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家 >

第111章

官家-第111章

小说: 官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好您好,朱书记!”

蒋大正见到站在台阶上头的朱建国,立即加快了步子,疾行而前,双手伸得老长。

对蒋大正的履历,刘伟鸿了解得比较清楚。这位并不是专业警察出身,算是半路出家吧。以前在下面的一个区做区委书记,几年前受到康书记的赏识,才调任的县公安局长。

八七年的时候,鉴于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式,中央开始给公检法三家高配干部。很多县的公安局长水涨船高,成了副县级干部。

不过眼下,蒋大正还不是县委常委,也没有兼任政法委书记,以副县长身份兼任公安局长。政法委书记兼任公安局长,也要后来才慢慢成为多数地方的惯例。

正因为如此,蒋大正平日里的行事作风,像地方干部的居多,身上没有几分军人气质。如果是训练有素的老警察,见到上级,第一反应就是立正敬礼,而不是伸出双手。这一点,其实朱建国不是那么满意。朱建国本人是军人出身,对强力机关的掌舵人,喜欢以军人的标准去衡量。

只是现在,自然不是计较这些细枝末节的时候。

“老蒋,人员组织得怎么样了?”

朱建国和蒋大正略略搭了一下手,径直问道,脸色十分严肃。

蒋大正脸上的笑容也立即收了起来,恭谨地答道:“朱书记,我已经通知了武警中队,让他们全体出动。马上就会过来了!”

武警中队的驻地,就在县武装部内,和县公安局不过一墙之隔。

朱建国点了点头,说道:“要快!”

“是!”

蒋大正连忙答应了一声,随即转身吩咐聚集在自己身边的几名警察,让他们马上分头行动,组织人员和车辆。那几人领命而去,蒋大正自是陪伴在朱建国身边,寸步不离。

蒋大正的布置还是比较妥当的,速度也不慢。事发突然,要调集人手,再快也得二三十分钟时间。这短短的时间之内,朱建国却是心急如焚,不时抬腕看手表,脸色更是一点点阴沉下去,越来越不好看。蒋大正就在一旁不停地抹汗,估计是冷汗。

也就是这会子还没有手机,不然,朱建国怕是要将夹山区区委书记和区长的电话都打爆机了。

短短二十来分钟的等待,对于蒋大正来说,犹如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终于,武警中队的运兵卡车到了,一名年轻的上尉和中尉警官跑步过来,向蒋大正立正敬礼,大声报告,武警中队全装全员开到,请首长指示。

这两位,乃是武警中队的中队长和指导员。

蒋大正马上便转向朱建国,说道:“朱书记,您有什么指示?”

朱建国点点头,严肃地说道:“别的指示没有,只有一条,无论如何要制止事态继续扩大,尽可能隔开械斗的双方,避免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关键时刻,公安干警和武警部队,要拉得出,打得赢!”

“是!”

蒋大正和武警指挥员一齐高声答应。

“出发!”

朱建国大声下令,倒也威风凛凛。

“是!”

蒋大正等人再次应命。

“老蒋,你去最前面的警车开路。”

朱建国又吩咐蒋大正。

蒋大正自是奉命唯谨。

一台警车当先开路,武警中队的运兵卡车紧随其后,朱建国的桑塔纳居中,数十名公安干警分乘数台大小车辆,浩浩荡荡驶出公安局大院,向着夹山区飞奔而去。

第159章 夹山镇

桑塔纳车内的气氛很是沉闷。

朱建国不说话,刘伟鸿自然也不会在此时多嘴多舌。朱建国是器重他,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与一般的领导和秘书之间的关系迥异。但凡事有个限度,不能逾越。

不过刘伟鸿知道,朱建国忍不住会说话的。

朱建国不是那种沉默寡言,心机深沉的性格。

此去夹山区,有三十几公里路程,省道线路况极其不佳,车行颠簸,没有个把小时,是到不了的。这么长的时间,又没有移动电话,朱建国不找他说说话,怕是会憋坏了。

“唉,这个老黄,简直是老糊涂了!”

