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美苏三国演义 >

第83章

中美苏三国演义-第83章

小说: 中美苏三国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天然气,以供居民取暖、做饭,又封闭其海岸线和同波兰的边界,阻止美国和西方国家向立陶宛供应武器和生活日用品。

立陶宛人受到极大压力,赶紧向美国求援,美国总统布什便从背后向戈尔巴乔夫猛插一刀,攻击戈尔巴乔夫自食前言,警告戈尔巴乔夫要遵守谢瓦尔德纳泽向美国国务卿贝克许下的“和平解决”的诺言,向戈尔巴乔夫施加压力说:“苏联如对立陶宛动武,就会影响美苏贸易关系,并将给整个美苏关系带来严重后果!”

戈尔巴乔夫对布什的压力极为恼火,但不敢公开顶撞布什,就指示塔斯社造一些舆论,批评美国人手伸得太长,表示苏联不会屈从于美国的压力,不允许别人干涉苏联内政。

布什对戈尔巴乔夫色厉内荏的表演看得入木三分,扬言要对苏联实行经济报复,暗中支持欧共体召开12国外长会议,呼吁苏联立即取消对立陶宛的政治、经济封锁,也暗示立陶宛领导人兰茨贝吉斯不要操之过急,而应动员国际舆论向苏联施加压力。

兰茨贝吉斯对布什和西方要人的意图心领神会,就派立陶宛总理普伦斯克尼外出寻求支持。

普伦斯克尼首先出访美国,受到布什的亲切接见。普伦斯克尼请求美国提供物质援助和贷款,声称如果美国不压苏联取消对立陶宛的经济制裁,立陶宛不几天就会陷入停顿状态。布什对此表示理解,宣称他决不会置之不理,美国保证对立陶宛给予积极而有效的支持。

在美国总统布什的大力支持下,拉脱维亚、爱沙尼亚1990年5月也宣布独立,更改国名,三国领导人签署了《一致与独立宣言》,共同致信戈尔巴乔夫和布什,请他们承认三国的独立决定。

5 月中旬,布什派国务卿贝克访问莫斯科,就美苏首脑会谈举行最后一轮预备性会谈。贝克感到戈尔巴乔夫已被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和两德统一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地位十分不稳,就遵照布什指示发动一系列进攻。戈尔巴乔夫为取得布什的支持节节溃退,做出较大让步,因而双方就削减空基和海基巡航导弹问题达成协议;在立陶宛等三国独立问题上心照不宣,达成了默契,才为戈尔巴乔夫访美铺平了道路。

1990年5月31日,戈尔已巴乔夫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踏上美国国土,布什马上发现自己的谈判对手因国内问题难缠而弄得地位虚弱,底气不足,不由心中暗喜。

在这次美苏首脑会谈中,戈尔巴乔夫虽然竭力摆出昔日超级大国不可一世的雄风,不停地大唱高调,但明眼人谁都看得出门道,当戈尔巴乔夫神气地检阅美国仪仗队时,当戈尔巴乔夫满面笑容地与布什热烈碰杯祝酒时,当他无话找话与布什谈笑风生时,昔日美苏首脑平分秋色的实力地位已不复存在,谁都会感到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在显著下降。

为使戈尔巴乔夫多做让步,布什有意给苏联客人多留面子,着意制造美苏华盛顿会谈的亲热气氛:让妻子巴巴拉与赖莎手挽手漫步白宫,他故意与苏联总统表示亲热,宣传美苏总统已建立了融洽的私人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质量上全新的关系”。

戈尔巴乔夫更明白自己已今不如昔,为博取布什的欢心,忍痛做出不少让步:在统一后的德国的归属问题上,同意美国的意见,由德国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归宿;在双边关系上,签署了苏美贸易协定等13个经济科技文件;在军备控制问题上,发表了《关于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联合声明》,规定双方各种导弹的运载工具各限为16000枚,弹头总数为6000枚,7年内分三阶段将各自的远程战略武器削减1/3。

戈尔巴乔夫下狠心做出多种让步,想换取美国向苏联提供最惠国待遇,但却被布什一口回绝。

西方舆论尖锐地指出,布什、戈尔已乔夫的华盛顿高峰会谈是两个超级大国企图统治世界的最后一次会谈,但两人仅有形式上的平等地位,实际上苏联早已失去强势而被迫做出种种让步,这正是:

