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鲁班书之血班母 >

第23章

鲁班书之血班母-第23章

小说: 鲁班书之血班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圆柱支撑,否则会无处着力,发生垮塌。段公子要建的殿堂,乃是王室建筑,决定了它必须高于并且宽敞于民间建筑,要想做到不用柱子支撑,更加困难。”

大家听得饶有兴趣,急忙追问。

老人接着说:“这个年轻人十分聪明,他巧妙地将整座殿堂的受力点放在殿堂外的廊柱和檐柱上,使殿堂内没有一根柱子,显得十分宽敞明亮,段公子大喜,便正式委任他成为了茗洋墓的监工。这种设计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还被其他的工匠们引用,现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圣母殿就是依照这个原理设计建造的。”大家啧啧称叹,《鲁班书》传人就是不简单。

“这个人是谁?后来去了哪里呢?”公输然急忙问,他想此人必定是偷走《鲁班书》并撕走记载了黄鸟洞详情的书页,最终逃出青平公主墓的郭龙敏。

老人说:“他领了赏金,说是要开创新的鲁班教派,从此便杳无音信了。”

公输然不免有些失望。

大家继续往里走去,墓门轰地一声,自动关闭了。走过通道,又是一间石室,老人将门打开,里面不足十平米,空无一物。老人又打开一道石门,再次现出一条通道来。青平公主与公输然走了进去。老人将其他人挡住说:“大家在此处等候,墓内是公子与公主安息之所,不得骚扰。”话音刚落,石室前后两座石门轰然关闭,石室内顿时不见光明。众人大惊,大声呼叫起来。

吴天良十分沉着,大声说:“石室密不透风,大家不要剧烈活动,节省氧气,这里有老人与我们一道,不会有事的,除非他想死。”

老人说话了,“我刚刚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职责,新生活刚刚开始,自然不会求死的。”大家这才平静下来,在石室中静静等待。

公输然与青平公主走过通道,现出一个巨大的回廊来,回廊后有两间并列的墓室,右室门上写着比翼鸟,左室门上写着连理枝,该是取两人同宿同飞、生死相依之意。青平公主双目含泪,轻轻推开了左室的墓门。

左墓为穹盖圆形,宽敞高大,一口楠木棺材陈列在正中。四周靠墙处有一圈陈列台,上面摆放着各类物品。青平公主一一浏览,想必这些物品都是她生前与段兴和共有的。她在一幅书画前停了下来,画前陈列着一柄三尺长剑,虽历千年,依然寒光闪闪,从剑穗来看,该是女子的佩剑。青平公主取下长剑,手指一弹,一声龙吟传出,清脆悦耳,经久不息,乃是一柄绝世好剑。画中有一位舞剑的女子,身形轻盈,体态优美,与青平公主极为相似。画的右上方题着一首诗: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这是杜甫追忆善舞剑的公孙大娘,形容她剑舞优美的名诗《剑器行》的前几句。青平公主凝视良久,不觉泪如雨下。她转身拉着公输然来到楠木棺材前坐下,另一只手轻轻摩挲棺木,轻轻地说:“当年,我就是这样,与段公子坐在花园石上,赏月闻香,公输青云则坐在远处,对月独酌,多少年了,所有的一切犹如仍在眼前一般。”

第九章 千年绝恋

【一、朝贡】

开宝五年,即公元972年。大理国应道皇帝段素顺即位满三年,为向宋国表内附之心,决定遣使向宋太祖朝贡,以示忠诚。时三王子段兴和年满二十,文才出众,应道帝意欲遣他至宋国学习修造文理之学,以期日后中兴大理。于是,命他带领朝贡队伍,随员五百,载各类大理特产、财货,价值不下白银一百万两,浩浩荡荡向宋国都城汴京,即今开封市进发。

段兴和初入中原,为宋国的繁荣景象所吸引,沿途游山玩水,吟诗作画,好不快活。如此缓慢行进,历时一月,才抵达谭州府。朝贡队伍准备由此北上,前往汴京。

这天,段兴和见到官道一侧有一座怪异的凉亭,它由一根立柱支撑在亭盖边缘,亭盖为长椭圆形,伸入官道正中来。这种建筑十分奇怪,完全违背了宋国正统的方圆中正的建筑原理,而且着力点在亭盖边缘,结构严重失衡,若不是构思巧妙,早就垮塌了。凉亭下有一张方桌,桌旁坐着一位估摸五十多岁面容清癯的男子。

段兴和喝停马队,跳下马车,来到男子面前躬身道:“这座凉亭可是先生所建?”