果然,车子刚刚驶出县城不久,朱建国便长长叹了口气,忍不住口出怨言。

所谓老黄,刘伟鸿也知道指的是谁。

夹山区区委书记黄克俭,已经五十七八岁了,是那种“老革命”似的干部,在乡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干起来,年近六旬,还在“一线位置”上。

刘伟鸿担任林庆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三个月时间,对县领导、主要县直单位的一把手以及各区的党政一把手,都有所了解。当然,很多还是字面上的了解,没有真正接触过。县里召开干部大会的时候,这些人都是要参加的,刘伟鸿倒是全都见过面。但也仅止于此。真正的深入了解,时间还不够。

黄克俭这个人,虽然年纪比较大,资格也比较老,但在县领导的心目中,份量却很是一般。黄克俭是个典型的大老粗,办事也不严谨,还喜欢喝个小酒,镇日里糊里糊涂的,和人嘻嘻哈哈地开玩笑,一点也不像是个“大干部”,和大多数区公所的一把手很不相同。只是夹山区天高皇帝远,地瘠民贫,没有几个重量级的干部愿意去那边任职,黄克俭算是“老夹山”,几十年几乎一直都在夹山区工作,对夹山区的情况十分熟悉,所以县里也就没有去动他,由得他在区委书记的位置上再呆个一两年,等年龄到了,光荣退休,也算得善始善终。

不料就在他的辖区之内,发生了这么大的问题。

也难怪朱建国憋气了。

“书记,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刘伟鸿便问了一句。既然朱建国想要找人说话,刘主任就该有这个自觉性。

“哼,黄克俭打电话来说,张姓和马姓因为祖坟的事情,吵了几个月,终于忍不住动了手……”

朱建国气哼哼地说道。

随着朱建国的叙述,刘伟鸿算是对整个事件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事情发生在夹山区的九桥乡。这个九桥乡,就算在夹山区,都是最为偏僻落后的一个乡,境内丘陵密布,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包,偏又沟壑纵横,被一些雨水冲刷而成的小河小溪分隔成很多小块,公路迄今只通到乡政府所在地,去其他村庄,基本都要靠步行。这样的乡镇,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家家户户都只能在地里刨食,是国家级贫困乡镇,年年都要吃救济粮,返销粮,至今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偏偏越是这样偏僻贫瘠的地方,民智越是不开化。乡民们平日里没有什么消遣,是典型的“娱乐基本靠手”!但人总归是人,不是毫无思维的木头,没有别的消遣,劳作之余,剩下的那点精力,就全都发泄在一些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之上。

张姓和马姓,是九桥乡两大姓氏,其实是相互通婚的,很多人都是亲戚。这也很好理解,九桥乡那样的地方,年轻小伙子想要到外地娶一个媳妇回来,基本上想都不要想,绝无可能。连带的,姑娘们也就不能嫁出去。原因很简单,村里的姑娘全嫁出去了,剩下青壮年男子怎么办?难不成打一辈子光棍,就此断绝香火?

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只有换亲!

把家里的大姑娘嫁出去,从人家那将小媳妇换回来。

不过农村的宗族观念是很重的,张家的姑娘嫁到了马家,那就是马家的人,入马家族谱,死后葬入马家的祖坟。换了马家的姑娘嫁到张家,也是这么回事。再好的亲戚,也比不上族房兄弟之亲。

张姓和马姓相互通婚,但两大姓氏之间紧张的关系,却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缓和,经常为了争夺水源、山地、祖坟之类的东西,大打出手。

这一回,终于酿成了大祸。

刘伟鸿听完,认为朱建国对黄克俭的评价,十分中肯。

这人就是一个糊涂蛋!

张姓和马姓为了争一处祖坟,已经小打小闹了好几个月。这两大族是有“宿怨”的,以前又不是没干过“大仗”,黄克俭却一点警惕性都没有,既不派员做工作,疏导村民的怨气,也不及时向县里汇报,就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等到矛盾全面激化,双方各纠集几百人开仗了,才急急忙忙给县里领导打电话求援。

不但糊涂,而且无能!

