道?你小小年纪的,不告诉我们,被害了都没人帮你!”

原来那日的事情早被薛老太太看出不对来了,在陶家不好过问,回府的马车上就逼着周氏全说了出来。亲生女儿没了,庶女不仅占了亲生女儿的位置,还想害嫡亲的外孙女,薛老太太当场就气得要去陶家算账。到底还是被儿子媳妇给劝住了,毕竟小薛氏做的这事已经败露了,就看陶正业如何处置了。

待听说小薛氏被夺了管家权,又关了禁闭,薛老太太这才忍住不去找陶正业和小薛氏算账。但心里的气却一直没有消,今儿一见到外孙女,就忍不住念了出来。

前世今生,只有外祖母,是真心关心自己,真心待自己好。风华红了眼眶,扑进薛老太太怀里,叫了声外祖母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见外孙女哭了,薛老太太倒不骂她了,只是柔声劝道:“莫再哭了,这次算你走巧了,回头我叫翠嬷嬷跟你一道回陶家,就在你身边伺候着,以后也能帮帮你。”说着脸上露了厉色,“玉琦那丫头从前看着是个好的,如今竟然敢设计害你,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轻易放过她!”

翠嬷嬷是外祖母身边伺候的老人了,如今为了自己竟然要将翠嬷嬷送来陶府,风华哽咽,“外孙女不孝,叫外祖母担心了。”

“傻孩子,我就只有你母亲一个女儿,她又只留下了你一个,我不疼你疼谁呢?”薛老太太拍拍风华的头,“好了,别再想这些不开心的,这几天好好在外祖母家玩,其他的事,有外祖母替你做主。”

“多谢外祖母。只是外孙女想跟外祖母讨个情,暂时不要跟姨母计较这事成么,左右我也没什么事情,父亲也已罚了姨母了。”风华想查清楚母亲的死到底是不是和小薛氏有关,但如今却不敢直说给薛老太太听,不然薛老太太那么疼爱母亲,知道这个怕是会气着。

薛老太太却不答应,“不行,这事若这么算了,指不定她后头还有什么想法。连你一个姑娘家都忍不住,也不知道她这当家主母是怎么当的。”

女儿家不过出阁的时候给点陪嫁罢了,风华母亲当年的陪嫁很是丰厚,待风华出嫁了也用不着陶家再准备什么,难不成庶女是看上那些陪嫁了?

老太太想不透,却直觉不能就这样放过去。

风华见劝不动,只好道:“那外祖母就缓缓再说,不然我这回府没多久,姨母要是有个什么,外面人不知内情只怕是会说我不好的。再说有了翠嬷嬷跟我去,姨母也做不了什么的。”

薛老太太勉为其难答应了,又笑道:“走,让你翠嬷嬷跟着,咱们去你母亲屋里看看,这几天你就住你母亲的屋子。”

☆、第17章 十七

小薛氏却没有去成将军府,因为陶正业的大伯娘带着儿孙从乡下老家过来了。

说起陶正业这大伯娘,就不得不说一声陶家这对妯娌,要说命好吧,那也确实是命好,都嫁了有本事的相公,又不好女色,对自家媳妇也都是一颗真心。但要说命不好吧,那也真是够倒霉的,相公都年纪轻轻地就没了,留下一点子家产也被族里人占了去,最后不得不到了乡下老家过活。

陶正业这大伯娘姓程,也就只比陶老太太大了一岁,但看上去却像是比陶老太太老了十岁还不止。陶老太太迎到了院门口,一见到程氏就红了眼眶,“大嫂子,你可来了。”

程氏一笑,叫了声弟妹,拉着身后的儿子媳妇上前叫喊人。陶正文文弱白净,一张脸上还带着腼腆,“二婶。”

陶老太太高兴的哎了声,陶正文的媳妇秀眉就抱着怀里的儿子上了前,自己叫了声二婶,就对怀里孩子道:“礼哥儿,快叫声二祖母。”

秀眉怀里三岁的陶明礼乖巧地抬起头看着陶老太太,甜甜的叫了声二祖母。

直把陶老太太叫的心肝宝贝的叫着,伸手接了陶明礼抱着,猛亲了小娃儿小脸一口,笑着夸秀眉,“你是个能干的,你大嫂可比不了你,瞧咱们礼哥儿长的,又俊俏又厚实,像咱们老陶家的孩子!”

