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大英雄 >

第163章

辛亥大英雄-第163章

小说: 辛亥大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毫米口径的舰炮,或者锻造3000吨级别的巡洋舰的钢板,至于更大的巡洋舰或者战列舰根本不可能实现。
    如果说杨秋的高兴是装出来的话,那么陪同的美国商务参赞汉格尔则是真开怀,这位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步履迅捷,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他因为帮国内企业拿到了价值数千万的合同倍受好评,还因为汉口和重庆两大特区建设促使美国在原本被英国独霸的杨子江上游贸易量猛增,仅上个月就有十七家美国在华企业落户两地,努力下贸易量开始飞速增长。
    随着西南三省的消息传来,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口的超级市场已经呈现在了眼前!消息传回华尔街后,最近发往远东请他代为联络西南的电报多了十倍。
    “亲爱的杨。”汉格尔用了更加亲切的称谓:“您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
    杨秋明白他说什么,故意一指船厂:“您说的是这里吗?”
    “不,我说的是选举。”汉格尔摇摇手指,就像电影里牛仔的手势,大笑道:“或许我应该提前恭喜您,通过这次巧妙的联合,我想您能在这个国家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了。”
    “也能签更多的商业合同,对吗?”杨秋眨眨眼睛,试探道:“或许,阁下可以借此说服向我出售6000级的水压设备。”
    汉格尔哈哈一笑巧妙避开了这个话题,超过五千吨液压设备都是战略级别的,美国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向远东出售这么高级的设备而得罪已经非常不满意的英国,笑道:“是的,我正在说服国会。”
    他故意拖重了国会两个字,杨秋就知道又是和稀泥这套东西,反正他已经知道在一战前通过正常手段是无法获取的,所以也不计较:“那太好了,我想我应该承担其责任,等国会正式运作后说服他们,向贵国开放更多的市场。”
    两人心照不宣的笑了笑,一起向厂区码头走去,片刻后两辆悬挂着德国国旗的轿车驶了进来,见到德国旗帜汉格尔有些嫉妒:“特劳恩阁下来了,听说他因为工作出色,已经被任命为德国驻华西南地区总负责人,还听说德国公使很可能会被调往欧洲处理和英国的关系,所以大家都认为他会成为新一任驻华公使最热门的候选人。”
    “哦?”这个消息让杨秋眉梢一挑,特劳恩水涨船高对自己来说当然是好事,而且说到处理英国几个字的语气,让人明显感觉到美国对欧洲紧张局势的担忧,故意问道:“我听说欧洲非常有可能爆发战争,难道是真的吗?我国留学生会不会有危险?”
    汉格尔不无担忧的点点头,但又很快摇了摇头:“您可以放心他们的安全,美国奉行的是光荣孤立政策,我们不会卷入战争,至于去欧洲的学生我想即使爆发,也将是很短的时间。”
    杨秋故作放心的松口气,实际上这是目前整个西方世界的普遍想法,一战开始之初从将军到士兵都认为会在圣诞节前回家,但结果整整在战壕里过了几个圣诞节。不过现在他还没有力量去影响欧洲,甚至1915年底前都别去想和谁结盟的事情,因为不到泥泞焦灼时刻,出了德国外英法都不可能来找一个半殖民地谈结盟。
    特劳恩比汉格尔热情多了,见到两人立刻迎了上来:“非常抱歉,有些事情耽误了。”
    “那就太遗憾了,刚才杨还想找您做一笔大生意。”汉格尔故意挤挤眼睛,杨秋也呵呵一笑:“是的,一笔大生意。”
    两人一唱一居然让死板的特劳恩信以为真了,拉着杨秋追问是甚么生意,信誓旦旦说一定会为他办到,可当听说是要买几台6000吨水压机后头摇的比汉格尔还快,德国正在和英国比拼造军舰的速度,怎么可能出售这么重要的设备。
    三人的出现引起了码头一阵躁动,尤其是当杨秋出现在大家视野中时,围观的工人们用力揉揉眼睛看清楚后猛然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杨司令!是杨司令。”
    “我看到杨司令了。”