“书记,也不用太担心,只要我们速度快点,还能赶上阻止他们。”

当此之时,刘伟鸿也只能是出口安慰了。

朱建国摇摇头,又长长叹了口气。

上任三个月,朱建国算是领会了这个做县委书记的滋味,真是一言难尽。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烦心事一桩接着一桩,几乎就没有消停过。初掌大权的兴奋,很快就被焦头难额所取代。短短一百天不到,朱建国就有了心力交瘁的感觉。

刘伟鸿也不好再说什么。

九桥乡地处偏僻,只怕黄克俭得知消息之时,就已经滞后了,再打电话给县里汇报,县里组织人手赶过去,怎么也得两三个小时。若是战争年代,一场遭遇战说不定已经打完了,现在赶去,只能“打扫战场”。

刘伟鸿以前没有亲历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所谓宗族械斗,“武器装备”如何。假如只是动用拳头棍棒,那么或许伤亡不会太惨重,最关键的是,只要不死人,那就好处理点。饶是如此,这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双方参战人数,各有数百。上千人在一起混战,就算只是动拳头棍棒,也有很大的可能出人命。

一不小心倒了地,踩都踩死了!

假如动用了锄头、梭镖等铁制“兵器”,情况就只有更糟糕。

现在只能寄希望,村民们尚能有一定的自制力,不往死里招呼。

所幸省道线路况虽然欠佳,总算还是柏油路面,朱建国不住通过对讲机催促在前头开路的蒋大正,要他加快速度,大约五十分钟之后,车队终于赶到了夹山区区公所所在地夹山镇。

这是林庆县东北部唯一的“重镇”。左近二三十里内,再没有一个建制镇。

但这个“重镇”,在刘伟鸿眼里,和普通乡村实在没有太大的区别,整个夹山镇,真正可以称得上街道的,就只有一段长约五六百米的柏油路面,两边参差不齐地建了一些官廨和民居,很多都是六七十年代的风格,大革命时期的标语,清晰可见。

“打倒最大走资派某某某”的石灰字样,赫然留在某些乌黑的砖墙之上。

最令刘伟鸿大开眼界的是,夹山区区公所的大门上,居然还有一幅刷红漆的浮字对联,取自伟大领袖的诗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全副武装的车队滚滚开进了夹山镇那条唯一的街道,早已惊得镇子里鸡飞狗跳。无数人头从两旁的房间里探了出来,向着这支“威武雄壮”的车队打量不休,个个脸上露出又是吃惊又是畏惧的神情,自然也夹杂着些许的兴奋之情。

在这偏僻的地区,任何一点动静,都能激起巨大的波澜。

车队径直开进了夹山区区公所的院子。

这个区公所,也是破破烂烂的,但较之周围的农舍,自然是要光鲜得多了,堪称“豪华”。毕竟有两栋楼房,还带着一个打了水泥的,占地不算小的院子,要算是这四里八乡最现代化的所在地了。

车队开进区公所,四周静悄悄的,竟然无人出来迎接。

第一台警车立即响起了高亢的喇叭声,很快,几乎所有汽车都开始狂按喇叭。

汽笛长鸣了好一阵,才有一个中年女子探头探脑地从一间办公室里走出来,见了这般阵仗,又吓得赶紧躲了回去,“啪”地关上了门。

蒋大正急了眼,从警车上跳了下来,向那间办公室疾步跑了过去。亏他白白胖胖的身子,两条腿也是圆滚滚的,动作竟然也堪称敏捷。

看来有县委书记在,下面的人办事效率就是不一样。

蒋大正“砰砰”地敲了一阵,那扇门才又打了开来,蒋大正立即“揪住”那个中年妇女,大声询问起来,问了几句,又立即转身跑到朱建国的桑塔纳旁边。

“报告朱书记,黄克俭和区公所的所有干部,都已经赶到九桥乡去了。”

朱建国轻轻点头,脸上神情略略放松了些。

不管怎么样,黄克俭还没有糊涂到十分!

“那好,我们也立即赶往九桥乡。”

“是!”

车队随即又从区公所开了出来,继续向九桥乡进发。

第160章 果断处置

九桥乡离夹山镇还有十几公里。

这十几公里的路面,就全是黄土路了,不再是省道线的范畴,而是县级公路。当时的县级公路,说白了,也就是比乡间小道略宽一点。某些路段可能铺了柏油,差一点的,就是铺一层碎石,车子走在上面,宛如扭秧歌一般,东簸西颠,时间一长,车上的人一准散架子。

刘伟鸿的眉头便皱了一下。

这夹山区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确实是恶劣了些。这样的地方,经济要想发展,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单是修路,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资金。

朱建国倒是神情坦然。他是当兵出身,此前又一直在农业学校工作,这样艰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