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建隋大业 >

第161章

建隋大业-第161章

小说: 建隋大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延宗装病,除了害怕进入邺城后高纬对自己不利,实际上也有些隔岸观火,想要坐收渔利的企图。但此时北齐即将面临覆亡的危险,高延宗再也无法泰然处之。
  高延宗此人虽然肥胖如猪,暴戾恣睢,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对于北齐却十分忠诚,比起高纬来说,他身上更有一种后者没有的气节。
  历史上,当宇文邕覆灭齐国,曾将高纬与高延宗一起掳掠到长安。高纬就如乐不思蜀的刘阿斗,对于江山的覆亡没有多少留恋,反而一如既往地享乐。但高延宗却时常仰天长叹,悔恨愧疚不已,数次想要自杀。如此可见,高延宗此人也不是一无是处。
  有了高延宗的假如,本就现出颓势的高思好更是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高思好一退再退,只是十天功夫,便被高延宗等打得丢盔弃甲,直接跑回了大本营朔州,至于肆州,显州,则又重新回到了高纬手中。
  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吞并齐国的宇文邕一直密切注视着北齐的局势。如今北齐南方几乎完全被战火点燃,北方高思好作乱,谣言四起,民心动荡不安,整个北齐陷入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地步。宇文邕如何会放弃此等好机会。
  六月一日,当高延宗兵临朔州境内之时,宇文邕立即火速召集一干核心文武大臣在密切商议覆灭北齐的策略。
  “诸位爱卿,如今齐国境内战火纷飞,谣言四起,民心浮动,朕想乘此机会发兵伐齐,一举而下,诸卿以为若何?”宇文邕高高端坐在龙椅上,深邃的眼睛闪烁着睿智而灼热的光芒。
  “回陛下,微臣以为此时伐齐,似乎有些不妥。”一身戎装的齐王宇文宪(四月时,宇文宪,宇文招等周室皇族之人,大多都被晋升王爵)立即迈步上前,冲宇文邕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沉声说道。
  “有何不妥?”宇文邕脸上没有丝毫不悦,一脸好奇地看着宇文宪。
  宇文宪脸上一片严肃,恭敬而认真地看着宇文邕说道:“回陛下,自佛、道、儒三教辩论,您废除佛道二教之后,虽然我大周在这数月间已征募数十万兵士,但他们大多是佛门子弟,心中缺少杀戮果敢之心,且训练日短,恐难以形成战斗力。再者,时间太过仓促,边境之地辎重物资准备并不充分,倘若不能一举拿下齐国,我军怕是不能取得多少功绩!”
  “嗯,皇弟所言甚是。”宇文邕皱了皱眉头,接着问道:“不知诸卿可有其他看法?”
  “陛下,齐王所言不假,但此时伐齐,我们依然有很大的胜算。”
  宇文宪身后走出一人,虽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者,但却是精神矍铄,没有一丝龙钟老太。双目神光湛然凌厉,浑身气势沉凝剽悍。
  “不知韦爱卿有何妙计?”宇文邕双目一亮,微微向前欠了欠身子,颇有些激动地问道。
  这老者名叫韦孝宽,年近七旬,乃是北周勋州(陕西省稷山县,州府在玉璧城)刺史。
  韦孝宽,名叔裕,字孝宽,汉族,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其人性格奇敏和正,好读经史,足智多谋,攻守兼备,而且十分擅长用间。
  此人不但在北周与北齐,应该说是东魏与西魏之间的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帮助杨坚站稳了脚跟,辅佐其创下了盛世大隋。
  高欢执掌东魏政权时,宇文泰所拥护的西魏却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两方的战争中,宇文泰更是败多胜少。然而纵使高欢如何骁勇无双,却始终没有覆灭西魏,这其中有个极其关键的人物,那便是韦孝宽。
  总管整个北周历史,真正在正面战场上,能够战胜高欢的却只有韦孝宽一人。
  韦孝宽曾以一己之力,将高欢拦在玉璧城外整整五十日,使得高欢麾下士卒死伤无数,最后高欢急怒攻心竟生了病,从而撤兵,解除了玉璧之困。然而高欢回到晋阳后却是一病不起,最终怀着无奈而悲愤的情绪死去。至此,北周也获得极为宝贵的喘息之机,宇文泰得以休养生息,发展壮大,韦孝宽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回陛下,微臣以为,伐齐可有三策。”韦孝宽微微一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爱卿请说。”宇文邕催促一声,一栏地渴望。灭亡北齐,统一天下,不仅是他宇文邕的梦想与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宇文氏皇族数代人的愿望。如今机会就在眼前,自己将超越祖先取得无上的功勋与荣耀,即便宇文邕城府极深也无法忍耐心中那激荡的情绪。


