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744章

鉴宝人生-第744章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有问题的印章

  事情办完了,时间也到了中午,既然麻烦了黄善益,请他吃顿饭也是应该的,而黄善益也愉快的答应了下来。
  随后,大家就走出了办公室,准备前往餐厅。这时,黄善益看到应鸣信手上拎着的一只锦盒,就问道:“应总,你手上拿的就是你说的那只高仿赝品吧?”
  等应鸣信点头确认,他接着说道:“那一会能否给我也涨涨见识啊?”
  这一点,应鸣信当然不会不同意,于是一行人走到餐厅的包间,点了菜之后,应鸣信就把东西拿了出来。
  看到居然是一只精美异常的清康熙青花虎溪相送图盖罐,黄善益一开始就稍稍有些惊讶,等他把青花罐看了一遍之后,就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这真是赝品?”
  见黄善益看向了自己,楚琛就把其中的破绽又解释了一遍,这才让黄善益彻底相信了。
  不过,楚琛不知道的是,他这么一解释,除了让黄善益相信了他的判断之外,也让黄善益对他是刮目相看,当然,因为认识的时间短,要让黄善益彻底相信,暂时还达不到。
  黄善益的注意力又回到了眼前的瓷器上,他想到之前应鸣信说过,这种瓷器以前已经发现过好几次了,再想到家里的那些瓷器珍藏,心里不禁有些担忧。
  “这么高超的仿制技术,我不会也着了道吧?”
  黄善益这么想着,心里很不踏实,当他看到楚琛。下意思的就想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虽然他不知道楚琛整体的鉴定水平怎么样。但肯定对这种瓷器有过专门的研究,他现在担心的也是这种瓷器。只要请楚琛帮忙鉴定不就行了。
  于是,他连忙面带笑容的请求道:“楚老师,不知道能否请您帮个忙?”
  黄善益这么一问,楚琛就知道他想请自己忙什么忙了,这件事情他答应到没什么,但今天下午他本来是想去鉴定姜家畅的那些海捞瓷,难道又要推到明天?
  见楚琛显得有些迟疑,黄善益连忙说道:“楚老师,我那边不急。您可以忙完了再去。”
  这时,姜家畅笑着说自己的事情不着急,他之所以这么表示,也是为楚琛着想,人情这种东西最难还,楚琛刚刚欠了黄善益一个人情,现在马上还掉,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且他的那些海捞瓷放在那又不会坏,方便楚琛又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姜家畅这么表示了。楚琛就把事情答应了下来。对此,黄善益非常高兴,并表示了感谢。
  享用过一顿丰盛的午餐后,大家就坐车来到黄善益的豪宅。这里的面积比楚琛的别墅都要还要大一些。院子的布局和装饰都是华夏风格,而内部的装修也同样如此。
  黄善益比较好客,他先请大家喝了一会茶。闲聊了几句,才站起身来。把大家带到了书房旁边的一个房间。
  楚琛看到房间里面放着几个博古架之类的柜子,上面则放着许多古玩艺术品。其中又以瓷器占的比例最大,大概有二三十件的样子。数量虽然还不算多,但看上去个个都是精品,件件都是国宝,看得大家都不禁有些垂涎三尺。
  对于大家反应,黄善益也觉得有些骄傲,他笑着说道:“我的收藏的理念就是宁缺毋滥,宁可花多点的钱买件珍品古玩,就算不是完整器,也不会去买低档的器物。”
  赵齐瑞点头表示同意:“这一点我也比较同意,咱们买古玩就应该要买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精品。”
  应鸣信问道:“难道档次低一些的古玩就不能买了?”
  “不是不能买,而是要看你买下来是做什么用的。”
  赵齐瑞说道:“如果你是因为爱好和研究,那么买低档的古玩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是拿来收藏和投资,还是买精品古玩比较好,不说升值快,因为受欢迎度高,脱手也比较方便。具体的嘛,就要听听传业人士的意见了。”
  他口中的专业人士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见大家都看向了自己,楚琛笑着说道:“其实,购买藏品一般最好具有‘真、精、奇’这三个标准,真是指真品,精就是精品古玩,就是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比较高的古玩,奇就是稀有,物以稀为贵是市场交易中的规律,在存世多的与稀有的物品之间,应优先买稀有的。”
  “除了这三点之外,咱们买古玩的时候,最好挑选古为今用性强的……”
  应鸣信好奇的问道:“什么叫古为今用性强的古玩?”
