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家 >

第177章

官家-第177章

小说: 官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志民笑道:“是啊,快了,再有十来天,就要封顶了。”

“呵呵,这个效率可真够快的。”

张妙娥便惊叹了一句。她以前是夹山区党政办公室的负责人,对于夹山区干部们的办事效率,可谓是了如指掌。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高效率?要是搁在以前,这两个工厂不知道下了基础没有。竣工封顶,至少也得是年底的事了。

薛志民笑着答道:“嘿嘿,这个都是刘书记的功劳,他催得紧,我们也不敢耽搁啊。”

薛志民这话,倒不是拍马屁,而是实情。刘伟鸿几乎每天都要了解工程的进度,而且还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直接上工地现场了解。一把手这种态度,下面的人自然谁也不敢懈怠。这两个工厂便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夹山矗立起来了。

张妙娥瞥了刘伟鸿一眼。

这个男人可真有本事。才到夹山几个月,俨然就是真正的一把手了,下面的人,无论干部还是群众,个个服气,好评如潮。

这还罢了,听说刘伟鸿还给了米克良一个软钉子,碰得米克良满头都是包包。

书记办公会议上的情况,也是保不住秘密的,米克良公然挖刘伟鸿的墙角,想要讨好港商,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此事如今都已经传遍了县委大院的每一个角落,不可一世的米书记,沦为大伙的笑柄。

张妙娥听着,尤其解气。

她只要一想起米克良那谢顶的脑袋,那油光滑腻的肥脸,特别是那色迷迷的眼神,就感到极度恶心。张妙娥自认不是什么金枝玉叶,也不是封建死脑筋,但米克良那种男人,如果脑袋上不是戴了个县委副书记的乌纱帽,张妙娥正眼都不会瞧他一下。

什么玩意!

想想自己差点拿白嫩嫩的身子去跟米克良那种恶心男人做交易,张妙娥都有些汗流浃背的意思。

刘伟鸿就是了不起,不显山不露水的,谈笑之间,便狠狠剥下米克良一层面皮来。

活该!

“刘书记,听说米克良在打港商的主意?想要把港商拉到他的老家上坪去,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啊?”

张妙娥笑嘻嘻地问道。

其实她当然知道有这么回事,现如今这样问,只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除此之外,也有女人随时随地“播报新闻”的天性作怪。

这么刺激的“故事”,不讲出来给大家伙听听,那多没劲啊。

刘伟鸿微微一笑,说道:“是有这么回事。米书记担心我们夹山的交通状况太落后,留不住港商。这也是为了全县的经济发展着想,不管是夹山还是上坪,只要能把港商留下来,就是胜利。”

张妙娥便连连撇嘴,不屑地说道:“得了吧,刘书记,也就你是大公无私。米克良那个小人,才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他就是想挖墙脚,不劳而获。”

刘伟鸿微笑不语。

这样的话,他是不好说的,张妙娥说出来,自然没事。张妙娥只是个普通县委办干部,还是个女同志,又不是夹山区区委书记。就算米克良听到了,也发作不得,只能憋在自己心里,有苦难言。

薛志民和马吉昌马上就来了兴趣。他们身处偏僻之地,县委书记办公会上的“新闻”,暂时还不曾知晓,没想到还有这种内幕。

“嘿嘿,张主任,这个新闻很有意思啊,给我们详细报道报道,让我们也长点见识……”

马吉昌笑哈哈地说道。

他年纪比熊光荣还大,比张妙娥更是大了十几岁,自然不能和刘伟鸿一样,开口闭口叫张妙娥“嫂子”,直接叫名字,也是不礼貌的,毕竟她是区长夫人。所以就一直坚持叫张妙娥以前的职务。

张妙娥就笑嘻嘻的,一边出牌一边开始“新闻联播”,讲得绘声绘色,就好像她当时在场似的,连米克良说话的神气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连熊光荣也是第一回听说,不由大感诧异:“还有这种事?米克良也太无耻了吧?”