    工人们发自肺腑的欢呼拥挤,就想到前面多看一眼,因为这个年轻人他们不仅没丢饭碗,反而工钱增加了一倍还多,学徒工更是比正常高出了三倍有余。而且船厂还扩大了至少一倍,正在从美国源源不断运来的造船设备更是让这里前所未有的兴盛。
    嘹亮的欢呼声让苗洛吓了一跳,但很快脸颊上就堆满了笑容,望着他向大家招手示意,心底说不出来的自豪和甜蜜。她和杨秋今天来这里除了视察船厂外,最主要就是替准备远赴德美的公派留学生送行,由于选拔和种种因素延误,直到今天第一批留学的军官和学生才全部到齐。
    “立正!整队。”
    带队的秉文声音嘹亮,635位学生和军官列成了一个小小的方阵,他们每个人胸口都别着一枚国社党青年干事团的徽章,这种新徽章杨秋设计的,图案是两条如刀剑般抽象的龙形,互相交辉意喻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
    此次出去的全都是国防军和数省通过层层选拔年轻精英,除了秉文和董用威外,包括明昭、龙云这些在部队中开始冒尖的后起之秀,还有陆裕光和马济这些插班生,他们将分成两批分别前往美国和德国。
    在杨秋的诱导下,去美国的251位学生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国家更需要的工程设计、船舶、机械等专科,根据和美国达成的协议,其中57人将在渡过一年的适应期后进入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剩余也大都选择理工、化学、医药等专业,而且学业结束后他们每个人都还将获得在美国相关企业实习一年的机会。
    去德国的则多为军人,包括秉文在内的141人进入海军学校,53人学习飞行和航空设计,110人去陆军学院,其中明昭和龙云等9人还将直接被送往培育出兴登堡、鲁登道夫和马肯森这些后世名将的普鲁士皇家陆军学院。
    与汉格尔、特劳恩一起慰问了大家后,杨秋停在了方阵前,望着这一张张因为激动而红润的年轻脸庞,他既高兴也担忧,这些都是国家未来的好苗子,送他们出去可以吸收欧美的现金技术和理念,但同时远赴他乡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困扰和麻烦,尤其是留德的军官们,由于欧洲局势紧张,他们留学前都签署了一份自愿声明,即一旦有战争爆发德国军方可以无条件的征召他们入伍服役为德国战斗!一想到战后上千万的阵亡名单,就知道他们将面临多么巨大的威胁。
    在众人的诧异目光中,雷猛让士兵推来了一辆小车,掀开油布是一只只婴儿拳头大小的盒子,杨秋拿起其中一个声音嘹亮:“这是一份小小的礼物,里面是我让将士们从你们每个人家乡取来的泥土,武昌、襄阳、重庆、成都、长沙等等!混和在一起它就是国土!希望它能保佑你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平平安安!也希望你们牢记国土!希望你们能为了民族自强,为了国家强盛去努力汲取知识和经验!我和你们的亲人一样,期盼你们学成归来。”
    小小的盒子,盛载的却是重逾千斤的国土!就连汉格尔和特劳恩也被这种别开生面的送行礼物弄得有些燥热,等苗洛亲手将盒子分发到每个人手心后历史上第一次公费留学的十几位女孩子已经哭成了泪人,每个人都把盒子攥得紧紧地。
    “登船吧。”杨秋和秉文狠狠拥抱了一下:“记住我的话,无论何时何地,安全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全体立正敬礼!”
    庄重而肃穆的军礼中,一位位学子踏上了甲板,他们靠在栏杆上,在呜呜的汽笛声中神情凝望,带着报国的梦想踏上了求学之路。
    随着三艘海轮消失在黄浦江水道尽头,五年三千留学计划正式启动,未来五年内共有3000为被挑选出来的学子踏上了美国和欧洲的土地,他们中有394人因为疾病,战争和后来的世纪流感、永远也没能回到祖国。
    送完学生后杨秋赶回了国社党在上海的总部,也就是他第一次来时租借的房子,当他拉着苗洛的手走进大厅时,隔壁电报房里猛然传出了一声呼喊,只见王正廷和陈果夫两人激动地挥舞电报跑了过来。
    “主席北京发来了统计数字!”王正廷激动说道:“民党拿到了283个席位,我们拿到了221个席位!超过了法定的半数!”
    超过了半数就能真的在3月国会开启时组阁吗?杨秋比他们冷静多了,鼓励了两人几句后向楼上走去,才刚到楼梯口蒋方震堵住了他,带来了一个说不上好坏的消息。
    袁世凯病了。
    (未完待续)


第一八七章 群魔乱舞
    @@@@@袁世凯病了?!
