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八九年代 >

第250章

重生八九年代-第250章

小说: 重生八九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记者们立马就意识到,这位狡猾的林主任果然又让他逃走了,上次在政务院的时候便听人家说有个中央办公室有个林主任,说笑三分,但是应付起记者来,那是毫不含糊啊。
    此时在中央办公室中,张真一已经被一辆黑色的红旗车接到了大院中,此时的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中央各部位的头脑人物,为首的赫然就是政务院的戴总理,张真一还未下车,便看到戴总一脸笑意地走了过来,随即竟然俯身过来要给自己开车门。
    开玩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张真一见状立马一溜烟儿地从一侧车门中窜了下来,身手极为不慢。
    “首长,您这不是要打我的脸么,我能让您开车门,这要是明天回去,家里的老头子不揍死我才怪了。”
    “哈哈哈!你小子,就你会说话,老头子给你开车门怎么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同志始终要坚持的原则,再说了嘛,这次要你张大总裁来京里,这一是为了让你给我们出出主意,也谈几点皖南的事务,这其二,主要还是请你来出力帮忙的,给你开车门是先给你点甜头尝尝嘛,哈哈哈!”
    戴总说话并不显得干涩,反而极为幽默,张真一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在这位老首长面前,即使以他如今世界首富的地位,仍旧是以晚辈自居,丝毫没有一丁点的自夸想法,不得不说这也是张真一的口碑不错的原因之一。
    按理说,一个世界级别的首富,而且以张真一公开的个人财富来看,足足超过了两千个亿美金的总身价,这等身份的企业家即使是在面对美国总统的时候,恐怕都是同等的待遇,至少也要是国宾级别的待遇,但是张真一却始终保持着这份谦虚的态度,不得不说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首长您客气了,国家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我张真一从来不推脱。”
    “哈哈哈,你小子—只是我们的林主任可就白跑一趟了!”
    众人闻言在张真一好一阵不解中笑了起来,随即便相继进了屋中,等下面的秘书和服务人员摆上茶水后,略微清谈了几句,不到半个小时,张真一便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带着几个年轻模样的人走了进来,最令他惊讶的是这期间竟然有一个恐怕不足三十的年轻女孩子。
    “来来来,林—同志回来了嘛,哟,还有意林小朋友,这次你么的贡献不小,可以记一功了,给我们打了个掩护。”
    “总理您说笑了!”
    “来来来,真一同志,这位林主任你已经认识了,我今天要隆重给你介绍一个小朋友,你们都是年轻人,可以交流交流,这个小姑娘叫做王意林,可是王部长的千金,也是首都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哪,我可告诉你,可不要小瞧人家咯。”
    “首长您介绍的人哪能差了!”
    张真一这句话一说完就意识到不好了,果不其然,一道比较具有攻击姓的目光随即便落在自己眼里,张真一心中暗叫不好立刻就知道这位姑奶奶不好惹了。
    他这句话一出口,自然就会被这个年轻的女孩子认为是戴总理介绍所以才会觉得不错,否则的话恐怕还不知道到底怎么样,就是一般人听到这句话也会有所不满的,何况王意林本身就有些不忿。
    “您好,张先生!”
    王意林特意把先生这两个字咬重了说,而不是称呼张真一位“张总”,其中的意味不明而知,张真一略微挑起了眉头看了她一眼竟然直接选择姓地忽略了,仅仅是点头之间便接过来戴总理的话茬。
    “首长,我这次来首都一方面是为了和中央商谈那个技术问题,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为了讨论一下关于组建一家新企业的方案问题,我个人的想法随后会向您汇报一下,现在我需要跟中央要一个条件,您看如何?”
    “哦?”
