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耽美 小楼传说 ⅰ (共4卷) >

第150章

耽美 小楼传说 ⅰ (共4卷)-第150章

小说: 耽美 小楼传说 ⅰ (共4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报。苏婉贞嫁地好歹也是个不小的官了,然而,却只能伴他一起顶贪官的名头,挨清寒的岁月,从不曾有过半句怨言,也从来没有阻拦过他任何事,只除了……这一次……听说了他的打算后,苏婉贞沉默良久,然后低下头,轻轻道:“我有了,已经两个月了。”从头到尾,她只说了这一句话,然后就沉默地为他收拾行装。当时的心境,到底有何等凄凉痛楚,卢东篱已经不能,也不敢再去回想了。这一生,他终究愧为人夫,也愧为人父。看到卢东篱的神色,风劲节也不由摇摇头:“我早料到,做忠君孝子,侠客义士,总是要对不起身边人的,那些年,我总爱送些东西给嫂夫人,其实也不过是想替你提前补偿罢了。女子从来重容貌,所以我送的,大多就和打扮有关了。”他这话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还是打趣,倒是让此是卢东篱有些哭笑不得:“这样的事,你倒也好意思多说,如此不避嫌疑,若换了旁地人,怕是要有许多其他想法了。”“什么不避嫌疑,我直接送过东西给嫂夫人吗?我全是送给你的啊。”风劲节笑道:“你自己愿把那些转送给谁,那是你地事啊,你就是要送给翠仙楼的红阿姐,我也不会反对地。”论到斗嘴,卢东篱哪里是风劲节的对手,气得张口结舌,伸手指指风劲节,想半天,愣是想不出什么话来骂他,只得拂袖而走。风劲节哈哈大笑着追了出来,跟着卢东篱一路行至城楼。卢东篱登上城门最高处,遥望远方,茫茫大漠,回首再看关内万里山河,眼中慢慢流露出深刻的感情。风劲节站在城下,遥望卢东篱独立城头风满袖,迟疑一下,才徐徐登上城楼,站到他的身旁,然后,听到卢东篱轻轻地说:“劲节,和我一起,守护这片大好河山,好吗?”风劲节沉默了很久,很久,然后同样用很轻很轻的声音说:“好!”就这样,卢东篱正式接掌定远关。他下令将军们重新整理名册,把士兵人数中的水份彻底挤掉,为士兵重新造册,精壮勇悍之士,年纪老迈之人,多病虚弱之辈,一一分别登记,分而记之。象弓箭营,虎豹营,长刀队,骑兵营,盾排队,也都要一一分录,整齐划一,便于将帅们熟悉管理。又令重理军需库,凡是不合格的刀剑铁甲,病弱的战马,都要重新造册,有什么需要添置地必备军需品,一一整理清楚明白。有什么战时需要的守城物品,攻击器具,也都要众将整理清楚。这一切,都是要在战前尽量准备好地,以免战时因此吃上大亏。因他的管理,军营多年来的懒散随意混乱不堪的风改善。他又下令全军士兵们每日操练,他也每天出来一同练习。骑马射箭,俱都勉力跟随,在大太阳下,一站大半日,热得汗逃浃背,几欲晕眩,也不肯休息。三军将士,还从没来有见过,肯陪他们一起操练的主帅,震惊之余,也颇为感动,众将劝他休息,他只摇头微笑。即为主帅,理当与士卒相共甘苦,将无怕死之心,士方无惜命之意。有什么理由,让所有士兵日日操练,他却整天待在帅府中享福,这样的元帅又有什么资格在国家危难时,命令士兵步上战场呢?再说,如果他不勤加训练自己,一旦发生战斗,他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元帅,就只会成为三军的累赘,只怕连亲临战场的本事都没有了。在他的坚持下,每天的操练都在继续着。刚开始他不习惯军人的生涯,骑一天的马下来,两腿就能磨出血,人也颠得骨头如散了一般。但他一声不吭地不肯在人前露出半点端倪来。只风劲节眼尖,又知他倔犟,等到操练结束,跟他回了帅府,旁边没了闲人,不由分说,按倒了,撕开他的裤子,查看伤势,然后黑着脸皱起眉头。卢东篱对他的放肆无礼,又气又急,脸涨得通红,气急败地地不知骂了些什么。可是风劲节一概充耳不闻。绝不理会,而且一句也不劝他,只是沉着脸给他上好药,替他把伤处包得紧一些,任由卢东篱第二天继续骑马,直到操练结束,再去看他地伤。虽然这事二人都刻意瞒着,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军队里的将军谁不是经营丰富的人,只看一个人骑马的姿式,就能查觉此人有无受伤。