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红色风暴之迷 >

第52章

红色风暴之迷-第52章

小说: 红色风暴之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持党的工作,柯西金主持政府工作。这样,“三套车”的权力结构正式形成。

    但是到70年代,苏联的政权结构再度发生重大变化。1976年,苏共中央总书记
勃列日涅夫已经兼任国防会议主席,并领苏联元帅的军衔,在1977年6 月的苏维埃
第9 届6 次会议上,勃列日涅夫正式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职务。使得党政军大
权集于勃列日涅夫一身,他还不无得意地声称:“在担任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
的同时,要履行主席的崇高而重要的国家职务,当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苏维埃国家的创始人列宁十分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他主持党和国家工作期
间,强调集体领导体制,积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党和国家的任何重大问题,
列宁都要提交到中央委员会进行讨论,许多问题都有经过激烈的争论,同时也形成
了最好的决议和解决方案的过程。这种领导方式对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无疑有良好
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列宁生病和去世后,斯大林首先破坏了集体领导体制,通过
党内政治斗争,扶植个人势力,实行个人专权。斯大林时期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取得
了巨大成就,并获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但与此同时,由于斯大林一意孤行,又
使苏维埃国家付出了不应有的巨大代价,并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留下了
许多历史后遗症。而斯大林所犯的一系列历史错误如果在集体领导的体制下是完全
可以避免的。斯大林去世后,新的领导人强调集体领导,批评斯大林的个人集权。
但从50年代末期,赫鲁晓夫又走上了个人集权专制的老路,身兼党的第一书记和部
长会议主席的重要职务,作风霸道,听不进不同意见。他的凭主观意志办事和首尾
不一的改革造成了巨大混乱,给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造成了损失。赫鲁晓夫下台后,
为避免个人集权重演,建立了集体领导的体制,可以说,是集体领导的政治体制造
就了苏联八五计划的辉煌业绩。但是,勃列日涅夫很快就又走上了个人集权的老路,
建立了忠实于自己的领导班子。他的个人集权使得苏联国家建设的路线完全按照他
的思路进行,而他又是一个不懂经济和科技、思想迟钝而保守的人。70年代苏联经
济停滞、思想沉闷、社会生活单调,一片浑浑噩噩的消沉景象,而这正是勃列日涅
夫个人政治特征的鲜明体现。此外,勃列日涅夫抛开集体领导实行个人集权还使得
苏联国家处在一个危险的状态中。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在批评斯大林个
人集权时指出:“任何一个健全的社会,如果他的公民的权力和生命的惟一保障主
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品质时,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同
样,勃列日涅夫的个人集权使苏联国家的命运系于他的个人品质,这无疑是对苏联
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巨大威胁。

    再看勃列日涅夫的执政特征,正像前面所分析的,由于勃列日涅夫的个人集权
倾向,在苏联的高层领导中,形成了帮派政治的不良倾向,这不仅严重败坏了苏联
政治的声誉,而且最终使苏联形成了“病夫治国”的不良特征。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精心构筑自己的权力体系,大肆提拔与自己亲近的人。著名
谋士布尔拉茨基分析说,他“往各级党组织、经济、科学、文化党部门的领导岗位
安排了许多这种风格的传播者和‘小勃’式的人物。他们都是些不慌不忙、没有棱
角的平庸之辈,不太关心事业,却精于挥霍浪费”。柯西金也是勃列日涅夫在政治
权力上的强劲竞争对手,但因为他德高望重并具有超常的经济管理才华,勃列日涅
夫还要仰仗他的才华,同时也不敢公开解除他的职务,于是便采取架空的办法,将
他的5 个副手也都安排成了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人。于是,到70年代初期
即形成了一个“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这些勃列日涅夫的亲戚、朋友、同事,
都是由勃列日涅夫一手提拔上来,对勃列日涅夫感恩戴德,同时他们的权力的维持
也有赖于勃列日涅夫的最高权力地位。因此,他们一方面无原则地支持勃列日涅夫
提出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当勃列日涅夫重病缠身甚至不能料理国事之时,他们
仍然精心维护着勃列日涅夫的最高权力地位。

