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61章

超级科技强国-第61章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长,风洞的理论技术,你上次说民团系统内是有一些现成的技术储备的。我想这样一来,小中型风洞的建造,困难虽然会很多,但建成也只是时间问题。目前的竹山坪一号风洞已经难以支持更先进飞机的研制,歼—1的研制任务结束后,战斗机的研制团队已经立项了更先进的歼—2号机的研发。所以,这个风洞是亟需的。”

“那好,这个项目我批准了,希望你们能拿出建造一号风洞时的干劲来,争取在几年内将这座小中型风洞建好。”张蜀生拿出笔,亲自在这份很详细的计划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一锤定音后,以区政府的高效率,第一期研发资金一周内就会到位。

民团的科技虽然经过了八年的发展,又有张蜀生的技术支持和大力度的采购国外机械设备,但依旧是远比不得西方。

只能采取这种小步快跑的办法,通过集中资源和技术人员,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攻关。比如飞机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倒不是说民团整体科技就多厉害了,而是张蜀生拼命三郎一样的优先发展了它。

“太好了!”冯如海和华明远两人都高兴不已,风洞是航空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有了更好的风洞,才能研发更先进的飞机。

张蜀生侧重提了一下,“华教授,航空学院从西南大学独立出来以后,你们的担子更重了。另外,如海,目前人员紧缺,你要分心管好新组建的飞行员学校。光有了飞机不行,还要有合格的飞行员。”

“放心吧,张区长。航空学院的基础不动摇,只是独立出来而已。”

“区长放心,目前飞行学校主要是基地现有的三名飞行员和几名归国的留学生在担任飞行教官,研究所主要派出的是技术过硬的一些理论专家给飞行学员们上课。争取让第一期的二十名学员,每周都有两到三次的实际飞行机会。(训练机为老式双翼飞机)只是整体来讲科研人员还是严重不足,希望区长能多想想办法。”

缺人的事情,张蜀生倒是清楚,现在每个部门,每个研究所都缺人。比如航空研究所即将分为一所和二所,一所负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二所负责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出于成本的考虑,歼—1的性能虽然不够先进,但却是完全符合当前需求的,而在这个基础上放大研制的载弹量1。2吨的轰—1型轰炸机,也是会装备一批的。

两人出去后,张蜀生拿起电话:“你好,我是张蜀生,请给我接梨树坪第一中学肖校长。”

“区长,我是肖学能。”总部通信处转接后,电话里很快传出了一个声音。“肖校长,过几天我会特批一名姓钱的学生到你们学校,对,是新生。嗯!不用特别照顾,但尽量给他提供一些学习上的方便,比如教师指导和图书馆借阅之类的,给他最高的借阅权限。”

挂上电话,张蜀生微微出神,随即嘴角微微扬起,取了一旁挂着的一件干净工作服就出门去了。今天可是个重要的日子。

位于梨树坪以东五公里的试验场是民团又一个军事试验基地。

“施德曼,你造的这个家伙可真够大的。”

试验场上正停了一辆钢铁怪物,高高扬起的炮口和威猛的并列机枪让站在近处的人,感受到了一种属于战争巨兽的狰狞。张蜀生虽然见过很多次这种怪物了,但每一次看到它,都会感慨这种战争机器的威力。

眼前的这辆被命名为虎式Ⅰ型的坦克,就是施德曼带领的中外科学家团队在这几年里的最终成果。

“张,这种坦克除了重了点,其他几乎完全符合你的要求。你看,这种大威力的75mm坦克炮是赫夫曼的杰作,面对我们德国那些小妞一样的坦克,它一炮就能撕裂了她们。”如今的施德曼,已经是三十好几的人了,家里的基业全毁后,他带着家人在中国找到了新生。和曾经的难兄难弟赫夫曼一起,痴迷地投入到民团新坦克的研发工作中。

“老板,你放心,欧洲的那些小娘们,在这个大家伙的面前,会被一个个推倒的,哈哈哈……”赫夫曼也哈哈大笑起来。这两个放浪形骸的家伙,被祖国抛弃后,也彻底绝了回去的心,尤其是赫夫曼,这些年在小青山过的别提多舒服,每天吃好喝好,还和两三个在东川地区的德国女工作人员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试验开始吧。”张蜀生点点头,下令试验开始。两名国内学者和两名安全人员一起爬进了坦克。

