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477章

超级科技强国-第477章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我们答应提供交易的武器装备清单,就要看德国人最终的底牌了。”

第406章 德国人的底牌:瓜分欧亚非

张蜀生在高层谈话上为这次中德谈判定下基调后,谈判开始加速,德国人开始将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送回柏林,希特勒甚至高兴地很罕见的和自己夫人喝了酒,摆了一次家宴。

然而,中国人在短暂地提出了几个条件,答应了两个要求后,又开始在细节上捉摸不透,谈判在第二周时又开始陷入僵局。

汉京酒店,德国谈判团的住处。

“中国人的态度转变的有些快啊。”

希特勒的高级军事顾问海森堡有些闷闷不乐地对里宾特洛甫抱怨道,原本以为中国人会一口气答应完这些条件,没想到一转眼又陷入僵局。

中国人先是答应了德国人关于陆上联合军事进攻的请求,接着又答应了有偿军事援助,爽快地同意以石油与矿产资源以及储备黄金等稀有金属换取军事物资,但接下来却异常强硬地否决了关于德国人希望获得的诸多技术援助请求。

“海森堡将军,我很了解中国人。”里宾特洛甫会一口流利的汉语,三次前来中国,又是一个长期研究东方文明和研究新中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于谈判遇到这种情况并不觉得意外,“其实我来的时候就预感到中国绝对不会答应这些条件。让我们看看军方都需要的是什么,TL系列喷气式战斗机的技术,最新的东方系列导弹技术,猛虎5号坦克的技术,大型航空母舰的图纸,甚至还有中国人的舰载机弹射和拦阻技术,对了,上帝,他们居然还希望获得中国最先进的潜艇技术……”

听着他说的这些,海森堡的目光有些躲闪,当时在国内时,他就是力主支持提出这些技术请求的军方人员之一。他认为,哪怕是付出巨大的代价换来这些技术,甚至只是中国人这些技术中并不先进的早期技术,或者只是一两样技术,德国都将受益巨大。

“海森堡将军,我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你,中国人一个技术合作条件都不会答应的。作为外交部长,我非常清楚中德之间近二十年的技术合作中,中国人几乎从未提供真正先进的技术。当然,他们提供的一些包括坦克技术在内的技术,确实对我们进攻苏联和轰炸英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技术从来不是战略性的,也从来不是能够影响到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

里宾特洛甫在德国的时候就很想告诉希特勒,这些要求中国一个都不会答应,即便付出了再大的代价,哪怕是翻出底牌,中国人也不会答应,但他不敢这样做,希特勒这位元首有着近乎疯狂的偏执,一旦他把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意见听进去了以后,他就会冒险,甚至是在只看到1%希望的前提下就去做。

“他们绝不会答应的。张蜀生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为了民族,他可以拒绝一切。”里宾特洛甫摇摇头,算是结束了自己的感慨。

“那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部长先生,您是一位中国通,对中国的文化和政治远比我了解得多,我会听从你的安排。回国后,我也会向元首解释此行遇到的问题,以及部长先生为此作出的周旋。”

海森堡慷慨地说道,其实,既然是谈判,他也做好过谈得拢和谈不拢的心理准备,如今中国人能接受大部分请求和相应的交换条件,他已经觉得非常成功了。

他话里的意思是,里宾特洛甫可以去和中国人谈谈,把德方的底牌翻出来了。

“海森堡将军请放心,我已经有准备了。”里宾特洛甫笑着说道。

……

第二天,德国谈判团提出休息一天,德方团长里宾特洛甫希望能够以盟友代表的身份,率领德方谈判团成员参拜中华忠烈祠。

耐人寻味的是,德方仅仅是在通知中方一个小时后就在汉京酒店召开的记者见面会上向中外记者们表达了这一诚恳的愿望。

在记者会上,里宾特洛甫极高地赞扬了中德合作和轴心国组织在二战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认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二战,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里宾特洛甫表示,在二战进入尾声转折点之际,中德双方应该加强合作,以更大的决心开创世界新局面。

