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首席御医 >

第264章

首席御医-第264章

小说: 首席御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出处来历,我们怎么会用!”

    黄灿就和张青来对视一眼,两人眼里都是神光一闪。

    张青来就开口问道:“给蔡先生偏方的这个人,可曾说了这个方子能治什么病?”

    蔡成礼想了半天,才想起那天晚上韦向南的原话,道:“说是致中这个病,是因为‘怀抱人多,少近土气’所致,所以要吃这个陈壁土煎的汤。”

    张青来顿时一拍大s腿,看了看那被死死抱在随从怀中的蔡致中,道:“着啊!实在是妙!五行之中,土居中央,运化流转,司平衡之职。少近土气,自然五行不平,五行不平,人又怎么能走得平衡呢!”

    蔡成礼夫妇齐齐变色,有些愣神了,难道韦向南讲的那个偏方,竟然真能治病?

    陈说峰一听,倒是有点悟了,原来这小孩没有平衡感,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啊。

    “土也能治病?”蔡夫人心中惊讶,实在难以相信这种事情,就出声问到。

    蔡成礼又干咳一声,再次阻止自己夫人问,你连风水法术都能信,这时候还捣什么乱,这不是在质疑大夫吗!

    刘风杰此时淡淡一笑,道:“记得我当年去海外展的时候,家里老母亲什么也没有送我,就是用黄纸包了一包家乡的泥土让我带着。刚到海外那会,我有一次水土不服,用尽了办法都治不好,结果黄土一撮,立时而愈。虽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用土治病,想来肯定是有它的道理存在的。”

    求几张***吧!

    二十四小时就一张***,银子感觉好失败啊!

第二六二章 捷足先登

    “有句老话,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黄灿呵呵笑了一声,对刘风杰道:“在以前农业社会,因为交通不便,物流不畅,大家都是自给自足,每个人所接触的,无非就是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所以从南到北,才造就了不同地域那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人是吃五谷杂粮的,而五谷又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什么样的地,就长什么样的庄稼。一个人从生下来,就住在这片土地上,吃的是这块地里长出的五谷杂粮,那么他就会跟这个地方融为一体,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天人合一’。”

    “等他离开这个地方,进入另外一块天地,身体与大自然的这种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由此便会水土不服。旧土一撮,看起来不起眼,但却可以让人的身体机能,快恢复至以前的平衡状态。”

    刘风杰笑了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黄灿接着道:“西医上把水土不服,叫做‘菌群失调症’,也是一样的道理。固定的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会让体内的菌群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等换了新环境,稳定的菌群比例就被打破了,以前处于压制状态的菌群,失去了压制;那些原本是促进消化和代谢的菌群,却受到压制,数量急减少,这样就会‘水土不服’了。”

    小餐厅的人,都是不住颔,黄老这个解释讲得很明白,也非常容易理解。

    黄灿抽了一口烟,轻微咳了两声,道:“不过,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生活在东北的人,可能天天吃的是泰国大米,喝的是美国饮料,早上冰天雪地,下午又穿着泳裤在海边潜水,所以这种‘土’办法,倒是不常见了,呵呵。”

    众人微微笑着,黄灿说得确实是事实,现在有的小孩从出生到长大,可能都不会喝一口当地的水。

    此时潘保晋终于找到了插话的机会,道:“其实用土治病,在中医里一点都不罕见。经典方剂里就有一剂黄土汤,翻开古代医学典籍,用黄土汤治病的例子不可胜数。以前霍乱作,医生就是用黄土汤来治的,效果神验。到了近代,美国辉瑞公司的研究人员,才从土壤中现了土霉素。”

    几位大专家讲来讲去,都是土的事情,跟自己孩子的病没有什么关系,听得蔡成礼夫妇心里焦急万分。

    “黄老,那致中的这个病,现在是不是可以确诊了?”蔡成礼小声问到,脸上客气笑着。

    黄灿回到正题,指着那边的蔡致中问道:“令公子是不是从小就这样被人抱着,很少下地?”

