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家 >

第273章

官家-第273章

小说: 官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变化,但是仔细一回味,就不对了。

慕新民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僵硬的笑容,说道:“大家对这个名单有什么意见,都谈谈吧。”

慕新民话音刚落,邓仲和便开了口,淡然说道:“慕书记,这个名单是不是漏了一些,和我手里的名单不一样啊。”

慕新民瞥了他一眼,也很平淡地说道:“我做了些修改。”

邓仲和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怎么整个表彰名单,完全没有夹山区的单位和个人呢?这个有点不妥吧?”

大家其实也都回味过来了。慕新民修改过后的名单,确实是将夹山区完全排除在外。一个先进单位和个人都没有。这是前所未有的。从来没有哪一次全县性的表彰,会将一个区六个乡镇全部“屏蔽”。这等于是县委县政府,对夹山区的工作,予以了全盘否定。

你们干了一年,连一个先进个人都没有,压根就是在做无用功。

很显然,这是慕新民划掉的。王化文整理这份名单的时候,不可能将夹山区全部摒弃在外。

慕新民冷淡地说道:“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妥的。夹山区的工作,确实出了问题。整个领导班子的思路都不正确,好大喜功,喜欢做表面功夫。对群众的实际困难,不闻不问。这样的搞法,县里不应该鼓励。”

一缕震惊的神情自几位副书记和王化文的脸上掠过,连一贯装聋作哑,很少发表意见的县人大主任孙文阁,都流露出惊讶的表情。

怎么,又回到了十几年前么?搞路线斗争了?

邓仲和怫然不悦,说道:“慕书记,我看这样子不妥。夹山区的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建起了两个工厂,还引进了五十万美元的外资,棉花种植和生猪肉牛养殖,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年,夹山区的变化不小,干部们的精神状态也有很大的转变。成绩是很不错的。当然,人无完人,夹山区的工作肯定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成绩始终是主要的。现在全县表彰,将夹山区完全排除在外,这不对。难道夹山区的单位和干部,就没有一个值得表彰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县委县政府,是否也有责任呢?夹山区毕竟是在林庆县的领导之下嘛。”

现在大家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慕新民会临时召开这个书记办公会议,原来是与邓仲和闹了矛盾。一般这样的表彰大会,书记和县长是要提前私下沟通的,尽可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更何况慕新民刚刚上任,九零年度的工作,他基本没有参与,那就更应该多听听邓仲和的意见了。

而且邓仲和话里,透露出一个重点——慕新民这样子搞,等于是在变相否定林庆县委县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假设真如慕新民说的那样,整整一个区六个乡镇“走错了方向”,县委县政府当然有责任。为什么不予以纠正?

一念及此,徐文浩心里更生出了几分警惕之意。

林庆县委正副五位书记,慕新民和分管工交农业工作的李学智都是到任未久,可以对林庆县上年度的工作“不负责任”。至于人大主任孙文阁,马上就要离休,老早就“不问世事”了,县里的诸般争斗,都和他没有关系。唯独县长邓仲和与党群副书记徐文浩是“老人”。倘若当真通过了慕新民修改的这份名单,那不但是公然打刘伟鸿的脸,也是公然打邓仲和与徐文浩的脸。

也难怪邓仲和不顾班子团结,要坚决反对了。

邓仲和也好,徐文浩也好,是不是待见刘伟鸿,那是另一回事。就算他们对刘伟鸿都有意见,那也不能由得慕新民这样搞。慕新民比朱建国还牛。朱建国有地委书记撑腰,都花费了偌大心血,才成功在林庆县树立威信。慕新民却是屁股都还没坐热板凳,就想着要在林庆县大权独揽,一言九鼎了。明面上是针对刘伟鸿,实则连邓仲和与徐文浩都扫了进去,一次性完成“打脸”的动作。

慕新民也很严肃,说道:“邓县长,我没有要否定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意思。我们就事论事。我认为夹山区和刘伟鸿同志的发展思路有问题。无组织无纪律,他们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好家伙,不但无组织无纪律,还走资本主义道路!

差不多有十几年没有听到这种话了吧?