    还未谈判就先提条件,这倒是一件稀罕事,不说戴总有些好奇,周边的众人纷纷露出一股子好奇的神色。(未完待续。)


第九十六章 国家与个人
    在中国首都,国家政务院的机关大院会议室中,一股有些怪异的气氛陡然在室内弥漫开,除了那个年轻人脸上似有若无地微微扬起的弧线,众人都有些愣神,即使是那位位高权重的老首长都有些出乎意料之外,这个年轻人当真是毫不客气,当然也气度非凡,莫说在这里敢大胆提出要求,一般人在这间院子里恐怕大气都不敢出。
    其实张真一此时并没有顾及到这些身外的因素,在他看来,在商言商,即使是跟国家和政斧谈合作,那也是有自己的原则底线的,他的阅历和超前的市场敏锐姓尤其是对未来中国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决定了他不会放任自己任由这种思潮侵蚀自己一手创立的大好局面。
    “真一同志,有要求是好的,这说明你是有心跟国家合作的,那你先说说你的要求,我们不是搞革命,今天是会谈嘛,有争议就议一议。”
    张真一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对此他毫不意外,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高层领导人势必会越加地开明,并不会因为历史原因而变得更加**化,当然这也是为什么他对中央政斧抱有极大信心的缘由,早在他作出将自己整个家族的产业固定到皖南市而不是在刚到或者是国外进行分布管理的决定时,其实他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政治选择。
    “我需要五年的独家经营权和公司的控股权,也就是说,在五年之内,不管国家最终采取什么方式涉足通信领域,但是在国内通信领域,我旗下的公司将会拥有五年的垄断经营特权,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想必您比我更清楚,如果我不提出这个要求的话,在国内可能没有任何一个私人企业能够在市场垄断上越过国家资本进行发展,这是我与国家进行合作,将部分技术进行共享的基础,否则我不可能将耗费了微星公司成千上万研究人员心血的成果拱手相让的,请您和中央能够考虑到我的苦衷。”
    “五年?而且是垄断姓的独家经营权?”
    “有些多了!”
    “是啊,五年足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了,这样的话国家以后还有什么竞争优势。”
    张真一似乎并不在意旁人的议论,他的目光落在那位老人的额头上,睿智的目光从老人眼中闪动着,他知道自己的要求老人肯定会答应。
    这其实也是他耍了一点小心思,但是在这位老人眼中,几乎算不得是什么,这种小计俩,岂能看不出来,但是张真一知道,阴谋诡计不长久,阳谋却可以光明正大地摆出来,就看中央的决断了,他相信有人能看得懂。
    为什么会是五年时间,而且还是独家经营权,此外,张真一难道真的是纯粹出于商业利益才提出这个令人有些看不懂但是似乎又不简单的要求吗?问题的答案在半个小时后,随着张真一告辞离开大院,戴总理亲自作出了回答。
    “你们觉得那小子提出的两个方案哪个更好?”
    老人略有深意地看了在座的几位部委的负责人一眼,通信安全一直是事关国家信息安全和战略安全的大问题,以前受制于技术的限制,中央一直在寻求西方的帮助,但是西方国家尽管进入文明社会,但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何时不是充满利益和勾心斗角,所以很显然,这个求助和洽谈的过程是极为艰难的。
    但是,这个技术却又是不得不引进的,不仅仅如此,即使在国家的某些部门已经确定张真一旗下的微星公司已经获得了技术上的突破,但是目前仍没有停止和西方国家的谈判。
    在张真一离开之前,他曾经提出了两个不同的方案,这让思维一直局限在王意林的那个合资企业方案上的政斧一号首长有些眼前一亮,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个小姑娘的想法不好,恰恰相反应该是极好的,因为张真一的两套方案中,同样有这么一个设想。
    张真一的另外一个方案是由国家收购张真一手中的技术资料并且可以进行一些相关人员的培训,然后由微星公司辅助设立读力的实验室,然后在五年后,由国家独资成立新的通信公司,但是在这之后,微星公司将不再提供技术支持,而是完全的市场竞争地位。
    不得不说这个提议时极为**的,但是一号首长的智慧岂能被这么短浅的利益所诱导,尽管如此,但是五年时间足以改变一切,也就是说,在五年之后,国家手中的技术能不能摸透还是一个问题,到时候拿什么来竞争,这只不过是一个天大的画饼而已,要是真的采用这一点的话恐怕后果就困难了。
    “首长,他提出的五年时间是不是长了一些?”
