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家 >

第4章

官家-第4章

小说: 官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个好的开头。

“好的,爸爸!”

刘成爱连连点头。

“另外啊,伟鸿刚才说的那个什么什么……公款消费,公款吃喝……是这样吧,伟鸿?”

老爷子又望向刘伟鸿,询问道。

这真是破天荒了。老爷子竟然会一连两次赞许刘伟鸿。

“是的,爷爷!”

刘伟鸿忙即答道。所谓“公款消费”、“公款吃喝”,在他所经历的后世,简直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了。都成了口头禅。难不成在眼下,还是一个新鲜名词?

“嗯,这个提法很新颖,但是,也比较形象,定性比较准确。这个情况更加严重,不能等闲视之。待会月华同志来了,我要亲自和他谈谈这个问题。”

老爷子严肃地说道。

刘成胜插话道:“您亲自和月华同志谈?”

显然,刘成胜对老爷子这个决定,不以为然。老爷子今天八十整寿,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都会亲自前来祝寿,月华同志自然也是会来的。不过都是礼节性拜访。在这样的日子里,和月华同志谈论如此严肃的话题,刘成胜认为不是很合适。如果敏感一点,甚至可以理解为老爷子对月华同志的工作有些不大满意。

月华同志比老爷子整整年轻了十岁,可以预料,必定会在现在的领导位置上工作更长的时间。假如月华同志产生了误会,对刘成胜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嗯!”

老爷子重重点了点头,脸上神情更加严肃。作为老一辈革命家,开国元勋,老爷子的政治智慧是毋庸置疑的。但老爷子的革命立场和坚定党性,更加毋庸置疑。他当然清楚刘成胜颇得月华同志看重,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向月华同志提出自己的意见。

而且,以老刘家的赫赫声威,只要老爷子健在,也无须看任何人的脸色。

刘成胜皱起了眉头。他知道老爷子决心已定,任何人都改变不了这个决定。一念及此,刘成胜瞥了刘伟鸿一眼,神情略带不悦。

你一个毛头小子,逞什么能?

不料老爷子竟然真的开始对这个孙子感兴趣了,说道:“伟鸿,你在农村工作了一年,还有什么新鲜事?说给我听听。”

听起来就是爷爷和孙子拉家常,但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却决不可如此认为。何种话当说,何种话不当说,是必须想清楚的。刘伟鸿也并不认为老爷子当真会对东家长西家短的日常琐事感兴趣。但眼下老刘家也就他一个人是在农村工作,其他人都在首都大城市。老爷子若想得知农村的真实情况,似乎只能向刘伟鸿询问了。

刘伟鸿也有点意想不到。

虽然他是想要从现在开始改变一切,但老爷子马上就向他发问,还是让他略感措手不及。但耽搁太久,显然也是不行的。

这个机会,无论如何要抓住。

刘伟鸿略一沉吟,镇定了一下,说道:“爷爷,我去青峰农校工作还不到一年,了解的情况还不是很全面……就我所知道的,向您做个汇报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决定进行改革开放,搞土地承包责任制。这个政策是很好的,农民朋友也非常拥护,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很高,粮食也连年获得了丰收。但是一连数年的粮食高产,也逐渐凸显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谷贱伤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单农村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都处于剧烈的变更之中。做生意的多了,个体户多了,物资大流通。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连年增长,也就带动了物价的不断上扬。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是整体的问题。农产品极大丰富起来,就导致了价格的下降。而且农产品都是新鲜的,不利于长期储存,时间一长,就会腐烂变质,农民只能赶在腐烂之前,降价销售。这就进一步的导致了农副产品的价格下降……”

刘伟鸿侃侃而谈。他重生之前,是楚南省农科院的副研究员,对这些东西,还是比较熟悉的,也经常接触到红头文件和官场人物,知道怎样说话才合乎规矩。所以遣词用句非常注意,尽量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不加上自己的评论。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最能获得老爷子的好感。

刘伟鸿这一开口,顿时将所有人都惊住了。

这是一个二十二岁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说的话?

