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

第516章

明朝好丈夫-第516章

小说: 明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既要平叛,就必须先调动舆论,得告诉天下百姓,宁王的罪行是什么,令天下人纷纷同仇敌忾,与朝廷站在一起,关于这件事,我建议暂时成立一个倡议司,看来诸位大人也不太懂舆论的事,那么柳某人索性就代劳,暂时领了倡议司的差吧。从现在开始,所有的报馆必须派人到倡议司里集结,每一篇文章,都必须受倡议司监督,以正清议。”

朱厚照与柳乘风一唱一和,忙道:“这个想法很好,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人暗中勾搭宁王,若是有报纸蛊惑百姓,反对朝廷怎么办?刘师傅意下如何?”

刘健道:“这岂不是将天下人的口舌都置于锦衣卫之下?”

刘健是旗帜鲜明反对的,柳乘风在报馆里的影响力本来就大,现在又来了个规范化,等于是把舆论全部控制在手,刘健自然不喜。

柳乘风反驳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平叛在即,不容些许马虎,刘大人还为江山社稷着想啊。”

朱厚照不禁瞪了柳乘风一眼,大声道:“柳师傅,你这话就不对了,难道说刘师傅会不考虑江山社稷,心怀私心吗?哼,本宫是万万不认同的,刘大人心怀天下,对父皇忠心耿耿,眼中只有公义,没有私心,这么好的主意,他只是略有微词,其实本心上是肯的。”

柳乘风便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道:“是,是,是微臣万死,一时口不择言,竟是言语唐突了刘大人,这么说这件事就定下来了?”

朱厚照微微一笑,道:“就权且定下来了。”

第七百九十四章:就是恶心你

内阁会议胜利闭幕,当然,刘健几个人显然不太喜欢胜利这个用词,他们脸色很不好看,会议开到一半的时候,柳乘风就几乎占了会议的主导地位。

刘健唯一的选择就是隐忍,这不是他好欺负,实在是他对平叛的事一窍不通,柳乘风显然比他有经验的多,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柳乘风处处占了上风。

而且这个家伙利用内阁与户部之间的矛盾,迫使内阁一次次的做出让步。

内阁会议中,柳乘风得益无疑是最大的,在刘健等人来看,柳乘风得益最大的莫非是在募兵上头,其实他们想错了,柳乘风真正的好处是倡议局,这个倡议局只要在柳乘风手里,那么天下的报馆都在他的手里,而接下来柳乘风就是要让它们发挥作用。

朱厚照与柳乘风道别,柳乘风直接回了北镇抚司,内阁那边没有反对,太子殿下自然也是鼓励,柳乘风倒也不含糊,便在这北镇抚司先将这倡议局的架子搭起来。

倡议局的人选柳乘风其实早就想好了,到了值房之后,叫人寻了李东栋来,李东栋见柳乘风满脸喜滋滋的,亲自替柳乘风端了一杯茶来,上下打量柳乘风道:“大人穿着蟒袍,真是神采奕奕,方才远远看到,还以为是哪个王爷亲临咱们北镇抚司了,想不到竟是大人,大人在内阁那边的会议可顺利吗?”

李东栋前头那半句话实在有些大胆,把柳乘风误认为是‘王爷’这是很犯忌讳的事,不过二人关系匪浅,有时候开些过份的玩笑如今也算不得什么事了,柳乘风道:“我们的事成了,你当时是没看到刘健的表情,就好像吃了苍蝇一样,却又碍于太子的面发作不得。便是你那族兄,也是一语不发。”

李东栋有些愕然,道:“这么轻易就成了?大人,这个倡议局,莫非这几日就要筹措起来?”

柳乘风换上严肃的表情,道:“时不待我,当然是现在筹建,不过不能在北镇抚司建,咱们锦衣卫的名声太臭……”这一点上,柳乘风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继续道:“所以最好和北镇抚司分的清楚才好,这倡议局也不要太有衙门的性质,以免让人说三道四,你到外头租个院子,最好靠近为王府街那边,还有,把那个朱夫子请来。”

李东栋听柳乘风提到朱夫子,微微愕然了一下,却还是点点头,起身去办了。

柳乘风则是坐在案牍后,开始开起近来的文书,这种案牍上的事,他实在兴趣不多,每次都是勉强让自己看一些,不过近来他命人将江西那边的所有消息全部都要送到自己的案牍上来,好随时观看。

