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399章

鉴宝人生-第399章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国康仔细观察了片刻,确认这应该是一件真品,可惜的是这尊弥勒像的左手处,有点损伤,影响了佛像的价值。
  只是让关国康觉得有些奇怪的是,佛像的底部居然用一块涂了红漆的木板给封了起来,这样的作为一般来说并没有必要,好像是故意用来遮掩什么东西一样。
  “难道是这尊佛像有问题。还是佛像里面藏着什么东西?”关国康微皱着眉头,如是想到。
  看到关国康这样的表情,不但是李大娘,连其他人也都颇为紧张。如果这东西是件赝品,那对李大娘来说就实在太残酷了。
  “关老,佛像能否给我看一下!”
  楚琛一眼就看出关国康疑惑的是什么。他可是一开始就对这尊佛像用上了异能,估计现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尊佛像了。
  “好的!”
  关国康回过神。把佛像递给楚琛,随后抬起头来看到李大娘担心纠结的模样。连忙笑着说道:“大嫂,您的那尊佛像确实是林朝景制作的真品。”
  “哇,居然是林朝景的作品,那看病的钱至少可以有一半了。”
  “林朝景是谁?他的作品真的这么值钱吗?”
  “林朝景可是明代著名的瓷雕艺术家,生活的年代和何朝宗差不多,他的东西虽然不如何朝宗有名,但水平也是很高的……”
  正当群众议论纷纷的时候,李大娘也问道:“这位老师傅,那我的这尊佛像能值多少钱啊?”
  关国康斟酌了一会,随后说道:“因为佛像的左手有损伤,影响了它的价值,我估计能值十五万左右吧!”
  其实关国康心里也很同情李大娘,如果不是在现在这个场合,他还可以再多报一点,现在嘛,他也只能报个市场价了。
  “真得有这么多?”李大娘愣了愣神,随后一脸惊喜的问道。
  关国康点了点头:“这尊佛像的市场价确实有这么多,不过有一点我想问一下,您知不知道这尊佛像的底盖是怎么回事?”
  “底盖?”李大娘疑惑的看了那尊佛像一眼,随后摇头道:“我也不知道啊,这尊佛像我丈夫留给我的时候,就这个模样了,这有什么问题吗?”
  关国康摇了摇头,正当他准备开口的时候,楚琛起身,拿着佛像走到他的跟前,凑上前,指了指后场说道:“关老,能否到那边去一下?”
  关国康到没有多问,站起身来和楚琛走到了一边,其他几位专家也都跟着一起走了过去。
  “小楚,你有什么事情?”
  “关老,这尊佛像里面,我觉得有东西。”楚琛笑道。
  “你为什么会觉得里面有东西?”关国康饶有兴致的问道。
  “因为这底盖实在有些不伦不类,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楚琛笑着回道。
  关国康点了点头:“这到也是,你的意思是把它底盖撬打开来看看?”
  楚琛摇了摇头:“撬开来那就坏了!”
  “不撬那你怎么把底盖打开?”关国康好奇的问道。
  “不知您老有没有听过肚中堂?”楚琛笑眯眯的问道。
  “肚中堂?”关国康愣了愣,随后一拍大腿道:“嗨,我怎么没想起这事!”
  “肚中堂是什么玩意儿?”身旁的路昌顺一脸的好奇。
  关国康解释道:“肚中堂嘛,是古人发明的一种机关,专门用来藏比较珍贵的物件的。”
  听关国康这么一说,大家也都明白了,于是路昌顺又问道:“既然是机关,那你们知道怎么开吗?”
  楚琛说道:“我开过两次,如果是普通的肚中堂,那只要用针就能开了,如是需要特制的钥匙,那开起来就比较麻烦。”
  其实和肚中堂有关的东西,他已经遇到过三次,不这上一次关系到张火泥的藏宝图,因此他并没有说出来。
  “好小子,居然开过两次,都遇到什么好东西了?”关国康笑着问道。
  “就一块玉佩和一方田黄印胚。”楚琛呵呵一笑道。
  王先功笑着说道:“那也不错啊!也不知道那尊佛像里面的藏着什么宝贝!”
