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

第34章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第34章

小说: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到我那里去!”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房间。这是一个兼做卧室的办公室。加比舍夫急急忙忙地责备起我来:

“你这是怎么回事,亲爱的,你怎么这副样子就到我们这儿来?活象只剥光的兔子。”

我除了口头解释外,还交验了物证:脱下凉鞋,并给他看身上的绷带……。

谈话近一个钟头。师政委询问了我团的战斗力、党组织的情况以及武器、弹药、被装和粮食的保障情况。我一一作了回答,一点也不隐瞒,一点也不夸张。

谈完话后,政委建议我同他一起去见师长。

“我就对他说,我是偶然在街上遇见你,问清楚你是谁之后,才决定来的。”

这种同志式的支持使我振作起来。

我们走进师司令部所在地,加比舍夫有保留地把我介绍给师长。

“他很不幸,”他说:“他有病,甚至不能穿军装,因此他很难为情。”

师长卡尔波夫原来是沙皇军队的基干军官。开始时,他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听完政委的解释之后,他的表情和悦了,并让我坐下。

卡尔波夫年仅40—45岁。听完我的报告,他没有提任何问题。好象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直到我问我们团下一步的任务是什么时,他才非常含糊地回答:

“一切都取决于形势。”

我感兴趣的是,怎样和从哪里给我团搞到供应。他认为我提问题没找准对象,让我去问师供给主任。我从师长这里得到唯一的消息是:

“斯特罗加诺夫的第3旅的司令部刚刚到达亚纳乌尔车站。你的第43团将编入这个旅……”

就这样,我结束了对步兵第5师师长的拜访。我缓慢地向政治部走去。加比舍夫赶上我。拍了一下我的后背,用信任的语气问:

“怎么样?”

“不怎么样!”我回答。

加比舍夫把我又叫到他那儿,坦率地对我说:

“你啊,崔可夫,作为年轻的指挥官和共产党员,要警惕!如果你能像以往那样独立地去完成战斗任务,我们将支持你。你是共产党员应该明白,苏维埃政权的胜利,对我们大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回到团里去,象从前一样去干吧!”

我们象老相识、老朋友那样亲切告别了。

我再没去司令部的其他部门。对于我来说,拜访了这两个人物就够了:一个是个兄长,另一个官气十足。

的确,旅比师低一级,在第15旅里,情况要好些。旅长斯特罗加诺夫虽然不是党员,是个沙俄军队的旧军官,但他经常到各团里看看。而旅政委们,象戈里亚奇金、萨达科夫更是我们的常客。我们这些年轻的指挥员总是能感受到政治机关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同政委们建立了十分融洽和密切的关系。

6月份和7月上旬,我们一直紧紧地咬住退却的敌人。他们在后卫的掩护下,竭力想摆脱我们。白匪军的用意很明显:重新布置兵力,调集新锐预备队,到乌拉尔与我们决一死战。我们的任务也十分明确,就是在敌人到达乌拉尔之前或在乌拉尔境内,赶上敌人并歼灭他们。这就决定了我们进攻的战术。我们从行进间不断突袭敌后卫部队。白匪军的部队动员回避重大的战斗,他们竭力保存兵力。

在通往乌拉尔的路上,高尔察克占领区的一些工厂的工人们,纷纷加入我们团的战斗行列。听他们说,这个地区被高尔察克军队列入征集对象的大部分男人都躲进了树林。为此,敌人的讨伐队,进行残酷的报复。他们用树条、通条抽打应征壮丁的亲人,甚至连孩子和老人都不放过。他们还威胁说,要彻底毁灭这一大片村镇。

由此我们决定:要加快进攻速度。

萨拉宁斯克工厂的工人们控诉说:“高尔察克部队的军官宣称,如果青年不去征集报到,他们就把抓到的人质都枪毙,把村镇烧光。”

最后通牒的期限是第二天上午8时。工人们请求我们尽快占领工厂,并把高尔察克分子从那里赶出去。

我同政委商量之后,决定帮助工人同志们。杰尼索夫建议挑选能够不休息、连续战斗的志愿者。结果全团官兵都是志愿者。

我们计算了一下要走的路,估算了一下时间。时间很紧张,我团将迟到3—4小时。我们立即组织了一个快速支队。快速支队由骑兵侦察员、乘坐农民大马车的一个步兵营和一个机枪班组成。立即出发的命令很快下达了。我和杰尼索夫率领这个快速支队,把团主力部队交给副团长谢尔盖耶夫率领。