在后面做了半天透明人的小薛氏听了,脸色变了变,到底是忍住了。

程氏见陶老太太说出这混账话,毕竟是在人家做客,也不好说什么,和媳妇秀眉歉意地看了眼小薛氏,催着陶老太太进了屋。

小薛氏又是吩咐人上茶,又是吩咐人摆点心的,待一切忙活完了,就忙忙出了屋吩咐厨下晚上要做的菜。

她做了陶家十几年的媳妇,虽然和这大伯娘一家只见过几次面,但也知道婆婆跟相公很是感激这一家人的,自然就不敢怠慢了。

屋子里程氏在劝陶老太太,“二弟妹,不是我说你,你这如今也是有了孙子的人了,不要再这么说侄媳妇了,叫外人听了也不像样。”

陶老太太讨厌媳妇十几年了,这话要换了外人说,指不定早就骂上去了。但现在只是别扭的点点头,“其实我也不想说她,但你看她天天摆那个脸色,见了正业就满脸堆笑,见了我就一副死了娘的样子,不说她几句我实在是不舒服。”

旁边低头哄儿子吃点心的秀眉听着眉头一挑,心想你要不是天天挑三拣四的,人也不能对你这个态度。

程氏笑了笑,“你啊,这脾气多少年都不改一改。你不高兴见她不见不就行了,难不成她还能硬赶着上来膈应你啊?再说你这媳妇,除了没给你生个孙子,其他哪里不好了,正业要不是有这么个媳妇帮着管家,那官也不能越来越大。”

这话虽然是事实,但陶老太太可不会承认,“那是我儿子本事大,你不知道这当官多累,天擦亮就上朝去了,我看着都心疼的不行。”

“二婶,大哥去哪里了,大哥现在官这么大,可能给我也找个事做做?”一直没有说话的陶正文插。了话,满脸期待地看着陶老太太。

程氏不悦地看了儿子一眼,陶老太太却叫开了,“什么?你大嫂没叫下人通知你大哥?反了天了?”转了脸喊道:“青云,去问问看,怎么他大伯娘和二弟来了,都不过来见见,小时候的日子难不成他都忘了啊,要是没有他大伯娘他还能活到今天?”

“哎呦,你看看你,你看看你,这性子咋变这么急了?我们来了,侄儿媳妇怎么可能不通知正业呢,正业出门会友去了,我们一到侄儿媳妇就派人去寻了。”程氏忙拉了陶老太太,细细跟她解释着。

陶老太太这才蔫蔫的坐下,哎,又失去了一个骂儿媳妇的好机会。

不多会陶正业就回来了,陶正文跟了他去书房,这边秀眉也抱着孩子去了小薛氏打扫出来的屋子休息,程氏这才跟陶老太太说了来意。

说来也是家丑,因为陶正文是程氏嫁到陶家十年后才出生的孩子,又因着生下来没多久爹就死了,程氏自然是宝贝的紧。从小就千般疼万般爱的,就养成了现下这么个文不成武不成好吃懒做的性子。

本来也没什么,侄儿小时候一直受自己接济才能读了书考了状元的,做了大官也不忘记她这个大伯娘,在老家是又买房又买地的,每年也孝敬不少银子,按道理也可以好好过下去了。

谁知道这陶正文有了媳妇还跟人家有汉子的小媳妇偷人,偏这事还被抓个正着,人家顾虑着陶正业在京城里当大官没敢怎么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