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家 >

第381章

官家-第381章

小说: 官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亚杰这种担心,绝对不是多余的。浩阳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一般官员处理上访者,大都是不闻不问,不予理睬。上访的多了,就让机关工作人员简单接待一下,想方设法敷衍走了就算了事。总要到实在躲无可躲,哄无可哄的时候,管事的领导才会“千呼万唤始出来”,与上访者们见个面,多多少少给解决一点问题。还不能太爽快,不能什么问题都给解决了。不然的话,上访者见领导好说话,就会得寸进尺,变本加厉的提出许多压根就不可能答应的条件来,故意跟领导叫板。

上位者就该有上位者的威严。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嘛。

不过杨亚杰没有多说什么,径直启动车子,向不远处的一处办公楼驶去。那是地区的一个机关办公场所,杨亚杰驾着市委二号车过去,还是比较有面子的。地区的直属部门,毕竟是在浩阳市的地头上,有很多事情要求到市政府。杨亚杰过去打个电话,不成问题。

杨亚杰尽管心里觉得刘伟鸿年轻气盛,太冲动了,总归他还刚刚给刘市长开车,对刘市长的性格不大摸得准,一些话就不好说。以后慢慢熟一点了,再找机会向刘市长进言吧。

王卓立办事效率很高,接到杨亚杰的电话,很快就派了一台小面包车过来,王卓立自己也随车一起过来。刘市长在新城区被上访者“包围”了,不大不小是个事故,王卓立身为市政府实际的大管家,自然要赶过来处理。难道还能让刘市长亲自给上访者安排食宿不成?

王卓立一到,先就紧着给刘市长鞠躬“认错”。尽管凉水乡老师上访,压根就不是王卓立的责任,但一市之长被围,市政府工作人员人人有亏职守。王卓立也不过是照着规则做事罢了。这个时候,刘市长心里不定怎么生气呢。王卓立若是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气定神闲的,先就在刘市长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勇于在领导面前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总归不会吃亏的。

刘伟鸿简单吩咐了王卓立几句,王卓立诺诺称是。

见了这个架势,王慧文等人才算是相信了,这个年轻人真的是市长。盖因他和王卓立是“老相识”。王慧文算得“上访专业户”了,要不也不会被老师们推举为“首领”,市政府经常去的,却是识得王卓立,知道他也是市政府管事的干部。见他对刘伟鸿毕恭毕敬的模样,刘伟鸿确定是市长无疑。

王卓立得了市长吩咐,请刘市长先上车,自己随后就到。

等刘伟鸿的二号车先走了,王卓立这才转过头来,有点不悦地对王慧文说道:“王老师,你们怎么搞的?半路上拦市长的车?太没规矩了!”

王慧文苦笑道:“领导,你以为我们愿意跑市里面来啊?四个月发两百块钱,你能过日子?”

“政府也有政府的难处嘛,是真没钱。要是有钱,早就发给你们了。你以为市里面很想拖欠你们的工资啊?”

王慧文指着周边那几栋簇新的办公大楼,说道:“领导,我理解政府的难处。但是政府真的理解我们的难处吗?你看看这周边的办公楼,多漂亮,多气派?建这么一栋办公楼,要花几十万吧?政府有钱建办公楼,没钱给我们教师发工资?”

说着,王慧文的声音就提高了几个分贝,脸也涨红了。其他几名教师便随声附和。

王卓立说道:“王老师,这不是一回事。这是地区的办公楼,不是我们市里掏的钱。地区有省里拨款,我们市里可没有。”

“领导,不管是市里的钱还是地区的钱,总归是公家的钱吧?是国家的钱吧?干部们吃得好住得好,我们没意见。但起码要给我们把工资给发了啊!大家都是华夏国的公民,待遇相差不能这么远吧?一边是花天酒地,一边是没钱吃饭,一家老小饿肚子。你觉得这样子公平吗?”

王慧文一迭连声地说道,语气渐渐愤怒起来。

“好了好了,你也不要发脾气,我只是个具体的办事人员,不管给你们发工资。既然刘市长吩咐了,请你们去宾馆住下来,那就上车吧。我们去宾馆,到时候刘市长会给你们一个答复的。”

王卓立也懒得跟他啰嗦,径直上了面包车的副驾驶座。实话说,他不是不同情这些老师,但他也没办法。如他所言,他只是个具体的办事人员,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王慧文他们三番五次来市政府上访,很多善后事宜都是他这个办公室副主任在处置,来得次数多了,王卓立也是不胜其烦。

老师们默默地上了面包车。

“领导,问你个事,那个……刘市长他真是市长?”

