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大英雄 >

第127章

辛亥大英雄-第127章

小说: 辛亥大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时刻弄出来了!
    “苏老,这是什么?”
    “大炮啊!”苏洪生别提有多兴奋了,立刻让士兵组装。
    大炮?曾经留学德国的两人有些愣了,这算什么大炮?其实这也不怪他们,迫击炮是日俄战争时期才出现的新式武器,两人留学时德国也才刚刚研制成功准备部队,而且是短身管的怪物,就算此刻都没有大规模批量制造。现代意义上的迫击炮知道1927年法国加装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才算成型。
    安装迫击炮的士兵看起来已经摸过较长一段时间,动作比较娴熟,很快就将一门80毫米迫击炮安装好。
    这种迫击炮是仿制后世的67式,炮尾装有拉发机构,便于平时训练。炮管明显较粗较厚,这是因为杨秋对国内炮钢的不信任,所以他才向美国采购了大量武器级钢管,就是为大量制造迫击炮准备的。缓冲机为单管双簧式,方向和高低机采用机械齿轮结构,通过转动手柄可使大小锥齿轮及螺筒转动,进而使高低螺杆上下移动,赋予炮身高低射角。瞄准镜也是机械式的,因为国内根本没有光学制造设备。
    虽然简陋粗糙,但却切切实实是一门可以使用的现代迫击炮!等士兵完成安装打开弹药箱后,杨秋最后一口气也松了。弹药箱内,并列躺着六枚炮弹,弹翼、尾杆、药包无一不全,唯有橡胶闭气环用树脂胶皮代替了,这是因为国内目前缺少橡胶,必须等向美国采购的硫化设备抵达才能想办法弄出硫化橡胶。
    “这都试验过了?”杨秋声音有些急,他看到迫击炮后就升起了借机将第五师彻底改造为山地师的想法,因为迫击炮是山地师最佳火力支援武器。苏洪生做事沉稳,上次汉一型轻机枪也是完全通过实验才拿来给杨秋看的,这回的迫击炮其实一个月前就造好,但因为从来就没造过这种大炮,更替提不上实验,所以捧着杨秋的使用说明和训练手册足足试验了一个多月,才终于放下心拿来交付。
    士兵们安装好后,杨秋就迫不及待将大家带到了靶场。大家只见到,士兵调整好射角后将炮弹从顶部装入,然后砰的一声轻响,青烟冲出炮口时能清晰看到一个黑点冲向了远处。
    “轰。”
    三公斤多全黄色炸药填装的炮弹威力还很不错,加上预刻的破片,立刻就将远处的靶标击碎,腾起的火团大小甚至可以媲美75毫米野战炮了!让宋子清和蒋方震都顾不上危险,全涌了过去亲自体验一把新式迫击炮的威力和使用方法。只有杨秋暗暗皱了皱眉,问道:“最大距离测试了吗?”
    苏洪生还沉静在喜悦中,没注意到他的神色,说道:“最远能打到1100米,但这个距离精度比较差,最准是800米左右。其它也都没问题了,就是碰炸引信咱们产的不行,还需要用德国原产货。”
    1100米杨秋挠了挠头,想起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举顺口溜,“八二炮真奇妙,打不响往外倒,倒不好,连人带炮全报销”。这句就是指黑火药做发射药包的诟病,距离短,炮弹弹道不稳定。当时新四军解决的办法是用废电影胶片磨成粉末。现在电影胶片还属于奢侈品,好在硝化纤维已经有了,关照道:“告诉张文景和申树楷,看看能不能进口一批硝化棉,你们用它实验能不能做发射药,要是行的话就干脆采购一套设备,不要怕花钱。自产的引信质量还是要尽快提高,等那些奥匈的工人身体好了后,精密活让他们先做你们跟着学,目前暂时进口一批吧。”
    杨秋将需要改进的地方交代完后追问道:“造出了多少?目前的产量每月能出几门?有多少士兵能操作这种炮了?”
