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智者人际 >

第17章

智者人际-第17章

小说: 智者人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昆多输柯的身体升到了半空之中附近的人们都看到了这一景象。阿育王和众人都合掌看着他渐渐地远去,目光久久不舍得移开。

据《阿育王经 昆多输柯七耀经》

谈及手足情,纵览一番古今文史,首先进入我视野的是大文学家苏轼兄弟。苏轼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悠悠历史中璀璨夺目的华章。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用他最擅长的词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形成了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真情实感的关于兄弟亲情的词。

晚唐五代的词连篇累牍地描写男女柔情,而对于兄弟亲情却绝少反映。苏轼的一些关于兄弟亲情的词,比之当时笼罩文坛的艳科词,不管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苏轼大力开拓词境,描写兄弟亲情是这种革新尝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满江红 怀子由作》便是这类词中比较著名的一篇。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这首词是苏轼在颖州任知府时作的,词的上片即景生情,抒发了“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的深深感慨。下片追忆从前多次的相会与离别,希望能有机会与弟弟见一面,词的语言苍劲浑厚,寄寓深远,感情全自胸臆自然流出,读来颇为动人。

东坡中秋怀人之作,大多为子由而发,其中一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更是成为千古绝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兄弟情意甚笃,写作此词时,他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当时苏轼出任徐州知府, 四月离家赴任。苏辙与之偕行,并在徐州停留百余日。临别之际,适逢中秋佳节,他们一同泛舟赏月,苏辙就写了这首词来告别其兄。苏轼读了也即席写了一首同调和韵之作,序中云:“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词中抒写二人久别重逢接着又将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全篇语调凄凉,笼罩着浓厚的“愁”与“忧”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兄弟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

自从踏上官宦仕途之路,苏轼兄弟二人的命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极谏。他们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罹难。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而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来未有过丝毫怨言。

在勘问“乌台诗案”的过程中,苏辙愿意以自己的官爵为长兄苏轼赎罪,结果被贬为筠州监酒。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兄弟间的手足真情在患难时更显得弥足珍贵。后来苏轼第三次被贬,居于儋州,位于海南;而苏辙也因为哥哥而受牵连被贬雷州。东坡居海南,子由居雷州,正是一南一北隔海相望。苏轼的另一名篇《西江月》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夜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兄弟二人同时遭贬,患难与共,倍觉情笃。“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兄弟之情见于末句之间矣。由此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大、小苏不愧为一对情深似海的模范兄弟。

一千多年前的这一段兄弟真情,正如电影《我的兄弟姐妹》中的一段台词:“兄弟姐妹本是天上的雪花,谁也不认识谁;落在了地上,就融在一起,化成了水,永远不分开了。”正是由于苏轼从深厚的兄弟情义中汲取了力量,才使他从来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压倒,而是满怀豪情,直面人生。

第51节:爱情的真面目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名叫遮罗,他的王后一直没有生育,遮罗王很伤心。天上的天帝释知道了这件事,心里很难受,便从天上降临到王后面前,给了王后一个果子,说吃了会生孩子。王后依言吞下了果子,果然怀了孕。十月期满,王后果然生了个儿子。可是这个孩子长得丑极了,却非常聪明能干,机智伶敏,而且力大无比。他的名声传遍各地,大家都为他有这么大的本领,但又长得那么丑而叹息。

丑王子长大后,遮罗王为他聘了邻国的公主为妻。公主名叫月光,果然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光艳照人、端庄美丽,并且具备世上的一切美德。丑王子每天夜入晨出,从没有让月光看清楚过自己的长相。有一天天夜里,看王子已经睡熟,月光公主偷偷点了盏灯,拿到床前一照,被他的真面目吓得连夜跑回娘家。丑王子就出发去寻找月光公主。

丑王子到了月光公主所在的国家后,先后做了陶器坊的工人、染匠、马夫、厨师,做出的东西都让人赞不绝口,但是月光公主都不领情。天帝释知道了这些情况,就伪造月光公主父亲的笔迹,给七个国家的国王分别去了信,说是要把月光公主嫁给国王,永结同盟。

七个国家的国王接到来信都十分高兴,各自准备了丰盛的礼物,带着队伍前来迎亲。快到月光公主所在的国家时,七支迎亲队伍相遇了,这才明白全都受了愚弄。国王们怒气冲天,都说月光公主的父亲如此戏弄他们,实在太可恶了,于是讨论要联合攻打这个国家。月光公主的父亲接到使者的来信,又听到七国都已发兵的消息,吓坏了,责骂月光公主。月光公主请求父王张榜招贤。国王听从女儿的话,马上令人贴出招贤榜。榜上说:〃无论是谁,只要能化解本国的这一场灾祸,就把月光公主嫁给他。〃丑王子一看机会来了,连忙揭下招贤榜,运用自己的才智,成功退敌。大家都十分感谢他的勇敢与机智,月光公主对他也旧憾顿释。