刘伟鸿刻意做了一个短暂的停顿。

这也是讲话的技巧,看看别人的反应如何,也想引起大家的进一步重视。

“嗯……你接着说!”

老爷子明显被吸引住了,催促道。

“农副产品价格上不去,农民就没有能力加大对土地的再投入。化肥、种子、地膜等等物资都在不断涨价,农民每种一亩地的成本不断上涨,获利越来越少,他们侍弄土地的热情也就会越来越淡。长此以往,农村的发展很成问题,不要说机械化耕种,增产高产,就算现有的模式都难以维持下去。我国长期实行的工农业剪刀差政策和户籍政策,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所以现在青峰地区有很多年轻的农村壮劳力,放弃了耕种土地,外出揽工,赚几个活钱贴补家用。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干部队伍不断扩大,管事的人,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特权阶层越来越多,农村和农民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社会矛盾会进一步积累……所以,爷爷,我很担心,这种矛盾会在近期之内爆发出来,形成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刘伟东忍不住了,有些不悦地说道:“伟鸿,你不要危言耸听。现在的形势还是很好的嘛。我承认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是普遍的存在。至于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更加不必担心了。我们的掌控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所有的人都望着刘伟鸿,看他如何作答。在大家的印象之中,刘伟鸿必定会“恼羞成怒”,叛逆之性大发,和刘伟东唇枪舌剑一番,然后自顾自走掉。

刘伟鸿笑了一笑,神情很是平静,说道:“大哥,我也希望这是一种个别现象。但我亲眼所见,这个确实已经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而且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我们再不想办法加以正面的引导,而是对这种情形视而不见,社会矛盾很快就会大爆发,造成极大的混乱。这对我们党的事业,将是一个很不好的影响。”

“我们党的事业?”刘伟东就笑了,略带几分讥讽之意,问道:“你是党员吗?”

刘伟鸿很镇定地答道:“我暂时还不是党员,但我正在争取入党。入党志愿书已经交上去了,学校党委正在考察。”

这个话就是当面撒谎了。不过刘伟鸿很清楚,要想重新来过,当面撒谎不脸红乃是必备的技巧。某位著名的大人物曾经说过: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

“好,好!”

老爷子高兴起来,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望向刘伟鸿的眼神变得比较亲切。

“伟鸿啊,要求进步是好事,要坚持下去。”

“是,爷爷!”

刘伟鸿恭恭敬敬地说道。

第6章 大家族的矛盾

家庭聚会的时间并不长,接下来,就不断有大人物登门祝寿。

这些大人物,无论哪一个,就算在二十年之后,也依旧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书上都会留名的。

但是刘伟鸿很清楚,不久后,具体来说,也就是三四个月后,他们中的好几位就要永远的告别政治舞台了。饶是如此,后来史书的著作者,也依旧不能将他们绕过去。

有些人,不管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注定要对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刘伟鸿其实也具备了这个平台。关键就看他自己怎么把握了。

大约九点以后,刘成胜便亲自率着弟妹,在门口迎客。今天有资格亲自登门的,均是居住在大内的最高领导层的大人物,任何一位,均非同小可,需要天下之人仰视。

这个迎宾也是有讲究的。第二代子弟,基本要到齐。只有刘成胜的妻子杜于馨例外。她是长媳,等同女主人,需要在客厅安排接待事宜。老太太肯定不会管这些事情了,就是陪老爷子坐着。

三代子弟,没有规定。刘伟东是一定会陪伴在侧的。其他的三代子弟,可以在也可以不在。毕竟都还年轻,在不在无所谓。往年这个时候,也只有刘伟东在。不过今年,就加上刘伟鸿了。没有人叫他,他自己跟过去的。

当然也不会有人赶他走。

他父亲刘成家甚至投来了鼓励的眼神,脸色也不是那么严肃了。

不管怎么样,今天刘伟鸿的表现着实不错。竟然让老爷子一连夸了两个“好”字,当真难得。就算是刘伟东,似乎也没有得到这个彩头。而且,刘伟鸿不是靠着“嘴甜撒娇”这样的小孩子手段得的夸奖,说的一番话有理有据,条理分明,一般的领导干部,未必就有这个水平。

这孩子变化怎么这么大呢?