男子十分高兴,起身回礼说:“正是在下所建,公子不如坐下喝杯茶,解解旅途劳顿?”

段兴和大喜,欣然坐下。

男子缓缓道:“一看公子爷便知是朝中贵胄,家大业大,在下想向你化个缘。”

“化缘?”段兴和惊异不已,“先生要化多少银两?”

“十万两白银!”

“这么多!”段兴和第一次见到如此化缘之人,真是狮子大张口,“先生有何用途?”

“在下公输青云,乃鲁班后人,欲在巫彭山顶建一座道观,广收门徒,将鲁班绝学发扬光大,但此观所费颇赀,所以才在此建亭化缘。”男子说。

段兴和更加好奇了,问:“先生可有化到?”

“历时三年,一文未得。”

段兴和哈哈大笑,高声说:“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达官贵人即便有钱,也不会无故送人的,先生化不到是情理中事啊。”

“公子会不会遂了在下心愿?”

段兴和一愕,沉思良久说:“我的财货乃是朝贡所用,不能给你,但我听说宋国青平公主喜爱结交奇人异士,府中门客千人,而且她贵为公主,财力雄厚,先生不妨向她化缘去。”

公输青云闻言大喜,当下谢过,收拾行囊就欲启行。

段兴和拉住他说:“我有马车,先生不如与我同行,沿途也好论论中原的物产趣事。”

公输青云连连道谢,与段兴和一起上了马车。

两个月后,段兴和抵达汴京,每天忙着拜见太祖皇帝、朝中大臣,不知不觉间就过了一个月。

公输青云忍耐不住,便天天催促他引见公主。只是公主处于后宫深处,照例不得干预朝政,也从不会见各国使节,段兴和虽久慕公主大名,一直无缘得见。他将难处说与了公输青云听。

公输青云哈哈笑道:“原以为你有正式途径,我才苦苦等待,这皇宫大内再深,我也可以来去自如。今晚我就潜入宫去,公子有没有兴趣一道前往?”

段兴和暗忖,这等翻墙越户的勾当,要是被人发现,大理国的声望就全被毁了,搞不好还会招致两国交战,但青平公主名扬海内外,不仅貌美非凡,还胸怀豁达,广结朋友,实在是天下不可多得的女子,今日来到京城,倘若不见上一面,实在是遗憾。

正踌躇难决,公输青云撺掇他说:“你随我前往,我可保你不被人发现。”

段兴和遂下定决心,当晚便随他飞檐走壁,在鳞次栉比的皇宫内转悠到深夜,方才找到公主的寝宫所在。他们跳入后花园,隐隐听到舞剑之声,便循声潜过去,只见月华之下,暗香之中,一位出凡脱俗的女子正在舞剑。她剑势圆润,体态优美绝仑,仿若在穿针引线,又如采花拂水,长剑被她舞得全然不再是夺命的凶器了。段兴和偏居大理小国,何曾见过这等绝世女子,竟情不自禁地念起了杜甫的名诗《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女子闻声收起长剑问:“是谁擅闯本公主后院?请出来说话。”原来她就是青平公主。

段兴和走出藏身的大石,一揖到地,朗声说:“在下段兴和,深夜来此,见公主舞剑,才驻足观赏,公主的剑势可与昔年公孙大娘相媲美,形体之优美却是远甚于她,所以才情不自禁发出声来,惊扰到了公主,真是抱歉。”

“段兴和?不就是大理国三王子吗?”公主早听过他的大名,有心结识,却无机缘,再加上他的赞美直指心底,怒气早消了。

“正是在下!”

青平公主笑道:“堂堂大理国王子,晚上私闯女子宫坻,莫非大理国上下都有采花的癖好?”