    蔡成礼看向自己的夫人,他平时做生意比较忙,孩子主要是由夫人来照顾的。

    蔡夫人想了想,道:“因为这孩子从小娇弱,所以我雇了专门的人来负责他的起居出行,但好像也没有……”

    黄灿没有听蔡夫人把话讲完,而是问那个随从,道:“你来讲,平时都是什么情况下抱着孩子,平均一天能抱多长时间?”

    蔡成礼交代了一句,“照实了说,不要有任何隐瞒。”

    随从就道:“小少爷喜欢哭闹,所以基本上除了睡觉,都是由我们两个人轮换着来抱,大概……大概一天能抱十二三个小时吧。”他有些不肯定,侧头向另外一位随从求证。

    另外一位点点头,道:“差不多就这样吧,只多不少了。”

    “张老弟,你看这个病……”黄灿就看着张青来,询问他的意见。

    张青来颔两下,道:“我看可以确诊了!”

    黄灿也觉得基本就这样了,他道:“蔡先生,令公子的病,我看也不用服什么陈壁土汤了。你周围如果有熟悉的人,家里有跟令公子岁数相仿的小孩,就把令公子送过去,跟着别人家的小孩一起玩耍,也不要派什么随从了,别人家的小孩是什么样子,就让令公子也什么样,过上个十天半月,这病应该就能好了!”

    蔡成礼此时有些骇然,他脑子里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韦向南,好像韦向南就有一对双胞胎的孩子,能比自己家致中大上一岁左右吧。

    蔡夫人也是这个想法,心道明空法师果然厉害,自己家致中的病,可不是就应在了韦向南的身上嘛。人家早已经把治疗的方法告诉自己了,是自己没采用,结果绕了一圈,最后又回到韦向南那里去了。

    黄灿说完,问张青来,“张老弟,你看这个办法可行?”

    张青来点头笑道:“就按黄老说的办吧!我行医半生,也没有用过陈壁土,功效如何,还真是不清楚,还是黄老的这个办法比较稳妥,十天半月就算不能全好,但肯定也有效果了。”

    黄灿就对蔡成礼道:“蔡先生,这是我们商量出的最好办法了!你看如何?”

    “那这个病是因为……”蔡成礼不太肯定,又追问了一句。

    “怀抱人多,少近土气,体热难宣所致!”黄灿呵呵笑了一声,“蔡先生,小孩子阳气盛,毛躁善动,还是应该让他自己下地多跑一跑才行。近水则火邪消,近土则脏气平,调理一段时间,我看就没事了。”

    蔡成礼就急忙点头,应道:“劳烦黄老,劳烦几位大名家了。”

    黄灿一摆手,道:“你应该谢谢那位给你偏方的人,令公子的病,脉象调匀,今天要不是你提起这件事,或许我们一时半会还真难看出端倪呢。”

    张青来也是感慨,道:“是啊,小孩被抱在大人怀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若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肯定难以看出这病是由怀抱太多所致。给出这个偏方的人,必定是一位医术极其高明,而且心思细腻的人,只是不知道这人是谁?”

    蔡成礼就道:“是我在南江商界的一位朋友,姓韦。”

    黄灿一愣神,道:“可是韦向南女士?”

    蔡成礼很吃惊,黄老竟然也知道韦向南的名字,他点头道:“是!”

    “难怪啊!”

    黄灿就释然了,他到南江第一天,曾?毅安排接风,就已经跟韦向南、崔恩熙、小戴维这些人都见过面了。韦向南一个外行,竟然能够说出这么一个极其对症的方子,这肯定跟曾?毅有关。曾?毅既然看出了蔡致中的病因,却自己不提,而是让韦向南去说,又安排了这次会诊,同为医生,黄灿稍微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看来曾?毅不想跟蔡成礼夫妇打交道,又或是蔡成礼夫妇哪里得罪了曾?毅。

    “蔡先生,你回头可要好好感谢一些韦女士啊。”

    蔡成礼点头应着,惭愧道:“是,看来之前误解了韦总的好意,是应该去道歉道谢的。”

    黄灿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回头对潘保晋道:“保晋,今天这个病案回头一定要记下来。为医者,应当体察入微,千万不要被日常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给蒙蔽了。”

    潘保晋点头应着,“是,今天这病案让我很受启。”

    黄灿心里又叹了口气,比起曾?毅,潘保晋到底还是差了一筹啊。

    蔡成礼看儿子的病得到现场两位大名医的确诊,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再三道谢之后,才领着夫人孩子离去,至于后面答谢的事,他还会再安排人专门来做。

    等上了车子,蔡成礼的脸就黑下来,对自己的夫人道:“整天说这个怨那个,怎么就不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早都告诉过你,对致中不要过于娇生惯养!”

