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是大导演 >

第251章

我是大导演-第251章

小说: 我是大导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小乐面无表情地望着他,任由血溅到自己的脸上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特写甚至连睫毛都没有颤动一下,嘴中语气柔缓而缓慢地道:“凉粉在场子里,你得横着拉一下,才能让我看的见。”
    就见张抹绝望地“啊”一声惨叫中,拉开了自己的肠子,鲜红的血液再度涌出,他颤颤巍巍地用手掏出肠子,端出那碗血淋淋地凉粉时,坐在李小乐前排的,刚刚才吃过晚饭化妆大师几米,直接就捂住嘴巴跑向厕所的方向……



第354章 第354场 这才是电影
    而镜头里的李小乐则是满脸平静,甚至有些享受地看着这一切,观众们看着他,似乎感觉到整个时间都慢了下来,每个人都被李小乐这个变态表情搞得心底有些发毛,就连看过全片的韩三品都有些惊吓到了,巨幅银幕上把李小乐表情中的每个狰狞的表情细节捕捉到,其效果可远远比小型放映厅震撼的多了,只有见识过他更变态一面的林芝玲觉得很正常……
    林芝玲其实明白,李导演为了演出这个角色,揣摩了很多比这个表现更加有张力的演法,最后只是因为他觉得有些超乎人物设定,才最终换成了现在相对“温和”的表情,如果按照他原本计划的演,可能会扭转所有人对他的既定的阳光大男孩印象……
    在座被邀请而来的影评人们,则是聚精会神地盯着银幕,眼球一动不动,心里不由再惊叹着,这次李疯狂演技真是相当令人惊艳啊。
    随着画面切转,故事来到最经典的一刻,鸿门宴上,三大影帝那场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超绝绝戏,让所有人都看着是屏住呼吸,时而尖叫,时而惊叹,更多的则是放生大笑着。
    两个人的绝戏已经是难求了,三个男人的绝戏更是史无前例,无间道中,刘德桦与梁朝委天台对峙,黄秋声与曾志委警局交锋,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绝戏,但是就连《无间道》这种汇集香港顶尖演员的电影,确也无法有三人绝戏的镜头产生。
    来参加这场首映礼的导演们,此刻心里无比的震动,既是佩服又是疑惑,这场戏是怎么拍出来的?这些三位演员对话语气对接怎么可能如此的恰到好处?李疯狂到底是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能做到这些!
    所有人都被这一场戏带得如痴如醉,李小乐看着身边人那目不转睛盯着银幕看的眼睛,手紧捏着爆米花却忘记放进嘴里,像是定格的动作,心中顿时无限的欣慰,满足。
    一百多号人,十八万尺胶卷,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为了拍这一场戏,值得了!!
    坐在台下的影评人周黄昏激动地拿笔在这段镜头之后,记下这场戏里每一句话,他此刻已经恨死了那些门口搜走一切有摄像头手机的凶恶保安了。
    这段简直太精彩了!《南方周刊》的周生安默默地在心里喝彩着,在脑海里兴奋地构思出明天专栏的标题。
    而同样文字媒体《上海一周》的记者薛晨却是愁眉苦脸,幽默风趣的台词,紧张刺激的故事,还有各种对于现实的暗喻,都在导演的安排在爆发出炫目的光彩,这是他之前完全不曾想象的,姜闻,周闰发,葛尤加李小乐竟然能产生这样神奇化学反应?
    可问题是他收到的杂志主编编辑任务是唱衰这部电影!为了刺激销量主编已经给他拟定了一个臭骂李小乐的标题:“李疯狂子弹脱靶~三大影帝飞出光环。”
    这种标题还怎么写……这让他妈的怎么写!?
