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场教父 >

第421章

官场教父-第421章

小说: 官场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遥相呼应。

经过从玉珠峰脚下到昆仑山口,大约起了有一个多小时。车队终于抵达了吴天放期盼已久的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

下车后,大家都遵照丹珠的指示,刻意放慢了动作,宋小梅、柳柳和徐文清还背上了氧气包,她们深吸一口气后候感觉还好,忐忑的心终于放下。一块石碑上刻着“昆仑山口”几个大字,石碑高4。767米,正好是山口海拔的千分之一。石碑不远处,是一个有几只藏羚羊组成的雕塑,下面写着可可西里欢迎您,是啊,沿着这条路下去,就是在很多小说、影视剧作品中不断被提到的神秘的可可西里了。这蓝色的天,白色的云、绿色的草,高耸的山以及昆仑山的各种传说、神话,大家已经完全沉醉其中。

宋小梅她们觉得站在隘口还不够“high”,决定继续往山上爬,宋小梅一人领先,把众人甩在身后,徐文清也是不甘落后跟在第二,由于担心高原反应,大家速度也不敢太快,走走停停看看,从山上往下看又是另一种感受。

过了一阵,丹珠用高音喇叭喊着“山上的同志快下来,太危险”,女士们也都不管,继续上山,直到吴天彪的悍马车开上了半山腰,女士们才不得不悻悻下山。据丹珠讲,当时女士们达到的高度已经超过5000米了。

山口的几位男士对宋小梅她们都伸出了大拇指。徐文清骄傲地说:“怎么样,我们可是上到了5000米。我们征服了5000米。以后,我们什么都不怕了!”

吴天放说:“牛,你们是太牛了!”他又伏在徐文清的耳朵旁小声说:“你们是不知道,我们几位男士都在4767米处撒了一泡尿,以资留念。”

徐文清也小声问:“冷不冷?”

吴天放说:“鸡鸡差点冻掉。”

说罢,两个人就一起大笑起来。

大家上得车来,继续南行。

在车上,吴天彪问胡风:“王国庆书记这次让王金到西藏来挂职,王金没有意见?”

胡风笑笑说:“他能有什么意见,这是我舅舅的谋略。你想,王金援藏两年,回到山阳后就是正处了。一般的情况,回去可以安排一个县长的位置。但我舅舅说了,让王金在这里好好干,争取一个优秀援藏干部的名额,回到山阳后可以直接提拔他当县委书记。你想,王金才多大,县委书记,他能不乐意?”

吴天彪说:“呵,此中有深意啊!”

胡风说:“你也知道,我舅舅能是凡人?!”

吴天放透过车窗向外望,四野皆是无边的雪山,偶有一些牛羊散步在青黄不接的草地上。渐渐地,天光就暗了下来。

第七卷 风云变色 第685章 死亡与爱情

车到五道梁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一行人在兵站里投宿,用餐。这里的条件相当简陋,但有电、有火、有加油站、有卫生室,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吴天彪他们本来想晚上聚在一起吃点肉、喝点酒,要知道,在冰天雪地里吃肉喝酒可是一种特种的享受。但他们这群人,不论是男还是女,一个个都喊着头疼。如此以来,酒是喝不成了。

王金就对大家说:“今天不喝了,明天晚上咱们到羊八井去喝!”

五道梁是楚玛尔河谷南侧一个较大的居民点,因附近有五道山梁而得名。一条缓平的山梁上排列着长达数百米的房屋,在这地广人稀的青藏高原突然出现,也算的上是颇具规模了。这里没有街道,只有被一道道围墙围起来的兵站。

徐文清等几位女士穿着羽绒服还喊冷,加上缺氧,一个个都变得嘴脸乌青。丹珠到底是高原女儿,人家还和平常没有任何区别。

刚才在昆仑山口的时候,还是骄阳在天,这时候却又是刮风又是下雪。丹珠说,当地有句歌谣:“五道梁冻死狼,一边阴来一边阳。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

徐文清感到自己的腿都是软的,她对吴天放说:“我们在昆仑山口的时候,已经征服了5000米的高度,怎么到了这里,反而会受不了呢?看看四周也没有很高大的山啊,五道梁,五道梁,不就是一些梁子吗?”