快速支队连夜在树林中行进,绕过和甩掉白匪军的人数不多的掩护队伍,在天亮之前,在离最后通牒限期还差近两个小时的时候,我们接近了工厂住宅区。

白匪军知道我们的行动后,提前开始进行镇压。我们根据住宅区上空的滚滚浓烟猜到了这点。

“跑步前进!”我向侦察员们发出命令。

我们的机枪车上有两挺“马克沁”机枪。

我们从迎面跑来的居民身边奔驰而过。这些人大多是妇女和儿童。许多人只穿一件衬衣,披头散发,脸上流露着恐惧和绝望的神色……我们没停下来打听村镇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一切都很清楚……

冲到小丘上,我们看见村镇的许多房屋被大火包围着。

讨伐队在哪?他们怎么没开火?噢,原来他们怕对残暴的行为负责,正要从这里逃走。他们的步兵和骑兵正奔向河边。许多人找到浅滩正跑步横渡乌法河。

我们的机枪向渡口实施远距离射击。一个个长点射就象牧羊人的长鞭子,一下子把这群两条腿的野兽赶到水里。把白匪军打退到河对岸之后,我们开始帮助居民们救火。

我们找来了消防唧筒、大水桶、小水桶等,帕维尔·杰尼索夫抓着水龙带管咀,红军侦察员们提着装满沙子或水的桶扑向火焰……

与烈火斗争的激烈场面也感动了我。我下了马后,向燃烧着的房屋跑去。我突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台阶上躺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她被砍断了一只手臂。在她头顶上方冒着一团团的浓烟,旋舞着火舌,然而,她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了。

突然,身边不远的地方炸响了一颗手榴弹,接着又响了另一个。敌人虽逃往对岸去了,但仍用燃烧弹来泄他们对整个村镇和居民们的仇恨。

应该渡过河去消灭讨伐队的炮队,并乘胜追击……但这个任务只能由正开来的团主力部队来完成。因战士们从救火现场撤下来是不可能的。战士们是不会理解我的意图的。我的助手谢尔盖耶夫来了。他报告说,大约两小时之后我团就能抵达这里。我们简单地交换了意见之后,谢尔盖耶夫带领5个骑兵侦察员到村镇南边去寻找浅滩。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夫比我大3—4岁,他曾是沙皇军队的军官。战斗中他勇敢异常,甚至是狂热般的勇敢,有时我感到,他是在故意找死。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头发淡褐色,长着一张开朗、善良的俄罗斯人的脸庞。他已成家,但从未收到过妻子的信。有一次,他给我看一张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的照片,他说,这就是他的塔季扬娜。但是,每当我问起他妻子在什么地方和近况如何时,他的脸色就阴郁起来,并且沉默不语。他从不谈自己的家庭生活,可是,他却偏爱谈他曾在沙皇军队里担任团徒步侦察队长时的事。

有时他的确把死当儿戏。红军战士个个都卧倒在地,伸起一只手都很危险,而谢尔盖耶夫却直着身子沿散兵线来回走动。我不只一次地责问他:

“你为什么要白白地去冒险呢?”

他总是用同样的话回答我:

“算了吧!……让他们快点打死我吧!”

不论是我本人,杰尼索夫,还是红军战士们都很尊重他的勇敢和诚实。有一次,我们与他谈起入党的事。但他好像是开玩笑似地回答:

“难道非党人士就不能象共产党员那样去死?”

现在,在这里,当他看到白匪军的狂暴行为之后,他简直坐卧不宁,恨不得马上投入战斗!如果我不派他带领几个骑兵侦察员前去,他,大概会一个人奔向河对岸。

菲利普·古里亚诺夫的侦察员们跟随我奔向村镇北边。

乌法河流到此地变得又宽又浅。为了核实从居民那里获悉的情报,侦察员亚库波夫——他是鞑靼人,我们叫他亚什卡,骑马涉水渡过河,然后又返回来。白军发现了他,向他开火,但子弹没打着身手敏捷的侦察员。一切都好。也就是说,可以步行渡河。

团主力到了,但炮兵连还滞留在途中的树林里,起码要等待3—4个小时才能到达。这给我们增加了不少困难。敌人还在继续炮击工人住宅区。我立刻作出决定,不等炮兵就强渡乌法河,追赶白匪军,直到把他们消灭干净。