    这个消息开始飞速传播,接下来的几天南北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势,南方欢呼雀跃,挽起袖子准备在国会运作后大干一番,而北方却沉寂压抑,大有山雨欲来的架势。
    各国驻华公使们也都瞪大眼睛,国社党和民党在选举前最后一刻结盟之举堪称政治上的经典之作,这其中除了双方都有需要外,也因为杨秋亲自到场显示了巨大的诚意。当两党联合一举拿下国会多数席位后,意味着他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在这其中最尴尬的无疑就是英国,革命爆发后朱尔典又是联系各国,又施压满清最终“请”出了袁世凯,希望由他掌管这个国家并承担所有满清留下的外债和特权,这样英国就能永远的称霸这个国家。
    办公室内,朱尔典点上一支雪茄心绪不宁。
    当初在武昌江边上发生的对峙在他看来仅仅是意外,可随后杨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德美两国放入长江上游,顿时使得情况复杂起来,尤其是西南之战和最后时刻与联手民党,显示出这个年轻人崇尚武力的同时,也有着非凡的政治手腕,不顾湖北再次传出枪声直闯上海来结盟,一举扭转乾坤不说,还一下子成为了国会多数派!
    几十年的外交生涯让他明白,和政治人物打交道很简单,和军阀打交道也不难,但和既有高超政治头脑,又有远东屈指可数军事实力的人作伴,实在不是好兆头。
    英国有能力截断长江水道,也有实力封锁雷州半岛卡死他的出海梦,但这样做就等于彻底撕破脸,换在以前他不会在意这种小问题,但在国会选举国民两党胜利后,就意味着袁世凯这位大总统的权利将被逐步限制,如果北洋无法反击并最终在政治博弈上失败押宝在北方的英国会不会错过远东政治巨变的机会呢?
    “约翰。”朱尔典忽然起身掐灭了烟头:“去帮我联系一下,我希望能见见日本公使,另外派人去联络那位陆总理,我需要知道此刻他们的想法。”
    正在记录的约翰摩恩微微一愣,笑道:“亲爱的公使阁下,他们的总理已经换人了。”
    “上帝,在搞什么鬼!为什么又换了?”朱尔典也愣了下,才想起陆征祥已经辞职,摇头苦笑道:“一年不到已经换了第三位总理,他们就不能安稳些吗?”
    “是啊,但我想国会运作后或许会出现一位较长时间执政的总理。”约翰摩恩合上笔记本,耸耸肩膀:“因为他们是大多数。”大多数朱尔典呢喃了一句,戴上帽子微微一笑:“或许吧,但我不希望出现一位无法打交道的总理。”
    朱尔典寻求解决困境的时候,北方政治权利中心的大总统府内也是人来人往,一盒一盒送入库房的良药奇珍背后,是一双双窥测、试探和不安地眼睛,国民两党联手后他们每个人都清楚这回北洋是遇上大麻烦了,但这么关键的时刻偏偏这位却又病了,是不是预示着北洋要彻底跨了呢?
    右厢的书房内,洋装革履,头油锃亮的袁克定翘着脚,一口一口狠狠抽着雪茄,大概是太急被呛得咳嗽几声后,立刻掐灭骂道:“呸,这什么古巴雪茄,洋人稀奇的跟宝贝似的,还不如菜市口买的鼻烟舒服呢。”
    “就是,这玩意金贵的要死,可抽起来还不如大烟过瘾呢。”王揖唐烟瘾犯了,打了个哈欠眼皮直耷,旁边段芝贵连忙塞跟雪茄给他:“过不过瘾都先顶着,这里可不能抽那玩意。”
    袁克定也连忙说道:“老爷子最烦抽大烟了,以后在府上可别提这些破事,我可不想帮你们顶雷。”看到他吓得连连摆手,赵秉钧呵呵一笑:“大公子放心,我们可不敢惹老爷子生气。”
    由于是长子,所以赵秉钧这些人私下里都称呼他大公子,久而久之他也习惯了这个称呼,指指段芝贵鼻子:“还不是你们闹得,要不让曹三傻子碰杨秋,他能去上海找会党结盟?他不结盟老爷子又怎么会气出病来。”
    三人不敢辩驳,此事也的确是出自他们之手,他们当初的意思是让曹锟去碰碰国防军然后,干脆趁机把袁世凯拉下水,可谁想到杨秋那么快就平定了西南,陆白衣和蔡松坡更是连屁都没放一个就全都倒戈了。现在国防军随时可以调集三到四个师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