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家 >

第103章

官家-第103章

小说: 官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地委书记,必要的体统肯定要立起来。

朱建国心里就是一跳,连忙更加端正了坐姿,比较恭谨地说道:“是,谢谢陆书记和地委领导的关心。不过,我个人能力有限,怕是挑不好这么重的担子,请组织上重新考虑一下……”

这个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总不能组织一说要给你压担子,马上便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做人还是要谦虚谨慎的嘛。

不过朱建国还是说得很小心,并没有说“挑不起”而是说“挑不好”。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

陆大勇摆了摆手,说道:“客气话不要多说了,太谦虚了不好嘛。你这个同志的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一点,我比较了解。地委的其他同志,也比较相信我的眼光。”

这话说得有水平。很隐晦地提醒朱建国,之所以这个县委书记的乌纱帽能落到你的头上,全都是我陆大勇的力荐。地委其他同志,因为“相信我的眼光”,所以才同意了这个提议。可以想见,对于这么一个忽然空出来的县委书记职位,地委其他领导,不可能没有一点想法,只怕早就变着法子想要将自己的亲信放到林庆县去。

虽然说,地委书记是管帽子的,一把手,地委其他领导,包括专员曹振起在内,也不能硬碰硬的和陆大勇相争,但却不妨碍人家走走上层路线。省里要是有人插手进来,陆大勇就未必能够如愿。浩阳地区是新成立的,陆大勇刚刚当上地委书记不久,没办法和那些老资格的地委书记相提并论,在省委主要领导面前,腰杆可没有那么硬扎!

能够将这顶乌纱帽最终戴在朱建国头上,陆大勇确实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朱建国就笑。他也知道,这个时候是应该向陆大勇说几句“表忠心”的话了。陆大勇这么力挺你朱建国出任县委书记,图的什么呀?自然是图你个“忠心耿耿”了。浩阳地区一市四县,党委一把手就这么五个位置,每一个都很重要。陆大勇自不会容忍这些县市委书记的乌纱帽落在与自己不相干的人头上。

只是,朱建国和陆大勇是多年的老交情,陆大勇发达起来,也是近几年的事。以前在青峰地区做县委书记,甚至做副专员的时候,朱建国的心态都是比较平等的。虽然副专员、县委书记的职务,远不是农业学校的校长可比的,但毕竟管不到朱建国。只有陆大勇做了青峰地区行署专员之后,两人才正式变成了上下级关系。不过那会,总归陆大勇还是二把手,在人事问题上,基本没有发言权,朱建国也就感受不到多大的压力。

如今陆大勇正儿八经成了地委书记,可以说是掌握了朱建国的前程,但太肉麻的话,朱建国还是不大说得出口。

朱建国心里在想些什么,陆大勇也清楚,微微一笑,说道:“老朱啊,咱们是老同学,这么多年的情分了,你的为人,我是很清楚的。对你,我比较放心。不过林庆那边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好弄的。摊子大,事情多,民风强悍,想要做好这个县委书记,不容易啊。”

说着,陆大勇轻轻叹了口气。

这个倒不是官面上的话,而是实际情况。陆大勇是有点看林庆县以前的康书记不大顺眼,这个家伙以前总是捧着蔡书记的大脚,对他这位行署专员,只是表面敷衍罢了。浩阳地区成立之后,陆大勇确实动过心思,要逐渐的将下面的党政一把手,都培养成自己人。当然,这个培养有两种意思,不仅仅是撤换那么简单,主要还是“拉拢”。只要下面的人识相,愿意为他陆大勇效命,也可以算是他的人。只有对那些不懂味的家伙,陆大勇才会用雷霆手段。

然而,康书记却并不是陆大勇打算撤换的对象,至少近期内不是。

这个人确实是比较有能力的,林庆县在他的管理之下,还算比较平稳,社会也比较安定。浩阳地区新成立,安定是第一要素。

尽管朱建国是他的老同学,双方关系不一般,但如果不是朱建国一到浩阳,就表现出很强的前瞻性以及在后来菜篮子工程建设过程中表现出高超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陆大勇也没打算将他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上去。

现在虽然做了决定,但朱建国到底能不能管好林庆县,陆大勇心中也不是没有一点担忧的。

随着干部年轻化、知识化进程的推进,很多知识分子加入到了官员的行列之中,其中破格提拔重用的不在少数。但很少有直接上党委一把手的,多数都是先做政府一把手,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把官场上那一套基本摸清楚了,再上党委书记比较合适。

朱建国一步就跨上了县委书记的宝座,中间省略了县长这个过渡,是不是能一下子就适应过来,还是个未知数。

朱建国倒是不太担心,他对自己一贯是比较有信心的。

再说了,不是还有刘伟鸿吗?