再加上被派做卢东篱亲兵队长的王大宝查觉了真相,故意在军中宣扬,转眼间此事就全军皆知了。当大元帅的人,尚且如此刻苦。将士们感佩之下,自然就不会有畏难惧苦之想了。一开始卢东篱的箭射得准头也极差,主帅水准这样,让其他地将军士兵都不敢射得太好。他却丝毫不以为忤,亦不羞惭,术业从来有专精,本无可愧之处,但他却衷心地称赞所有将士,用惊叹的语气,对他们能有这么好的射艺和搏杀技巧表示佩服。赵国从来重文轻武。一个科举正途出身的大官能对军人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更使军中将士感激涕零。卢东篱还每天在帅府练习刀剑之术。或用草人木人练习,或让王大宝等亲兵陪他练手。风劲节见他进展缓慢。嘲笑之余,也同他说明,他年纪已经大了,骨头都硬了,真想在武功上有什么成就,根本没可能。卢东篱却只是笑笑,继续练习。他也没想当武林高手,只希望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的累赘。如果在这方面,他太笨。太没天份,那就用别人两倍,五倍,甚至十倍地时间去练习好了。风劲节咬着牙,看他笨手笨脚地练习,看得身子发麻,牙齿发酸,忍无可忍之下,传了卢东篱一套内功。这套内功并不需要太复杂的练习方式,只以一种特殊的吐呐法呼吸就可以。甚至练睡觉时也能练功,风劲节称,这门内力,心思越单纯,练起来效果越佳,他有个朋友。因为是个超级大笨蛋,所以凭这门内力,练成了天下第一高手,而卢东篱思虑太重,是绝对练不成绝顶高手的,不过,比起普通士兵将军,应该就不会差太多了。卢东篱练习之后,果然渐渐身轻气爽,力气增大,眼力渐准,动作也流畅快捷许多。再加上他每日练习武技,风劲节也偶尔点拔他一些技巧。他的长进确实不小,渐渐一个人,和两三个大汉打架,也不容易输了。但卢东篱抓紧每一分每一刻努力学习的,远远不止之些。卢东篱白日每天升帐商议军务,随队操练,晚上则拉了风劲节同住,要他教自己兵书战略。卢东篱自己为了这个职位,已经恶补了所有能找到的兵书,但他也知道,打仗绝不是死读书可以学得会的,他需要风劲节教导他,军队里的所有知识,以及如何灵活运用书上的知识。风劲节开始懒得收徒弟,嘲笑他太过多心,以前地军队元帅们,从来高高在上,哪里会向下属学本事。卢东篱只是笑而不答,他可不想象范遥那样被下头的将军们架空,表面上是元帅,实际上完全不了解军队运作,手下大将半夜带了一支军队出去打仗,自己身为大帅,居然完全不知道。到最后,他不得不动用元帅地特权淫威,逼得风劲节不得不屈服,委委屈屈当他的老师。二人日日夜夜同行同止,夜晚同读兵书,共演沙盘,大帅房里地灯,总是熄得很晚很晚,很多时候,彻夜明亮。实在倦了,二人有时拿着书,就那么伏案睡去,有时勉强记得要上床,挣扎着扑腾到床上去,衣服也不脱,就自睡得歪七倒八。白日双骑并行,风劲节就以眼前操练的军队做活教材,不断为卢东篱解说。有时也登高远望,风劲节指点山河地势,称何处可屯兵,何处可设伏,并预想种种敌人可能发起的进攻方式,以及各种应对之策。这段日子,二人竟是形影相随,寸步不离。当然,风劲节做了这么辛苦的工作,也会想要争取一点待遇回报的,比如半夜没有外人时,暗中要求可以喝酒的特权。卢东篱则爽快地点头:“喝酒,行啊。”然后抬头看看风劲节高兴的神色,慢条斯理地说:“我正愁着刚上任不久,找不着机会立威呢,你不介意试试我的军法吧。”
    第35章来客
    这么多天,卢东篱也发现了军中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练或纪律,而是军需品大多不合格。一支军队不够精锐强大,严格的训练和管制,将帅们的以身作则,都是可以大大改善军队战斗力的。可是,军需用品不佳,就不是靠单方面努力可以改变的了。刀剑都是劣铁打制,与敌做战,用力砍两下,虽说不至于断,但是没准锋口全钝了。放在库房里蒙尘多年的盾牌经不经得起人家的重斧强弓硬砍硬射,这也是个问题。马匹大多老迈疲弱,全军能真正挑选出来的精壮马匹不过八百匹,这点数,怎么够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呢。