邓仲和、徐文浩与王化文的脸色都黑沉沉的,孙文阁与李学智则是满脸讶异。

稍顷,邓仲和缓缓说道:“慕书记,这个是很严厉的批评。我想应该慎重。”

应该说,邓仲和还是很讲究规矩的,纵然对慕新民的说法完全不以为然,反驳的时候,依旧用词谨慎,时时刻刻记着慕新民县委一把的身份,不肯僭越。

“这个当然,我对刘伟鸿同志本身,并没有成见。在林庆工作之前,我都不认识他嘛。但他在夹山区这个搞法,确实不对。第一个,他们区里,前不久也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这个没什么,正常工作嘛。但是他们为什么要奖钱?我们党历来讲究艰苦朴素,讲究精神荣誉。比如我们县里搞总结表彰,也是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只是象征性的。而且主要是针对单位给物质奖励,对个人,基本上都是精神鼓励,最多是发个保温杯,公文包之类的。但是刘伟鸿在夹山区,却大发奖金。他们的先进个人,每个人奖励四百块。先进单位,奖励几千块。这是什么行为?夹山区今年都还在吃救济,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发干部工资。怎么到了年底,他们就一下子能拿出这么多钱来搞奖励?好几万块呢。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去年夹山区的全年财政收入才两万多。他这么搞,谁批准的?完全就是资本主义那一套物质至上的搞法。好,夹山区总结表彰都奖励了几万块,那我们全县的总结表彰,是不是也应该奖钱?是不是应该比夹山区奖得更多?照他们那个标准,全县表彰,少说也得花几十万吧?县财政受得了吗?所以,刘伟鸿这就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拿公家的钱做人情。说他搞资本主义那一套,不算冤枉吧?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搞这种东西。”

慕新民侃侃而谈,临了又加上一句。

“同志们,要警惕啊。姓社还是姓资,这是个原则性的问题,可不能含糊!”

邓仲和等人俱皆神情严肃,孙文阁本来端起茶杯准备喝水的,又放了下来,双手捧住茶杯,慢慢摩挲,似乎也有了些想法。

慕新民这是直接上纲上线了,一顶大帽子硬生生的扣了下去。

会议室一时陷入了沉寂之中。

稍顷,李学智咳嗽一声,说道:“慕书记,夹山区搞经济奖励或许有些不妥,但也没有这么严重吧?”

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大帽子,一般人可承受不起。

第392章 各执一词

李学智忽然开口质疑慕新民,出乎大家的意料,但略一深思,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李学智是去年七月底,接替米克良出任林庆县委副书记的。年纪不是很大,四十岁出头的样子,来林庆之前,是地委办公室的副主任。

朱建国和刘伟鸿斗倒以米克良陈文东为首的本土势力,陆大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见,他将李学智放到林庆县来担任县委副书记,自然算得是心腹亲信。朱建国虽然走了,李学智维护刘伟鸿,也说得过去。

谁知道刘伟鸿是不是也和陆大勇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慕新民望了李学智一眼,似乎对他这个时候“跳出来”,早就在意料之中,淡然说道:“学智同志,看问题不能单看表象,要透过表象看本质。当然,我也不是说刘伟鸿同志就犯了路线错误。他毕竟比较年轻嘛,少不更事。二十来岁就担任区委书记,缺乏必要的经验,那我们县领导,就有责任和义务指点他,帮助他,防止他继续犯错误。夹山区一边吃着县里的财政饭,一边向上面伸手要钱,要扶贫资金,还搞了银行贷款,结果呢?他却把这个钱都发给了干部。这样子肯定不合适!”