    根据克里姆林宫医生恰佐夫博士的回忆,早在1968年8 月,在与捷共中央政治
局会晤时,勃列日涅夫就已经出现了健康问题,突然昏迷不醒,使得谈判不得不临
时中断。到了70年代中期,勃列日涅夫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由于疾病的后遗症,
他的思想和语言能力受到了破坏,他身边随时跟随着一个带器械的医疗小组,准备
在他出现意外时紧急抢救。他生命的最后6 年中有几次梗塞和中风,幸亏这个医疗
小组成员的医术高明,竟然几次将他从死亡状态中抢救过来。

    但是,就是在这种身体状况下,勃列日涅夫仍然牢牢地把握着最高大权,这倒
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强有力的手段,而是因为他原来建立的帮派政治的结果,由此体
现了勃列日涅夫缔造的帮派集团对他的维护。据叶利钦回忆,到勃列日涅夫晚年,
“勃列日涅夫在自己生活的最后时期,已经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权力都掌握在
他周围的人手里”。到苏联来访问的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也回忆说,在和客人一起走
入宴会大厅的短暂的路程上,勃列日涅夫专心致志地盯着前方的道路,全部心思都
用在支配自己那不听话的双腿上,身边的客人说了些什么他根本就没有听见。可以
说,是勃列日涅夫缔造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
克帮”又导演了“病夫治国”的闹剧。

    帮派政治对苏联政治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勃列日涅夫重关系而不重德才,
这种干部任命上的不正之风自上而下地传染到全国,使得苏联自上而下的党政干部
要想提拔主要靠关系,靠个人的忠诚,靠亲属的条件,而不靠业务和政治才能。这
种状况必然导致总体干部队伍质量的下降,影响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历史学家罗伊
·麦德维杰夫在他的著作《我所了解的勃列日涅夫》中指出,苏联到处都是帮派集
团,“在社会和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到文学杂志的编辑部,
创作协会的领导层,处处都笼罩着小集团主义、官官相护、任人惟亲及黑手党的恐
怖气氛”。国家的状况使得普通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政治前途悲观失望,影响着他们
的工作积极性;高层领导的裙带之风更使普通群众愤愤不平,他们看在眼里,气愤
在心里,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在他们心目中完全是一帮小丑的形象;帮派政治也为
西方国家抨击苏联政治提供了口实,他们在西方大肆宣扬苏联政治中的弊端,低毁
苏联的形象。

    众所周知,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形成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和老人政治,而形
成这种政治恶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勃列日涅夫的个人集权政治。

    在苏联历史上,除了赫鲁晓夫因“宫廷政变”和戈尔巴乔夫因国家解体而下台
外,其他各位最高领导人都是在职位上寿终正寝的。勃列日涅夫的个人集权形成以
后,他牢牢地把握着自己的最高权力不放。70年代中后期,勃列日涅夫病重,出现
了料理国事上的困难。据曾担任苏联克格勃主席的弗·亚·克留奇科夫的回忆,1974
年12月30日他被任命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总局局长时,时任克格勃主席的安德罗
波夫陪他去见勃列日涅夫,他描绘说:“桌子边坐着一个十足的病人,当我问候时,
他好不容易才站起来,并且好长一会儿都喘不过气来,随后便直接栽倒在沙发椅上。”
当时安德罗波夫即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管理这个国家他已是力不
从心了”。如果这时他适时下台,将对苏联的政治发展有多方面的良好影响。但勃
列日涅夫将权力看作一切,仍死死地占据着最高领导人的位子,直至病逝,形成事
实上的终身制。而又因为他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敢于提出让他辞职的建议。