但无论如何,这是好事,刘成家很欣慰。

客人登门的间歇里,刘伟东似乎很随意地和站在自己身边的刘伟鸿闲聊起来:“伟鸿,农村生活过得习惯吗?”

这就是刘伟东与其他弟妹的区别,不说“乡下”,说“农村”。不愧是有内涵的领导干部。

刘伟鸿微笑答道:“还好。农村虽然物质条件差些,胜在空气清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没有大单位那么复杂。”

“呵呵,伟鸿啊,看来这几年农村生活,确实让你改变了很多。看问题的眼光比较特别了。”

刘伟东便摆出大哥的架子,赞赏地说道。

虽然是两个小字辈聊天,一干长辈们可都在认真倾听。刘伟东在老刘家的地位不一般,大家对刘伟鸿这么大的变化,也感到好奇。刘伟东夸奖刘伟鸿的话,也道出了长辈们的心声。

这个最喜欢胡闹的刘伟鸿,经过几年乡下生活的锻炼,着实大不相同了。光是那份沉稳的气度,似乎较之刘伟东也不多让。而且说出来的话,也大有道理。若是一般的年轻人,肯定就要说在农村生活,如何如何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了,刘伟鸿却开口就谈到了人际关系。

“你刚才不是说,下面的群众,情绪很大吗?”

刘伟东反问道。看来他对刘伟鸿“抢风头”的事情,依旧有些耿耿于怀。只是当着老爷子的面,不好说得太多。这时候自然没有了顾忌。

刘伟鸿正色说道:“大哥,下面的群众有情绪这也是事实。我们的许多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特权观念比较严重,引发了比较尖锐的干群矛盾。”

刘伟东也严肃起来,说道:“伟鸿,认真观察身边的事务,是好的。但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能总是带着找问题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的变化。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大部分干部是好的,真正喜欢搞特权的,只是一小部分害群之马。这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你可千万不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影响。尤其你是我们刘家的子弟,身份敏感,更要注意。不要一不小心就被人利用了。”

刘伟鸿心里一股邪火升腾了起来。刘伟东不但将自己当做了老刘家的嫡系传人,而且将自己当做了唯一的传人,似乎任何一个弟妹略微出格一点的表现,他都会视为一种威胁。

你是老刘家的嫡孙,难道我就是外人?

无疑刘伟东是不希望自己“接班人”的地位受到任何挑战,希望整个老刘家的力气都花在他一个人身上。当然,他身居高位之后,也会反过来关照兄弟姐妹们。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刘伟东才是老刘家的继承人。对弟弟妹妹们的关照,尽管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主动权却必须握在自己手中。

不过刘伟鸿很快就将那股无名火压了下去。他以往的表现实在太差了,远远不是今天这一两个小时就能扳回来的。如果自己一个沉不住气,说了什么出格的话,那么好不容易赢得的那么一点好印象,又会立即付诸流水。大家对他的评价,依旧还是烂泥巴扶不上墙。

“大哥,你说得很有道理,害群之马确实只是一小撮。”刘伟鸿脸上再次浮现起微笑,顺着刘伟东的话说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这个问题也不能等闲视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尤其是这种不满的情绪,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了,就会发展成比较大的社会问题,发展成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风潮,不可不防。”

“资产阶级自由化风潮?伟鸿啊,看来你还知道几个新鲜名词嘛。不过,这个话也就在这里说说,到了外边,可不能随便讲。这是很严肃的政治问题,明白吗?”

这一回说话的,就是刘成胜了。刘成胜回过头来,望着刘伟鸿,神情很是凝重。

见了这个情形,大伙都吃了一惊。如果说刘伟东还只是“候补接班人”,刘成胜可是名副其实的二代家长,除了老爷子,老刘家数他最有权威,职务也最高。名字见报时,是排在中央领导人行列之中的。

不待刘伟鸿答话,刘成胜接着说道:“伟鸿,你在农村工作,基层的干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