上车不久,王慧文又问道,带着一点好奇。他倒不是好奇刘伟鸿的年龄,关键是怕“被骗”。以往见到的市长副市长乃至市政府其他管事官员,无不是四五十岁的中老年男子,满脸威严之气。忽然冒出这么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来,自称是一市之长,叫人一时之间,如何能够接受得了?

王卓立说道:“他不但是市长,而且是正市长。前不久刚从林庆那边调过来的。”

“这么年轻的市长?怕只有二十几岁吧?”

王慧文便惊叹了两声。

“二十四!”

王卓立带着一点骄傲的语气说道,似乎市里面出了如此年轻的一位市长,王副主任也与有荣焉。说起来,也不怪王卓立有这种心态。刘伟鸿到任之后,他身上那种莫名其妙的压力忽然就消失了。以前王卓立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于领导们对他年龄的“质疑”。王卓立能够做到市政府办副主任,自然也是有一定靠山的,只是不那么硬扎,帮他上到市政府办常务副主任,已经顶天了。再往上,就得靠王卓立自己的努力,还要看他的运气如何。王卓立之所以不能扶正,年龄是个很大的因素。大家总觉得市政府的大管家,应该找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原市政府办主任李作书提拔为副市长之后,一直兼任着政府办主任,也就是这个原因。领导们对王卓立还不是那么放心。

悠忽之间,冒出来一位二十四岁的市长,王卓立的年龄,忽然就变得不是问题了。二十四岁的市长都能有,三十岁的市政府办主任更是毫不出奇了。

“二十四?”

王慧文又惊呼一声,连连摇头。他的小孩,过得几年也都到这个年龄了。可是王慧文绝对不敢想象,几年之后,他的孩子能成为市长。

“那,以前的娄市长呢?去哪了?”

“高升了,去省里了。”

“哎呀,娄市长是个好领导啊,对我们教师还是比较关心的,帮我们解决过不少问题。”

王慧文便感叹地说道。

王卓立笑而不语。娄市长不过是给他们发了几个月拖欠的工资,在这些教师的眼里,就变成了好领导。看来要做一个好官员,其实也并不难。

“领导,我跟你说实话,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按时发工资就行了。这样的要求,想必新市长能够满足我们吧?”

稍顷,王慧文又试探般地问道。他这说的也是实话,大家都是本本份份的老师,若不是生活难以为继,谁愿意大老远的从凉水乡跑到市里面来求爷爷告奶奶啊?被人家当做“叫花子”一般对待,很有意思吗?这世道,做个老师那么不值钱!

“呵呵,这个我可不敢打包票。市长怎么做,我们哪里管得了?”

一众教师便俱皆忐忑不安起来。

第548章 这是什么东西?

杨亚杰在市委小车班开车也有两三年了,市里的大部分乡镇,他都去过。但是黄沙区凉水乡沙山村,他委实不知道该怎么走。车子一过了凉水乡政府,便不得不依靠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凉水乡党委书记罗志平指路。

实话说,罗志平到现在脑袋都有些晕晕乎乎的。刚才,就在刚才,市委二号车忽然就开进了凉水乡政府,事先一个电话都没有,刘市长就站在了他的面前。

罗志平第一个反应就是:坏了,出大事了,不知道哪个煤矿又死了人!

罗志平绝不相信刘市长是闲的没事干到凉水乡来玩的。凉水乡是整个浩阳市最偏僻的一个乡,境内除了几个小煤矿,再没有任何值得市里领导关注之处。罗志平担任凉水乡党委书记三年,接待的最大的领导,就是分管工交能源,煤矿安全监督的副市长王树国。那是前不久全市搞安全生产大检查的时候,王副市长到了黄沙区,顺便来凉水乡转悠了一下,前后呆了不足三十分钟,便绝尘而去。矿山那块,连看都没去看过一眼。