自从得知米克良曾经想打他老婆的主意,熊光荣就对米克良再无半分好感,至于尊敬,那更是提都不消提起。如果有机会,熊光荣绝不介意往米克良那张胖脸上甩几个巴掌。

张妙娥又撇撇嘴,说道:“你才知道他无耻啊?整个林庆县,谁不知道他是给卑鄙小人?这样的事,也就他干得出来了。不过,刘书记,嘻嘻……你可也真够狠的,这比打他两耳光都难受啊。”

刘书记便做出很无辜的样子,说道:“嫂子,你这可是冤枉我了,我总不能说,港商已经跟我说好了,叫他不要白费力气吧?那岂不是对领导不尊重吗?我也很难做啊。”

一席话说得大家都哈哈哈大笑起来,索性放下了扑克牌。

“那是那是,咱们刘书记,那是最讲规矩的,他是上级领导,咱们得尊重他是吧?”

熊光荣便戏谑地说道。

刘伟鸿这样不动声色地甩米克良一巴掌,熊光荣心里头那个解气啊!

“书记,那个贷款修路的事,县领导最终是怎么答应的?”

笑了一阵,熊光荣的思路又回到了工作上,关心地问到。随着刘伟鸿在夹山区各种大动作相继铺开,熊光荣很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出政绩的大好机会,就摆在他面前了。只要紧紧跟上这位年轻上司的脚步,前程一片光明。

熊光荣也才三十六七岁,仕途上的心劲是很热切的。只要跟对了“老大”,说不定往后,还真能捞个副县长甚至县委副书记什么的干一干。再大的官,熊光荣现在也不敢想。

林庆县如此闭塞,这么多年,就没出过大官,县委书记已经是顶天了。熊光荣是个务实的人,可不觉得自己能有那么好的运气。难道这辈子还能做地委书记不成?

那得祖宗积下多少阴德!

不过做到县里领导,还是有可能的。

刘伟鸿就是他命中的贵人吧。

第254章 下定决心!

“县领导不反对。”

刘伟鸿简单地答道。

熊光荣却愣了一下:“不反对?”

县领导这个表态可着实比较费思量。不反对是个什么意思?

薛志民试探着问道:“刘书记,县里的意思,是让我们自己找银行贷款?”

马吉昌也关心地望着刘伟鸿。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是这么回事吧。”

薛志民就有些生气,说道:“这不是扯淡吗?咱们夹山这个样子,哪家银行会给我们贷款?更不要说贷款修路了,到时候我们拿什么还钱啊?”

也不怪薛志民,他可不是重生者,没有刘伟鸿那样远大的目光,拿得定饲料厂和机械厂一准赚钱的。再说了,饲料厂和机械厂真赚了钱,首先就该改善一下夹山干部的待遇,无论办公待遇还是其他福利待遇,夹山的干部,在全县都是垫底的,去县里开会,说话都不硬气。哪有赚了钱,拿去还贷的道理?这两个工厂,正经是区里的产业,赚的钱,都归区里开支的。

在薛志民想来,贷款修路,其实就是个名义,依旧还得是上面掏钱,只是暂时从银行周转一下罢了。县里让夹山区自己去找银行贷款,实际上就是不支持。

马吉昌也随声附和:“是啊,刘书记,我们现在连干部工资都发不全,银行肯定不会贷款给我们的。修路也不是笔小钱。”

刘伟鸿点点头,说道:“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再有困难,这路也得修。迟修不如早修。我已经跟朱书记和邓县长都谈了我的思路。夹山区辖境内的路段,我们自己负责翻修,其他路段,县里和其他区负责。”

“那他们怎么说?”

这一回,是熊光荣在发问。

熊光荣对这个事,比薛志民和马吉昌更关心。他是区长,而且是夹山本地人,真要能把路修一修,不但是政绩,也算为家乡人做了好事,有个好名声。

刘伟鸿答道:“他们没说什么。我就估摸着,这事,得我们先搞起来。我们这边一动工,县里就会有动作的。”

“这倒是!书记这是想将他们一军了?”

刘伟鸿微笑点头。

夹山区不等不靠,自己动手修路了,县里领导如果一点动静都没有,面子上可是过不去。难道你们县里领导的思想觉悟,发展经济的热情,还不如下面一个区?朱建国到时肯定会发话。

刘伟鸿这是打算要“逼宫”了。

薛志民担忧地说道:“刘书记,修路是好事,我们都不反对。但是这个钱,我看确实有难度。”

刘伟鸿说道:“难度肯定有。不过我们可以仔细算一算账。路修通后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能想得到的。我们现在主要要解决的就是材料和机械问题,至于人工,可以分开来算。”

“人工怎么分开来算呢?”