  楚琛说道:“这也只有打开来才会知道了,不过这一切只是我的猜测,万一不是的话,那底盖上没了漆看上去就有些不美观了。要不如果不是肚中堂,那尊佛像就让我买下来吧?”
  关国康笑骂道:“你这小子,到打的好主意,那尊佛像可是我先经手的,要买也得我先买!”
  此时,邹影走了过来,微笑着问道:“各位老师,你们商量好了吗?”
  “已经好了,咱们过去吧……”
  专家们走到了原位,楚琛就开口道:“大娘,我们怀疑您的这尊佛像里面藏着东西。”
  “啊!有东西?”李大娘听楚琛这么说,非常的惊讶,而群众们惊讶之余也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对,确实有东西,不过如果要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的话,必须得刮掉底盖上的漆,所以想征求下您的意见。”
  说到这里,楚琛又连忙加了一句:“如果我们猜错了,也会按照刚才的价格把它买下来的。”
  楚琛这句话扫清了李大娘的后顾之忧,她连忙点头道:“那就打开吧!”
  见李大娘同意,楚琛马上就让工作人员拿了一把小刀和一根针过来,准备开始刮漆。
  “楚老师,您这不知道要多长时间啊?”徐导上前问道,如果时间长的话,他就让其他专家继续鉴定。
  楚琛笑道:“几分钟就可以了,不过已经耽误了一些时间了,各位老师还是继续鉴定吧,只是有些耽误我这边藏友的时间了。”
  “没事!没事!”排在楚琛前面的藏友全都表示没有关系,说起来他们此时也非常的好奇,想要看看这尊佛像里面到底是不是藏着什么东西。
  开启肚中堂,楚琛已经算是轻车熟路了,很快他就把底盖的漆刮到了大部分,露出了中间正方形的痕迹还有那个锁孔。
  因为事先通过灵宝眼已经得知,这只是普通的机关,所以楚琛就拿起那根针,对着锁孔刺了进去,只听“叭”的一声,中间的那块盖子就弹了出来。
  “咦,里面还真藏了东西啊!”见此情形,鉴宝活动的现场顿时就有人喊了出来。
  “哈哈,真是稀奇啊,下次我看到这样的佛像,一定也要试一下,说不定里面也藏着什么东西呢?”
  “你就得了吧!这种情况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果遍地都是这样的好事,那人人都可以捡漏发财了。”
  “是啊!是啊!这期节目拨出去,我猜有些奸商都有可能故意在佛像下面按个盖子,刷上漆,好引你们上钩呢!”
  “你这么一说到还真有可能啊!不行,这事还真要注意一下,别到时候上了当……”
  正当场下群众议论纷纷的时候,楚琛也把佛像里面的东西拿了出来,正是他事先用灵宝眼看到的一方小巧的田黄印章。(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一章 鉴宝活动(八)

  此时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楚琛手中的那枚田黄印章上。
  此方田黄石硕大方正,质地特别的凝腻、温润、细结,凝灵成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油润感,其色泽自然柔顺、呈淡“橘皮黄”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绵密欲化,红筋显著易辩,纹理清晰特征典型,显然是一块非常出色的田黄冻石。
  路昌顺坐在楚琛的旁边,看得非常的真切,当即就轻咦了一声,道:“是居然是一方“薄意”章!”
  路昌顺口中的“薄意”,是寿山石印章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法。它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而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由于引薄意雕刻刀法流利,刻画细致,影影焯焯,备受金石画画家欣赏和推崇。
  薄意艺术是在明末清初石章的博古纹饰和锦边浮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康熙时已初露端倪,雍正时臻于完善,到了同治、光绪年间,“西门”派艺人潘玉茂兄弟,专事深刀雕刻,奠定了薄意雕的基础。
  至清末民初,林清卿吸收中国画艺术精髓,熔雕、画于一炉,以刀代笔,别开生面地将薄意艺术提高到新的境地,作为寿山石雕中独门别类的艺术形式。
  薄意雕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正因如此。优秀的薄意作品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特别富有欣赏价值。
  楚琛手中的这方田黄印章。表层簿意浅刻山石云纹,所现景致重峦叠嶂、浮云缭绕。寥寥数笔,一挥而就,风格清雅、意境悠远,倍显其刀法之精湛。
  此章十分注重画理、讲究笔墨,整个画面宛如意境幽远的山水画,于清润中见艳丽,用刀如笔,手法洗练纯熟,因材施艺。工巧天成。
  底刻印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楚琛拿起放大镜仔细把手中的印章观察了一番,随后就把印章放到路昌顺面前,说道:“路掌柜,这方印章我觉得很可能是林清卿大师所作,您看看是不是?”
