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娑罗 >

第67章

娑罗-第67章

小说: 娑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堪大任。可惜我有三十万繇州军与同样手握重兵的端亲王父子撑腰,最后迫其无奈,只得通过德藼亲王入朝参政的提案。
  不过视我为洪水猛兽的客家人显是心有不甘。当是俨然六宫之主的客愨妃纵容、其祖父客平有心借大众舆论毁我公众形象之果,近月有关德藼亲王与圣上的诽闻不但衍生诸多版本,在后宫津津乐道,乃至宫外亦是传得沸沸扬扬。可即便如此,我睁只眼闭只眼,放任不堪的流言传至宫外,乃令天下人知晓当今圣上觊觎自己的亲妹妹,构陷有为功臣,是个荒淫背德的君主。只是事有两面,但凡流言蜚语,众口难调。他失了人心,我赔了名声,成了世人眼里的红颜祸水。可即使第一次交锋,两败俱伤,我亦无谓。清者自清,孰是孰非,自有后人评断,我无须辩言。为了夺回往昔惟恐避之不及的皇位,承此恶名,我心甘情愿。


  挺直了身,卓立金銮殿。虽然我乃朝野的话题人物,本便惹眼,初来乍到,又是一身前所未见的朝服,怎生格格不入。可即使近百道迥异目光凝在后背,我面不改色,凝神静听分成两派的众臣就中原地区近来虫灾盛行、农作物欠收,可有必要降赋税以稳民心,争锋相对,激烈相驳。只是当年四阀之乱,中原民不聊生。内乱平息后,朝廷非但没有体恤百姓疾苦,反是屡立名目,增收赋税。名义上充裕国库,实则中饱私囊,个中翘楚,便是位列左侧朝班之首的那位老人家及门下官员。望着客平淡漠驳回攸关客氏所掌的兵、工两部的三项税收,我眉峰轻扬,不着痕迹,冷然一笑。
  权势之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这农耕时代,怠慢百姓、尤是农民,无疑自取灭亡。不论是我前生的时代,还是这里一脉相承的历史,皆有可作前车之鉴的农民起义,故而我身后那位重返朝堂的权相反其道而行,即使归还名下的庄园亦会受其波及,与自己的门生、户部尚书崔苏出班上奏,减免多项农税。然,我这位老谋深算的外祖虽是为民求福祉,可借此比照专权敛财的客氏,宣扬归家善名,笼络人心,不乏公关之道,且将无穷后患止于萌芽,以令我即位时,纵非四海升平,亦不至接手一个民怨四起的羲和国。我慨然暗叹,偏首望了眼淡定自若的老人,相视一笑,即又若无其事,各自移开眼去。可正当众臣各抒所见,相持不下,自上朝后便然心不在焉的皇帝陛下蓦然开口,慵懒道:“归卿所言极是,不知皇妹有何高见?”
  我微怔,回眸冷凝帝王讳深微笑。暗忖片刻,不急不徐:“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三年前的那场内乱,已令我羲和国元气大伤。逢此非常时期,当如归相所言,施惠百姓,以安民心……”许是讥我不过外祖的应声虫,余光瞥见客平不屑一笑,我轻扬起唇。锋芒尽敛,难立威信。锋芒太露,众矢之的。个中的「度」确难衡量。不妨信口开河,唬上一唬,“乃至臣妹以为减低赋税,不过权宜之计,不妨从根本上变革我朝的赋税制度。”
  话锋骤转,众臣皆怔。许是以为往日不曾理政的德藼殿下不过虚张声势,我回首流转视线,或愕或讽,静待我夸夸其谈。清浅一笑,我平声静气:“论学识,本宫远不及各位大人,可也知道苛政猛于虎。如若强征徭役,便会延误农时。巧立名目,屡加赋税,长此以往,许会令得百姓不堪重荷,官逼民反。所以本宫想着与其分而收税,不妨将赋、役、杂税合并一条,令百姓折银交纳。另外,眼下按丁征税的做法,本宫亦觉弊大于利。如若清丈全国的土地,以名下田地为基准,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但有利增加人口,亦可减轻百姓负担,不致为逃税四处迁徙。从此安栖一方土地,专心务农。”