第三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初步战略

  韦孝宽微微沉吟,整理下思路,然后侃侃说道:“陛下,微臣戍守边陲多年,自信可以看出齐国的弱点,倘若没有天赐良机,您想要一举覆灭齐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往年出兵伐齐,多有劳民伤财,然却不能建立功勋,盖是因为没有最佳的时机。”
  “长江、淮河之间本是一片沃土,但在齐主手中却变得残破不堪,民不聊生,故此去岁陈国伐齐才能一攻而下。反观齐国,虽然连年增援,却也只落得个丧师覆败,狼狈逃窜。若非兰陵王高长恭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只怕如今陈国的兵锋早已越过了淮河,直抵黄河沿岸。”
  “如今,齐国北有高思好作乱,南有青光等十一州造反,高长恭虽然智勇双全,但腹背受敌,缺兵少粮的情况下,自身尚且难保,更不必说内平叛乱,外拒敌寇。此时齐国朝政混乱,内部军民离心,谋略已尽,力量衰竭。斗比伯曾说,‘仇敌有衅,不可失也’(出自《左转》,意即:敌人内斗,不可放过)。”
  “而今,陛下可潜大军自轵关(河南省济源县太行山隘口)而出,其后道路平坦宽阔,可以直达邺城。我军可与陈国同步,首位相逼,让齐国难以顾暇。再命广州(州政府设鲁阳,河南省鲁山县)军由三鸦(鲁山县西南鲁阳关)出发,同时在秦岭以南招募豪勇之士,组成精锐之兵顺黄河而下。”
  “同时调遣稽胡部落(稽胡,匈奴后裔,散住在长安以北的群山)隔断齐国并州(州治晋阳,山西太原)、晋州(州治平阳,山西临汾)之间的交通。”
  “除此之外,我军还可在齐地招募勇士,赏以高官厚爵,使他们担当前锋。如此一来,四面八方一起进攻,目标直指邺城。齐国本就人心涣散,此时见我军大举而攻,必定望风而逃。我大军所向,势必脆骨拉朽,一举灭齐,此时正是时候!此乃一策。”
  说完,韦孝宽便闭口不语,静静地看着宇文邕,等待着他的决定。
  宇文邕双目炽热明亮,呼吸都微微有些粗重。韦孝宽分析的不错,如今北齐内忧外患,离心离德,天时人和都已失去,只要战略部署得当,周国完全可以一举夺下邺城。但宇文邕同样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便是出征的大军和后勤战略物资的筹备都不充分。
  按捺下心中的躁动,宇文邕笑看着韦孝宽道:“其余两策是何,还请韦爱卿教朕!”
  “不敢!”韦孝宽恭敬地行了一礼,接着说道:“如今我大周兵粮准备并不充分,陛下可做长期打算。最好的办法便是与陈国结盟,以此消耗分散齐国的兵力。我军可在两国边界屯军垦田,一方面可以囤积粮草物资,另一方面可以对齐国形成压迫之势,同时可以组建新军。”
  “如今,齐国与陈国正僵持,我新军自可游击突袭齐国边境。若齐国派大军来援,我自可龟缩防御,待援兵离去,我军再发动攻击。如此一来,齐国军队在这百般骚扰之下,必定心烦意乱,疲于奔命。只需要一两年时间,齐军必定众叛亲离,土崩瓦解。”
  “齐主昏聩荒yin,在他的统治下,齐国政令不一,朝纲混乱,忠臣良将枉死,乱臣贼子当道,齐国百姓早已不堪忍受。如此看来,齐国的败亡已成必然,我们自可作壁上观,耐心等候,只待齐国气运消逝之时,我军自可发动雷霆突袭,定可一举而下。此乃二策。”
  “其三,青光十一州乱民虽然声势好大,但毕竟缺乏训练,又不善管理,根本无法比得上高欢留下的精兵悍将。如今高思好必败无疑,不消多少时日,齐主定然挥兵南下,挟着大胜的气势,定可以一举荡平乱军。”
  “况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勾践灭吴整备十年,姬发伐纣,也曾出兵两次。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是以伐齐之事不应操之过急,需要徐徐图之。而今,陛下当继续培养齐主的罪恶,激起齐国百姓的怒火,让整个北齐愈发混乱,如此我们的机会才能更大。”