看了一会儿,便觉得有些累了,伸了个懒腰,推开了靠东的窗子,一缕阳光透了进来,现在酷暑已经过去,天气已经渐渐凉爽,京师这边凉飕飕的,树叶也开始枯黄,一派昏沉,再加上前几日天色总是阴沉沉的,今日好不容易出了艳阳,倒是让人觉得有些难得,柳乘风看着窗外飘了一地的落叶,这才醒悟,秋日就要到了,弘治十五年已经过了一半。

他心情说不上好坏,只是觉得自己从穿越到现在,竟有一种飞梭的感觉,他记忆的深处,仍然记得那个摆着字摊的人,一天十二个时辰什么都不用想,什么也想不了,朝九晚五,每日糊口度日。

那个柳乘风是自己吗?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那个柳乘风,才会有现在的自己,越是经历了逆境和困苦的人,才会有野心,有欲望,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不愿回到过去。

“大人在看什么?”

一个声音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声音略带几分嘶哑,中气却很足。

柳乘风回过头,不禁看了来人一眼。

来人穿着很合体的儒衫,一副读书人的打扮,不过年纪却是不小,六旬上下,须发皆白,眼神顾盼却颇为有神,这个人就是柳乘风在等的人,朱夫子。

朱夫子是江西人,这个时代的江西也算是鱼米之乡、人杰地灵,天下的读书人至少有一成出自这个地方,而朱夫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名声很大,从前还中过举,不过后来却辞了官情愿去四处讲学,据说此人家中很是殷实,所以曾在天下游历过一段时间,近来朱夫子声名鹊起,有不少人拜在他的门下。

柳乘风朝朱夫子笑了笑,忙道:“先生来的这么早?来,请坐下说话吧。”

朱夫子神色恬然,对柳乘风没有太多阿谀,反而是柳乘风对他热络一些,他坦然坐下,柳乘风叫人上了茶来,朱夫子开玩笑道:“这茶不好。”

柳乘风不禁道:“这是上好的碧螺春,怎么,连这个也不对朱夫子的胃口吗?”

朱夫子却是摇头,道:“总是觉得这茶中有一股读书人的酸味。”

柳乘风不由放声笑了,这朱夫子的笑话太深,一般人听不懂,可是他却懂,柳乘风只能算半个读书人,而读书人在大明朝一向是褒义词的代表,朱夫子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告诉柳乘风,让柳乘风说话不要像读书人一样绕弯子,太酸,大家坦诚相待,开门见山的好。

这是一种很隐晦的表述方法,却饱含着一种经历世故的风趣。

柳乘风笑过之后便板起脸道:“朱夫子是江西人,想必也知道江西的事,宁王图谋不轨,反叛在即,朝廷的平叛大军也是蓄意待发,为了平叛,朝廷已有掌握舆论之意,因此柳某人奉命筹建倡议局,这倡议局旨在节制各报馆,以防宁王奸细蛊惑人心。柳某人身份乏术,所以想请个高士为朝廷效力,同时也为柳某人分担一些。朱夫子乃是高义之士,想必不会拒绝吧。”

朱夫子脸上既不显得欢喜,也没有愁虑,他看了柳乘风一眼,又喝了一口有些‘酸气’的茶,瞑目片刻,随即张眸道:“节制各报?大人放心让朱某来节制,难道就不怕耽误了大人的大事?”

这句话中带着隐喻,柳乘风却是微微一笑:“正是要借重夫子,也耽误不了什么事,夫子放心,倡议局的大小事务,柳某人绝对不管,完全放手让朱夫子来做。如何?”

朱夫子叹了口气,道:“老夫不过只是有些浅薄的见识,也有一些胡话,原本是想,这一辈子憋在肚子里让它烂掉,可是大人非要让老夫趟这趟浑水,老夫又能如何,怕只怕到时给大人惹来一身麻烦,到时候非要天下大乱不可。”

柳乘风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道:“有些事迟早要做的,与其拖着,倒不如及早去做,只要朱夫子肯出来主持局面,柳某人还怕什么麻烦?既然如此,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朱夫子苦笑:“大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老朽还能如何?只好硬着头皮,做一次千古罪人罢。”

柳乘风深望了他一眼,别有深意地道:“这也未必,说不定朱夫子不是罪人,而是圣人,圣人与罪人都在人的一念之间,只要能打动人心,便能万世师表。”

朱夫子只是摇头,不过目光却带着几分坚定,似乎也是下定了决心。

二人坐着吃茶,只过了小半时辰,朱夫子坐不住了,站起身来,道:“时候不早,大人还有公务,老朽不便叨扰,告辞。”

柳乘风居然出人意料的起身相送,对他客客气气,一直送到了中门,等朱夫子上了马车,他再三挥手道别,才旋身回自己的值房。

值房里头,李东栋却在这里候着了,他看着柳乘风,先是笑,随即又是苦笑,再最后又摇头,似乎有话想对柳乘风说出来,到了嘴边又不知从何说起,欲言又止的样子溢于言表。

柳乘风古怪地看着他,笑道:“怎么,李先生有话要说?”