朱建国随即被自己心里冒出来的这个念头吓了一跳。

怎么,这个年轻人在自己心目中的份量竟然如此之重么?自己已经离不开他了?

不过朱建国立即就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刘伟鸿是真有本事,无论是理论功底还是实际能力,无论是纵横大局还是细节管理,都能力超群,对于官场上权术斗争的手腕,似乎也很熟悉。

“请陆书记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搞好林庆的工作。”

朱建国信心坚定地表了态。

“那好吧,老朱,你谈谈你的看法,准备怎样开展林庆的工作?”

陆大勇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已经决定用朱建国,那就要给他鼓励,给他指点,不能让他感觉到自己对他的能力有怀疑。

这个可难不倒朱建国,这两天,朱建国几乎都在和刘伟鸿商议,去了林庆县,要怎样开展工作,迅速建立威望,打开局面。

因为刘伟鸿很自信地告诉朱建国,这个县委书记,肯定是他朱建国的,轮不到别人头上。

既然如此,那就要早做准备,陆大勇必定要问到他的“施政方略”。

“第一个,我认为是尽快熟悉林庆的干部,尤其是县委县政府班子里的同志。马上就过春节了,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和同志们交流一下,看看他们的想法。一个地方的工作搞得好不好,主要就看干部们的工作是不是得力,思想是不是开放。”

朱建国很谨慎地说道,但没有多少迟疑犹豫。

陆大勇轻轻点头。

这是肯定的。

一把手说白了就是管人,而要管好人,了解他们乃是前提。

朱建国这个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看来已经准备要进入状态了。

“第二个,就是要全面了解林庆的基本情况。林庆是个农业大县,也是个矿产大县,地方大,人口多,只有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

“嗯,经济建设上的事情,还要多与政府那边沟通。县委书记主要是抓大事,抓方向!”

陆大勇肯定了朱建国的说法,不过还是提醒了他一句。

眼下,上面正在提倡“常委负责制”,提倡“党政分家”,党委书记不要事事都管,包打天下。当然,真要做到这两点,很不容易。过去那么多年,都是党委做决策,一把手的权威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党委书记,都喜欢事事插手,似乎不这样做,就显示不出自己的权威,就有可能大权旁落。

只是,既然上面有这样的提倡,下面的干部,就得努力去执行,至少表面上要过得去。

“是的,陆书记,我明白,这只是我的一个初步构想,具体怎么做,还要去了之后,了解清楚了情况,才能下决心。”

朱建国赶紧说道。

陆大勇微微颔首,说道:“老朱啊,林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必须要关注。那就是社会治安。林庆很多的乡镇,存在着严重的封建宗族势力残余思想,时常会发生宗族械斗事件,这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决不可忽视。”

“是,陆书记,我记住了!”

第148章 不懂行

见朱建国忽然把出了军营里接受命令的架势,陆大勇心里很是满意,不过脸上却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情,轻轻一摆手,微笑说道:“老朱,咱们是老同学了,不必这样。”

朱建国便赧然一笑。

“那个举报信,到底是怎么回事?”