  此言一出,举朝哗然。户部尚书更是神情莫测,欲言又止。掌理土地与赋税,自是深知苛捐杂税滋生的并不仅止民愤。可过往以人口为单位,征收农税,拥有大片私田的豪门世家收多于支,地少的小农却是日渐贫寒。如若依我所说,按亩征税,虽是于民有利,可对世家而言,便是损失惨重。故而目光徘徊在亲王和恩师之间,满面踌色。因是殃及名下田庄,归仲元对我敛容深望,客平更是不加掩饰,面寒若水。朝堂之上,寂然良久,终是外祖放下身段,对毫未顾念归家利益的外孙女儿低首恭声:“殿下心忧民生,微臣感佩。”
  老谋深算的权相模棱两可,不置可否。我适才引用清朝雍正帝的「摊丁入亩」,提出利于发展农业的新税法,亦是心血来潮。施行与否,但看这些权臣目光深浅,可能参透横征暴敛不过小利小惠,经济发达、国富民强,更易聚敛财富的道理。
  我垂眸颌首,淡笑还礼。群臣意味深长的注视下,从容转过身去,默听尔后出班的礼部官员奏禀另桩牵扯国际格局的机要之事。
  “伽罗国君遣来国使,向我朝德蓉公主求亲,盼可联姻结盟,共抗九皋蛮虏。”
  乍闻「九皋」二字,我微是一震,五味杂陈。
  虽是反复无常之人,可茈尧焱未有食言,我进宫前,大批粮草已然运往繇州,解其燃眉之急。许是后方补给充足。许是少主事前严令不得谋反为他报仇,一腔怨愤无处宣泄。亦许是以为劲敌已死,繇州唾手可得,毫未将苍秋生前提拔的三位年轻将军放在眼里。今年三月,听闻「云霄」故世,九皋铁骑先后发起两次强攻,然是未果,反给群情激愤的繇州军打得落花流水,至六月底开始反攻,已将余下的三万铁骑悉数赶回呼尔沁草原。只是羲和顽胜,九皋折损惨重,短时内无此兵力大举南侵,便恐草原虎狼往后全力西攻,伽罗国方才迫不及待,向天朝大国请求盟姻。微皱起眉,静聆客平道陈个中之利,御座上的男子仿是事不关己,轻描淡写,准允此事。眉头皱得更深。
  “莞菁自幼温婉贤淑,定不会辜负朕之期许,令我羲和与伽罗永世修好。”
  自古皇家公主多是充作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当年茈承乾如若未遇变故,即使不至德蓉公主这般背井离乡、远嫁已逾六旬的伽罗国君。先帝亦会择选出类拔萃的青年才俊,辅佐爱女。回想往日我与苍秋相濡以沫,坦诚相待,张口欲言,可君主已诺,朝堂顿起「吾皇圣明」,微抬起眸,冷睨了眼将名义上的异母妹妹送去和亲的男人,虽未应和,可亦只有随众臣躬下身去,心绪复杂。
  “殿下留步。”
  下朝后,朝臣陆续散去,碍着归仲元的情面,我留在崇辉门外应酬他的得意门生。适才未发一言的崔尚书意深相望,笑容温儒,眸渐深邃:“殿下适才在殿上所言,确有可考之处,只是变革税法可大可小,微臣可否请教殿下,如何切实为之。”
  知他有心刁难,我不动声色,淡然微笑。如非茈尧焱不愿朝堂一家独大,站在这里的吏、户、刑部的三位尚书早已官位不保,乃至性命堪忧。现下恩师返朝,虽可不必尽敛锋芒,可我入朝参政,断非走场作秀。暗知醉翁之意,这些城府甚深的重臣自须权衡利弊,试探我可有拥戴的价值。我阖了阖眼,潺涴缓和:“「摊丁入亩」的关键,在于土地清丈,以防偷税漏税。虽是不利土地广辽的豪绅,可比起激化民怨,逼其反,折损些微祖本,还是划算。且可另辟蹊径,弥己损失,或辟庄园,种植棉、麻、桑之类的作物,或是开设手工作坊,以纺织为副业,自可敛聚丰厚利润。”
  但凡小农经济的封建时代,皆是重农轻商。听我之言,他们俱是一怔,崔尚书身后的户部员外郎刚道了声「本末倒置」,即又觉得当面拂我面子,甚为不妥,半垂下脸,躬身施了一礼。
  “农业乃国之根本,陆大人有此想法,也是自然。”
  我浅笑,抬手虚扶:“不过本宫以为一国经济单凭农业,至多自给自足。西六州这般繁华,正是开放边口贸易的善果,而东南十二州往昔盛极一时,正是海上贸易之故。可惜现下云桑内乱,东南沿海倭匪成患,以至闭关锁国,断了贸易往来,适才衰败。”