美苏会谈又一程,不堪回首难相同。

戈氏虚弱骨头软,难与布什比输赢。

在美国和西方国家怂恿下,  1990年3月至10月,又有俄罗斯、乌兹别克、摩尔多瓦、乌克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土库曼、哈萨克等8国通过主权宣言,外国记者说此时的苏联好有一比,犹如中国春秋时代的八百诸侯闹东周;又好像罢了宴的餐桌,杯盘狼藉,支离破碎,令人心碎。

戈尔巴乔夫无可奈何另谋出路,匆忙在1990年年终岁尾召开苏联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新联盟条约,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叶利钦给戈尔巴乔夫当头一棒,在会上发表令人震惊的演说称:

“俄罗斯不同意恢复克里姆林宫的专制统治,专制中央发号施令的时代已经过去,各共和国已经不怕任何严厉的命令,强化中央专制只会刺激做出否定的反应!”

接着又发生戏剧性场面,一个机器制造厂的女生产队长乌马拉妥娃蹦跳着登上讲台,对戈尔巴乔夫提出有力的不信任案,要求弹劾总统,她振振有辞说:

“戈尔巴乔夫在道义上已没有权利继续领导国家,他已做了他能做到的一切:使国家瘫痪,民族不和,让一个伟大的国家去向全世界乞讨……他给国家带来了苦难、崩溃、寒冷、饥饿、鲜血、眼泪以及无辜人的死亡!”这正是:

会上忽发弹劾声,义正辞严列罪行。

葬送苏联人共愤,万古千秋落骂名。

这女生产队长的发言说得事实确凿,道理分明,声情并举,痛快淋漓,真正道出了苏联人民对戈尔巴乔夫的满腔愤恨,可谓一篇声讨戈尔巴乔夫的战斗檄文,道出了苏联广大人民的心声,因而获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有1/5代表赞成对戈尔巴乔夫的弹劾提案。

戈尔巴乔夫大惊,跳上台千方百计为自己辩解,但却响起一片斥责之声,使他狼狈不堪,但自信有美国总统布什和西方国家在背后支持,就使出混身解数否决了女生产队长的弹劾总统案,又对苏联宪法进行37处修改,撤销总统委员会,将联邦委员会由协商机构变为决策机构,在苏联实行总统治理体制。

戈尔巴乔夫用尽种种手段终于如愿以偿,却弄得众叛亲离,威信扫地,一向跟他最紧的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也在这次代表大会上突然公开举起叛旗,在戈尔巴乔夫心窝上捅了致命的一刀。

只见苏联外交部长愤然登上讲台,宣称要做他“一生中最沉痛的发言”,出人预料地提出辞职,人们一下惊呆了,只听谢瓦尔德纳泽以铿锵有力的声调,宣布他的辞职是对“专政制度发出的抗议”:

“这是我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我不能容忍国内正在发生的事件和人民将会受到的考验。民主派的同志们,你们快逃吧,改革派已经溜掉了,独裁统治正在来临!”

美国记者如获至宝,把一向被视为戈尔巴乔夫的“战友”和“志同道合”者的谢瓦尔德纳泽辞职的消息报向华盛顿,说苏联外交部长突然辞职像一枚重型炸弹一般在会场上炸响,会议开不下去了,只好放弃讨论联盟草案,转而解决谢氏辞职带来的混乱影响问题。

戈尔巴乔夫气急败坏地即席发言,谴责谢氏对他在最关键时刻搞突然袭击,要代表们不要惊慌失措,尤其不要陷入歇斯底里状态,而应支持他应付极为严重的局势。

常言说祸不单行,代表大会又传出苏联总理雷日科夫突然患病、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突然逃会不辞而别的消息,使戈尔巴乔夫犹如雪上加霜,苦不堪言,他虽然玩弄手段获得了最大的权力,但却已丧失人心,弱不禁风了。

戈尔巴乔夫自以为军政大权在握,决定趁美国和西方国家忙于海湾战争无力他顾的机会,对跟苏联“闹离婚”者进行一次反击,迫使搞独立的国家就范。

1991年1月8日,戈尔巴乔夫命苏联国防部发表声明,为了执行苏联总统关于征兵的命令,把大批苏军派往立陶宛、亚美尼亚、乌克兰等8个加盟共和国。

戈尔巴乔夫采取擒虎先擒王之计,决定选择波罗的海三国闹独立的“带头羊”立陶宛作为突破口,杀鸡给猴看。

戈尔巴乔夫命令苏联精锐部队气势汹汹开进立陶宛首府维尔纽斯,一支空降部队以震天的吼声降落在“反叛之国”的土地上,使立陶宛的政治局势顿时紧张起来。

1月10日,戈尔巴乔夫乘大军压境之势,向立陶宛议会发出最后通牒式呼吁,要求迅速全面地恢复苏联宪法在立陶宛的效力,被立陶宛拒绝。戈尔巴乔夫头脑发热草率用兵,双方激烈交火,造成14人死亡、  230人受伤的严重流血事件,这就是轰动全球的“一一三流血事件”。