丹珠说,你可别小瞧了这里。在青藏线上,环境最恶劣、气候变幻最无常、氧气最缺乏的就数五道梁兵站了。它地处的海拔高度并不是诸兵站中的最高,不足5000米。但是由于它正好坐落在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的可可西里地面上一个大风口,一年只刮一次大风,从大年初一刮到大年三十。四季飘寒雪,终年穿棉衣。这里的海拔和地势特殊,空气不流畅,又因这一带土壤含汞量较高,植被较少,造成空气中含氧量很低,被认为是青藏线上最难的地段,很容易发生高原反应。通常认为如果能安全度过五道梁,唐古拉山口问题就不大了。当地还有两句歌谣是“纳赤台得了病,五道梁要了命”。

徐文清说:“怪不得啊。纳赤台得啊病,五道梁要了命。”她到兵站的前面看了看,对大家说:“噢,这个地方距格尔木是290公里,海拔高度是4415米。”

不久,风停雪驻。天边竟然一丝亮色。原来,这里的时差比内地晚两个小时。

高原上的官兵热情而又细心的接待了他们。此刻,大家在感受到这份温情的同时,并没有过多的去想象和体验到五道梁传说中的可怕和冷酷。

午夜时分,熟睡中的徐文清开始痛苦的醒来,因严重缺氧让她难以正常呼吸。大脑一阵阵撕裂般的巨痛,已把她的意识搅乱,她连忙爬起来抓起了氧气包。这时,她才发现与她同居一室的宋小梅和柳柳两个个正无精打采的眼巴巴地看着她。当她们三人,六目相对时,竟异口同声的说了一句:“天哪,这一夜怎么这么长啊!”原来她们俩儿也被强烈的高原反应折磨而醒,只不过没有徐文清的感觉强烈罢了,就这样一条细细的吸氧管在她们三人的手中传递着,直到窗边溢进东方黎明的第一缕光亮,大家才觉得精神恢复了许多。

说到五道梁,不能不提我们的兵站了。

四千里青藏公路沿线,从西宁到拉萨,分散着许多兵站。雪山下冰河旁戈壁滩,那些近似藏式民居又透露着现代建筑特色的房舍,就是兵站的营盘。绕房而修的围墙,有的是用藏地独有的锈着草根的黑黏土垒成,有的是白亮亮的石灰黏合着石砖砌成。兵屋里常年驻扎着解放军官兵,多则二三十人,少则不足十人。这些兵大都20岁上下,血气方刚,用青春锐气和军人的刚毅抵御着躲闪不及的高寒缺氧。

五道梁的超低温与缺氧就能要了人的命,可在兵站吃饭的时候,一名少尉说,其实更要命的是五道梁的水质,差的不能再差。咸水不消说了,水里繁衍着一种比米粒还小的红虫虫,水都快烧开锅了,那些虫虫还在水里漂来游去地做垂死挣扎。人吃了这样的水掉头发落指甲,有时连眉毛也保不住。人们把五道梁称“鬼门关”大概不是没有道理的。

听说有红虫虫,宋小梅等几位女士连忙凑着灯光去查看自己正在吃的饭菜。

少尉笑了:“现在没事了,我们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一行人被高山反应折磨得吃饭无味,睡觉难眠,头疼得像有人用闷棍敲。走起路来头重脚轻,直打飘。

吴天放就拉着少尉攀谈起来。少尉姓牛,黑龙江人。他给吴天放讲了一个故事。说他们兵站对面的山坡上有一个坟包,秃秃的,寸草不生,坟体上的石子把坟硌得皱巴巴地冷清。少尉说,那坟里安葬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文工团员。青藏线通车不久,她随陈毅同志率领的代表团赴拉萨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路过五道梁兵站为部队演出,本来就患高山反应的她还坚持为指战员唱歌。在战士们的强烈要求下她多唱了几支歌,缺氧,气喘,头晕,当晚她就倒在了五道梁。据说陈毅站在女兵墓前说:三座大山都被我们推翻了,我就不信这高山反应不能战胜!当时他写了一首题为《昆仑山颂》的诗,有这样的诗句:“我车日行三百里,七天驰骋不曾停。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不知他写诗时有没有那位女文工团员对他的启示和联想!

此后,在这个女兵墓的两侧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坟包。掩埋的都是在五道梁献出了生命的高原人,军人居多。有一位亡人我虽然没见过他,但是对他的事迹耳熟能详。可以说在青藏高原无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是兵站的司机,那一次从河西走廊某地运送一车战备物资走到离五道梁还有5公里时,剧烈的头疼实在无法忍受了,可是他不能把一车物资扔在半道上。他就让助手用背包带把他的头扎绑起来,减缓疼痛,坚持着颠颠簸簸地把车开到了兵站车场上,他也伏在方向盘上永远醒不来了!

