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美学 >

第198章

美学-第198章

小说: 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2 0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3c)一般说来,韵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可以与节奏体系的 音律结合,那就是这种节奏音律由于单靠长音和短音的简单 的轮流交替以及同样的音步的不断复现,这种办法在近代语 言里不能单靠它本身就足以使感性因素显得足够强烈,于是 韵就可用来助势,弥补这个缺陷。但是在摹仿古代阿尔塞乌 斯和莎佛诸人所创的那种较丰富多彩的节奏格律里,用韵就 不仅是多余的,而且还会成为一种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用 韵的音律体系和按节奏的音律体系所根据的是两种对立的原 则,如果勉强把它们结合在一起,那就只能是既结合而·仍·对 ·立,所以这种矛盾是无法解决的,不可允许的。从此可见,只 有在古代音律原则已成为一种强弩之末,比较疏远,而且在 用韵的音律体系影响之下已发生过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才可 以用韵。 ①
以上就是诗的表现方式不同于散文的一些带本质性的要 点。 ②

      黑格尔在这一节里基本上反对古代节奏体系和近代用韵体系的结合,认 为近代语言运用长短尺度容易流于呆板的整齐划一,在这种情况下,用韵和顿的 配合稍可打破呆板的整齐划一。但是这种韵与节奏的结合,原来的对立矛盾仍没 有克服,因为侧重节奏形式与侧重内容意义是两个根本对立的原则。
    ② 这个诗的音律部分比较偏重技术,而且专就西方语文来看,一般读者不 必在这部分上纠缠。黑格尔的基本论点是古代诗的音律偏重语言长短轻重相间的 节奏,近代诗偏重根据音质的押韵。希腊拉丁诗不用韵,中国古诗一般用韵,中 国的平仄既有音长和音势的差别,也有音质的差别。这些都由于汉语和西文在本 质上有些不一致。不过中国古诗 (以《诗经》《楚词》为代表)较重节奏,近代律 诗较重音质和韵,似与西方诗仍有相类似处。


……………………………………………………………………………………………………………………………
第三章 诗
3 0 1

C.诗的分类

   1.前此我们已就两个主要方面来研究诗的艺术:一方面 是·诗·的·一·般·原·则,涉及诗作品的观照方式和组织方式以及诗 创作主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诗·的·表·现,涉及诗用·语·文去掌 握的观念,·语·言的表现方式本身以及·诗·的·音·律。我们要说的 要点可以概括如下:诗须用精神性的东西作为内容,不过在 对内容进行艺术加工之中,诗不能像造形艺术那样仅满足于 提供感性观照的形像,也不能满足于像音乐那样从内心迸发 出的声音,只让心灵去领会,此外也不能采取抽象思维的形 式,而是要处在直接凭感官形像的生动性和情感思想的主体 性这两极之间。由于诗的观念方式处在这种中间地位,诗就 同时分属于左右两极的领域:诗从思维里取得精神方面带有
·普·遍·性的东西,这就是从直接呈现于感官的分散的事物之中 抽出它们的较单纯的定性;诗在观念方式方面还保留着造形 艺术所用的在空间中同时并列的关系。观念和思维的差别主 要在于观念以感性观照为出发点,让所观照到的事物仍照原 来的样子不相联系地同时并列;思维却要显出各有定性的事 物互相依存,具有交互的关系,作为下判断下结论之类推理 活动的根据。所以·诗·的观念在艺术作品里要有可能把分散的 个别的东西结合成为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但是由于观念一 般都不免带有松散性,所要求的统一本来是隐藏着的,这就 使诗有可能使内容的各个部分和方面融成一个生动的有机体 而同时在表面上又好像各自独立。这就是说,诗有可能使所

