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新功夫之王 >

第296章

新功夫之王-第296章

小说: 新功夫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小虎并不是很清楚,毕竟这是人家的家事,再者两人现在的关系已经发展成为契爷、契仔,有些话不方便说,也不能说。

一番话让金庸陷入了沉思,很显然他已经开始思考这个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过了好一阵子,他才重重叹了口气,用感激的目光看着王小虎道:“一语惊醒梦中人,小虎,你这番话让我感到真的很惭愧,我今天才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好父亲,等过年传侠回来的时候,我会好好跟他沟通沟通。”

“如此甚好。”王小虎脸上挂着笑意,心中却是大大的欣慰:功德一件,功德一件啊,不管事情是否按照历史轨迹发展,反正我已经提醒过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两人默默喝了一会儿凉茶,金庸这才想起此行的目的,谈及周易、玄学这方面,金庸整个人神采奕奕,问了孩子预产期和一些相关的资料,又引用周易等典故说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让王小虎大开眼界,虽然有些东西他未必听得懂,总之,他现在已经找到了以后做神棍的门路,改天去金庸家中淘换几本这方面的书籍,然后抽点时间死记硬背一通,这样以后忽悠人也比较有信服力不是?

“老豆,按照您这意思,您孙子的名字还得等出生后才能定夺?”王小虎眨着眼问道。

“那是自然了,如果不知道他出生时的生辰八字,又怎么知道他命中五行的优劣,缺少什么总要在名字里补上的。”金庸正经八百的说道。

448策划《电影双周刊》

没有完成老婆交代的任务,王小虎一点都不着急,回到家中后气定神闲的对妻子说:“查老豆说了,孩子名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好,也不是什么好听就行的,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阴阳五行等才能确定,而且对孩子一生的性格、智力、婚恋、健康、事业都要重大的影响,所以这事必须要等咱儿子出生才能定夺。”

当下,王小虎现学现卖把金庸所讲的起名理论陈述了一通,连说带比划的,还别说,赵雅芝还真就相信了。于是名字这问题就暂且押后了。(尽快在书评区里给个整齐点的答案,话说给小小米起名的时候我就百度了一下,还没这么费劲呢,足见我多认真对待啊,给力点给个结果。)

协和旗下四大卫星公司今年有三家硕果累累,当197年元旦到来的时候,《明报周刊》专业影评人仪修佳这样写道:过去的一年,是王小虎年,协和公司在去年为大家展示了旗下四家公司超强的生命力,他们为香港人提供了数不尽的欢乐、感动,还有精彩绝伦的动作喜剧片。从某个侧面,你可以清楚的看到,王小虎一直在为繁荣香港本地电影做出的努力,《林世荣》、《半斤八两》牢牢霸占着去年的十大卖座之首,《七小福》也成为香港开埠以来最卖座的文艺片,更不消说其投资的《大白鲨》横扫整个北美票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近年来王小虎的作品年产量在缩减,但是每一部电影都是精品制作,在香港电影市场呈现萎靡的真空时代,王小虎就是香港电影的脊梁

自从金庸和王小虎在两年前有了密切联系之后,《明报》、《明报周刊》就开辟了影评专栏,这个专题栏目交由仪修佳专门负责,主要评论时下香港乃至好莱坞的电影,其言论直奔主题,丝毫不拖泥带水,在业内颇有几分声望,被誉为香港目前最专业的影评人。

抽空的时候,王小虎就去德如茶楼找金庸“学习”周易玄学(金庸常去的茶楼,胡诌的。),为他成为“神棍”的道路添砖加瓦,还别说,几次下来之后,他也能出口成章,颇有点神棍的潜质,当然,他这个神棍是有真材实料的,而且主攻大事件预测方面。

“老豆,我们合作吧,成立一家专门的电影评论期刊。”王小虎这样建议道:“目前香港报刊业对电影方面的评论没有专业权威性,正好你那边的仪修佳如今也积累了一部分人气,不如调过来做期刊的主编。”

“嗯?电影方面的期刊确实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你说的这个建议还是不错的。”金庸沉吟道:“将仪修佳调去没有关系,不过现下《明报》人员还是有些紧张的,恐怕他孤掌难鸣。”

“呵呵,那你再调过来一个能震住场子的人物呗。”王小虎笑着说:“我可是听说老豆你那边早年有个叫余永健的人,对电影评论期刊很有研究呢,不如一起调过来吧,我再从六叔那边挖几个闲人过来,成立一个《电影双周刊》。”

金庸闻言眉头皱起,看了王小虎良久后才苦笑道:“这事怕是你早就预谋很久的吧?连早年的著名影评人余永健的消息都挖掘出来了?”