我把掷弹炮班班长和军乐队队长叫来,谈了我的计划。

计划是这样的:

掷弹炮班先占领位于村镇中心的靠河边的发射阵地。乐队就摆在炮手的旁边。当各营刚一报告强渡准备工作完毕,乐队就奏起《同志们,勇敢地向前!》这支歌子。5分钟后,掷弹班向敌人开火,所有的机枪也同时向敌人扫射,这时,步兵跳入水中渡河,并高喊:“乌拉!”向敌人进攻。

将近12时,各营营长陆续报告已准备好强渡,我正打算给乐队发信号的时候,第3旅旅长斯特罗加诺夫来了。

我向他报告,我团正准备进攻。

然后,我转向乐队……旅长生气地问:

“这是演什么闹剧呀?”

“过5分钟后,您就会看到……”

河对岸已开始骚动。看来,乐队奏的曲子使敌人不知所措。白匪军们从掩蔽所站起来,向我这边张望,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时,我们的掷弹炮一齐开火,机关枪也哒哒地扫射起来。红军战士开始强渡乌法河,向对岸敌人发起冲击。敌人顶不住红军战士的猛攻,仓惶逃窜。这次战斗我们抓获40个俘虏,缴获3挺机枪。

斯特罗加诺夫在整个战斗中没有对我说一句话。战斗结束后,他默默地走到我跟前,握住我的手,并要求把他刚写的报告通过电话或派骑兵通讯员送往师部。报告中这样写道:

“步兵第43团今天在乐队的伴奏下,强渡过乌法河,击退了敌人,并在继续追击中。俘虏、战利品数字,还在继续清查中。斯特罗加诺夫。1919年7月,于萨拉纳。”

红军战士保卫村镇,使居民免遭高尔察克讨伐队残害的光荣事迹,很快就在乌拉尔地区传颂起来。向广大劳动群众宣传红军的宗旨、红军的性质的工作,不仅政工人员在做,每一个战士也都在做。这使我们同劳动人民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各工厂的工人们奋不顾身地帮助我们与白匪军进行斗争。熟悉道路和林间小路的当地居民,为我们当向导。他们知道敌人驻在什么地方、敌人向哪里调动、在哪里集结。我们拥有这么多优秀的侦察员和向导,使我们可以在乌拉尔地区这个难以通行的、多森林的山地里,一天前进30—40公里。

7月6日,我们经过战斗夺取了曼恰日重镇,次日又占领了阿尔京斯克工厂。工厂的工人和镇上的居民为我们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召开了群众大会。在集会上我作了简短的致词,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在如此众多的人面前讲话。

从萨拉普尔开始,我们与退却的高尔察克部队的后卫发生过多次战斗,每一次我们都比较容易地取得胜利。这一点把我们、特别是我个人惯得过分自信了。

然而敌人远不象我们想像的那么虚弱。

就在这时,新的考验接连地出现了。

我师几个团在萨拉普尔——克拉斯诺乌菲姆斯克——叶卡捷琳堡铁路线和布古利马——乌法铁路线之间进攻时,我们不知道,高尔察克为了控制乌拉尔地区,已把大批预备队投入战斗,并且已在乌法河与兹拉托乌斯特之间的山地高原上鏖战。因此,当我们在乌法河与敌军遭遇时,感到非常意外。

在别列佐夫卡附近的战斗,完全按照我们未预料及的另一种形式打了起来。我们几乎被迫转入防御。

补充侦察之后才知道,在上波塔什卡聚集了近一个营的白匪军,其配有大炮的主力部队布置在5公里远的别列佐夫卡。因此,我们决定:深夜时分,由第1营攻击盘踞在上波塔什卡的敌人;第2营绕过这个镇,攻击别列佐夫北郊敌人的翼侧。

7月9日凌晨,第1营在库兹明率领下发起攻击,尽管高尔察克匪徒进行了绝望的抵抗,还是被1营逐出这个村镇。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但是战斗明显地延滞下来,因为敌人调动其主力部队,绕过我团左翼侧,向我进攻部队反击。

布哈尔指挥的第2营在夜间迂回,由于道路不好,抵达战场时已比原计划迟了很多。

形势愈发复杂了。拥有两倍优势的敌人绕过1营的左翼,向我各分队逼近。

我已不得不把最后的一个预备队——徒步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