……………………………………………………………………………………………………………………………
4 0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选定的内容时而较多地朝思想方面发展,时而较多地朝外在 现象方面发展。所以诗既不排除哲学的最高思辩,也不排除 外在的自然现象,只要它不把哲学思想按照推理或科学论断 的方式揭示出来,也不把自然现象按照原来的见不出意义的 样子描绘出来。总之,诗要提供一个完整的世界,其中实体 本质要以艺术的方式展现于人类动作,事件和情感流露所组 成的客观现实。 ①
   2.但是要得到这种完整世界的展现,并不是通过木石和 颜色而是只通过语言。语言的音律,重音之类,正如语言的 表情姿势,通过它们精神内容意蕴才获得表现。如果要问这 种表现方式的·材·料·基·础 (媒介的担当者)何在,我们就可以 回答说,语言并不像造形艺术作品那样独立自在,不依存于 艺术创造的主体,而是只有·活·的·人,即说话的人,才是一篇 诗作品的感性现实存在的担当者。所以诗作品必须通过活的 人去朗诵出,唱出或表演出,就像音乐作品离不开音乐家那 样。我们固然习惯了默读史诗和抒情诗,只有在戏剧体诗里 才听到说话,看到做姿势;但是诗在本质上是·有·声·的,如果 要使诗·尽·量·地作为艺术而出现,它就不可没有声响,因为诗 只有通过声响才真正和客观存在发生联系。印刷的或书写的 字母当然也是客观存在的,但只是任意用来标志语言和文字 的符号。我们前已说过,文字只是标志观念的手段,诗至少

    ① 这一节总结上文第二部分的要点,说明诗处在造形艺术和哲学思考两极 之间,和它们既有区别,又有牵连。所以诗既不排除哲学思想,也不排除对自然 事物的描绘,它的任务在把内外两种因素统一成为有机整体。

……………………………………………………………………………………………………………………………
第三章 诗
5 0 1

还要就这种符号的时间因素 (音长)和声响 (音质)进行加 工,把它提高到成为受到它所标志的那种精神意义灌注生命 的材料(媒介);至于印刷只使文字符号成为可以眼见的,见 不出这种生命灌注,也不再与精神内容有联系,只让我们按 习惯去把眼睛见到的符号转化为具有时间长短和声响的因 素,并不是真正让我们听到有声的和占一定时间的字。所以 如果我们满足于默读,那是一半由于我们很容易把所阅读的 东西想像为听人说出的东西,一半也由于诗在各门艺术之中, 它的一些重要方面都已在心灵中刻划成形,它的精髓是既不 单凭目见,也不单凭耳闻而沁入意识的。但是正由于诗具有 这种精神性,诗作为艺术就·必不可完全抛弃它的实际表现的 一方面。腹稿比起外现的作品,就像一幅简单的素描比起着 色大师的彩绘一样,是很不完满的。 ①
   3.作为艺术的整体,诗不再由于材料(媒介)的片面性 而只限于某一种创作方式,它一般可以把各种艺术的各种创 作方式用作它自己的方式。因此,诗的·品·种和·分·类·标·准就只 能根据一般艺术表现的·普·遍原则。
   1.·第·一,从这种普遍原则来看,诗一方面把外在现实事 物的形式当作把在精神世界已发展成的整体展现给内在观念 去领会的手段,在这方面诗采用了造形艺术的原则;另一方 面诗把观念中这种雕塑成的形像展现为是由人和神的行动所

    ① 这一节说明诗的特殊媒介是语言,而语言是由活的人说出来的,是有声 的。木石颜色之类媒介可以独立存在,语言的声音却不能离开说话的人而独立存 在。所以说话的人就是语言这种媒介的负担者,诗不能凭默读而充分发挥作用,必 须通过朗诵,歌唱,甚至通过姿势去表演。