稍顷,陆大勇好像是很随意地问道。

朱建国也很随意地答道:“是有这么回事,给了省报的两名记者一点辛苦费。咱们浩阳地区是新成立的,地方又比较偏远,记者们在这里整整采访了一个星期,工作是很辛苦的,吃也没有吃好,睡也没有睡好,我琢磨着,应该表示一下心意。”

其实这种“有偿新闻”的情形,已经逐渐比较普遍了。大家都意识到了宣传舆论的重要性嘛。说起来,朱局长给两名记者八百块的红包,还是有点小家子气的。听说有些地方,甚至有给一两千块红包的。朱局长和人家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

“嗯。”

陆大勇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朱建国便即放心。瞧陆大勇的神情,就知道他并不反感这样的事情,甚至还是支持的。只是他身为地委书记,总不能公然鼓励下属给媒体记者送红包。

未免太不像话。

“这个事情,我要向陆书记检讨。事先没有好好和班子成员沟通,让个别同志心里产生了意见。这都怪我,工作没有做到位!”

朱建国装出一副很是惭愧的样子。

陆大勇嘴角闪过一抹笑容。

朱建国这是趁机告状来了。看得出来,到底是谁弄的举报信,朱建国怕也是心中有底了,矛头直指班子成员里的某个同志。

“地委组织部,这两天就会找你正式谈话。我的意见,你要赶在春节前去林庆县上任。早一天接手,就早一天熟悉情况嘛……对于农业局的班子,你有什么建议?”

农业局虽然不是要紧部门,陆大勇却也不愿意掉以轻心,随便选拔一个人接替朱建国遗留下来的局长职务。毕竟在此之前,农业局算是他陆大勇的“嫡系部队”,就这么“丢下不管”,于理不合。不过陆大勇一时之间,手里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农业局长,还是由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出任为好。

朱建国也老实不客气,说道:“我个人的意见,肖为政比较合适。他也是跟我从青峰过来的,以前在青峰农校做了好几年的副校长,能力还不错,也比较讲同志情谊。年龄方面,也基本和我相当,小三四岁的样子。”

“他目前在农业局主持日常工作吗?”

朱建国摇了摇头,说道:“主持日常工作的,是常务副局长陈崇慧。这个同志的个人品德有点问题,嘴里说得正气凛然,似乎和省报搞好关系都是不应该的,私下里却伙同他的侄儿,经常占公家的便宜。哦……他侄儿以前也是农业局办公室的干部,后来犯了严重错误,局里召开党组会议,将他开除了。这个人,就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典范。”

朱建国的语气,有点气愤愤的。

陆大勇微微颔首。

毫无疑问,这个姓陈的副局长,就是那个写“举报信”的人。对这样喜欢背叛上级的家伙,陆大勇也是丝毫好感也欠奉。身为领导,最看不惯的就是下属的背叛。何况这个家伙,一点官场常识都没有。竟然挑“菜篮子工程”下手,这不是疯了吗?区区一个副局长,就敢打地委和行署的脸!

谁不知道这个菜篮子工程,眼下已经成为了全省样板工程,是陆大勇和曹振起脸上的一层金粉,这家伙却想将这层金粉给抹了,简直岂有此理!

这姓陈的也是跟朱建国一起从青峰农校调过来的,以前没有正儿八经混过机关,难怪差了些火色。

“既然这样,那就让那个肖……肖为政试试吧。”

陆大勇随即做了决定。地区农业局局长和县委书记虽然同是正县处级,但地位自然不能相提并论,让肖为政“转正”,陆大勇几乎用不着和其他人商量,完全可以“乾纲独断”。没有人会因为这么个职务,去忤逆地委书记的。

朱建国不由大喜。一来,陆大勇这么爽快就同意了他的推荐,可见他在陆大勇心目中还是很有份量的。二来,肖为政接他的班,也能冲淡“陈崇慧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怎么说,陈崇慧也是他多年的老同事,以前两人的关系一向不错的,到浩阳几个月时间,就搞得这么僵,几乎是反目成仇了。大家在议论陈崇慧“不识相”的同时,对朱建国的“翻脸无情”也颇有微词。这人啊,不能掌权。一旦掌了权,马上就变脸。

肖为政接了他的班,就能让大家都知道,他朱建国还是有情有义的。要怪,只能怪陈崇慧不够意思。人家肖为政不出幺蛾子,朱局长不就很关照他?

“谢谢陆书记……嗯,我还有个建议啊,这个……以前陈崇慧是肖为政的上级,在青峰农校的时候……现在让肖为政主持农业局的工作,怕是压不住场面啊。”

朱建国略略犹豫了一下,暗暗咬了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