美国和西方国家立即对此做出强烈反应。

1月13日是美国总统布什最痛苦的日子,其痛苦程度也丝毫不比在地球另一边的戈尔巴乔夫差。

布什真是进退两难:对海湾战争和立陶宛流血事件,他都要做出至关紧要的决定,而且这二者之间又有割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那时,离联合国规定的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的时间只有三天了,美国、英国、沙特等国联军正严阵以侍准备进攻萨达姆的百万伊拉克大军,这就需要取得戈尔巴乔夫的同意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兵惩罚萨达姆,如果戈尔巴乔夫运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发难,美军介人海湾战争就师出无名,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

布什认为立陶宛流血事件也非同小可,这是否说明戈尔巴乔夫刚愎自用,要大动干戈?他若果真再来一个“匈牙利事件”怎么办?因而布什总统对立陶宛事件的态度犹豫不决,踌躇不前。

布什召集文武官员和情报部门头子专门研究戈尔巴乔夫的下一步行动,一致认为戈尔巴乔夫内外交困,一时还不敢采取更大的镇压行动,也不敢跟美国闹翻,但美国对苏联也要留有余地,不令戈尔巴乔夫太难堪。

于是,布什决定在立陶宛流血事件问题上采取有限的强硬态度,他以不太激烈的言辞指责戈尔巴乔夫在立陶宛草率用兵,让美国国会做出重新审议美苏贸易关系的决定,西欧国家对戈尔巴乔夫的抗议要比美国强硬得多。

戈尔巴乔夫还想推行强硬政策,派苏军控制也在闹独立的拉脱维亚局势,于是再次发生流血冲突,造成5人死亡、  10人受伤,美国和西方国家再次做出强烈反应,戈尔已乔夫慑于布什和西方国家的压力,草率用兵后浅尝辄止,1 月下旬改弦易辙,鸣金收兵,命令将派往立陶宛的苏联空降兵和2/3内务部队撤出,宣布采取政治途径解决。

这时,戈尔巴乔夫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矛盾日益尖锐,美国出面撮合两人互相妥协,4月24日召开9个加盟共和国和叶利钦参加的9+l会议,矛盾有所缓和,但不可能从政治上得到解决,戈尔巴乔夫一再向叶利钦让步,事实上把帕夫洛夫总理架空了起来,帕夫洛夫便开始策划政变。

1991年8月17日下午4时,苏联克格勃主席克里科夫在莫斯科郊外一个秘密地点请客,与总理帕夫洛夫、苏共中央书记舍宁、国防部长亚佐夫等人密商,决定乘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休养之机,发动推翻戈尔巴乔夫的政变。

美国驻苏联外交和情报机关人员当天就得到可能发生政变的消息,白宫发言人当日就在总统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消息说,苏联的保守派力量正积极筹划反对即将签署的新联盟条约,戈尔巴乔夫的亲密总统顾问雅科大列大16日也曾发出警告:“一股有影响的斯大林分子集团正在策划一场政变”,布什的新闻发布官由此推导出结论说:

“苏联保守派利用武力来恢复秩序的危险增大,这些阴谋分子希望戈尔巴乔夫成为他们中的成员,但这次他可能反对他们而站在民主派一边。”

实际上,美国国务卿贝克两个月前就向苏联外交部长别斯梅尔特内赫透露:帕夫洛夫、亚佐夫、克留奇科夫等人将参加罢免戈尔巴乔夫的行动,贝克还通过美驻苏大使向戈尔巴乔夫通报了这一信息,但戈尔巴乔夫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到黑海之滨克里米业的福罗斯豪华别墅渡假。

就在戈尔巴乔夫准备返回莫斯科的前一天——8月18日下午16时30分,福罗斯别墅前突然响起一声尖厉的警笛声,打破了这个避暑胜地清幽而宁静的气氛。

刹时间,一队装甲车风驰电掣般呼啸而来,冲进福罗斯别墅的大门,还没等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卫兵、助手们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被政变当局控制了局势。

紧接着,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巴克拉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