    “绝了,太绝了……”《周末画报》的章苏童终于明白,为什么韩三品在各种场合都在吹捧李小乐,并把这部电影称赞到肉麻的地步,现在他终于恍然大悟,不是韩三品在吹嘘,他只是说了大实话,任何一个发行人看到像这样一部电影都会激动的语无伦次。
    “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永远都活着。”黄四郎这句话还在回荡着,镜头已经切向了拿着刀独自一人在房间内的姜闻。
    “去,我想和六子呆一会儿。”
    留声机里响着莫扎特的音乐,忧伤厚重的配乐,大银幕上一个缓慢慢镜头,酒后的姜闻嘴角快哭似的动了动,压抑着紧紧地抿住,他望着天空的双眼一眨不眨,眼色越来越木然。左边的眉头浑身都止不住地颤抖,有种说不出的悲痛感,这时候老三闯进来。
    音乐停止瞬间,姜闻的表情一瞬间恢复了平静。
    “今天我算明白了,为什么当初我会上山当麻匪,就是因为跟这帮东西玩不起,现在为了你,我必须玩的起,还要得玩的赢。”
    一段内心的独白,姜闻从愤怒到悲痛,最终到坦然面对,相对于之前那些精彩的台词桥段,并没有引起普通影迷的注意。
    可就这个一个微小的细节镜头,李小乐却注意到坐在前排的两位影评人的身子都不自觉往前靠了靠,而另外一旁的陈凯哥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这是李小乐主动改变原版的一个镜头,原版当中张麻子在与自己情同父子的老六的死,只表现出愤怒,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悲伤,在密室里做自我检讨也显得没有任何的情绪转折交代。
    而在这里李小乐让姜闻演出了一个酒后的张麻子突然把心中压抑的悲伤涌现出来的细节。
    因为他相信张麻子是一个人,一个人无论他多么强悍,面对自己孩子死去,不能只有愤怒,更多的心底的悲痛,他要塑造出一个更有血有肉的张麻子。
    影评人们都在心里默默因为这个镜头,把姜闻的表演加上了分数,一直飘在半空的电影,终于在地上踩了一脚,感觉踏实多了。
    县长夫人死去,葛尤悲痛欲绝,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大家正在感到惋惜的时候,转眼见黄四郎就到了,就见姜闻又抱起县长夫人学着葛尤刚才样子痛哭:
    “啊~~我说我当不了这个县长,你非得花钱买这个官!现在官是到手了,你就这么走了~!她是我夫人,我就是县长,我就是马邦德。”
    看着旁边葛尤难受揪心的样子,观众又是一阵爆笑,瞬间又被剧情巧妙给弄得牵着鼻子走了,很少有细心人发现“夫人”并不像是林芝玲。
    绝大多数观众入神地观看着大银幕的影像画面,听着音响设备穿出来一阵真让人开怀的台词;也有人趁一段精彩戏结束间隙,急忙忙地给朋友们群发短信,把自己的即时观影感受告诉那些没有买到首映礼票的可怜的家伙。
    一条条写满赞美的短信无声发送,然而当旁边的过道突然响起刺耳的手机铃声。
    “麻辣个巴子!谁啊!”、“还有没有素质了!”、“傻逼~!”附近观众席顿时一片抱怨声暴起,大家正看得投入!又还没到叫好点,哪个没素质的白痴啊,真他妈扫兴!
    此时被周围众人鄙视瞪着、凶恶瞪着的容莹莹尴尬地连声抱歉,她同样被打断观影也很愤怒,真是无语,怎么就忘记把手机调成无声震动模式了!哪个白痴这个时候打过来做什么啊,不知道她在看《让子弹飞》吗!
    工体门外的聚满着上千名没有票的影迷听着里面《让子弹飞》里爆笑的台词隐约传出来,众多等待中途买降价黄牛票下的影迷聚集于此,逢人就满脸急切地问:“还有没有票?”“还有票吗!?”
    黄牛们不但手里的票已经卖完了,相反他们还急忙忙地在停车场拦住迟到的影迷,大声吆喝道:
    “380的票~500收~~~580票~800收~~有多少要多少~!!”
    只要收到一张票的黄牛就如获至宝,因为他们转头就可以在体育馆西门外卖掉,起码赚一倍的利润。
    有个短发的胖女孩焦急地来回走着,几乎都急得快哭出来了,用力拍着旁边瘦巴巴的男朋友的背:“都怪你~都怪你~让你先买580票~你不买,偏说要买便宜的中途票,现在一张票都没有~~”
    “呜呜~你还说你认识李小乐,还说李导演是你的老师,连个首映礼的票都搞不到~~我要看李小乐~我要看姜闻~~”那胖女孩越说越激动,眼泪啪嗒嗒就掉下来了。
    旁边被他拍打的男朋友,正是以前坑过孙丽的中戏学生许乐,他也是极其败坏地打着电话骂道:
    “他妈的~!王坤!你不是说工体黄牛票只要是开场20分钟就打对折的吗!?老子怎么花一倍钱都买不到~!!”
