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655章

超级科技强国-第655章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各位皇妃,刘副相,梁委员,各位专家,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双星的情况。”

陈义民作为行政主官,常驻双星系,自然要介绍下情况,“目前长庆星的情况最简单,因为只有极少数土著居民,我们为他们登记造册后,就列入了我们的非本土公民一类,享受帝国非本土大陆公民的待遇。

目前移民长庆星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10万人,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加。相比于阿凡达星,资源丰富,地缘辽阔,危险最小的长庆星被移民所亲睐。

长庆星上共有四个城市,都分布在气候最适宜的地区,分别是孙武市,仓颉市,冯子材市,墨加市。

墨加市是土著人的小城市,其他三座城市都是我们兴建的大型城市,一应采取科学的规划,城市水平很高,是以本土大陆的发达县级城市为参照来修造的。

在政务院的计划中,之前少量放号的方式即将结束,长庆星将完全放开移民准入门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三大城市将越来越发达,移民聚拢,而更多的小型城市也将出现。”

张蜀生打断了一下,说道,“嗯,好地方自然要允许人民移民过来,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遍地都是的发财机会,我们自然是要给人民的。不过,彻底放开的政策只能先针对本土公民,其他公民的审批速度放慢一些,暂时就10%吧。本土每来10个人,其他公民就放1个人过审。”

“是,陛下。”

陈义民高兴地说道,本土公民能够享受到这样的高级待遇,他自然是高兴的。

现在的长庆星,别的不说,哪怕你是来种地,来了就能申请到500亩土地的五年种植权,然后国家提供大型机械设备和机器人的租赁,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就能在这里起家。

而他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将产出的一部分作为租赁费用交还给国家,然后五年过去后,再等新政策的颁布。

根据政务院的构思,这500亩土地的份额,不会一下降低到0,只会根据实际的移民数量,进行均摊。这样,国家和人民,才能从新领土的开拓中受益。

而最重要的是,这里种植的将不再是玉米大豆这些东西,除了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粮食需求外,长庆星都将会种植新型高级经济作物。

不过,虽然土地政策这么宽厚,许多人还是没有申请土地租赁,而是申请经商权,勘探权,捕鱼权,养殖权,筑路权……

帝国都放得很开,私人申请租赁,只要审批能够过关,就能参与进去。当然,像发电和筑路这些,就不是一般人玩得转了,需要大公司组团去申请。只有土地,放得很开,你如果不从事其他职业,只从事农民这个职业,你只要在长庆星申请了长期公民资格,你就能马上租到500亩土地,比跑马圈地还方便。

张蜀生甚至能想象到,等几天后,长庆星移民彻底放开政策后,将会是如何火爆的一个场面。

第624章 新的家园

帝国本土,贵州境内某山村。

陶之行坐在自家小楼前,望着整个村子。这里是一处位于贵州大山深处的村落,隐家村。

传闻当年陶家祖辈躲进大山深处避难,如今一代代过去,却是已经到了1953年了。

“唉,人越来越少,去年还有11户人,今年只有五户了。”

陶之行是隐家村的村长,今年45岁,1908年出生,阅历丰富,从贫穷困苦中呱呱落地,小时候没奶喝,只有靠邻居家做早饭的米汤来喂养。

望着眼前空荡荡,了无人烟的大村落,再抬头望望四周的大山,陶之行似乎回忆起了这四十多年的点点滴滴。

1920年,西南人民军闹得最厉害,打下小半个云南的时候,他12岁,没上学了,在家放牛。

那一年,村里外出求学的一个小青年回来了,他还记得他的名字,陶旺志。

陶旺志回乡,一边是为了省亲,一边为了宣传革命思想。

12岁的陶之行,那一年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虽然不识字,但胜在年轻有潜力,是陶旺志发展的重要对象。

“幺弟儿,跟我们一起去吧,巴蜀那边的人民革…命现在搞的如火如荼,人民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四川和云南,现在他们正在向广西进军,我们加入进去,是最好的时机。保家卫国,光复中华,实现我们多少代国人的伟大梦想……”

陶旺志的话很有文采,说的口沫四溅,热血飞扬。

然而,当年的陶之行,胆子还太小,支吾半天回了一句话,“听说打仗会死人,我,我怕死。”