    勃列日涅夫提拔的一大批人成为他执掌权力的支柱,这些人尽管和勃列日涅夫
一样老态龙钟,但因为他们对他忠心耿耿,是他行使权力的支柱,所以勃列日涅夫
从不轻易罢免他们;此外润为从前与勃列日涅夫一同工作的朋友同事也大多与勃列
日涅夫年龄相当,因此70年代后期在重要职位的任命中出现了“以老人代替老人”
的现象,如 1976 年69岁乌斯季诺夫接替格列奇科,1980年已经70多岁的吉洪诺夫
接替柯西金。由于以上原因,在70年代后期苏联高层领导中形成了典型的老人政治。
一位高级领导人在70寿辰接受国家高级勋章时竟然说:“70岁的生命不是一段短促
的时间,但同时也不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好在这个年龄在我国只被看作是中间。”
根据1980年的统计资料,苏共中央政治局正式成员的平均年龄达到了70岁,政治局
四个中心人物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基里连科、苏斯洛夫的平均年龄为75岁;在中
央书记处中,70岁以上的人最多,60岁以上的人其次,50岁以上的人最少,就连各
部部长的平均年龄也高达65岁。

    老人政治的结果是领导机关不能发挥正常的政治职能,延误国家的发展和变革,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政府机构要想发挥正常的职能,干部队伍就必须进行
经常的更新,不断增加新的血液。但是,在老人政治的影响下,苏联政治缺乏应有
的国家干部的新老更替,暮气沉沉的领导层根本不能完成发展国家的任务,他们彻
底地延误了苏联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个人崇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瘤疾之一,只有明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才能有效地
避免这一痼疾,而要使这一瘤疾永远不再发作,只能走法制国家的道路。而勃列日
涅夫的个人集权既没有有才能的和明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彻底地抛弃了法制,
这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新的个人崇拜。

    勃列日涅夫个人集权建立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基础之上,而高度集权的政
治体制必然同个人崇拜密切结合在一起,两者是一对相互结合的孪生兄弟。这就是
说,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个人集权和个人崇拜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崇拜是
个人集权的重要特征和重要标志。勃列日涅夫本人极力制造这种个人崇拜,他不断
给自己颁发奖章,仅仅以列宁名字命名的奖他就得了3 次,仅仅金星勋章他一生就
得了19枚。勃列日涅夫有佩带奖章的嗜好,每逢有公开露面的场合,他总是在他宽
阔的胸脯上挂满各式各样的奖章和勋章,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1978年,在苏联的
《新世界》杂志上,陆续刊登了勃列日涅夫的回忆录三部曲:《小地》、《复兴》
和《垦荒地》,这些回忆录是由别人替勃列日涅夫写成的,勃列日涅夫不仅拿它们
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且用它们获得各种奖励,这些回忆录竟然还获得了列宁文学奖
金。后来,这件事情在苏联人当中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勃列日涅夫听任传媒
对他的吹捧:他在26大上的报告被“78次掌声、40次长时间的掌声和8 次暴风雨般
的掌声”打断。

    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最大弱点是,几乎完全缺乏经济知
识。他思想保守、墨守传统,对新生事物简直就是个过敏反应症患者。在赫鲁晓夫
被赶下台后,因为他不会对权力各方构成威胁,而且他也在这场“宫廷政变”中起
到了组织者的作用,所以他成了权力各方妥协的产物,这也成为他顺利当选第一书
记的重要原因。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勃列日涅夫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他将
为更强有力的领导人所代替。但是,出乎这些人的预料,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权力斗
争的能手,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长处在于组织能力和心理素质上”。经过短短
几年的经营,到70年代初他便建立了个人集权统治。而勃列日涅夫的个人作风也随
着他权力的集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七、戈尔巴乔夫难题:改革还是重建?

    俄语曾经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因为俄语简直就是“红色”和“革命”

    的符号。40年前,中国人举国上下大学俄语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俄国的大文
豪罗蒙诺索夫、普希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