“轰轰隆……”一阵猛烈的柴油机响声后,坦克屁股后面喷出一大团油烟,在轰隆的发动机声中,坦克先是一震,随即履带在驱动轮的带动下,碾过试验场的草坪开动起来。

发动机的声音越来越大,坦克在400马力的大柴油机将坦克的速度逐渐提高到20Km/小时的时速,轰轰隆隆地就朝远处射击场开去。

张蜀生一边感受着地面传来的震动,一边从旁边的安全人员手里接过望远镜,只见这辆虎式Ⅰ型坦克一路冒着烟向一千多米外的射击场开去。

“轰!”

坦克面向射击场方向的山腰开了第一炮,望远镜里能看到山腰处升腾起了巨大的爆炸烟雾。

“哒哒哒……”虽然重机枪的声音在一千多米外已经不大了,但在高倍望远镜里,依然能看到坦克的并列机枪在疯狂扫射。

已经将定量的炮弹和弹药打完的坦克,从车载无线电里得到了返回的命令。

“张,这种坦克怎么样?没让你失望吧。大口径的坦克炮,低矮的防御设计,厚重的装甲,火控设备,还有车载无线电设备”

施德曼满意地放下望远镜,心中充满了自豪感,这几年在中国的生活虽然过得很快乐,但直到这辆虎式诞生,他才得到了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用他的话说,自己不一定要属于德国,但一定要忠于荣誉,于是,他选择留在民团,因为这里永远有让他兴奋不已的坦克研究工作。他的目标是在坦克史上留名。

张蜀生点点头,这种使用400马力柴油发动机的虎式Ⅰ型坦克,设计原型就是十几年后的德国虎式坦克。虽然各方面数据和技术指标差了很多,比如发动机的马力就小了一半,但设计理念是正确无比的。

低矮的坦克车体,厚重的地盘,强化的爬坡性能。车载成员4人,前装甲达到60mm,配备75mm坦克炮,备弹40发,一挺7。92mm的并列机枪。公路行驶速度最大时速为25Km/小时。

整体来说,这是一款威力强大的坦克,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它的重量:28吨

这个重量如果放到欧洲,公路纵横,交通便利,一马平川的环境下,那是小事一桩,但是,如今的西南,除了主干道的县城能通普通公路外其他地方都是一片空白,最多只有小马路。而且,西南多水田,这样的情况下,28吨的坦克,如果是野外作战的话,甚至可能会一头陷进稻田,爬也爬不出来。

试验结束后,张蜀生叫来了施德曼和一名德国专家,国内的几名学者和技术人员,“我很高兴地看到大家造出了这样强大的坦克。但是,一些实际的问题,我们却必须要重视。比如制造难度太大,规模化生产至少在1927以年前难以实现。单辆坦克的造价太昂贵,如果装备一个师,我明天就有可能破产。其他方面,速度太慢,发动机制造问题,钢铁问题,都是我们几年内难以跨越的。”

“张,这辆坦克的研制非常不容易,您不能一句话就把它扔回炼钢炉重铸。”施德曼也明白这些问题,但他实在是难以抵挡设计出一款成功的集火力、速度、防御力于一身的先进坦克的诱惑力。

“这种坦克可以少量装备,我也组织过其他专家进行讨论,得出了另外一份比较适合目前民团使用的坦克方案。”

张蜀生拿出一份图纸,递给他们看。

“轻型坦克?”施德曼疑惑道。

张蜀生:“对,我希望你们能尽快完成这种虎式Ⅱ型轻型坦克。虎式Ⅰ中型坦克只会少量装备精锐部队,而虎式Ⅱ型坦克将会装备更多。”

之所以一开始让他们研制较难的虎式Ⅰ型坦克,其实是为了做足技术储备,在发展中型坦克的同时,将近些年重点使用的轻型坦克发展的更好。

第72章 新式步枪与新时期军人

1923年12月7日,星期五,民团某秘密军事训练基地。

偌大的操场中,正站着一群不像军人的军人。说他们不是军人,是因为他们浑身破破烂烂,全身上下无一处不是脏的,满脸都布满了荆棘刺的割伤。说他们是军人,这二十多个人,虽然衣衫褴褛,满身伤痕,手中却紧握不放地抓着一把钢枪。他们虽然满脸疲惫,却透着一股强烈的杀意。从每个人的眼神中都能看到虎豹一样的慑人精芒。

“稍息!立正!”