陶旺志微微一愣,说道,“为了民族事业,每一个人都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当然,在此之外,也是有军饷可以拿的,每个月好几块新钱,比城里做洋工还赚钱。他们还管饱,大馒头,大米饭,不限量,几菜一汤,啧啧,报纸上都登了,那肉块馋人的。”

这一番话后,村里一共有5个小青年愿意和他一起走,陶之行还是犹豫不决,半响说了一句:“我,我还是不去了,等,等我回去问问我爸再看。”

于是,当夜陶旺志带着几个小青年就打着火把寻找革命去了。

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陶旺志不知道,只是记得35年的时候,陶旺志回来了一趟。

乖乖,不得了,到现在陶之行都还记得。

崭新的少校军装,身上杀气毕现,也不知道是在战场上杀了多少敌人。

带了一个小他好几岁的媳妇儿,是城里的女学生,那叫一个漂亮。

陶之行把她和自己那黄脸婆一比,都不好意思介绍那是自己媳妇儿。

陶旺志回来那年,专门雇了一脸车拉年货,光是车上那一条200斤的猪就让人眼馋了,用袋子装的各款新意,麻袋装的糖果,人家从村口就打开了袋子开始发,甭管是谁,喊叔就给一把糖,喊声老哥们老兄弟打个招呼就是一包烟。

那个阔绰,陶旺志家里的人也跟着沾光,一家子全部进城去了,而且还是贵阳城里的房子,说是什么军人小区,上万户的超大型小区,全是贵州当地的军人分配、自购、贷款分期买的。

后来,一晃眼又是10年没陶旺志的消息,只是乡亲们偶尔口传他又升官了,又立功了,直到1947年的时候,陶旺志居然登上了电视,那时候,他已经是少将师长了。

“我从小看旺志,就觉得他有将军命,我们国家连1000个将军都没有,他就是一个,以后啊,怕是难得回这乡旮旯来了。”

乡人们这样议论陶旺志的时候,陶之行都会幻想几分:如果当年自己跟着走,现在会不会也是个排长、连长啥的。

在媳妇儿的眼里,这是陶之行第一次没有抓住机会,当然,陶之行自嘲说,我要当年走了,哪有你娘俩。

第二次命运的转折点,来自于移民。

“之行啊,镇上的工作人员来了,正在拉旗子招人移民呢。”

这是36年的时候,新政府的工作人员来到村子里,宣传移民的事情。

陶之行路过的时候,也拿了一张传单,工作人员热情地给他讲解起来。

“这位老乡,来,看看我们的宣传单。”

陶之行看到那些宣传单上,印有大量的图片,一望无垠的土地,还有各种丰收的庄稼,许多人站在丰收的庄稼旁边,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哪里?”

“老乡啊,这是我们的北海省啊。”

“北海省?”

“是啊,我们的北海省,就是以前老毛子的西伯利亚,现在被我们夺回来了。那里虽然冷了一点,但是在靠南一些的地方,土地和牧场很宽广,还可以承包林场呢……”

工作人员解释了半天,陶之行听了倒是非常动心,提供房子,人均以百亩计的土地份额,还提供免息贷款,去的路费都不用掏钱,统一运输,统一提供餐饮。

陶之行非常动心,隐家村什么都好,就是条件差了一些,虽然这些年政府发展药材种植,家家户户发达的不少,但和这上面的比起来就不如了。

数百亩地,一旦收成了,那可是了不得的数字。

而且,现在种药材的人越来越多,收益也在下降,政府在考虑村子外迁的事情,但村民都反对。

“你别看那边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但我们会集中供暖……”

“什么?零下几十度,这还得了。”

陶之行一听,怕了,这零下几十度怎么整?去了还不得冻死,有命赚钱没命花啊。

于是,他把宣传单带回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第二次机会。

接着,第三次是移民远东,他同样怕冷。第四次是移民菲律宾和印尼,他又嫌太热,那边是蛮子的地盘。

第五次,移民欧洲,更远了……

第六次,加拿大……

第七次,美国……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1953年了,这期间机会错过了七八次,家家户户外迁的外迁,移民的移民,直到最近一次,移民的机会又来了。

“最新消息,长庆星大移民开始申请报名了……”

当报纸和电视台都在铺天盖地报道的时候,许多人都犯了难。

如果说北海,欧洲,美国还在一个星球上,那长庆星是不是太远了。

安全吗?