    蔡夫人没敢还口,心里很是不服,心道那是我一个人娇惯的吗,好像比我更纵容孩子的,是你吧,何况黄灿的诊断究竟对不对,现在还未可知呢。

    蔡成礼看夫人没有顶嘴,自己说了两句,这火也就散了,道:“晚上我们把韦向南约出来吃个饭,明天一早我回港岛,你也回,致中就留下,跟着韦向南的那两个孩子生活一段时间。”

    蔡夫人道:“这不好吧,港岛又不是找不到岁数相仿的孩子。”她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别人来带。

    “老何的孙子跟致中一般大,你愿意让致中跟他呆在一块?”蔡成礼反问,老何是他家里的管家。

    蔡夫人就不说话了,主人家的孩子,怎么可能跟佣人的孩子放在一起养呢!两者相较,她宁愿把孩子交给韦向南,免得自己孩子被老何的孩子带出什么不体面的习惯来。

    蔡成礼这么做,也是有考虑的,一来是明空早就讲过这事会应在韦向南身上,交给别人,他怕没有效果;二来韦向南在国内商业圈很有名气,处好关系没有坏处;三来也是为致中考虑,人脉培养,也要从小抓起啊。

    上午研讨会的时间到了,专家们开始入场。

    张青来有意拖在最后,等着跟黄灿一起入场,看到黄老出现,他迎上几步,笑道:“黄老,有件事刚才没好意思向你打听……”

    黄灿就道:“是问那个偏方的事吧!”

    张青来哈哈一笑,道:“黄老还真是明察秋毫!刚才当着蔡成礼的面,我不好追问,其实心里很好奇。实在是这个偏方开得完全对症,并不象是随口讲出来的。”

    黄灿道:“开这个偏方的人,可能张老弟也认识。”

    张青来就露出意外表情,他并不认识韦向南这个人啊,“这话怎么讲?”

    “韦向南确实不会医术,不过他的弟弟,倒是医术了得,不逊于你我二人啊。”黄灿呵呵笑着,“你先猜猜是谁!”

    张青来苦笑,道:“还请黄老明示!这个我实在是猜不着,刚才已经琢磨半响了。”

    “韦向南的弟弟你见过的,就是曾?毅了!”黄灿看着张青来,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个方子应该是曾?毅开出来的。”

    张青来很惊讶,随即笑道:“真是没有想到,要不是黄老明指,我差点就要跟这么一位少年神医失之交臂了。”

    “走,先进去吧!”黄灿一抬手,“原本这次请你到研讨会,就是要介绍曾?毅给你认识的,这个年轻人的医术很不简单,你们今后要多交流才是啊!”

    张青来笑了笑,陪着黄老进了会场,他很好奇,曾?毅到底有多厉害,竟然能得到黄老如此高的褒赞。

    今天的会议,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和任务,也不需要得出明确的成果,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谈一谈自己对中医教育的看法。由南云医学院的人负责记录,把众位专家的意见汇总到一起,然后再结合实际,运用到中医分院日后的教学中。

    会议结束之后,各位专家就离开了南江,这都是平时的大忙人,能够抽空参加这次研讨会,已经非常难得了。

    研讨会总算是圆满结束,省里的相关领导非常满意,给予了表扬。曾?毅的工作重心,也重新回到高新园区的日常运作之中。

    回到白阳的第二天,曾?毅就去了市里,要向廖天华和赵占兵汇报星星湖开的事情,准备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小曾啊,坐!”廖天华看到曾?毅,脸上带着笑意,“中医研讨会的事,我有关注,办得非常成功,省领导还专门进行了表扬呢!干得不错,给我们白阳市争了光!”

    曾?毅笑着坐在对面的沙里,道:“主要是市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否则研讨会也不会办得这么隆重顺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