  提及倭匪,脑海勾勒两赴南方的情境,我微一苦笑。只是众臣当前,按捺蓦涌心头的悲凉,面色如常。亦未察我异样,崔尚书与归仲元对望一眼,似觉亲王之言,颇有几分道理,渐敛眸中犀利,笑了一笑,微躬下身:“殿下如有良策,但请赐教,微臣洗耳恭听。”
  摆了摆手,我笑说:“赐教不敢当,本宫只是觉得国之根本,农、工、商,缺一不可。也无须弃本从末,如能改革税制,令百姓没有后顾之忧,自会勤加务农。且待口粮无虞,百姓得有盈余享受,到时减轻两项税收,许可锦上添花。”
  温文男子捋须颌首:“殿下请说。”
  回想往日经商时的所见所闻,我暗叹在心:“一为棉花,二为关税。”
  不比古代只有耕犁之类的生产工具,前生所处的时代科技发达,农业早非社会主流,衣食住行,亦然以「衣」为先,我方无自觉,直待当年在澜翎城西开了制衣坊,才知棉税远远高于五谷,小百姓根本穿不起棉衣,多以麻、桑等质地稍逊的衣料取代昂贵的棉布。加之重农轻商的固本思想,商者素来被人轻贱,百姓弃农从商,多是家中土地为豪强兼并后,不得已而为之。当年若非有少隽和苍秋做后盾,走的又是与达官显贵打交道的高级成衣路线,我亦不可能那般迅速在澜翎打出招牌,立稳脚跟。而我面前的这群权臣大多出身殷实,未曾深入民间,自不可能体味百姓经商不易。缄默良久,崔尚书方才和笑慨叹:“初生牛犊不怕虎。后生可畏。”
  我淡笑,不置可否。今日初涉官场,派系斗争之激烈,远逾我之前所想。亲睹客归两家如何分庭抗礼,亦知朝廷上下一心,推行新法,发展经济,似是异想天开。只是曾为少隽顶头上司的吏部尚书笑问我可是深受那位令他做了三年噩梦的滕家大姐耳濡目染,我微愕,笑意渐深:“滕州牧极少在本宫面前谈公事。这些为政之道,乃得本宫夫君的启发。”
  自不能对人道是借鉴过去读过的历史,借花献佛。不过往日确曾与苍秋谈古论今,尤记得彼时登徒子很是诧异,可知悉我确是来自异世,豁然开朗,宠溺笑言我实是狡猾。亦如他所说,论资历手腕,我与这些权臣相比,自然差之千里。可我知晓的历史已逾千年,无论政治制度,还是文明法度,皆是先人经由或成功或惨败的变法摸索而得。只是在场之人不知个中玄故,归仲元望了我一眼,终是清浅一笑:“殿下四年来在北地见闻广博,又有云大人与滕州牧这样的良臣辅佐,确是今非昔比。”
  惟有此时,他方若寻常祖父,将我当作初出茅庐、不懂思前顾后的孩子,温笑无奈,然亦略带宠溺。我笑了一笑,淡添几分挚色:“外祖过奖,承乾今日夸夸其谈,还望各位大人莫要见笑。”
  老者摇首:“殿下所言,亦有可取之处,老臣与各位大人定会谨记在心。”
  我点头,向众臣告辞之际,不经意扫到刑部尚书身后的年轻男子,朝他淡淡一笑,被近旁的归仲元看在眼里,目渐深邃,可即使这位年轻官员挤身归氏一党,分外突兀,然未反感,反是和蔼唤之表字,微露赏识:“子颖精通律法,今后殿下如遇疑难,不妨召他进宫,为您分忧。”
  刑部乃归家旧日势力所在,彼时听闻茈尧焱任客晟为刑部员外郎,对那男人的用意,我百思不得其解。更毋庸重返朝堂的归仲元,更是在意皇帝缘何做此安排。故而起初对这位来自客家的年轻人,不温不火,冷眼旁观,直待暗察数月,渐然扭转观感,乃至留之在此,显已将他视作心腹。
  「只要为老臣所用,即使客家人也无妨。」

()免费TXT小说下载
  按说客、归两家水火不容,归仲元这般看重客晟,实在匪夷所思。只是这位十五岁便名列三甲,进入御史台的年轻官员确是才干卓著,不仅精通律法,且是行事果断,转至刑部上任后,已破数桩前任遗留下来的悬案,深得刑部尚书赞赏。更重要的是……
  「这孩子六亲不认,就是客家的人,也照斩不误。」
  真正令归仲元刮目相看,乃因一个月前的试探。彼时,枺惩遢系牡账镙俪酰牍げ渴汤芍游桓鲂陆嘎锻方堑幕ǹ诰┏亲罡菏⒚溺阍捍蟠虺鍪帧R蚴枪米婺改说背ㄏ嗫推降恼遥馕惠疑僖剿乇闶浅隽嗣幕焓滥酰虐响琛S胧汤晒悠鸪逋坏哪侨眨钦套湃硕嗍浦冢唤鼋苑降钠痛哟虻醚傺僖幌ⅲ踔林谀款ヮィ汤晒油葡滦迓ィ奔床恢巍R吏撕吐衫比苏咚溃郎鹨嗄研颐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