而箭矢的数量,远远比册子上白纸黑字记录的少得多,箭是不是足够尖锐锋利,弓会不会多拉几下就断开,这也是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其他的许多守城器材或攻击用的大型军用器械,不是缺少,就是老旧或残破,做为主帅,卢东篱看到将军们整理好的所有记录,心间颇为凄凉。长年无征战,而雕弓宝刀尽生尘,说起来,倒也是人之常情。各地边关的军需供应都是由附近几处郡府负责的,他们每年从国库得到大批的用于军事的费用,上上下下的官,都觉得肯定没有什么仗可打,当然是能沾多少好处。就沾多少,可以分得多少肥肉,就分多少。到最后,真正发到军中,落到士兵手里地自然都是劣品。除了这些战争品之外,生活必需品也一样有着极大的水份。空心的枕头,无用的被子,不能御寒的棉衣。以及过期霉坏粮食,从来就没有少过。只不过,相应地,供给将军元帅们的东西,肯定是不会有什么次品的,因此各军的主帅们一般对这种事。也都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士兵们在寒风中冷得打哆嗦,也只得拼命用那微薄地军饷来安慰自己罢了。一桩桩一件件,卢东篱一一查实,,亲自查验军需库中的所有劣质军用品,亲口去吃士兵的粮食,亲手撕开士兵的衣服被子检查。心口一点点冰凉下去,手足一分分寒冷下去,胸口渐渐郁结难消。只欲吐血。风劲节却只漫不经心地拍拍他的背,替他顺顺气。轻轻道:“你看到的这还是在上次陈军攻打之后,朝廷重视了很多。军需供应改进许多地结果,若是在以前,军队的用品就更加不堪了。”卢东篱怔怔无言,当日他还是大名知府时,闻定远关被攻破,陈军几千人马,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时。也曾拍案痛骂将领的无能,此时此刻。方知在这样的军队里,一个统兵将领要面对战争,是件多么艰难的事。然而,现在的他,却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伤感愤怒。他只得迅速下令,让诸将各司其职,尽快把好的军用品单独整理出来,其他的军需品也让军中的铁匠们看看,能修好地,尽量修好,早早分发下去为是。然后他回了帅府,一头扎进书房开始写信。向人要钱要东西是很痛苦,很难堪的,而向一堆吸血敲髓犹恐不及地官员们要钱,那就更加辛苦了。但事已至此,别说是硬着头皮讨东西,就是厚起脸皮,上门去闹,去争,坐在人家府里不肯走,他也得把军队需要的东西争回来。一把锋利地刀,也许可以多杀许多敌人,一个坚硬的盾牌,也许可以以救一名士兵的性命,一匹飞快的马,在必要的时候,或许可以扭转整个战局。看他埋头写信,风劲节在一旁笑问:“你认为,就凭几封信能从老虎牙缝里抢得回多少肉呢?更何况附件几郡的官员,多是九王一党。”因为赵国多年不打仗,每年的军费开支,在所有官员看来,就是个可以随意搜括一点也不用担心后患的财源。朝中权贵们,都想尽办法,把自己地党羽安排到军中,或是负责军供的郡府为官,九王即安置了范遥到定远关,那相应地军供职位当然也要尽力弄到手。他虽说是赵国诸王中,权势最大的一个,但开支也同样巨大,那么大的势力要一直养着,保着,小金库里一半的收入,可是全靠从军供这边来呢。乘着九王生病,把范遥骗下来,想必已经让这位老王爷心痛如绞了,如今还想往军供的各府里要钱,哪有这么容易。卢东篱闻言皱眉道:“我知道九王心里肯定恨我,但表面文章总要做足的,我是新上任的边帅,刚刚就职,那几处郡县,总该送些有用的东西过来。”风劲节点头:“这倒也对,照旧例,新旧边帅交任,上一任肯定会有大的帐目亏空,这个时候,负责军供的郡县调集物资,及时送一批东西来,压压库,平平帐,这也是不成文的老规矩了。”卢东篱淡淡道:“军需和粮草不同,因为不打仗,常常要隔好几个月才送一次,若不乘这时多要一些,再等几个月才能等到下一批,天知道,这时候陈军会不会打过来。我新上任,他们就算恨我,也要慢慢探探我的底,一开始的面子还是要给我的。再说我毕竟也是一军主帅,有直奏的权力,有的事太过份了,他们也还是要顾忌一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