“嘿嘿。”王小虎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的确,他老早就有成立《电影双周刊》的想法了,毕竟这是香港唯一一本横跨二十年,见证本地影坛兴衰历史发展之地道电影杂志。而且后来大名鼎鼎被誉为东方奥斯卡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亦是由《电影双周刊》一手创办的。

王小虎今天提出成立《电影双周刊》可谓下了很多功夫,一步步在为香港金像奖组织成立而做铺垫。

而这个叫余永健的人,王小虎也是早有耳闻的,早在六十年代中期,他就是活跃在香港影坛的著名影评人,这人可谓当时的电影活字典,对外宣称0年代时期的每部电影他都曾看过三遍以上,而且记忆力超人,能够如数家珍的将每部电影,每个演员都能复述出来,并且评论见解独到。影响后来深远的午夜场首映就是该人提出来的,足见其人在影坛的影响力。

70年代初,余永健渐渐退出影坛评论界,转投金庸的《明报》,这几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做着娱乐版策划总监,几乎每一娱乐版,他都会认认真真的复查,仪修佳就是余永健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

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是王小虎和仪修佳没事闲扯时才知道的,否则他今天也不会这样底气十足的向金庸要人了。

“给我一个策划方案,容我审核之后,跟公司的股东商量再给你明确的答案。”金庸对这件事情非常谨慎,毕竟《明报》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产业。

“好的。”王小虎点了点头,他知道《明报》如今在东南亚影响力广阔,更知道《明报》如果贸然退出一款刊物,如果刊物的质量不好的话,对《明报》本身也有不好的影响,谁让人家靠报刊吃饭呢,自然视质量为生命了。

“最近和传侠有没有通电话?”王小虎很谨慎的问道。

金庸笑了笑说:“有的。我有跟他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虽然我们父子在某些方面上无法达成一致,却也谈的甚欢,过年的时候我打算将一些话题说跟他听,希望他能原谅我当初对他的伤害吧。”

“嗯,有些事情虽然很棘手,或者大家都不愿直接面对,其实事后想想也不算什么,如果能解决问题的根源而放下彼此所谓的面子,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王小虎深有感触的说着,这让金庸大为惊讶,“小虎,你今年多大了?”

“我是1954年10月31日生日,现在还不到22周岁。”王小虎说道:“老豆你问这个做什么?我的生日可早过去了,难道你要补给我红包吗?”

王小虎的生日是哪一天,他自己也不知道,前世他是4月7日生日,这一世他却是一个孤儿,没有人告诉他是猴年马月所生,于是潜意识里边,他将自己重生的那一天作为自己的生日,而且重生几年里,他从来没有过一次生日。偶尔被赵雅芝提及,他就苦笑着说过什么生日啊,又不是小孩子了。

“你要红包吗?”金庸料不到王小虎这么直接,当下有些窘迫的从上衣口袋里摸出几百港元说:“我出门从来不带大钞,这几百块你收下吧,不过我可找不到红包给你封起来。”

“老豆,我是开玩笑的。”王小虎笑着说:“只是奇怪你为什么问我的年龄。”

“呵呵,总感觉你一点不想20岁的年龄,无论是你说的话还是做的事情,给我一种你历经苍苍的错觉。”金庸有感而发,细数王小虎这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每一部电影都是精品制作,而且都能保持N倍的利润,年纪轻轻就杀入香江十大富豪行列,甚至在好莱坞hún发风生水起,这样的魄力一点都不想20岁年轻人所做出来的事情。

“这个。。。。。。”王小虎一时语塞,挠挠头很快说道:“也许是我的运气比较旺吧,也许说出来老豆你可能不相信,我的每一部剧本的灵感几乎都是从梦里得来的,当然,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通过艺术加工,还有融合商业元素才创作出来的。”