有吃的吗?

会死人吗?

太多人心动,但更多的人是害怕,尤其是这次申请还限制名额。

不少人虽然对那些土地很心动,但一想到自己要离开地球,妈呀,祖祖辈辈都没做过的事情,自己怎么敢做。

首批申请人并不多,10万人申请,过关名额将有8万人,主要是处于身体、意志力、品行、移民需求方面的考虑。

“孩子他爹,只要你想好了,我们就跟着你去,孩子放在县城他三叔家念书,反正学校啥都管,我们俩口子去长庆星闯闯,500亩土地,据说还专种赚钱的东西……”

妻子郝大姐虽然也四十多岁了,但看到那么多乡里乡亲的发了大财,衣锦还乡,早就羡慕的不行,地球是住,长庆星不也是住?

有政府,有帝国,有皇帝在,其他的,怕啥?

陶之行犹豫良久,心中闪过亿万种担忧,良久,他摁灭烟头,下定了决心,“去,怎么不去,我还想早点赚钱买两支好点的基因针呢,再不去,就只能等下辈子来后悔了。”

下定决心,陶之行没有拖延,直接把放假在家的儿子叫来,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申请函,把这些年的遗憾,把自己的决心,把自己对生活的想法,把自己的梦想都写了进去。

就一个中心意思:让我去长庆星吧。

很快,镇上的工作人员送来了回复函,陶之行一家的申请获得通过,村里10户人变成了9户,其他的还在看风头,想等陶之行先去试试。

于是,接下来一切都顺其自然。

陶之行把自己三弟增加为孩子的监护人之一,然后根据帝国移民局的统一安排,首次来到帝都汉京,接着第一次坐上了一艘比山还大的飞船。

然后,飞船飞入太空,和其他几艘飞船一起,通过了跃迁门,虽然这些他都不懂,但陶之行两口子却知道,自己只花了很短时间,从上船到长庆星,眨眼就到了。

什么是跃迁,什么是光年,这些陶之行和许多船上的移民一样都不懂。

他们甚至在担心,到了那里会不会连锄头都没地方买……

等他们看到绿色的长庆星和旁边那颗更梦幻的阿凡达星时,所有人都沸腾了。

“乘客们,我们的目的地即将到达,欢迎各位来到长庆星……”

陶之行和其他的七万多名移民一起,来到了长庆星。

星球虽然很美丽,但这里却只有移民点,连城市都算不上。

接着,政府移民局的人开始分配帐篷,开始登记,开始选择土地。

折腾到第三天,陶之行在移民局人员的带领下,坐上飞车来到了一片肥沃的山坡地。

“诺,从这里,到那边,这块经过准确测算的土地就是你们选的了,以后一段时间内,你们就可以租赁它。”

顺着工作人员的手,陶之行一眼差点没望到头。

他的心里已经完全震撼了:“妈呀,怪不得那些人都发财了,这么多土地,让我种几年,还全机械化种植,想不发财也难啊。”

第625章 星球大种植计划

数万移民统一住在特制帐篷里面,吃着统一供给的食物,用一个月时间将一块10万平方公里的大平原完全划分个干干净净。

从那一刻起,每户人就拥有了500亩土地的耕种收获权。当然,单人也是可以承包土地的,只是面积上要小一些,只有200……300亩地。

“老陶,你们家的地在哪啊?”

陶之行起了一大早,邻居林广福也披着衣服起来了,长庆星什么都好,和地球的气候条件也差不多,就是昼长夜短,几个小时就天亮了,不抓紧时间睡觉的人,根本没法适应这样的作息时间。

一说起土地,陶之行就来劲头,指着西方的天空,那么一划拉,“那个方向,离你们家的地2里多。那土地太肥了,怕是比黑龙江那边的黑土地还肥沃。”

“都是好地啊,要是种小麦,亩产肯定比老家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