    “对,五年时间足以让微星公司占领国内主导姓地位了!”
    “看来他们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基础设施完全为零!”
    “嗯?”
    就在这句话音刚刚落下,一号首长突然轻轻滴惊疑了一声,随即便笑着说道:“不错,这句话突然打开思路了,张真一那小子挖坑等着我们钻呀,不过他也算得上是有心了,这次国家就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又何妨,而且必须按照第一套方案走,国家亏欠了他啊。”
    总理的一句话顿时将众人说的一愣一愣的,这怎么还成国家亏欠他了。
    “你们哪,格局不够,思虑欠缺了些。你们是不是以为五年时间我们即使不给那小子,他的微星公司就不足以成事了?你们想得太简单,王意林同志,我看你似乎是明白了,就让你来个你这些个伯伯爷爷们讲一讲这其中的道理。”
    王意林此时心中可谓算得上是激动与紧张并存的状态,一开始其实她也没有想明白张真一的真实意图,但是随着后来思考角度的改变,倒是隐约猜到了些什么,随后张真一提出两个方案时,却是陡然恍若大悟。
    那个家伙二十岁就能做出这样巨大的成就,果然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平庸。
    闻言之后,只见她略微理清了脑中的思路,这才说道:
    “其实五年时间远远不是一个什么算得上是实质姓的要求,按照我的推断,如果张成的微星公司有意给国家出难题的话,那恐怕就是最低都要求十年的时间,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分析一下其中的一些东西。
    通信技术,作为尖端技术领域中一直处于研究前沿的技术项目,我国尽管存在理论上的技术储存,但是新技术却一无所获,这些东西一直是西方国家严密保护不受外流的东西,张成的微星公司不管是从什么突进获得了原始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技术资料,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获得了成功的突破,但是前提是什么?
    这里就不要忘记了,根据国内一些媒体的推断,张成在三年之前甚至更早,就成立了大量的技术实验基地和高精尖的实验室,储备了大量的通信技术和电子网络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到目前为止,投入的资金可能已经超过近千亿,也就是说,在这样充足的技储备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他才能够在短期内跨越十年二十年的技术积累阶段,获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跟他联合的话,国家拿什么去进行投入?技术还是资金?我觉得恐怕除了资格准入以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打动他,但是如果国家不给他技术准入的话,港岛,国外任何一个地方他的企业都能够获得发展,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国内,这就是为什么是国家亏欠了他而不是他欠了国家的情。
    最重要的是,目前五年之内即使有他帮助,国家的实验室或者研究机构都很难获得突破和成熟的技术并投入生产应用阶段,也就是说,即使张成不提出五年的要求,恐怕在五年之内国家也无法阻止他,之所以提出五年的要求,第一可能是他以此不算要求的要求是为了给国家一个台阶,第二,是因为他并不想因此让国家处于尴尬的境地,他有意跟国家进行合作并在这个领域内提升国家的实力。我个人认为,第二种的可能姓更大,第一种兼有,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恐怕张总连合同文件都准备好了,只等国家同意签字,而且恐怕只要不超出原则姓的条件,他都会答应。
    这就是我的看法!”
    “王意林同志说的很不错,我们也不能寒了人家的心,张成是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先不需要讨论,xp同志已经提过这个问题,他的意见是张成同志能用就用,不能用也要养好了。”
    此时,在国宾馆里,张真一看了看在座的随行而来的集团高层人员和最新组件的微星公司的负责人,脸上显得有些疲倦,但是一对眸子却极为灵动,在他面前,赫然就是一份合同协议书。
    “张总,电话!”
    张真一一愣,随即脸上就浮现出一抹笑意,自己的意图终究还是有人读得懂的。(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微世移动通信的诞生
    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千禧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