“非也非也,在下对公主仰慕得紧,我居京城已有一月,一直无缘拜见,无奈之下,才出此下策。”段兴和说得十分真诚。

天底下的女子,没有不喜欢男子费尽心机、冒着大危险来见自己的,何况青平公主还是个不拘礼节的豁达之人,她欣喜地邀请段兴和在风亭坐下,对月小酌起来。

这时,段兴和才说起正事,他说:“我有一位朋友,是鲁班后人,精通巫术与建筑技艺,才华横溢,却苦无机会施展。他意欲修造一座道观,收徒授艺,将《鲁班书》发扬光大,但经费不足,得闻公主惜才、慷慨,所以想向公主化缘十万两白银,不知可否?”

“《鲁班书》?”公主闻言大惊,“此书是天下第一巫书,学得此书之人,可谓旷世奇才,不给他机会施展,那就是埋没人才了。这人在哪里?能否为我引见?”

这时,公输青云才走出大石。

此后,公主爱惜公输青云的才华,向太祖皇帝举荐,公输青云被奉为一品大学士,督造宋国几项重大的国家工程,公主自己也尊称他为老师。公输青云晚年得志,对公主感恩戴德,为求报恩,他长年居于朝中,教授公主道法与建筑技艺,去巫彭山修建道观的事情便也一拖再拖了。

段兴和在汴京一住就是三年,学习中原文理知识,每有闲暇,便请公输青云带他潜入宫中与公主相会,或者让他带出公主,两人赴城外游玩。不知不觉间,两人情意日深,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于是,段兴和辞别太祖皇帝、公主、公输青云及朝中大臣,启程还家。他计划一至大理,便请父王向宋国提亲。

车队行出汴京十里地时,有人来报,一位女子骑马拦车。段兴和揭开帘子一看,只见青平公主孤骑一人,正在车队前张望。原来公主对段兴和难分难舍,竟私跑出宫,要送段兴和一程。段兴和欣喜若狂,立刻请公主上车,两人一路上游山玩水,情意绵绵,谁也离不开谁。公主也一再拖延返回日期,一送竟送到了谭州府。所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公主只得停步,一再嘱咐段兴和早日回来提亲。两人许下海誓山盟,这才分别。

【二、归真】

送别段兴和后,青平公主当晚便住宿在谭州知府家中,谁知却被五郎教扶教主掳入西枚山,一关就是三年。

公元976年,青平公主的父亲赵匡义即位,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元年。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上公输青云不擅官场之道,公主也不在朝中,很快被人陷害,革职抄家,风光不过两年就又一贫如洗了。他流落街头,靠为村民打些小家具谋生。一天,他游历到武当山,但见山势峻拔,溪涧曲折,丛林环绕,百鸟欢腾,不觉迷醉。他拾级而上,直达紫宵宫,宫前一座水井的井盖上躺着一位老道士,衣衫褴褛,须发杂乱。

公输青云正要入殿,道士坐起身来问:“先生可是公输青云?”

“正是在下!”

“你这一生想得到什么?”

公输青云一怔,回想这一生,无妻无子,孤苦无依,颠沛流离,晚年一举入朝,官居一品,但不过两年又遭革职抄家,贬为庶民,实在是生无可恋,死无可依。如今被道士猛然一问,当年欲要建立道观,将《鲁班书》发扬光大的雄心,回想起来竟显得灰败惨淡。他茫然回答道:“年轻时,祖先告诉我,在巫彭山顶有一只黄鸟,若取之炼制成丹药,将是修习巫术的旷世辅材,于是,在下便欲赴巫彭山顶建一所道观,守护黄鸟,广收门徒,令《鲁班书》流传天下,无奈在下此生穷困潦倒,一直未能如愿。”

道士又问:“你封为朝中一品大学士时,钱财应有尽有,为何不建?”

公输青云无语。

“可见你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功名利禄,并非发扬光大《鲁班书》。”

公输青云无言以对。

“可知你这一生为何穷困潦倒,孤苦无依?”

“在下知道鲁班先祖对《鲁班书》立下了诅咒,后人习《鲁班书》者必定贫、病、孤,但我想要改变命运,因而不断努力,但功名终究是昙花一现。唉——”

道士念诵道:“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又说,“世事万物皆有规律,你何不顺其自然?”

鲁班术也是道教一支,公输青云自然知道他在说八卦的周流运行,有一定程序,也在暗喻鲁班的诅咒已成必然,不可更改,不应强行改变。公输青云学道五十余年,此刻顿然醒悟,遂拜伏在地,叩首道:“在下枉活半百,今日蒙真人点化,心智立开,恳请真人收了在下,在这道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