  楚琛说道:“就是那些现时可佩戴的、能把玩的、适于陈设装饰及可悬挂观赏的古代艺术品。例如:同是古玉器,可佩戴装饰的玉坠、玉牌高于玉带钩一类玉器的价值。”
  大家点头表示了解,楚琛接着说道:“咱们古玩行话说,‘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要收就收完整的’也是大家的共同观念。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不然也不会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话了。”
  “咱们古玩市场上,一流品相的名品名瓷存世量有限而且价格昂贵,那些品级高的稍有伤残的瓷器也不多见,甚至严重残损的‘精瓷’及高档瓷片标本也都成为市场上的高价抢手货,一件低档的完整的民国瓷不如一片高档瓷片好卖。”
  “由此,也可见人们对艺术价值有极高的认知度,所以,咱们在购买古玩的时候,应该把艺术标准放在首位。在低档的整器与高档残器之间应优先买精美的残器,好比高档残器就是一片龙鳞,低档整器就是一头猪,选择哪一个大家应该心里都有数吧?”
  听到这里,大家都轻笑了几声,对楚琛的分析也比较认可。当然,他们都是不差钱的主,除非是没办法的时候,才有可能会去买残器。
  接下来,楚琛就帮忙鉴定那些瓷器,而黄善益则带着其他人欣赏他的藏品,并不时介绍相关的数据和故事,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其实,黄善益买这些瓷器,都有名家帮忙鉴定,而且还不止一位,因此,出错的可能性非常低,他让楚琛鉴定,不过是求个心安而已,毕竟他花了那么多钱,心里有一点疑问,就必须得搞清楚,不然憋在心里不舒服。
  楚琛一件件仔细鉴赏过后,发现其中并没有赝品,不过能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珍品瓷器,他也觉得不虚此行了。
  看到楚琛走了过来,黄善益连忙有些紧张的问道:“怎么样?”
  楚琛笑着摇了摇头:“我认为应该都是真品。”
  黄善益听了楚琛的答复,也是高兴不已,连忙对楚琛表示了感谢。
  楚琛摆了摆手,表示不过举手之劳而已,正在这时,他看到前方的博古架上,摆放着一方田黄印章,此印看起来石色纯正浓郁,黄中带红,净透如冻,隐约间透着王者之气,以材质而言,就是一方难得的好印。
  难得看到一方材质这么出色的田黄印章,楚琛也有些见猎心喜,指着印章,请求道:“黄总,这方印章我能不能欣赏一下?”