那个最大的坟包,其实安葬的是一个不足10岁的女孩。她由妈妈带着到某边防站去看望爸爸,走到五道梁因为感冒得上了肺水肿。这女孩是献身高原最年轻的生命了。来往五道梁的人怀着感慨万千的特别心情,都要到她坟前祭奠,还会情不自禁地要给她坟上添一锹新土。这样她的坟包就越来越大了!

第二天一早,吴天放就起身去探望了那一片坟地。天底下又有谁不崇尚英雄呢,眼泪是飘飞的雨,思念是陈旧的痛。那些献身高原的人之魂,他们用深情的眼睛看着上下世界屋脊的人!

宋小梅是记者,她用自己的新闻眼觅下了下面这些文字。

五道梁,这名字有一种苍凉之美。

它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像一位孤独的牧人,独立在风雪之中。一段长长的下坡道蛇一样滑向低谷,又如刀一样把集中在一起的房屋从中分割开来,那些房子像扔在草滩上乱七八糟的石头。这个地方像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平躺着,又像一本书摆在了人的面前。

我们是夏天到五道梁的,三辆车、十几号人。一路摇摇晃晃,翻肠倒胃,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给我们初次涉足高原的人来了个下马威,在这宁静的莽苍中,我感到自己如同脚下的土地一样,渴,无比的饥渴。我们喝水时,水里有一股浓浓的柴油味,后来才知道,五道梁的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无法饮用,官兵吃水都得从几十公里外用车拉,装备有限,拉水车就是拉油的油罐车,每次拉完油,清洗一番后再接着拉水。

那时,我觉得水比黄金还要金贵。

那时,我觉得能喝上清洁纯净的水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在兵站,我认识了一位老兵。

他的脸黝黑黝黑的,光光的前额向前夸张地凸着,头上只有稀稀的几根头发,他个子高高的,却很瘦,宽大的军装套在他的身上,像帆一样晃荡,好似一阵风突然来到,他就会无影无踪。他肩上志愿兵的拐拐醒目地标明着老兵的身份。他见了我们,话没说出,就露出一排亮晶晶的牙齿。他自我介绍:我姓李,兵站的兵都叫我老李,你们就叫我李老兵吧,叫李班长也行。

他是炊事班的李班长。

李老兵很喜欢和我们这些过往的人聊天,也许是他们常年驻守在无人区,太过寂寞了吧。

他在五道梁兵站待了12年,明年就该退役了。李老兵之所以无比的兴奋和热情,是因为他处了一年多的对象,立马就要与他结婚了,要知道在高原当兵,能找上一位心仪的姑娘是多么的不容易,何况李老兵是位“吹灯”大户,三十好几的人找不到对象,包括李老兵在内的全站官兵都急呀。他想将他的高兴与幸福与所有经过兵站的人分享。

李老兵认识他对象是去年的事情。他说他对象叫玲。玲大学刚毕业,正无所事事,就与几位同学相约,去拉萨旅游。能作出这一决定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的梦想和激情无处安放,旅游是最合适的选择。地方长途车还没到五道梁就抛了锚。一车的人只有无奈和埋怨,他们焦心地等待。最后,玲与四位同学一生气,就步行了十几公里,来到五道梁的兵站,她们是来借宿的。

李老兵正在饭堂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升腾的烟雾使光线很暗,玲一进*作间,整个空间就为之一亮。那是玲的眼睛。玲是那种让人惊心动魄的人,她才大学毕业,二十出头,风华正茂。她走路时没有一点声息,像山洞里的雏鹰,轻盈、柔软而温暖。李老兵看见了玲眼中的自己。

玲说:“太要命了,帮个忙吧,我们借宿一晚。”她软软地站着,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李老兵一下热情起来,他磕磕巴巴地说:“好,好,没问题,我来安排。”热情总能给人以好感,热情总能在不经意中打动人。玲微笑着表示感谢,她的笑让李老兵有一种失魂落魄和紧张。

李老兵安排好玲等的住宿,然后又利用职务之便,特意为玲她们准备了几个可口的饭菜,有橘子、黄桃罐头,有五六个很是样子的脱水菜,还有红烧猪肉、肘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