国王派出不少人马,护送他们夫妇回国。从此九国相互友好,再也没有战争与纠纷发生。

《六度集经》卷八《遮罗国王经》

时下环境,传媒风气都好像鼓吹着“物质主义”挂帅、“随便的爱,离离合合如家常便饭”的恋爱观,影响着不少人衡量爱情的标准,会以外表、物质、金钱作为去决定这个对象是否适合自己。然而,当他们真的与这些只具备“外在条件”,却欠缺“内在条件”的人恋爱时,久而久之,他们会发现除了物质的满足外,他们渴望在“真正恋爱”中获得的满足和快乐却未必可以达到。

然而,让自己可以在恋爱中真正获得满足和快乐的,最重要的并不是一味要对方去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而是两个人在心灵上有真正的沟通和互相接纳、互相欣赏。所以在恋爱之先,我们要真正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才会懂得去爱。可能有人会觉得,伴侣能提供好的生活质素、物质享受,但其实心底里他们真正渴望得到的,是被爱及接纳。所以一个真正认识自己和爱自己的人,才会懂得去追求真正的爱。一个健康的爱情关系,应当有以对方为荣的感觉,我们会去欣赏对方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和优点。而且对方也处处以我们为荣。如果我们能有这种感觉,不论他是成功或失败,都会使我们欣赏他的才华。

罗兰说:当两人之间有真爱情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经济的条件,相貌的美丑,个子的高矮,等等外在的无关紧要的因素的。假如你们之间存在着这种问题,那你要先问问自己,是否真正在爱才好 。我有一个女邻居,是一名小学教师。有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男青年追求她。女教师对男青年的感觉是既不讨厌,也谈不上喜欢。可是身边的人大多认为应该接受这个男青年,理由很多,譬如:女孩子年龄不小了,错过了会后悔等等、等等。因此女教师就很迷惑,徘徊在爱与不爱之间,不知该如何取舍。

其实这是现代人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节奏加快的程序化的生活方式中,爱情变成了一道公式,有许多的前提条件。只要前提条件成立,便恒等于爱。根据定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爱情应该出现的时间甚至地点。爱情变得像一部规定了上映时间和主要剧情的电影。我们必须承认婚姻要有很多的前提基础,但爱情的确是无条件的。不要只根据外在条件来判断爱情是否应该存在,而忽略了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可能有的人一生谈过无数次恋爱,却至始至终不知道什么是爱情。

当然,得到真爱或许很容易,亦或许很难,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经历的过程。所以你有权利选择等或是不等,如果你不愿意付出等候真爱的代价,你就必须准备好付出错失真爱的代价。当你发现你真正爱的不是你名义上的恋人,甚至不是你法律上的伴侣,你是否后悔过没有等候真爱的来临,而造成了终身的遗憾?人生需历经坎坷方能成长,真爱要历经等待方能获得。虽然不能说耐心等候的人就一定能获得真爱,或者真爱一定就有美好的结果,但毫无疑问,他们是最有资格得到真爱的人。

第52节:保持感情的新鲜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名叫莲花,长得十分美丽,在当地 是数一数二的美女。莲花不仅人长得美丽,性格也很温顺,心地善良、贤慧有礼。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这个婆罗门就是不喜欢自己的妻子,反而与家中的一个使女勾搭上了。两个人如胶似漆,山盟海誓,就嫌莲花碍眼,千方百计地想把莲花赶出家门。

国王救了莲花,并对她由怜生爱,便把她立为王后。婆罗门得意洋洋地回到家后,便与使女花天酒地地胡混,渐渐地缺衣少食起来。这时,婆罗门听说王后精于赌博,常与人赌博争彩,不禁喜出望外,因为他的赌博技术也是很高明的。

婆罗门见到王后,才知道她就是莲花,开始还花言巧语,想驳取同情,但王后反过来教训他无情无义,并对他不假言色。婆罗门输得干干净净,只好空着两只手,摇着脑袋走了。人们知道了这件事,都说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婆罗门活该倒楣。

《生经》卷五《佛说夫妇经》

这个故事里,一般人会谴责婆罗门的负心,可是莲花的故事却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要考虑如何保持感情的长期性和新鲜感。毕竟,在某一方面来说,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朋友交了一段时候感觉比较淡了,出现这种情况有这么几种可能,首先从心理上讲,人更注重的是新得到的赞扬。就是说,我今天夸奖了您今天真的很漂亮,你可能很高兴;如果我跟你交往了一年多再说出这些话,你可能觉得无所谓。我们很多人交往一段时间后,再听到朋友类似的赞扬的时候,找不着以前的感觉了。还有,朋友交往的时间长了,相互之间也就比较随便了,可能无意之中一句话上惹火了对方,这种情况不知道这位朋友属于哪种情况。如果只是说主观上感觉朋友淡了,那可以再维持一段时间,主动地增加一些交往的频率,可能会改善一些。

人们常说,细水长流的感情更能持久,如烟花般的激情和热爱,会随时间而消失,因此,就更应当将力量放在保持生活正常进展方面。成功的关系并不取决于激情和热爱;而是取决于共同生活的轻松和快乐。如果争吵是不可避免的话,那么,争吵的时间应尽可能缩短,而且要依理而争,谨记你们只为正在争吵的事而争吵,不要涉及其他方面。如果你们对某一件事的看法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