罗志平理解领导的“苦衷”。王副市长的玉步,能够踏足凉水乡政府大院,已经是很了不得的大事了。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位市里的领导来过凉水乡。纵算是煤矿出了安全事故,死了人,市里领导也没来过,都是市属局委办的几个头头前来处理的。

眼下,刘伟鸿就任市长不到半个月,竟然就出现在了凉水乡,怎不叫罗志平心惊胆战?想来想去,煤矿出了安全事故,这是唯一的解释了。虽然罗志平觉得,凉水乡的煤矿出了安全事故,照理他这个乡党委书记应该知道得更早,但凡事都有例外。煤矿那边先给市里打了电话,也不是完全没可能的。特别是需要求援的话,市里比乡里更管用。

不料刘市长一开口,却不是那么回事,煤矿没有出事故,刘市长要去沙山村看望一个代课老师,请他充当向导。

听了这个话,罗志平更加目瞪口呆。

浩阳市离凉水乡足足四十公里啊!而且大部分都是黄土路,水泥沥青路面很少,班车要开一两个小时。一市之长颠簸数十公里,专程跑到沙山村去看望一个代课老师?

太颠覆了,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是讶异归讶异,罗志平却也不敢怠慢,一迭连声地邀请刘市长在乡政府歇歇脚,吃过中饭之后再去沙山村。说这话的时候,罗志平是比较激动兴奋的。

如此近距离地和市长接触,罗志平当了这么多年干部,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机会。罗志平的心里便活动开了。是不是能够更进一步,就要看这一回是否能够取得刘市长的好感了。不是每一个乡党委书记都能碰到如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的。

刘伟鸿摆了摆手,止住了罗志平,没有多说什么,转身就上了桑塔纳。罗志平见状,也委实无奈,只好跟了上去,充当向导。心里头一直在纳罕,刘市长这是哪一根弦搭错了?

其实不但罗志平满头雾水,向耘和杨亚杰亦是十分诧异。

作为刘伟鸿的秘书,此事的来龙去脉,向耘倒是清楚的。昨天刘伟鸿在宾馆跟王慧文那几个上访的老师谈了很长时间,对他们的情况进行了很深入的了解,教委主任和向耘全程陪同。刘伟鸿当场向王慧文等人承诺,一个星期之内,必定为他们补发拖欠的工资。并且告诉他们,今后教师的工资会按时发放,不会再出现拖欠的情形。王慧文等人没想到这位“小市长”如此爽快,一个个喜出望外。

沙山村小学的情况,就是王慧文无意之间向刘伟鸿透露的。

据王慧文说,沙山村有一座村办小学,五个年级二三十个孩子共用一间破烂不堪的老土砖房当作教师,统共只有一个代课教师。这个代课教师姓罗,是王慧文的同学,本身也是沙山村人,所以才能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去。不过王慧文告诉刘市长,因为常年辛劳,罗老师的身体很不好。代课老师不是正式的教师,连民办教师的身份都没有,说白了就是一个农民,一边教书一边还要忙地里的农活,每个月上面给发几十块钱的代课费。就这笔钱,还不一定能按时领到。

实在沙山村的条件过于艰苦,连民办老师都留不住,村里面没办法,只好请村里唯一的一个“知识分子”罗老师代课。这种情形,已经延续了好多年。

王慧文谈的这个情况,昨天向耘倒是记录在案了,只没想到今天一大早,刘市长就要亲自赶往沙山村。凡事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了解情况,已经逐渐成为刘伟鸿执政的习惯。

伟大领袖教导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刘伟鸿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带动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离开凉水乡政府不久,桑塔纳就开始在土路上扭秧歌。严格来说,这已经不能称之为公路了,只是略微开阔一些的乡间小路,勉强可以通车而已。一路上,到处是黄土灰尘,裸露的植被和被泥石流、山溪水冲出来的一道道沟壑。称这里为穷乡僻壤可能不够,叫穷山恶水就勉强接近事实。

据罗志平说,沙山村离凉水乡政府有十几里地。这十几里地,桑塔纳足足跑了三十来分钟。杨亚杰一边死死把着方向盘一边在心里后悔,早知道这样,就不该开二号车过来,应该开一台吉普车。底盘高,动力强劲,或许情况会好一点。

一路颠簸,终于赶到了沙山村。严格来说,他们到达的地点离真正的沙山村还有一两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