不得不说德国人的这一招非常高明,极大的迎合了共和国当前的民意,不惜以德国的角度来给予中国和中华民族予以极高的赞同和褒奖,甚至让人觉得,轴心国没有了中国就必败无疑的口吻。

国人是乐于见到这样的事情的,至少国内舆论和民情对于德国和里宾特洛甫在此时是有好感的。毕竟目前来看,中德没有实质性的冲突,反而是盟友,而德国人以西方人的角度高度赞扬和夸奖中国,这是对中华民族的一种另种形式的认可。

曾几何时,西方人视中国为东亚病夫,如今却只能来讨好中国,区区数十年时间,真可谓是风水轮流转,让国人有一种仰天长啸的快意。

疆域扩大两倍,西方畏惧,这些都是当前的真实写照。

很快,共和国大本营给予了回应,欢迎德国使团参拜中华忠烈祠,中方陪同人员有政务院副总理刘绍齐和外交部长李宗仁。

当天,忠烈祠举行了一个简单却有肃穆的仪式,在简短的外宾阅兵观礼仪式后,中方官员陪同里宾特洛甫等人以中方的礼节为主,上了香,还鞠了躬。

不得不说,即便在汉京遇到了很多让人吃惊的事情,但德方代表团祭拜忠烈祠时,忠烈祠巨大的陵园,高规格的政治地位,巍峨大气的感觉依然让他们感到极大的震惊。

德方谈判团副团长,希特勒的高级军事顾问,两年前开始对中文产生兴趣的海森堡中将甚至公开说道,“一个民族对于他们的先烈敬仰到这样的地步,体现了伟大民族的胸怀气魄以及不忘本的特征,这让我非常惊讶。我想转达里宾特洛甫先生刚才说的一句中国话,国以礼待士,士以死报国。”

随后,里宾特洛甫获得了与刘绍齐同志在忠烈祠中单独散步三十分钟的机会。

两人先就一些不太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战争问题交换了看法,随后,双方开始就谈判中的一些分歧和问题交换意见。

“刘绍齐先生,这一次来中国前,伟大的元首曾经让我转告贵国元首一句话,二战一旦结束,世界将需要新的格局。

如今,中德两国都拥有疆域极大的势力范围,二战结束后,这些疆域如何安排,或许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松林小道中,里宾特洛甫停下脚步,望着身边的刘绍齐说道,警卫员和其他人都离得很远,两人有开诚布公交流的机会。

“部长的意思是?绍齐愿意恭听。”里宾特洛甫的汉语如此好,刘绍齐也不多废话,直接停下脚步,问他的意思。

“不急,我们边走边谈。”

两人又向前走了一段,里宾特洛甫这才缓缓地说道,“元首的意思是,一旦中德合作快速消灭苏联,解放印度,那么仅存的盟军力量将很难影响到欧亚大陆,二战到这里就可以进入尾声了。”

“不错,确实是这样,委员长也说过,战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二战已经到了一个拐角点。”刘绍齐赞同道。

里宾特洛甫:“在战后格局上,我可以向贵方透露一点非常重要的讯息。我们准备成立一个巨大的联邦,纳粹联邦将被未来的欧洲联邦取代,而相应的,我们愿意和中国缔造永久的和平协议,支持你们成立中华联邦,从而彻底分割欧亚非大陆。”

“这就是贵方的谈判底牌?”刘绍齐眼前一亮,问道。

“不错。元首答应不以现有的势力范围作为划分标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最终能够达成协议,元首可以在两大联邦的势力分割上做出一些重大让步。比如,整个印度,或者半个中东,甚至可以有更大的让步。”

里宾特洛甫见刘绍齐不说话,以为对方在沉思,便继续说道,“或许两大联邦的计划有一些让人觉得震惊,但以目前欧洲纳粹联邦的力量和贵国国防军的力量,安全可以拥有更大更多的领土。可以说,中德这一次真正拥有了瓜分半个世界的能力。”

“部长先生提出的这个建议让我感到很震惊,请允许我向最高权力委员会反应一下后,再给予答复。不过我向部长先生你保证,即便最终我们难以达成所有协议,但中德友谊必将保证战争的胜利,这一点也是张委员长让我转告给部长先生的。”