  “如此,臣以为最好与齐国暂时放下仇恨,重新建立邦交,使贸易通商,工匠往来无阻。如此齐主定会放下戒备,行事愈发肆无忌惮。同时,齐国没了后顾之忧,自然不会再畏惧陈国,两国交战不休,自然损耗无数。而我大周却可养精蓄锐,再趁机而动。这是长远的谋略,不仅可以覆亡齐国,更有可能兼并陈国。微臣愚见,让陛下见笑了。”
  韦孝宽说完,再次恭敬地行了一礼,便缓缓退下,恭顺地站在宇文宪身后,默然不语。
  宇文邕眉头轻皱,脸上神色变换不断。韦孝宽对于当下时局的分析十分中肯,给出的建议也是条理分明,切实可用。但究竟采取哪一条却也让他有些犯难。
  如今,周国并未做好大举进攻齐国的准备,倘若采取第一策,一旦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夺下邺城,覆灭齐国,那就达不到战略意图,更有可能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第二、三策较好,但却需要耐心等待。战场时机稍纵即逝,谁也不能保证事情的发展就一定按照自己的预计而来。再者而言,眼看着吞并齐国,成就不世霸业的机会就在眼前,宇文邕内心的渴望已经极其膨胀。
  “呼——”
  半个时辰后,宇文邕长舒口气,权衡再三,终于下定了决心。宇文邕是一国之君,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所以他必须小心谨慎。
  “不知诸位爱卿对韦爱卿的看法有什么意见?”宇文邕恢复了威严的模样,静静地看着下放问道。
  大殿中,除了自玉璧城连夜赶来的勋州刺史韦孝宽,齐王宇文宪外,还有赵王宇文招等人。
  此时见宇文邕询问,宇文宪与宇文招对视一眼,宇文招行礼后率先开口道:“陛下,微臣以为韦大人三策最佳。齐国终将为我大周覆灭,我们为何不将自己的损失将至最低呢?”
  “臣附议!”宇文宪也走上一步,躬身行礼。
  宇文邕点了点头,然后坐直身子,目光湛然而威严地看着下方说道:“既然如此,伐齐之事暂缓。韦爱卿,虽然齐国目前自顾不暇,但我们却不可不防,你这便返回玉璧城,外松内紧,切莫让齐人得了可趁之机。同时要加紧暗中囤积粮草,为将来伐齐做准备。”
  “遵命!”韦孝宽连忙躬身答道。
  宇文邕轻“嗯”了一声,然后道:“尔等先退下吧!”说着,宇文邕轻轻挥了挥手。宇文招和宇文宪连忙行礼,然后一同悄悄退去,偌大的大殿霎时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六月初五,北周之主宇文邕派遣开府仪同三司伊娄谦和小司寇(司法部副部长)元卫一同自长安出发前往北齐聘问,同行的还有齐国宜阳王赵彦深。宇文邕的目的其一乃是原谅高兴在长安犯下的错事,与齐国恢复邦交,其二则是评估齐国时局。
  六月初六,宇文邕在齐王宇文宪等一干文武陪同下,自长安前往云阳宫(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命太子宫右宫正(次席总管)尉迟运兼任司武(国防部次长),与薛公爵长孙览一同辅佐太子宇文邕留守长安,处理国事。
  宇文邕启程前往云阳宫时,高兴已经来到南青州十日光景。当淮河之地,高长恭王琳二人与吴明彻博弈之时,高兴的青州军也未闲着。
  五月十五日,留下鲁智深率领三个师的兵力严密防守青州,高兴则率领两个师的兵力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丐帮和特种部队的配合下,里应外合,一举拿下胶东半岛北部的胶州。
  高兴用十日时间稳定了胶州局势,然后留下两个旅的兵力由姚忠镇守后,高兴则再次闪电南下,几乎用同样的手段将光州拿下。稍事休整后,高兴入驻南青州。
  如此一来,青州与南青州南北相望,而胶州和光州则被隔在身后,整个胶东半岛连成一片,完全落入了高兴的掌握之中,高兴也基本上实现了初期的战略目标。
  有了青州的前车之鉴,胶州,光州,南青州三州的大族富户自然不敢太多造次。虽然心中对高兴甚是愤怒,但面对着雪亮的钢刀,敢于鱼死网破,漠视自己生命的人还真不多。
  而对于广大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的平民百姓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