李东栋苦笑道:“大人这是何必给自己惹麻烦,朱夫子的学问是好的,可是……哎……”他叹口气,道:“到时肯定天下大乱不可,大人是锦衣卫指挥使,管这劳什子的事做什么。”

柳乘风朝他笑笑:“因为我看不惯?”

“看不惯?”

李东栋愕然。

柳乘风昂着首道:“就因为看不惯,所以才不平,不平则鸣,才会想着去如何改变,现在这就是最好的时机,借着这一次临时的倡议局,好好的鸣一鸣,至于别人怎么样,关我屁事,我还就不信,谁敢动我分毫,我就是要恶心他们。”

这话被人听去,还真以为柳乘风是个血气方才的少年,可是李东栋虽然错愕,却知道柳乘风虽然说出来的时候漫不经心,却一定是他深思熟虑的想法,绝不可能只是与人赌气。

罢罢罢……还是少管闲事为妙。李东栋只得败下阵来,不再过问这件事。

第七百九十五章:横空出世

按照最新的法令,各报报馆在前晚就应派出人到倡议局议事,议事的内容也很简单,讨论的主要是次日清早报纸刊载的内容。说白了,就是事先告诉他们,禁忌是什么,应该登载什么。

到了第二日的清早,所有报纸在发售之前还要将报纸的样本送来倡议局,由这儿的人进行最后一次审查,唯有在确认可以颁布才能兜售出去。

就在这不起眼的庭园,如今成了所有报馆的中心,一份份的报纸送来,朱夫子几乎一夜未睡,眼睛都熬红了,他带着满身的疲累亲自敲定了一份份报纸,当最后一份学而报即将通过审查的时候,朱夫子的脸色显得很凝重。

他心里清楚,等清早的报纸开始发卖之后,整个京师将要陷入一场仓促酝酿的暴风雨里。

其实朱夫子想象不到,平叛在即,朝廷的心腹大患应当是在江西,可是柳乘风为何要暗渡陈仓,选择这个时机闹出这幺蛾子出来。不过既然事情到了这一步,廉国公既然选择了他,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

报馆这边的编辑已经在催促了,所有的报纸都已经印刷完毕,现在只等朱夫子加个印就能发售,若是耽误了时间,会影响当日的销量,所以当然是尽早为妙。

朱夫子在踟躇过后,终于还是借着油灯,用代表自己身份的印章盖在了恳请书上,他疲累地站起来,亲自将同意审核的文书递给学而报的编辑,他的眼中熬出了血丝,满是疲倦,在将最后一个编辑送走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要去歇息了。

“卖报……卖报……”

所有人都后知后觉,都还没有察觉出这悄然的变化,芸芸众生便是如此,他们看到的永远都只可能是表象,大家照旧起来,照旧吃着早茶,照旧拿了一份报纸,随即惬意地享受这清早难得的清静。

各报的所有头版,几乎毫无例外地选准了一个目标,宁王……

其中包括了朝廷的讨伐檄文,历数了宁王的二十条罪状,从忘恩负义,到滥杀无辜,再到欺君罔上、横行乡里,总而言之,历朝历代所有谋反的混账的罪名都有他的一份,想必老祖宗发明的罄竹难书四字便是为这宁王专业打造的。

头版是朝廷的正式公文,无非是告诉大家,宁王罪孽太大,人神共愤,现在朝廷已经打算加罪于他,若是他敢谋反,数十万王师可以顷刻部署,朝发夕至,一举直捣南昌府,令他灰飞烟灭。

到了其他的版面,关于宁王的文章自然也是不少,从翻旧帐到推陈出新,宁王父子相斗的秘闻,宁王淫乱的各种胡编乱造,再到宁王在王庄里欺压佃户,以及侵吞其他乡绅土地的各种消息一一出炉。

这里头的消息是经过了认真甄选的,绝不是单纯的胡编乱造这么简单,比如每份报纸里都根据读者的不同进行一些修改。比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