    工人体育馆内,幸福的观众们,聚精会神望着大银幕,时候大笑,时候拍手叫好,一幕幕剧情,几乎没有任何停歇,让大家一致处于额尔蒙被调动到最高点的状况,一万名观众的笑声,惊叹声,叫好声不绝于耳,像是一场交响乐一般此起彼伏。
    大荧幕上张麻子,与一百多兄弟在山林里策马扬鞭,尘土漫天,再黄四郎出了180万量白银之后,葛尤与姜闻意气风发地骑着高头大马在路上谈笑风声,身后的车队,满载着银锭枪支。
    镜头一转,前面高耸巨山,山崖中,密密麻麻的麻匪静静匍伏在山林中,他们手中长枪,短枪数不胜数,背后别着的短刀未免反射阳光都用树叶盖住,而另外一边树丛中,数百麻匪静静攀附在树枝上,眼睛都紧盯盯着远处慢慢行驶而来的车队。
    诡异神秘的配乐下,观众们大都屏住呼吸,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第355章 第355场 悍匪对悍匪
    《中国电影报》的主编冯聪立,不由心里对旁边的朋友导演王晓帅嘀咕:“这戏画面拍得真不错啊……这李小乐可是下打功夫了。”
    “确实好,用了心的,你看看那些麻匪的蹲在树上的姿态,这些人都是有功底的,不知道哪里找得这么多演员……”
    除了陈凯哥这种大导演之外,像是王晓帅这种拍文艺片的导演还有很多,虽然大家嘴巴上都说“拍大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电影区别与舞台剧真正的魔力就在于画面的冲击感。
    这一场航拍戏虽然普通观众可能一眼就过了,但是对于大部分导演来说,心里可都是羡慕得要命,同时也佩服得要命,就算给他们这么多人,恐怕他们也拍不出这样宏大的场面来。
    为了改进原版《让子弹飞》缺乏震撼的打场面的缺憾,李小乐足足用了半个月的心血打造这场枪战大戏。
    原版当中,张麻子这名悍匪只有20多位的手下,而鹅城一霸黄四郎更是只有几十名手下,这也导致日后被人诟病的这部电影最大的一个问题:
    “黄四郎武装实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张麻子要跟他斗智了这么久?怎么不直接干掉这些不就得了?”
    其实在原版的剧本中,黄四郎有800枪手,张麻子有200兄弟,只是因为姜闻拍摄时候实在是资金有限,雇佣不到足够的群众演员,就这么几十个人手下都还是姜闻请自己的亲戚,还有剧组里面的工作人员临时客串的,原因就是制作费紧缺,对外宣称的1。1亿制作费其实只有8000万多一点。
    很多圈外人都不理解所谓的大片为什么这么花钱,除了场面大,特技绚,也没什么了不起,就是人多撑场面,就算每个群众演员一天120,算下来也花不了几个钱,为什么成本那么高呢?
    其实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电影与电视不同,电影是要面对大荧幕,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影响观众的观影感受,一个小小的纰漏就会影响电影的整体效果。
    比如像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出现的那些黄金甲士与宫女,每个人都是在拍摄前受了1个月专业的仪态训练,保证了这个临时演员在镜头里的符合皇家卫士的气势形态,每个人的住宿费,伙食费每天消费就是300人民币,而每一套黄金甲师的服装手工制作的成本就高达500多元,算下来光是一名配戏临时演员就几乎要过万的成本。
    而演麻匪的,也必须是经过训练有经验的临时演员,广东当地根本没有,没有时间去训练,只能从楚浙调过来,而这样一来途中的车费加上这些临时演员住宿费,就是不小的费用,更别提五百套的道具服装了。
    拍摄原版时,姜闻当时甚至为了省钱,甚至连鹅城百姓的衣服都省了,直接让他们打赤膊出镜。
    而李小乐这次在拍摄中改变了这一切,他不光指挥剧组制作了所有的群众演员的道具服,更以他的人脉是从广东军区的几个大型文工团调借来了五百舞蹈演员,这才达成了拍摄这场大戏的条件。
    刚才那个航拍的场面,为什么那么画面构图显得的那么开阔明朗,完全是实打实的用心血与精力制作出来的。
    《英雄》的制作成本2。5亿,《无极》的制作成本3亿5000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制作成本3亿6000万,《投名状》3亿2千万,直到《赤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六亿人民币……
    越是大量的室外戏,越多的景物镜头,越多的群戏。越大摄影范围,都代表了成本成倍的增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