一个同样全身破破烂烂的军官走到队伍前,鹰隼般的眼神逐一扫过这二十多个人,每一个被他眼神扫中的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胸膛,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某种自豪。

“不要以为你们能从原始森林里面走出来,就已经是合格的特种兵。你们的17号战友在哪里?谁能告诉我!!!”

军官近乎虎豹一般地怒吼道,让原本以为通过了考核而正在自豪的23个士兵都低下了头。

这支神秘的部队,刚刚在云南水富一带的原始森林中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野外生存训练,他们出发的时候包括这位军官在内,一共25个人,可是如今却只回来了24个。

进入原始森林后,这支特种兵新兵小分队分成了几个小组,从不同的方向朝着原始森林的中心而去。然而,其中一个小队在一次过河的时候遇到涨大水。一名战士为了抢回一个被水冲走的小组应急医疗包,不慎被洪水冲走了。那个小队搜寻了三天都没找到他的踪影。

忽然,军官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眼前的23个士兵的眼神中都露出了一种惊喜,望着自己背后的方向。他不禁回头,却正好看到一个士兵拄着一根木棍,正从远处蹒跚地走来。

居然是走丢的那个士兵!!!他居然从洪水中成功地逃生了,而他一个人,花了2个月时间在原始森林里,居然自己走了回来。

噗通,士兵已经完全透支了所有的体力,他失去了所有的装备,只有靠木棍支撑着,半跪在地上,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吼道:“队长,17号向您报到!!17号没有让您失望!!……”

说完,头一歪,栽倒了。

军官脸色剧变,大步冲过去,伸手到他鼻子前探了探,这才转身喊道:“来人,送他去军医室。”

小插曲后,军官站在这一群刚刚从地狱中归来的战士面前,回忆着自己和他们一起经历过的这三个月,那些和死神搏斗的日子,原本想说的那许多话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每一次带队进山,他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每次入山的时候,只带一把匕首和几个应急医疗包,不但要小组式地分散行军进入原始森林中心,还要建立一个临时基地,坚守在那里2个多月。不只是士兵,就是他自己也是屡次和死神擦肩而过,原始森林中的意外实在太多了。

这次为期三个月的艰辛训练,士兵们能安然归来,已经超乎了他最大的预期,这个17号更是绝对的异数,“恭喜你们24人入龙牙特种兵部队预备役小队!”

军官随即转身离去,身后留下的是一阵震天的欢呼声。他们在欢呼,初选通过后经过长达一年的特殊训练,经过技战术考核之后,再经历了这炼狱一般的野外生存考核,最后他们23人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这支传说中的部队,而且没有丢下一个队友。虽然只是预备队,但已经足够让他们自豪了。

军官远远地拿着望远镜,看着那群自己带回来的新兵,似乎看到了希望。虽然他们都还不是合格的龙牙特种兵,但至少他们迈出了踏实的第一步,成为了将来可以为龙牙部队补充新血液的新生力量。

“报告副队长,总部来电!”

“我是何安!”军官转身接过电话,听到对方的声音后,啪的一声立正,随即下意识地敬了一个礼,“师长!”

一个小时后,何安站在了民团总部张蜀生的办公室里。

“这次的训练结果,我很满意。龙牙小队的规模是有必要扩大的,这批新兵将在未来龙牙扩编的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批新队员前脚回到基地,后脚张蜀生就得到了报告。龙牙部队不像普通部队,扩编也必须以保证战斗力为前提。

“是,师长。”

张蜀生:“这次叫你来,其实是为了两件事。首先有一件新的任务要交给你。需不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报告师长,不需要!”

张蜀生:“别急,这件任务不是战斗任务,是让你去配合一种新装备的研发工作。详细的命令随后就会下达。我可以给你提前透露一点,是关于一种新式步枪的最后定型问题。”

和集中全力搞的飞机、坦克不同,新式步枪是在1916年下半年就立项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