刘绍齐打哈哈道,也不表态,这样重大的问题他自然无法表态。

“好,我们可以慢慢谈。”

里宾特洛甫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就看这位东方元首如何考虑了。

结束了这场参拜仪式的刘绍齐很快就前往大本营,向张蜀生汇报情况,一场事关重大的高层会议很快在大本营召开。

在张蜀生看来,这场会议虽然参加的人少,但却比前世记忆中瓜分世界的雅尔塔会议更加影响世界。

德国人底牌终于露了出来,不是别的,居然是邀请中国参加一场瓜分欧亚非,瓜分半个世界的盛宴。

第407章 第二次汉京协议

当晚,元首办公中心的会议室。

张蜀生环视了一番与会的军政要员们,简单说道,“刚才副总理已经将这次会议的议题讲了一遍,各位手中的资料也有关于此次谈判的整个过程,包括德国人最新提出来的瓜分欧亚非的建议。

我提醒一句,希特勒既然能够提出这个建议,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并不是在完全做梦,如果不可行,说出不可行的理由,如果可行,可以对具体的协议提出一些建议。”

此次会议不同以往,张蜀生甚至示意大家可以抽烟,虽然没有人抽烟,但几乎所有人的人都埋头在桌上看资料,做记录,写东西。

资料不是没看,开会前就已经看过无数遍,不少人都快背了,关键是委员长问了,应该怎么说,是认为可行?还是不可行?为什么可行为什么不可行?

这种事关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事关重大战略决策的问题,即便在座的都是共和国高官,却依然没有敢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胡乱说话。

果然,张蜀生看没人急于说话,便低头翻看手中的资料,几分钟后才抬起头,望向众人。

“委员长,我说下我的看法吧。”

最先发言的居然是孙长庆,这次最高权力委员会组织的特别会议,他这个副委员长自然是要出席的。

“请讲。”张蜀生说道。

孙长庆轻敲了两下桌面,说道,“大家都知道,我孙长庆的出身可谓是真正的草莽,一个乡野之人,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样的高度,哪怕是在封建王权最兴盛的古代也非常少。对于德国人提议瓜分欧亚非的这件事情,我也没有什么太高明的看法。

我就说一点,对民族有益的,对民族未来有益的,我们就要坚决去做。我们不要怕世人怎么看,更不要怕困难大如登天。

坦白说,我是支持和德国人达成最终协议,瓜分欧亚非的。之前的会前讨论上,我听到有人说,欧亚非太大,谨防吃不下去被噎死。

我不这么认为。

几十百年前,英国人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全世界殖民,他们同样管理着比自身国土大数十倍的土地,号称日不落帝国。他们为什么敢于这样去做?那是因为他们足够强大,强大到那些被殖民的国家和地区不能反抗,或者反抗失败。

他们敢于以几十人,几百人的力量就去统治一个非洲小国。

如今,我们中华疆域世界第一,达到2100万平方公里,我们能够掌控的绝对人口为七亿出头,这是英国人乃至西方诸多列强加在一起也很难超越的雄厚基础。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的脚步缩小?相对这些可能被瓜分的国家和地区,我们中国拥有着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毁灭性效应的力量。

不是有人提议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吗?什么是帝国?从古至今,横跨欧亚非或者接近这个程度的帝国有五个,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们曾经都非常强大,非常强盛,在那个交通和通信落后,后勤落后的时代,他们敢于这样去做,甚至蒙古人这个马背上的帝国也曾经打到过多瑙河边。

如今,我们中华远比这些古代帝国强大,即将是雄踞整整一个亚洲的大帝国,为什么不能占据更大的领土?

英国人隔着数千公里上万里都敢于占领印度和亚洲的殖民地,我们离印度仅仅隔着一座山脉,我们离中东只隔着一个阿富汗,这是英国人完全不具备的条件。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希特勒提议出人出力帮我们修建大铁路的原因,因为他认为,无论的德意志联邦还是中华帝国都拥有统治至少半个欧亚非的力量基础和地理位置基础。

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答应德国人,瓜分欧亚非,做成我们的老祖宗们万古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