    苏洪生不敢欺瞒,立刻说道:“主要还是我们没无缝钢管技术,都要靠铸造,所以现在只有八生六门,十二生四门,会用的炮手有十几人了。炮厂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在照图纸仿造您那个七生管退轻炮,所以每月暂定两种口径各六门,这种炮弹也是新造,目前每月只能产三千左右。”
    “产量不要急,造一门就必须能用一门!我已经向美国订了很多这种炮管,最迟两个月后就能交付,目前最主要还是完善工艺。”虽然杨秋心急要立刻把迫击炮送往贵州实战测试,但为了鼓励大家还是先安慰了两句,才说道:“子清,你立刻发报给张文景,让他以最快速度把这些炮和炮手送到贵阳去进行实战测试,顺便帮帮苏小虎。”
    蒋方震和宋子清恰好走过来听到这句,相视一笑。有了这种一个壮汉就能扛着走的大炮,贵州之战中最让大家头疼的重火力总算解决了。
    靶场内隆隆的炮声让来找杨秋的陈果夫有些愣神,尤其是见到样子奇怪的迫击炮,脚步更是情不自禁的往那里走。宋子清还是有些担忧陈果夫的身份,毕竟他是陈其美的侄子,怕他知道太多泄密,立刻喊了声:“果夫,有什么事情吗?”
    年轻的陈果夫没那么多想法,只是觉得这种小炮非常新奇,听到呼喊立刻跑了过来,拿出电报说道:“巡使,参谋长。刚才我们收到了云南蔡锷都督的全国通电!他说,自古以来,滇黔互为唇齿,如今黔地袍哥乱政,已成匪国,闻刘显世等士绅来电乞援,吾等滇军岂能忍心坐视,任由其匪祸横行,特请命南京,提兵向东扫荡黔境内,还黎民百姓之太平。”
    “袍哥?!”杨秋哑然失笑,还真是危墙众人推,自己这边对袍哥大打出手,蔡锷居然也学会了用这招。看了眼已经收起来的迫击炮,笑道:“通电吧,我们也通电全国!保卫革命,扫荡贵州,剿匪安省,维护稳定!”……
    (未完待续)


第一四五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
    “快!跟上!”
    东边一抹鱼白从山峦后浮起时,黑瘦矮小的五师教导营营长铁生就带着肩膀上的寒露催促士兵加快脚步。别以为叫铁生就感觉高大魁梧,实际上他身高还不足一米六。此刻和大家一样,身背毛瑟98,皮带上插着手枪,150发子弹和4枚手榴弹跨在腰上,背上还有鼓鼓囊囊的行军囊,真让人怀疑会不会被压垮。
    他是起义夜独立营的老兵,接受过杨秋的集训,还参加了起义和刘家庙之战,也打过北进,后来组建入川先锋旅时因为表现突出升任教导营营长。他还清晰记得杨秋说过,教导营就应该当刀尖,去最艰苦的地方,啃最难啃的任务,做最忠诚的士兵。所以上任以来,就一直把这四句挂在嘴边,他最大的遗憾就是错过了小仓山之战,错过围歼北洋一个镇的壮举。
    和他一样,每位从身边跑过的教导营士兵也都把这四句记在了心里,每个人都是装备齐整,虽然跑得气喘吁吁,可眼睛里却充满了求战的欲望,恨不能立刻插翅飞到贵阳城,给那些叛军一点教训。
    “明昭(少了个刘字,大家懂的)把向导带过来。”铁生的呼喊中,二十岁上下,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教导营下士明昭和两个衣着散乱的自治学社向导跑了过来,还没等问话他就敬礼道:“报告营长,向导说前面就是朱昌古城,过了这里距离贵阳城就不远了,要不要让大家准备起来?”
    “小子,挺机灵,知道我要问什么。”铁生拍拍明昭的脑袋,他很喜欢这个成都后才因为表现好加入直属营的四川小伙子,说道:“努努力!听师长说,司令马上要从各师挑选士官前往德国陆军学校留学了,你要是能出去,老子说话都能响一点。”
    明昭激动地点点头,去世界一流强军国家留学,那是多大的荣幸啊!就连旁边从贵阳逃出来,中途遇上的自治学社向导都眼睛雪亮,恨不能取代这个毛头小子。
    铁生扭头问向导:“朱昌古城有没有驻军?贵阳的情形知道吗?”