……………………………………………………………………………………………………………………………
6 0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决定的,所以凡是发生的事物一部分来自神或人的外在伦理 上独立的力量,一部分则来自外在阻力所引起的反响或反作 用;它的外在显现方式就是一件·事·迹,其中事态是自生自发 的,诗人退到台后去了。·史·诗的任务就是把这种事迹叙述得 完整。它按照诗的方式,采取一种广泛的自生自展的形式,去 描述一个本身完整的动作以及发出动作的人物。人物之所以 发出动作,时而是根据某种实体性动机,时而是由于碰到外 在的偶然事变。这样,史诗就是按照本来的客观形状去描述
·客·观·事·物。
·歌·诗·人在歌唱这种供精神观照和感受的客观化的世界时 所采取的方式并不是要借它来发泄他自己的活的思想情感。
·诵·诗·人一般用机械的方式去背诵,用一种整齐而单调的节拍, 就像一般河流那样平静安稳地流下去。因为他所叙述的无论 在内容上还是在外表形式上都应该显得是一个独立自足的现 实世界,和作为主体的诵诗人隔得很远,所以诵诗人无论就 内容本身来说,还是就诵的方式来说,都不应主观地使自己 和所歌诵的独立自足的世界统一 (混同)起来。 ①
   2.·其·次,与史诗相对立的是·抒·情·诗,抒情诗的内容是主 体 (诗人)的内心世界,是观照和感受的心灵,这种心灵并 不表现于行动,无宁说,它作为内心生活而守在自己的家里。 所以抒情诗采取主体·自·我·表·现作为它的唯一的形式和终极的

    ① 这一节强调·史·诗用客观实在形式叙述客观世界的人物和事迹,无论是歌 诗人(作者)还是诵诗人(以口诵史诗为职业者)都应严格保持史诗的客观性,不 应渗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思想。

……………………………………………………………………………………………………………………………
第三章 诗
7 0 1

目的。它所处理的不是展现为外在事迹的那种具有实体性的 整体,而是某一个返躬内省的主体的一些零星的观感、情绪 和见解。抒情诗人把最有实体性的最本质的东西也看作是·他 ·自·己·的东西,作为·他·自·己的情欲,心情和感想,作为这些心 理活动的产品而表达出来。要表达这种内心活动,就不能用 背诵史诗时所宜用的那种机械的单调的语言,歌诗人就必须 把抒情作品中的观念和思想方式看作他自己人格的体现,看 作亲身的感受而表达出来。应当使抒情诗的歌诵显出生气的 正是这种·亲·切·感,表现这种亲切感特别要靠音乐方面的歌唱 声调的抑扬顿挫,以及有时是可以允许的有时还是必要的乐 器伴奏。 ①
   3.最后,·第·三·种表现方式把以上两种表现方式结合成为 一个新的整体,在其中我们既看到一种客观的展现,也看到 这种展现的根源在于个别人物 (角色)的内心生活,所以·客 ·观·的事物被表现为属于·主·体的,反过来说,主体的性格一方 面在向客观表现转化,另一方面诗的结局使人看到主体的遭 遇是主体的行为所必然引起的后果。在这里像在·史·诗里一样,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动作(情节)从斗争到结局的过程, 一些精神因素在起作用,互相冲突,一些偶然因素又闯进来 引起纠纷,而人的活动又联系到决定一切的命运或是主宰世 界的神的意志作用;但是它和史诗毕竟不同,动作(情节)却

    ① 这一节说明·抒·情·诗是史诗的对立面,它的内容是主体的情感思想,纵使 这主体是旁人,歌诗人和诵诗人也应设身处境,把旁人的思想情感当自己的而把 它充分表达出来,这就有时要借助于音乐的伴奏。

……………………………………………………………………………………………………………………………
8 0 1 第三卷 (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 (续)

不是按照实际发生时的外在形式,作为一件本已过去而仅凭 叙述才复活过来的事迹而展现在我们眼前,而是我们亲身临 场看到动作来自某种特殊的意志,来自某些人物性格中的道 德的或不道德的品质,因此个别人物性格成为中心,这就是 按照·抒·情·诗的原则了。但是与抒情诗仍有分别,这些个别人 物并不是按照他们的单纯内心生活而表现自己,而是在实现 凭情欲决择的目的中把自己显现出来,并且按照史诗突出坚 固实体性的原则,来衡量上述情欲和目的的价值,看它们是 否符合客观情况和具体现实中的理性规律。用这样衡量出来 的价值和作出决定时所处的情境为标准,去指导行动,来决 定他们自己的命运。这种出自主体的客观事物,也就是表现 于实现过程和客观价值的主体性格,总之,就是处在整体状 态的精神(内在精神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作为·动·作,向·戏 ·剧·体诗既提供形式,也提供内容。
   这种具体的整体本身也是主体的,因为它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