“真的?”金庸疑惑的问道。

王小虎重重的点点头,脸上看不出丝毫撒谎的迹象,“这是我一个秘密,希望老豆你能为我保密。”

“这个你放心就是,老豆我不是那种三姑四婆。”金庸嘴里打着保票,心头却是无比的骇然,原来此子成功竟是靠着每日与周公交流,不能不说是奇迹啊,看来我对周易玄学研究的还是不够透彻,回头翻翻佛学经书,好像有种什么手印观想的**专门记载过这方面的东西。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临走的时候王小虎说:“这几天我要安排《阿郎的故事》上映,讲的是父与子的故事,如果老豆你有空闲的话,不妨到影院看一看,说不定能从其中找到化解你与传侠之间的隔阂。”

金庸嗯了一声,“我会去看的,另外关于《电影双周刊》的事情,我也会找余永健谈谈,如果他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话,我会尽快通知的。”

“嘿,我听说老余是个怪脾气,说不得这事要请老豆亲自出马才行。”王小虎笑了笑,然后离开德如茶楼。

随即,协和公司立刻安排《阿郎的故事》宣传工作,根据王小虎的特别指示,徐俊龙加大了对台湾市场的宣传力度,毕竟台湾才是文艺片的主要战场,《阿郎的故事》这样文艺气息浓郁的影片怎么能落下台湾这个大好捞钱的场所呢,在金像奖没有成立之前,他少不得也要拿一个金马奖玩玩了。

449预告片一出,众人傻眼

《阿郎的故事》在去年10月底,王小虎去泰国的拍摄《惊天动地》时就已经进入后期完善阶段,王小虎将其安排在春节前的黄金档来上映,不难看出协和公司对这部文艺片的重视程度。

早在开机的时候,外界就王小虎执导文艺片保持怀疑的态度,连邵逸夫都曾笑言其误入歧途,放着捞票房的功夫片不投资,偏生拍摄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文艺片,这不是脑子秀逗了是什么?但是王小虎依旧我行我素的拍摄着,不为任何外界的负面言论而动摇。

如今,这部文艺片终于在港澳台三地、东南亚各国展开的宣传攻势,很多同行们都已经搬好了马扎等着看王小虎的笑话。

旺角黄碧山茶社内,一些小成本电影制作公司的人聚在一起吃茶,他们大多是活跃在香港电影文艺界的编剧、导演。

“听说没有,王小虎要上映那部文艺片了。”有个带着眼镜留着小胡子的中年人小声说道。

“早就听说了”身旁一个人接过话说:“你说这个王小虎是拍功夫片的,他的功夫片已经深入人心迎合了市场,不好好巩固功夫片的大好市场,竟然跟我们抢饭碗吃,依我看呢,他就是没事闲的,哼等着扑街吧。”

“肯定扑街”这是一般人的正常想法,都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群人就抱着这样的心态,在他们认为王小虎如今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几辈子赚的,好好的在你的圈子里hún多好,竟然拍文艺片,你让这帮靠文艺片吃饭的同行们怎么像?这要不是闲的就是烧的,有钱烧的

“谁说不是呢,去年他们的《七小福》恐怕是协和公司创建以来票房最差的电影了吧?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拍文艺片的思路不正确,经验不如我们丰富,如果七小福不是取得今天的成就,如果不是他们打着七小福学艺八卦的幌子,肯定没人去影院看”

在外人看来,王小虎领导的协和公司并没有在《七小福》的惨淡票房中吸取经验教训,其中一名年月五旬的老电影人说:“我估计现在王小虎是用一种近乎摸黑走到头、不撞南墙不死心的心态苦撑着,文艺片又其实他这种小年轻说碰就碰的?”

“老柳说的太对了,如果你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对生活没有足够的剖析就无法拍出让人感动的文艺片来”

众人边喝茶边评头论足,随后又有个人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的说道:“听说主演还是周润发这个演员不是一直饰演反派角色吗,如果说《叶问》中的李钊还算是好人的话,那《精武门》中蔡雪福着实让人咬牙切齿,王小虎让这样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反派做主演,反正我不看好周润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好像还是个新人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