熊光荣问道。几位副手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张妙娥便收起了桌面上的扑克牌,起身给大家倒茶水,拿瓜子花生之类的东西。既然现在打牌演变成了“小会议”,张妙娥便自动自觉地为领导们做好服务工作。这女人是有些虚荣,不过本职工作还是不含糊的。

“在现有的条件下修路,人工是一大开支。我看,可以用记工的方式来解决。区里发动一下,壮劳力在农忙时间抽空上这边修路,工钱先记账,在明年的各项统筹款里面折抵。当然,这个事情一定要和群众说清楚,把道理说透彻。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相信群众能够理解的。但有一点一定要牢记,决不能搞摊派,搞强迫,一定要是群众自愿的。个别群众要是信不过我们区里,那也不能强迫人家来修路。”

刘伟鸿严肃地说道。

熊光荣等人便连连点头。这也是刘伟鸿到任之后,经常在大会小会上宣传的,要注意搞好干群关系,要做好人民公仆,不能与民争利,更不能坑害群众。谁要是坑害群众,刘书记也不客气,直接就摘谁的乌纱帽!

这一点,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熊光荣等人,渐渐已经接受了刘伟鸿这个观点。

能看得出来,刘书记不像是说说就算的,真要是犯到他手上,他真的会摘乌纱帽。有县委朱书记给他撑腰,就算是乡镇党政一把手,甚至区里两套班子里的成员,都不怎么保险。

熊光荣仔细想了想,说道:“要真是折抵统筹款,我看群众应该是能接受的……不过,书记,咱们折抵了明年的统筹款,那明年的日子怎么过?县里答应给我们钱吗?”

夹山区和辖下一镇五乡,全都是收支不平衡,每年收的那点统筹款,还不够干部发工资,如今再一折抵统筹款,县里如果不增加转移支付的额度,明年干部们还要不要吃饭了?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区长,不用担心。只要今年两个工厂能如期开工,明年咱们就有钱用了。到时候,可能我都看不上县里那点钱了。”

熊光荣等人顿时面面相觑。

瞧这话说的,牛叉啊!

这两个工厂,厂房都还没有竣工,机器设备更是影子都没有,大伙别看干劲十足,但对于饲料厂和机械厂是不是真能赚钱,这心可都是悬着的。谁也不敢肯定。在此之前,谁也没搞过工厂,更别说市场营销什么的了。只是上面拨了款,一把手又坚持要这样搞,大家便都照命令行事。其实真要是把这钱用来改善办公条件,只怕干部们个个都要欢欣鼓舞了。

到了刘书记嘴里,这两个工厂简直就是摇钱树,一准赚钱的,不赚钱就是不行。

真不知道刘书记这样满怀的信心,到底从何而来。

刘伟鸿挥了挥手,说道:“饲料厂是不用担心的,到时候只要一投入生产,产品立即便会供不应求,咱们必须马上扩大生产线。至于机械厂,可能见效没有那么快,但只要我们能找到好的技师,赚钱也是肯定的。这是大势所趋。咱们以后,还要建更多的工厂。我估计到明年,区里的财政状况就会从基本上好转。咱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些。现在修路,势在必行。”

马吉昌想了想,说道:“修路好是好,但是不是缓一两年,等我们财政状况好转之后,再修会比较轻松一点,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刘伟鸿并不专制,相反,很喜欢和副手们一起探讨问题。一则是集思广益,在治理地方的具体措施上,熊光荣马吉昌这些基层干部,很有一套办法。二来也能启发副手们的思维。将他二十年先知先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逐渐传输给更多的人。

夹山区要发展,要迅速发展,依靠他刘伟鸿一个人单打独斗,显然是不现实的。

马吉昌他们都知道刘书记有这个特点,在刘伟鸿面前,有什么就会说什么。再说这毕竟是在“闲聊”,不是正式的会议,说话也就没有多少忌讳。

刘伟鸿说道:“迟早是要修,那就不如早修。大家想想看,饲料厂一旦开始运作,生产出饲料,我们下一步就是大力推广生猪和肉牛的养殖业。出栏的时间会大大的缩短,差不多每三四个月就有一大批生猪出栏,到那个时候,咱们这样的交通状况,就完全不能适应了。一旦销售不畅,肯定会影响群众养猪养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