邓仲和皱眉说道:“慕书记,话不能这么说。夹山区确实是享受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待遇,也确实从上面要到了扶贫资金,但他们也没有乱花这笔钱。饲料厂和机械厂不都建起来了吗?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两个工厂的效益非常好,这个可以去调查。刘书记前不久跟我谈过,从明年开始,夹山区就能实现自给自足,不再需要县财政转移支付了。他还计划要扩大饲料厂和机械厂的规模,争取更大的盈利。他们以前做过一个夹山区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计划在五年之内,夹山区做到村村通公路,通过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群众脱贫。坚决摘掉国家级贫困乡和省级贫困乡的帽子。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不瞒大家说,一开始,我对他们这个五年规划也是持怀疑的态度。夹山的底子太差,基础太薄弱,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五年之内要做到村村通公路,让百分之八十的群众脱贫,难度很大。但是现在看起来,却很有希望。夹山区今年一年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所以,我觉得夹山区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至于说到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我也了解过了,完全是出自饲料厂和机械厂的盈利,并没有加重群众的负担。而且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盈利拿出来做奖金。慕书记,同志们,还有一个事实,我也想告诉大家,夹山区的总结表彰,没有刘伟鸿同志自己的名字,他一分钱奖金都没拿。因此,就算夹山区的做法比较激进,大方向我们还是要肯定的。做出了成绩,就应该奖励。这样一来,今后干部们才更有干劲。在这样的事情上批评他,我觉得很不公平!”

徐文浩和孙文阁都有点诧异地望了邓仲和一眼。

传闻中,邓县长对刘伟鸿是很不感冒的,刘伟鸿不止一次地顶撞过邓仲和。在某次书记办公会议上,邓仲和还提议让刘伟鸿和米克良当面“对质”,挑起“事端”的意图十分明显。徐文浩与孙文阁都是亲眼目睹的。

但现在,邓仲和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完全站在了刘伟鸿的立场上,竭力为刘伟鸿辩护,态度之激进,远在李学智之上。因何如此,着实让人颇费思量。

徐文浩双眉微微蹙了起来。

邓仲和的态度转变太快,幅度太大,徐文浩完全没有想到,需要仔细考虑一下,为什么会这样。难道,邓仲和得到了某种暗示?

朱建国忽然调离,升任省城组织部长,大家原以为这顶县委书记的乌纱帽,顺理成章的会落在邓仲和的头上。不料事到临头,却是慕新民大老远的从省里跑过来,摘走了这个大桃子。邓仲和的郁闷可想而知。

徐文浩基本清楚,邓仲和之所以能成为全地区最年轻的县长,主要是搭上了前青峰地区地委蔡书记的线,获得了蔡书记的赏识。青峰地区“意外分裂”,让邓仲和顿失靠山。蔡书记鞭长莫及了。这大概也是邓仲和两次竞争县委书记两次失利的主要原因。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蔡书记指望不上了,为了自身的前途,那就必须改换门庭。那么在浩阳地区,还有谁的大腿最粗呢?当然是地委书记陆大勇了。

尽管还不清楚刘伟鸿是否和陆大勇有很深的纠葛,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真要是有那种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在关系,朱建国调离之后,陆大勇给邓仲和某种暗示,让他关照刘伟鸿,那是极有可能的。

徐文浩不愧是官场老手,转念之间,就能猜到个大概。

慕新民严肃地说道:“邓县长,四项基本原则里面,有一条就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我想大家都不应该忘记吧?刘伟鸿同志去了夹山之后,一门心思搞工厂,搞外资,身为党委书记,将党建工作放在了后面,他这是唯生产力论。再有,他擅自和辽东的煤矿搞承包,这是谁给他的权力?我们林庆的矿山,凭什么让外边的人来承包?我们自己又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他搞这个事情,县里、地区、省里,有哪个领导哪个部门同意了?什么手续都没有,什么批示都没有,他就擅自搞了起来。难道这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他自己不要奖金,发扬风格,这个不错,值得肯定。我们对待一个同志,从来都是一分为二来看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做错了,我们就应该进行批评,对他的错误行为予以纠正。这次全县表彰,我看夹山区暂时不参加了。这也是给他们提个醒,必须时刻和上级保持一致,不要标新立异,自行其事。不然,我们还怎么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慕新民不愧是搞宣传出身,讲起话来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自始至终紧扣主题,将大帽子一顶接一顶地戴到刘伟鸿的头上。

邓仲和皱起了眉头。

有关司州煤矿去夹山区承包矿山的事情,邓仲和一直觉得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