  黄善益顺着楚琛的目光看了过去,就笑道表示没问题。
  楚琛走上前把印章小心的拿到手中,这枚印章呈规矩的正方形,脩长精巧,比例完美。石中纹路清晰,丝缕如锦,因全素无工,而更显其质地之通灵。素壁一面刻有一行铭文,书尾落“昌硕吴俊”的印章款。
  另外,印面印文为篆书“积跬小筑”四字。
  看到楚琛对这方田黄印章很感兴趣,其他人也都围了上来,当他们看到落款的时候,全都有些惊讶,没想到这居然是吴昌硕刻的印章。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杰出代表,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其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
  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上取鼎彝,下挹秦汉,创造性地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让之的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来治印。
  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在不经意中见功力。其作品也备受世人追捧。
  楚琛一开始也对这方印象有些爱不释手,有一种想买下来的冲动,但细心的他一看印面周围,发现好像有磨损的痕迹,这让他有些疑惑起来。
  许多刚刚入门的寿山石收藏爱好者都会有过这样的举动,一枚老印章到了自己的手中,就会把上面的刻印磨掉,因为毕竟不是自己的名字,留着没什么意义。其实,如果真得到古印,建议最好还是不要轻易磨掉印文和边款,以免事后后悔。
  当然,除了因为上面不是自己的名字之外,有些人可能是因为不喜欢上面的内容,从而把印面给磨掉再刻上自己想要的内容,但这可是吴昌硕刻的印章,又何必磨掉呢?而且,这还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有问题的印章(续)

  既然这方印章的底面已经磨掉了,那现在印面的印文还会是吴昌硕所刻吗?显然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低。
  随后,楚琛仔细观察下来,发现印文看起来虽然能够以假乱真,但在气韵方面就要比侧面的正文差一点了。
  别看只是印文有问题,光是这一点,对印章的价值影响就不小,而且不光光是这,这就好像画蛇添足一般,还比不上印文单单被磨掉时的价值。
  至于黄善益有没有买亏,那就要看他知道不知道这件事情了,如果知道,那应该亏不了。但就看他买东西喜欢精益求精的态度来看,楚琛觉得他不知道的可能性比较大。
  等楚琛把印章让给别人鉴赏,黄善益就笑着问道:“楚老师,你觉得这方印章怎么样?”
  楚琛有些委婉的说道:“印章的材质和侧面的铭文那都不用说,只是有些可惜的是,这方印章以前被打磨过。”
  “打磨过?”黄善益一开始还挺高兴,听到后面的时候,就有些愣了愣神。
  其他人也都听到了这句话,连忙凑过去看了起来,由于打磨的人水平比较高,他们看了好一会,才发现印面确实被打磨过。那么问题就来了,是吴昌硕觉得刻的不好,故意如此,还是后人打磨掉的?
  大家想了想,觉得后面一种可能性比较大一点,首先就以这方田黄的品质而言,吴昌硕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雕刻。而且,从铭文上的日期来看。当时吴昌硕刻这方印章的时候,已经是篆刻大师了。肯定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那结果也就不用多说,现在的印文十之**是后人重新雕刻上的。
  这时。姜家畅开口问道:“楚少,这印文是重刻的吗?”
  楚琛回道:“我觉得应该是后刻的,因为印文的神气不对,这一点,咱们对比侧面的铭文,就能感觉出来了。”
  对于这一点,除了书画造诣不高的应鸣信之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看出来了。
  得知了这个结果,黄善益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事情摆在这里,由不得他不信,这让他多少有些郁闷,说道:“这事我还真没注意,如果不是现在发现的话,估计我就只能吃个哑巴亏了。不过,这种情况,以前我还真没遇到过。”
  楚琛说道:“其实,印章是名家所制。印文被磨掉,而印款尚存的现象还是比较多见的。对于这种印章,有些人会刻上自己想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就有一些好事者补上与原作相同的印文。这种印款真而印文假的印章,在市场上非常容易鱼目混珠。”
  赵齐瑞点头道:“这种事情我多年前也听说过,有人得到一对齐白石的印章。可惜印文被磨去,但印款却真真切切地保存着。于是。此人便仿齐白石的风格在原石上刻上印文,出售给文物商店。文物商店未能识破。竞当作真品收购下来。最后,还是被一位专家看出来的。”
  听了楚琛和赵齐瑞所言,黄善益摇头一叹道:“这种事情还真得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着了道。不过,原先的印文也不知道被谁给磨掉的,真是暴殄天物!”
  “这种事情比较多见吧。”
  姜家畅说道:“就像我一位朋友,他十年前曾以一个比较便宜的价格,买了一方田黄印章,钮头雕的是凤,边款落的是‘文左’两字。这方印章是随形章,不太规整,印文名字是一个他没有听说过的名字。”
  “而且,边款所注‘文左’虽与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字号相似,但从别人口中得知,上官周所用的字是‘文佐’,从未见其用过文左,就认为可能是一个普通文人所有印章,没多大价值。于是,我那位朋友就自己磨成四四方方的印章,并且将印文也磨掉了,只留下边款。”
  “前年我正好和一位印章方面的鉴定专家到他家去做客,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