  “什么?林清卿?”现场的专家和一些对薄意雕刻有所研究的藏友,听到林清卿的大名,全都非常的吃惊,路昌顺连忙拿起放大镜,郑重的鉴定起来。
  “这林清卿是什么人啊?”有人问道。
  藏友中就有人解释道:“林清卿可是清末民国时期薄意雕刻的大师啊!他夙嗜诗书画。师从寿山石雕高手陈可应学习薄意雕刻。因为天资聪颖,再加上刻苦钻研,未弱冠就小有名气。”
  “他自感艺术功底薄弱,为了专攻薄意雕刻。带着更大志向,暂放雕刀,转而拜师学习水墨画。从中领会中国画的笔意、章法和画理。后又从古代石刻和画像砖中寻找灵感。历时五年,学有所成。自觉融会贯通之后,才又重操旧业。专攻薄意,并将其推上巅峰。”
  “林清卿用他的天才与勤奋,开创了薄意艺术的崭新风貌,他集国画艺术和古代雕刻精华于石雕刻意艺术之中,是近代最杰出的薄意艺术大师。被称为“西门清”。”
  “龚纶的《寿山石谱》赞其“精巧绝伦,真能用刀如笔,在杨玉璇、周尚均二家,别开生面者。”当时著名国画家熊文镛见到他的作品,曾惊叹道:清卿画石非人之画纸所能及也,是石以画传者。”
  听了那人的讲解,当即就有人惊讶的说道:“这林清卿这么厉害,那这方印章应该不便宜吧?”
  前面有人接口道:“当然不便宜,先不说林清卿的手艺,这方田黄印章的品质就非常不凡,光是料的话,我估计就值五十万,加上名人的效应,我觉得这方印章可以值七八十万!”
  周围人听说这方印章居然这么值钱,顿时一片哗然。
  “看来这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是啊!只是有些可惜的是,如果这方印章没有印文的话,就更加值钱了……”
  正当场下议论纷纷的时候,路昌顺也看完了,楚琛连忙问道:“路掌柜,您觉得这方章是不是林清卿的作品?”
  路昌顺笑着说道:“是不是林清卿的作品,咱们先来说说林清卿作品的特点,小楚你应该知道,林清卿对薄意景物表面的刻画可谓是别开生面,对树干疤节、花瓣、花叶,人物的结构和衣褶等均以小圆刀开纹,运刀疏密有致,刀笔生花。”
  “他对烟、云、山石等则使用圆刀或半圆刀,刀法圆顺浑朴,刚柔相济,左右逢源,而对写意的竹叶、芦草等多保留光面,竹叶的尾部有意与底地相融,更有墨趣和立体感。他刻水纹的功力特别令人钦佩,寥寥数刀,丝毫不能更改,真疑有神助。”
  说到这里,他总结道:“综上所述,这方印章雕刻的特点,全都符合林清卿的风格,所以我认为,这方印章应该就是林清卿的作品,而且还是他的一件精品之作,非常的难得。”
  “路掌柜你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楚琛笑着说道。
  “小哥,那这东西到底能值多少钱啊?”李大娘小心翼翼的问道。
  楚琛先是和路昌顺商量了一下,才微笑的说道:“刚才我好像听到有位藏友说这方印章值七八十万,我认为他确实看得比较准,经过我和路老师的商议,这枚印章的市场价值应该有八十万!”
  “啪啪啪!”楚琛的话音刚落,不知是谁起了头,现场就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而刚才被楚琛提及的藏友,此刻更是满面红光,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后根了,能得到专家老师的肯定,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荣誉。
  与此同时,李大娘听到楚琛说出“八十万”三个字时,脑子里“嗡”的一声,瞬间连思考的能力都没有了,直到楚琛的唤了她两声,她才回过了神来。
  “李大娘,您没事吧?”楚琛有些担忧的问道。
  “没事!”李大娘连忙摆了摆手,随后问道:“小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