    向导回过神来摇摇头:“之前有一个标,现在就不知道了。”
    “一问三不知,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管理的!”铁生有些生气,这两个丧家之犬居然连一点有价值东西也不能提供,叛军有多少,驻扎位置,装备什么都不知道,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找两个山户来带路呢。向导也是脸色微红,他们是逃难出来的,遇见教导营得知人家是国防军来帮他们,才鼓起勇气带路,那知道现在什么部署啊。
    铁生从兜里掏出十块现大洋,由于西南银行的纸币暂时只在三省内推行,很多地方还需要大洋打点,所以每回出任务部队都会发一些现大洋给军官备用,递给他们说道:“这是两位的辛苦费,前面我估计就要打了,你们。”
    两位向导虽然没帮上什么忙,但骨气还是有的,一把推开银元红着眼睛说道:“铁营长当我们什么人?!刘显世那个龟孙子,不知杀了我们多少兄弟!只希望营长给两支枪,就算死我们也不后悔。”
    “好汉子!”铁生拍拍两人,回身让士兵从驮马上取来长短各两支交给两人。一路从遵义过来路上遇到不少败兵和土匪,缴获不少枪支和弹药外,还拉起了三百多逃出来的贵州革命军,这些兵铁生看不上,干脆交给两人负责后勤支援什么的。
    虽然没得到有用信息,但朱昌古城没驻兵铁生是不相信的,这里是贵阳的北大门,地势起伏易守难攻,正要派部队前出侦查时,枪声响了起来。
    “嚯嚯嚯嚯嚯。”汉一型机枪独特地三长两短对教导营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两月来汉阳厂已经将产量提高到了每月二十挺,所以几个师的教导营都拿到了这种机枪,只是这里怎么会出现这个声音呢?就算湖南来的三师也应该是从东面进攻啊。
    等铁生抵达朱昌古城外才发现,邱文彬居然带着警卫班已经迂回到了这里。原来叛乱第二天他们就想办法逃出了贵阳城,将两位办事员护送到施秉,通过电报再次联络了司令部,得知驻扎在宜宾的五师教导营会从遵义南下后,这几天就一直在贵阳附近一边打探消息一边等待,没想到刚才因为意外被发现交火,反倒引来了铁生。
    铁生和邱文彬是老熟人了,当初在汉阳42标大营一起接受集训,见到他立刻问道:“贵阳情况怎么样?滇军来了吗?”
    “还没看到滇军的影子。”邱文彬快速说道:“贵阳城内现在大概有四五千叛军,不过其中很多都是被威逼加入的,剩下也都是前清的绿营和巡防营,一帮乌合之众。军械大概有四门山炮,机枪还没发现,倒是发现不少法国步枪。”
    邱文彬看了眼身后,除了一挺用战马驮着的马克沁机枪外,看不到其它重火力,挠头道:“怎么没大炮?手榴弹可炸不开城门。”
    铁生苦笑:“我的邱大班长,你以为这是咱们三省呢?还大炮,为了这挺重机枪,兄弟一路上就换了两匹马,不过你放心,没大炮老子也能轰开城门。”
    “没大炮你拿什么轰?”
    铁生眨眨眼睛故作神秘:“你等着好戏吧。”说完一挥手,两个连立刻向朱昌古城发起进攻。
    和第一次刘家庙攻坚战相比,经历过多次大战的国防军已经今非昔比,虽然五师没参加后来的大战,但湖北保卫战结束后,一批老兵和被提拔起来的军官就奔赴各师旅传授经验,所以两个连展开后,步兵线拉得非常开,层次也更加合理,除了重机枪因为怕消耗太大不舍得用外,全营六挺轻机枪全部拉到了两翼斜射掩护。
    刻苦玩命的两个月训练后,教导营终于展现出了高人一筹的实力,利用障碍物和手榴弹交替掩护,很快就冲垮了敌人的防线。
    部署在这里的叛军一个营没想到国防军火力那么强大,不是被机枪压的抬不起头,就被时不时落下的手榴弹炸得心肝俱裂,战斗才开始十几分钟就结束了,跟在后面的杂牌军甚至连枪都没开,朱昌古城就再几枚手榴弹的洗礼后,宣布易主。
    “没劲。”短暂试探让铁生体会到了黔军绵羊般的战斗力后,立刻决定不休整强攻贵阳北门。
    上午九点,战斗在贵阳北门打响。
    “彪悍”的国防军杀到北门的消息顿时让刘显世等人心慌意乱,怎么也没想到先来的居然是杨秋的部队,那天见到邱文彬他就意识到国防军的手要伸进近贵州来了,所以和戴戡等人商量后决定提前动手,先控制住贵阳,然后引滇军入黔抗衡,同时扩大自己的势力。
    但先是贵阳城内反对势力太大,让他不得不先稳住贵阳,大肆抓捕自治学社的人和反抗士兵,紧接着又发现电报站被炸了,足足晚了几天才向昆明发电报求援。可就是这三天的耽误,却让他地体会到了疏忽的代价。
    “大炮,给我轰,轰啊!”
    北门的城垛后面,戴戡被一串子弹吓趴下后,立刻把全部怒气都撒在了炮兵身上,几个巡城营炮手连忙用57毫米山炮压制敌人的机枪火力。可等炮弹飞过去才发现,国防军的几挺轻机枪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